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2例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与预后 被引量:9
1
作者 邓军 柳凤轩 +2 位作者 闫晓初 曹颖 于冬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腺管形成、核的多形性及核分裂像数确定分级标准和舟山会议推荐方案确定分类、分型方案 ,对 112例乳腺癌进行组织学分类、分型及分级 ,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组织学...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腺管形成、核的多形性及核分裂像数确定分级标准和舟山会议推荐方案确定分类、分型方案 ,对 112例乳腺癌进行组织学分类、分型及分级 ,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组织学类型中浸润性普通型癌与浸润性特殊型癌、组织学分级的Ⅱ级与Ⅲ级、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的 10年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均非常有显著性 (P <0 .0 1)。浸润性普通型癌中单纯癌与其它四型癌的 10年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其10年累积无瘤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组织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织学 类型 分级 预后
下载PDF
中国人Burkitt淋巴瘤中ID3、TCF3及MYC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魏洁 范林妮 +7 位作者 李侠 李明阳 刘一雄 赵丹珲 闫庆国 郭双平 闫晓初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观察中国人Burkitt淋巴瘤中ID3、TCF3和MYC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提取32例Burkitt淋巴瘤组织DNA,经PCR扩增部分DNA片段,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 ID3、TCF3的突变率分别为35.5%(11/31)、18.8%(6... 目的观察中国人Burkitt淋巴瘤中ID3、TCF3和MYC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提取32例Burkitt淋巴瘤组织DNA,经PCR扩增部分DNA片段,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 ID3、TCF3的突变率分别为35.5%(11/31)、18.8%(6/32)。MYC的突变率为50%,MYC exon1的突变率为3.3%(1/30),MYC exon2的突变率为50%(15/30),MYC exon3的突变率为7.7%(2/26)。结论通过Sanger测序证实在中国人Burkitt淋巴瘤组织中存在ID3、TCF3、MYC基因的重现性突变。3例中发现新的TCF3基因突变位点c.2202G>C p.L569V。2例发现新的MYC基因突变位点c.1070A>G p.G18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URKITT淋巴瘤 ID3 TCF3 MYC Sanger测序
下载PDF
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病理变化及其早期吻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史文进 李慧增 +3 位作者 孙远 杨军 柳凤轩 闫晓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组织学改变与早期血管吻合的关系。方法 将犬随机分成A(即时 )组、B(72h)组 ,采用KTY 0 4型雷管置于犬面颊部引爆炸伤 ,造成软组织洞穿性缺损。分别切取两组颌面部爆炸伤区距创缘不同距离处的血管标本... 目的 探讨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组织学改变与早期血管吻合的关系。方法 将犬随机分成A(即时 )组、B(72h)组 ,采用KTY 0 4型雷管置于犬面颊部引爆炸伤 ,造成软组织洞穿性缺损。分别切取两组颌面部爆炸伤区距创缘不同距离处的血管标本行光镜观察 ,并且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 ,术后 1周至 3月取各血管吻合口处组织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A组距创缘 3cm处的血管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 ,动脉内弹力膜大部分消失 ;5例血管吻合皮瓣移植均失败。B组距创缘 3cm处血管内膜较完整 ,内皮细胞基本恢复正常 ,内弹力膜部分恢复 ;15例血管吻合皮瓣移植成功 12例。结论 颌面部爆炸伤后 3d ,伤区外 3cm血管基本恢复正常 ,此时行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植有其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爆炸伤 血管 病理学 吻合 皮瓣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咽部塌陷与组织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小明 黄学全 +4 位作者 张永克 范文汉 闫晓初 程天民 司良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75-1377,共3页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咽部塌陷 组织学变化 脂肪堆积 单核细胞
下载PDF
P53及Bcl-2蛋白在大肠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梁智勇 柳凤轩 +2 位作者 刘丽梅 贺光友 闫晓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检测大肠腺瘤及腺癌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53基因、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0例大肠腺癌及癌旁粘膜... 目的:检测大肠腺瘤及腺癌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53基因、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0例大肠腺癌及癌旁粘膜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瘤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7%及76.7%,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及67%,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与癌旁粘膜(P<0.01);随着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53蛋白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而Bcl-2蛋白表达与腺瘤分级无关;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Ⅰ级不典型增生(P<0.01),与Ⅱ、Ⅲ级不典型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差的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1),而分化差的大肠腺癌Bcl-2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5),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患者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P<0.05),Bcl-2蛋白过度表达的大肠癌患者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高(P<0.05)。结论:b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p53基因 BCL-2基因 腺瘤 腺癌
