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X7受体在骨科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实 梁晨 +2 位作者 马英凯 吕松岑 闫景龙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P2X7受体属于嘌呤能受体,是P2X受体家族的成员,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三聚体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1]。目前已经证实在很多细胞类型表面都有表达,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红细胞、骨细胞、皮肤细胞,甚至各种恶性肿瘤细胞。同... P2X7受体属于嘌呤能受体,是P2X受体家族的成员,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三聚体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1]。目前已经证实在很多细胞类型表面都有表达,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红细胞、骨细胞、皮肤细胞,甚至各种恶性肿瘤细胞。同时,P2X7受体存在很多亚型。在人体中,P2X7受体变异大约有10种蛋白剪切体变化亚型;P2X7受体从A到J;P2X7受体A是保留完整长度的受体。P2X7受体B、E、G、J缺乏C末端结构[2]。该受体的配体是ATP,介导Na^(+)、K^(+)离子内流和Ca^(2+)阳离子外流的快速通过[3]。激活的P2X7受体还可以使其在细胞表面的孔隙扩大,允许非选择性的最大900Da的有机亲水性阳离子通过;带阳性电荷的胆碱基和荧光染料,例如乙啶基[4-5]。但是,这一功能不是P2X7受体独有的作用,P2X受体家族里其他成员也有类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7受体 骨科疾病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细胞 嘌呤能受体 细胞表面 P2X受体
下载PDF
卵巢切除对大鼠皮质骨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闫景龙 戴克戎 +1 位作者 赵雅君 陈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卵巢切除大鼠皮质骨的几何学改变和力学性能改变 ,探讨雌激素缺乏时皮质骨改变的发生机理。方法 选雌性SD大鼠 5 6只 ,分为Sham组和OVX组 ,动物分别在 4、12、2 0和 2 8周时处死 7只 ,取其胫骨备用。左侧于近 3 5和远 2 5... 目的 研究卵巢切除大鼠皮质骨的几何学改变和力学性能改变 ,探讨雌激素缺乏时皮质骨改变的发生机理。方法 选雌性SD大鼠 5 6只 ,分为Sham组和OVX组 ,动物分别在 4、12、2 0和 2 8周时处死 7只 ,取其胫骨备用。左侧于近 3 5和远 2 5交界部切断 ,在电镜下摄片 ,计测截面总面积、皮质骨面积、骨外径周长、骨髓腔面积和骨内径周长。右侧以近 3 5与远 2 5交界点为加载点进行三点弯曲力学实验。结果 Sham组术后 4周至 2 8周胫骨截面总面积和骨外径周长逐渐增加。 (P <0 0 0 5 ) ,而髓腔面积和内径周长变化不明显。OVX组截面总面积和外径周长也有逐渐增加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内径周长和髓腔面积都明显增加 ,在相同时期显著大于Sham组 (P <0 0 0 5 ) ,而皮质骨面积却与Sham组差异无显著性。三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 ,从 4~ 2 8周实验对照两组抗弯强度和刚度均逐渐增加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各时期骨组织材料力学性能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卵巢切除对皮质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骨髓腔扩大 ,对骨外膜的影响较小 ,在短期内对皮质骨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术 皮质骨 几何学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高血压与颈椎病关系研究的进展
3
作者 赵健 祖佳宁 闫景龙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61-664,共4页
颈椎病是引发血压变化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引发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本文就因颈椎病导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做初步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 颈椎病 交感神经系统
下载PDF
低负荷对大鼠皮质骨结构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闫景龙 戴克戎 +2 位作者 裘世静 薛文东 徐秀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9-42,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低负荷(废用)对皮质骨的影响,本研究从几何形态和力学性能方面观察了大鼠胫骨皮质骨的变化。实验选240g雌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及实验两组。实验组行左后肢固定造成肢体废用模型。实验动物分别于4、... 为了进一步探讨低负荷(废用)对皮质骨的影响,本研究从几何形态和力学性能方面观察了大鼠胫骨皮质骨的变化。实验选240g雌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及实验两组。实验组行左后肢固定造成肢体废用模型。实验动物分别于4、12、20和28周处死,取胫骨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及其横断面的形态计量学观察,根据三点弯曲试验记录的载荷─变形曲线,分析胫骨的材料力学性能和结构力学性能。形态计量学观察主要检测胫骨截面的截面总面积、皮质骨面积、外径周长、骨髓腔面积和骨内径周长。实验结果表明,从实验4周至28周,对照组胫骨截面总面积和骨外径周长明显增加(P<0.05)。而实验组截面总面积、骨外径周长则没有明显增加,实验20周后二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皮质骨面积也低于对照组(P<0.005)。但是,骨髓腔面积和骨内径周长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从实验4周至28周,对照组大鼠胫骨的结构强度、刚度均逐渐增加(P<0.05),而实验组则变化不明显。在实验20周后实验组的结构力学强度和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组间在各个实验阶段,胫骨皮质骨的材料力学性能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说明,低负荷(废用)抑制骨外膜的骨增加改变骨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皮质骨 对照组 大鼠 实验 骨结构 形态计量学 骨面积 骨皮质 骨髓腔
