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裸细胞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闫景远 李文生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603-1610,共8页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胸壁裸细胞型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该患者为51岁女性,因40 d前发现胸壁包块入院。超声示:左侧胸壁肌层内囊实性包块,大...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胸壁裸细胞型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该患者为51岁女性,因40 d前发现胸壁包块入院。超声示:左侧胸壁肌层内囊实性包块,大小约为8 cm×6 cm×3 cm;腹腔及后腹膜多发异常增大淋巴结,腹腔积液。行胸壁包块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小条穿刺组织镜下所见:纤维组织内有弥漫性小圆细胞浸润,细胞质嗜酸性,核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核偏位,呈“马蹄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细胞角蛋白、CD2、CD3、CD5、CD7、CD20、CD38、CD138、CD56及细胞周期蛋白D1均为阴性,ALK和CD30均为强阳性。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重排阳性。病理诊断为裸细胞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该肿瘤非常罕见,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进行综合判断,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裸细胞型 病理诊断
下载PDF
胃癌患者microRNA-126水平与其放化综合疗效的关系及对其胃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车亚 陈根祥 +3 位作者 陈绪阳 闫景远 任英红 马红兵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microRNA-126水平与其放化综合疗效的关系及对其胃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商洛市中心医院肿瘤诊治中心收治的75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资料、放化疗效果不同的...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microRNA-126水平与其放化综合疗效的关系及对其胃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商洛市中心医院肿瘤诊治中心收治的75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资料、放化疗效果不同的患者中MicroRNA-126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转染情况和放射增敏作用。结果中、高分化组患者的microRNA-126相对表达水平为(1.14±1.40)2-△△Ct,明显低于低分化的(1.97±2.05)2-△△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microRNA-126相对表达水平为(1.02±1.27)2-△△Ct,明显低于Ⅰ~Ⅱ期的(1.84±1.97)2-△△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5 cm组患者的microRNA-126相对表达水平为(2.17±2.24)2-△△Ct,明显高于直径≥5 cm的(1.16±1.16)2-△△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敏感组患者的组织、血浆的microRNA-126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3±0.07)2-△△Ct、(0.57±0.03)2-△△Ct,显著低于敏感组的(1.00±0)2-△△Ct、(1.00±0)2-△△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microRNA-126组患者的D0、SF分别为(2.35±0.29)、(0.53±0.15),明显低于未转染组、转染microRNA-NC组的(4.12±0.25)、(0.84±0.06),(4.24±0.24)、(0.79±0.09),而SER为(1.79±0.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的(1.00±0)、(1.06±0.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染组与转染microRNA-NC组的D0、SF、S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roRNA-126可能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并提高放化疗效果;且在不同胃癌患者中microRNA-126相对表达水平有差异,可能提示其具有诊断胃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croRNA-126 放疗 化疗 放射敏感性
下载PDF
乳腺颗粒细胞瘤2例并文献回顾
3
作者 闫景远 陈垚 +1 位作者 车亚 张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22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镜下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实... 目的 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22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镜下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实性巢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间质纤维化或玻璃样变;肿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富含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圆形或者卵圆形,核偏位或位于中央,核深染,核仁不明显;细胞膜界限不清,核分裂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阳性表达Vimentin、S-100、CD68、TFE3、β-catenin,Ki-67指数约3%,不表达CK、Desmin、SMA、CR、ER、PR、Melan-A、HMB-45。PAS染色阳性。结论 乳腺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预后良好。依据临床表现、冷冻切片及放射影像学易误诊为乳腺癌,术后应长期定时随访,避免复发和恶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颗粒细胞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