下载PDF
乳腺癌中细胞增殖标记物PCNA及MIB1(Ki-67)的表达与预后 被引量:3
6
作者 邓军 柳凤轩 +2 位作者 刘友生 闫晓初 刘丽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97-2100,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标记物 (PCNA、ki 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法染色 ,检测 112例乳腺癌原发灶PCNA(单克隆抗体PC10 )的表达 ,计数MIB1标记指数 (MIB1Labellingindex ,MIB1LI) ,同...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标记物 (PCNA、ki 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法染色 ,检测 112例乳腺癌原发灶PCNA(单克隆抗体PC10 )的表达 ,计数MIB1标记指数 (MIB1Labellingindex ,MIB1LI) ,同时根据腺管形成、核的多形性及核分裂像数确定的分级标准、舟山会议推荐方案和TNM国际分期标准 ,对 112例乳腺癌进行组织学分类、分型、分级和分期 ,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12例中肿瘤直径超过 2cm的患者、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和腋窝淋巴结受累个数 4个以上的乳腺癌患者的MIB1LI、PCNA高表达的比率均分别显著高于肿瘤直径不足 2cm的患者、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和腋窝淋巴结受累个数少于 3个 (含 3个 )的乳腺癌患者 (P <0 0 5 ) ,而前者的 10年累积生存率均分别低于后者 ;患者年龄和月经状况与MIB1LI、PCNA表达强度及 10年累积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IB1LI、PCNA表达强度与乳腺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腋窝淋巴结受累个数显著影响MIB1LI、PCNA的表达强度 ,是判定乳腺癌预后的可靠和重要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组织学 预后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耐药表型GST-π、P-gp及Topo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丽梅 闫晓初 +1 位作者 郭德玉 段光杰 《消化外科》 CSCD 200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糖蛋白 (P gp)和DNA拓扑酶Ⅱ (TopoⅡ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70例大肠癌组织中GST π、P gp和TopoⅡ的表达 ,对其组织病理改变和 5年...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糖蛋白 (P gp)和DNA拓扑酶Ⅱ (TopoⅡ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70例大肠癌组织中GST π、P gp和TopoⅡ的表达 ,对其组织病理改变和 5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高、中分化及低分化大肠癌中 ,GST π阳性率分别为 56 .3%、6 5.6 %和 93.8% ;TopoⅡ阳性率为 2 5.0 %、32 8%和 6 8.8% ,P gp阳性率为 37.5%、50 .0 %和 75.0 %。GST π和TopoⅡ表达在高、低分化两组间及中、低分化两组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 ,P gp表达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而在不同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中 ,GST π、P gp、TopoⅡ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5年内生存者GST π、P gp和TopoⅡ表达阳性率低于 5年内死亡者 ,GST π和P gp有显著差异(P <0 0 5) ,TopoⅡ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耐药表型GST π、P g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表型 GST-Π P-GP TopoⅡ 大肠癌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糖蛋白 DNA拓扑酶Ⅱ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和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超微结构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桃元 可金星 +5 位作者 柳凤轩 张哉根 于冬梅 叶明福 闫晓初 黄文琪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3-716,共4页
本文收集 7例神经内分泌和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作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参阅文献 。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诊断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p16、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冬梅 闫晓初 +1 位作者 柳凤轩 刘丽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5-325,共1页
关键词 P16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表达 膀胱移行细胞癌
下载PDF
医学英语术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慧勤 邹仲敏 +4 位作者 郭徳玉 粟永萍 冉新泽 闫晓初 于冬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医学教学 医学术语 医学英语
下载PDF