下载PDF
椎管哑铃形神经鞘膜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景龙 王志成 +5 位作者 张志鹏 夏景君 王东 李立钧 张海涛 吴莹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2年第4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哑铃形神经鞘膜瘤手术的新方法。方法对13例椎管哑铃形神经鞘膜瘤病人,在局麻下采用“娩出法”摘除肿瘤。病人取侧卧位,采用后正中切口。有两例下颈椎肿瘤在椎板成形下完成手术,其余病例均行椎板切除。手术只切除1-2节椎板... 目的探讨椎管哑铃形神经鞘膜瘤手术的新方法。方法对13例椎管哑铃形神经鞘膜瘤病人,在局麻下采用“娩出法”摘除肿瘤。病人取侧卧位,采用后正中切口。有两例下颈椎肿瘤在椎板成形下完成手术,其余病例均行椎板切除。手术只切除1-2节椎板,在颈1-2之间肿瘤则保留寰椎后弓,只切除颈2椎板。所有病例均未做关节突全部切除。肿瘤摘除方法是,仔细分离神经根后,以丝线缝合肿瘤做牵引,并应用神经剥离器向远离脊髓方向剥离,在牵引线下方再缝合、再牵引、再缝合、再牵引,最终使整个肿瘤在完整包膜内像婴儿分娩一样“娩出”。硬膜内肿瘤则纵向切开硬膜,同样用缝合、牵引、再缝合、再牵引,将肿瘤完整摘除。结果伴有呼吸困难的高位颈椎管肿瘤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立即改善,8例下肢瘫的病人术后1个月即恢复正常行走,仅有1例病人术前手内在肌萎缩术后1年时肌力仍差。有5例病人1年后复查MRI未见病情复发。结论局麻下以“娩出法”完整摘除椎管哑铃形神经鞘膜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神经鞘膜瘤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闫景龙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10期6-8,共3页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内固定技术 螺钉 颈部外伤 脑干损伤 解剖特点 治疗困难 上颈椎 寰枢椎
下载PDF
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受压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楠 刘娜 +5 位作者 丑凯平 王明达 郑伟 张雪娇 王玉呋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目的:评价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LSS)的87例患者的MRI图像,均... 目的:评价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LSS)的87例患者的MRI图像,均被确诊为中央型或混合型LSS,MRI明确显示L3/4或L4/5节段至少一个扫描层面的硬膜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80mm^2。患者均有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500m。单节段狭窄61例,其中L3/4狭窄19例,L4/5狭窄42例;双节段(L3/4、L4/5)狭窄26例,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狭窄节段113个,分析其中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发生率,并将其分为沉降征阳性组与沉降征阴性组。L3/4、L4/5节段各扫描3层,在横截面MRI T2加权相图像上测量最小硬膜囊CSA、最小椎管正中矢状径(PAD)、最大硬膜囊横截面积差(CSAD),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curve)即ROC曲线分析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发生率与最小硬膜囊CSA、最小椎管PAD、最大硬膜囊CS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13个重度腰椎管狭窄节段中,28个狭窄节段沉降征阴性,85个狭窄节段沉降征阳性,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发生率为75.22%。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最小椎管PAD为12.00±2.10mm,阴性组为11.47±2.04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组最大硬膜囊CSAD为36.94±13.97mm^2,阴性组为18.60±7.70mm^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组最小硬膜囊CSA为47.34±12.55mm^2,阴性组为45.16±15.35mm^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小椎管PAD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64(P<0.05);最大硬膜囊CSAD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929(P<0.01);最小硬膜囊CSA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557(P>0.05)。结论:阳性神经根沉降征的发生与狭窄节段硬膜囊受压变窄的变化程度有关,硬膜囊最大CSAD可作为评估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受压变窄的变化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根沉降征 硬膜囊横截面积 椎管正中矢状径 硬膜囊横截面积差 相关性
下载PDF
氟对大鼠肝细胞影响及SOD阻断因子的透射电镜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边晓燕 吴振铎 +7 位作者 李红 张亚坤 王志成 吴莹 关德宏 闫景龙 石玉霞 富德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36-137,F003,共3页
本实验分正常组、投氟组、投氟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喂养大鼠六个月后处死,制作肝组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标本,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投氟组肝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表现为肝细胞肿胀,细胞膜破损,线粒体变性,核形不整、固缩,... 本实验分正常组、投氟组、投氟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喂养大鼠六个月后处死,制作肝组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标本,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投氟组肝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表现为肝细胞肿胀,细胞膜破损,线粒体变性,核形不整、固缩,一些肝细胞崩解。在投氟加 SOD 的两种喂养方法中,一组肝细胞出现一些可逆性损伤,而另一组肝细胞结构与正常组近似。提示 SOD 作为抗氧化剂对食入大剂量氟的大鼠肝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超微结构 超氧物歧化酶
下载PDF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12
9
作者 邹天彪 闫景龙 +3 位作者 付海亮 侯占江 王恕怀 夏景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型胶原以及骨形成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移植修复节段性兔桡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 5 6只 ,切取自体髂骨研磨成微小颗粒 ,分别与 BMP及 型胶原复合 ,实验分成 4组 (n=1...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型胶原以及骨形成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移植修复节段性兔桡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 5 6只 ,切取自体髂骨研磨成微小颗粒 ,分别与 BMP及 型胶原复合 ,实验分成 4组 (n=16 )。 A组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BMP、 型胶原 ,B组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型胶原 ,C组 :自体微小颗粒骨 ,用于修复兔桡骨干 1.5 cm缺损的动物模型。D组 :空白对照组 (n=8) ,双侧桡骨缺损不作处理。术后 2、4、8和 12周 ,行 X线片、组织学观察 ,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 ,比较各移植物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 结果  X线片显示 ,A组术后 8周即可使骨缺损完全修复 ,而 B组术后 12周使骨缺损完全修复。术后 8、12周骨量测定 A组成骨量最多 ,12周生物力学测定显示移植物修复后的骨缺损具有最佳生物力学表现 ,而 C组则不能完全修复骨缺损。 结论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BMP、 型胶原及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 型胶原均能有效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以复合 BMP移植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微小颗粒骨 骨形成蛋白 骨修复 桡骨缺损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由长城 朱凯 +4 位作者 闫景龙 关国发 徐公平 张志鹏 赵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9-842,847,共5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分B、C两组,B组39例患者,硬膜囊98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C组30例患者,颈髓65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分数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析3组颈髓ADC值、FA值之间差异。结果:A组(C3/C4、C4/C5、C5/C6、C6/C7)共88个节段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合并88个椎体数据;A、B及C组ADC值分别为0.91±0.34、1.17±0.35及1.32±0.36,组间比较,ADC值A组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P值均<0.05);三组平均FA值分别为0.71±0.16、0.62±0.15及0.54±0.14,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可以为临床医生更早诊断治疗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3.0T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分数各向异性值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颗粒骨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夏景君 闫景龙 +2 位作者 张志鹏 汪宇 吴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 回顾近阶段国内外关于颗粒骨的临床应用与相关实验研究的进展。 