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早期吻合的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文进 李慧增 +3 位作者 孙远 杨军 柳凤轩 闫晓初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2年第1期15-17,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组织学改变与早期血管吻合的关系。方法 :将犬随机分成A (即时 )组、B(72h)组 ,采用KTY - 0 4型雷管置于犬面颊部引爆致伤 ,造成软组织洞穿性缺损。分别切取两组颌面部爆炸伤区距创缘不同距离处的血管标... 目的 :探讨颌面部爆炸伤区血管的组织学改变与早期血管吻合的关系。方法 :将犬随机分成A (即时 )组、B(72h)组 ,采用KTY - 0 4型雷管置于犬面颊部引爆致伤 ,造成软组织洞穿性缺损。分别切取两组颌面部爆炸伤区距创缘不同距离处的血管标本行光、电镜观察 ,并且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 ,术后 1周~ 3月切取各血管吻合口处标本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A组距创缘 3cm处的血管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 ,平滑肌细胞变性 ,动脉内弹力膜大部分消失 ;5例血管吻合皮瓣移植均失败。B组距创缘 3cm处血管内膜较完整 ,平滑肌细胞基本恢复正常 ,内弹力膜大部分恢复 ;15例血管吻合皮瓣移植成功 12例。结论 :颌面部爆炸伤后 3d ,伤区外 3cm血管开始恢复正常 ,此时行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植有其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爆炸伤 血管早期吻合 病理学
下载PDF
APC蛋白在大肠粘膜、腺瘤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东旭 苏玲 +2 位作者 闫晓初 房殿春 刘为纹 《华北国防医药》 2002年第4期235-236,I002,共3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及演进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和正常大肠粘膜中APC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中APC蛋白阳性率为100%(45/45),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中阳性率分别为8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及演进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和正常大肠粘膜中APC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中APC蛋白阳性率为100%(45/45),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中阳性率分别为80%(20/25)和55.5%(6/11),大肠腺癌中APC蛋白阳性率为44.4%(40/90),经统计分析发现大肠腺癌及腺瘤癌变APC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粘膜(P<0.01),大肠腺癌中APC蛋白阳性率也显著低于大肠腺瘤(P<0.01),而大肠腺癌与腺瘤癌变之间以及腺瘤与正常粘膜之间的APC蛋白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APC蛋白表达缺失与腺瘤类型、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 APC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在大肠癌的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C蛋白 大肠粘膜 大肠腺癌 大肠腺瘤 基因表达调控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肠腺瘤及癌组织中β-catenin、APC及CD44V6异常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东旭 苏铃 +3 位作者 房殿春 李伟 王建文 闫晓初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11期781-784,共4页
目的 探讨β-catenin、APC基因及黏附分子CD44V6在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运用PCR-SSCP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腺瘤25例,大肠癌90例及癌旁正常粘膜45例中APC、β-catenin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及粘附分子CD44V6的表达。结果大肠粘膜... 目的 探讨β-catenin、APC基因及黏附分子CD44V6在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运用PCR-SSCP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腺瘤25例,大肠癌90例及癌旁正常粘膜45例中APC、β-catenin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及粘附分子CD44V6的表达。结果大肠粘膜中未见β-catenin、APC基因突变及CD44V6阳性表达(0%,0%,0%),而AP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45/45)。大肠腺瘤β-catenin突变率及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4%(6/25),32%(8/25)。APC突变率及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2%(3/25)、80%(20/25)。CD44V6异常表达率为4%(1/25)。大肠癌中β-catenin突变率、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7.8%(25/90)及32.2%(29]90),APC突变率、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2.2%(20/90)及44.4%(40/90)。CD44V6表达率72.2%(65/90)。大肠癌及腺瘤中β-catenin突变率及蛋白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P<0.01),而大肠癌与腺瘤组织间无显著差别(P>0.05)。大肠癌中APC突变率及蛋白表达缺失率、CD44V6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P<0.05,P<0.01),而大肠腺瘤与正常组织间无显著差别(P>0.05)。CD44V6表达异常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三种基因改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β-catenin、APC基因改变在大肠腺瘤向癌的转化中起一定作用。黏附分子CD44V6表达异常与大肠癌的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 Β-CATENIN APC CD44V6 免疫组化方法 蛋白异常表达率 DNA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于冬梅 梁智勇 +2 位作者 柳凤轩 闫晓初 刘丽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02-903,共2页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的表达。结果: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CNA标记指数随病理分级...