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颗粒骨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文献 ,综述颗粒骨的应用方法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结果 颗粒骨在临床应用中 ,特别是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 目的 回顾近阶段国内外关于颗粒骨的临床应用与相关实验研究的进展。 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颗粒骨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文献 ,综述颗粒骨的应用方法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结果 颗粒骨在临床应用中 ,特别是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表明颗粒骨有很多优点。 结论 颗粒骨应用效果良好 ,虽然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翻修术 人工全髋关节 术中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近期 应用前景 应用方法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微小颗粒骨诱导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滨 闫景龙 +2 位作者 夏景君 王洪伟 汪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在诱导成骨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表达及成骨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 48只 ,随机分为微小颗粒骨 (A组 )、块状骨 (B组 )两组 ,每组 2 4只 ,取左侧髂骨 ,修剪成 0 .3cm× 0 .5cm×l.0cm骨块 ,...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在诱导成骨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表达及成骨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 48只 ,随机分为微小颗粒骨 (A组 )、块状骨 (B组 )两组 ,每组 2 4只 ,取左侧髂骨 ,修剪成 0 .3cm× 0 .5cm×l.0cm骨块 ,A组将骨块制成微小颗粒骨 ,B组骨块不处理 ,均植入右侧臀大肌肌袋 ,于术后 1、3、5、7、1l、14、2 1、2 8d取材 (包括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 ) ,做组织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做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 1)在异位成骨过程中 ,微小颗粒骨吸收迅速、替代完全 ,BMP释放量大 ;( 2 )骨诱导伴随着成骨的全过程 ,BMP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3 )微小颗粒骨可能起到骨化中心的作用。结论 :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强于块状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微小颗粒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诱导成骨 表达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的修复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侯占江 杨硕 +3 位作者 孟祥林 夏昊晨 樊昌东 闫景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084-9087,共4页
背景:大量实验证明,Bungner带-许旺细胞-基底膜结构是神经再生理想的微环境。这一结构在神经损伤两三周后形成。而在神经损伤数小时后,近断端的神经纤维就开始发芽再生神经纤维开始再生与所需微环境的形成并不同步。目的:观察周围神经... 背景:大量实验证明,Bungner带-许旺细胞-基底膜结构是神经再生理想的微环境。这一结构在神经损伤两三周后形成。而在神经损伤数小时后,近断端的神经纤维就开始发芽再生神经纤维开始再生与所需微环境的形成并不同步。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进行修复的最佳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2周后神经修复组、4周后神经修复组、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即时神经修复组。方法:建立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即时修复组立即缝合伤口,2周后神经修复组、4周后神经修复组、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采用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逐层缝合伤口,2周,4周,3个月后重新打开伤口,在手术显微镜下用10-0无损伤尼龙针线进行外膜缝合修复坐骨神经,缝合伤口。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缝合神经段的神经电生理、轴突数、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结果:2周后神经修复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4周后神经修复组、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P<0.01);即时神经修复组与2周后神经修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周后神经修复组效果最好,神经纤维走行正常、排列完好,神经纤维可见血管增生,髓鞘结构较好,许旺细胞功能活跃,新生轴突内微丝密集排列。4周后神经修复组最差,神经纤维数量少、排列紊乱,髓鞘轴突变性明显,大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崩解,轴突消失,未见再生神经纤维。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效果较差,可见较多神经纤维结构破坏,排列略紊乱,髓鞘和轴突变性较明显,仅见少量再生神经纤维,许旺细胞略少,胞质不发达。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效果较好,神经纤维结构破坏不明显,排列整齐,髓鞘和轴突变性轻,神经纤维内见有大量再生髓鞘,许旺细胞明显增多,胞质较发达。2周后神经修复组轴突计数优于其他3组(P<0.05),4周后神经修复组最少。结论:神经损伤2周后进行神经修复效果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不同时间 修复