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的表达。结果: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CNA标记指数随病理分级增高和肿瘤体积增大而增高,Ⅰ、Ⅱ、Ⅲ级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 0.01)。PCNA标记指数高表达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P< 0.01)。结论:PCNA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肿瘤 PCNA 预后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胞核 DNA 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于冬梅 柳风轩 +3 位作者 朱英桂 闫晓初 李才安 傅晓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3-106,F004,共5页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膀耽正常粘膜、膀胱乳头状瘤及膀胱移行细胞癌共23倒(正常粘膜3例、乳头状瘤5例及移行细胞癌15例,移行细胞癌分三级,Ⅰ级、Ⅱ级、Ⅲ各5例),其结果显示,正常粘膜上皮细胞和乳头状瘤细胞核及移行细胞癌细胞核Ⅰ、...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膀耽正常粘膜、膀胱乳头状瘤及膀胱移行细胞癌共23倒(正常粘膜3例、乳头状瘤5例及移行细胞癌15例,移行细胞癌分三级,Ⅰ级、Ⅱ级、Ⅲ各5例),其结果显示,正常粘膜上皮细胞和乳头状瘤细胞核及移行细胞癌细胞核Ⅰ、Ⅱ、Ⅲ各组之间胞核DNA含量均值有显著的差别(P<0.05~0.01)。本文通过检测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作者认为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移行细胞癌分级及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诊断 预后 膀胱肿瘤
下载PDF
腹痛、腹部肿块
16
作者 孙慧勤 于冬梅 +1 位作者 柳凤轩 闫晓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胃肿瘤 诊断 胃肠间质瘤 腹痛 腹部肿块
下载PDF
胃壁结节状恶性间皮瘤1例报告
17
作者 肖桃元 吕银惠 +1 位作者 柳风轩 闫晓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5-745,749,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壁 结节状间皮瘤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18
作者 赵海兴 宾丽华 +2 位作者 胡安元 王双运 闫晓初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4年第5期257-260,318,共5页
本文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 photometer,MSPM)对38例大肠癌胞核DN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各型大肠癌与正常粘膜对照间,胞核DNA含量相差非常显著(P<0.01);高、中、低分化腺癌DNA含量呈梯形增加,各组间相差非常显著(P<... 本文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 photometer,MSPM)对38例大肠癌胞核DN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各型大肠癌与正常粘膜对照间,胞核DNA含量相差非常显著(P<0.01);高、中、低分化腺癌DNA含量呈梯形增加,各组间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高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癌细胞核DNA含量增加,非倍体数增加,其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而肿瘤复发和死亡率逐渐增高。表明胞核DNA含量测定可作为大肠癌分级、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DNA 预后
下载PDF
上颌颌良性骨母细胞瘤(附3例报告)
19
作者 何青莲 闫晓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2-223,共2页
上颌颌良性骨母细胞瘤(附3例报告)何青莲,闫晓初(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良性骨母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脊柱、胚骨。发生于上颌骨甚少.我科20年中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l病例报告例1,女,学生,1... 上颌颌良性骨母细胞瘤(附3例报告)何青莲,闫晓初(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良性骨母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脊柱、胚骨。发生于上颌骨甚少.我科20年中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l病例报告例1,女,学生,14岁。困左面部包块逐渐增大伴局部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骨母细胞瘤 病理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20
作者 施晓庄 王立娟 +2 位作者 宝荣 王旭东 闫晓初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OGCT)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肝原发性OGCT的大体、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1岁。右上腹痛1周。巨检:肿物大小8 cm×4.5 cm...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OGCT)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肝原发性OGCT的大体、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1岁。右上腹痛1周。巨检:肿物大小8 cm×4.5 cm×3 cm,部分突出肝被膜;切面灰红色、质韧,部分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镜检:肿物由大量的单核间质细胞及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组成,出血、坏死较多。免疫组化:单核间质细胞及破骨细胞样巨细胞CD68和vimentin(+),而CK7、SMA、CK19、CK18、EMA、溶菌酶、Hep Par-1、AFP、CK20和CD34均(-),Ki-67增殖指数15%。结论肝原发性OGC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生物学行为应该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是否有转移等综合因素,首先要排除转移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征 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