下载PDF
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凯宇 栾宏佳 +2 位作者 徐公平 张志鹏 闫景龙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9期6340-6342,i002,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成骨过程,以便深入研究自体颗粒骨移植的转归机制。方法:实验将40只新西兰白兔按时间随机分成0,3,10和21d4组,每组10只动物。体质量2.5~3.5kg。取自体髂骨制成直径50~100μm大小骨松质颗粒,团块样...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成骨过程,以便深入研究自体颗粒骨移植的转归机制。方法:实验将40只新西兰白兔按时间随机分成0,3,10和21d4组,每组10只动物。体质量2.5~3.5kg。取自体髂骨制成直径50~100μm大小骨松质颗粒,团块样移植到同只白兔的股四头肌肌穴中。分别在颗粒骨制备的同时即(0d天组),和肌穴内移植术后,和31021d取材,进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颗粒骨制备过程中有大量细胞存留下来。②3d时一些位于微小颗粒骨边缘骨陷窝中的细胞存活。③10d时微小颗粒中骨陷窝中的骨细胞仍存活,并发生转化。④21d时形成编织骨。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直径(50~100μm)异位移植后,具有直接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能够异位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微小颗粒骨 异位移植 实验研究 异位成骨 诱导成骨 移植术 成骨过程 制备过程 活性 直接
下载PDF
京尼平交联明胶特性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金勋杰 闫景龙 +3 位作者 周磊 姬烨 杨显生 徐公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研究了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的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度、降解率等特性随交联时间的变化。用1%京尼平交联明胶,按交联时间分为7组:10min组、30min组、1h组、2h组、12h组、24h组、72h组。结果显示京尼平可有效交联明胶,随着交联时间... 研究了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的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度、降解率等特性随交联时间的变化。用1%京尼平交联明胶,按交联时间分为7组:10min组、30min组、1h组、2h组、12h组、24h组、72h组。结果显示京尼平可有效交联明胶,随着交联时间延长,交联度增加,溶胀度和降解率降低。交联10min的材料,交联度低(26.7%),溶胀度高(265%),不到一周就完全降解,说明材料很不稳定,易降解;交联30min的材料,交联度(45.7%)、溶胀度(207%)、降解率与10min材料比都有明显变化,4周未完全降解,8周完全降解,说明京尼平可以在30min内显著改变明胶性能;30min后的材料,随交联时间延长,交联度逐渐增加,溶胀度和降解率逐渐降低。交联72h的材料,交联度73.1%,溶胀度153%,12周仅降解15.6%。MTT法测各组材料细胞增殖率在87.9%~105.4%之间,说明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细胞毒性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 明胶 交联
下载PDF
肿瘤切除颈前路钛板辅助脊柱重建术治疗上颈椎肿瘤 被引量:6
16
作者 姬烨 夏景君 +9 位作者 徐公平 王新涛 周磊 祖佳宁 奚春阳 庄金鹏 赵伟 王玉玞 张志鹏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 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建,通常的手术策略为前后路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肿瘤 脊柱重建术 颈前路钛板 肿瘤切除 前后路联合手术 脊柱稳定性重建 治疗 病变组织
下载PDF
蛋白胶联剂京尼平与戊二醛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17
17
作者 金勋杰 杨显生 +1 位作者 姬烨 闫景龙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60-62,共3页
目的:从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率与降解率方面比较京尼平和戊二醛交联明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①材料分为两组,京尼平组用10g/L京尼平交联明胶72h,戊二醛组用10g/L戊... 目的:从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率与降解率方面比较京尼平和戊二醛交联明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①材料分为两组,京尼平组用10g/L京尼平交联明胶72h,戊二醛组用10g/L戊二醛交联明胶24h。②检测交联度:每组材料取8个样本,其中5个加入碳酸氢钠和三硝基苯磺酸,再加盐酸,在346nm测吸光度值(A三硝基苯磺酸)。另取3个样本先加盐酸,然后再加三硝基苯磺酸,其余步骤相同,测得吸光度取平均值作为对照(A对),交联后吸光度值为:A交联后=A三硝基苯磺酸-A对。再取11mg明胶加19μL水,不加京尼平,同样步骤测吸光度,得到交联前吸光度(A交联前)。交联度=(A交联前-A交联后)/A交联前×100%。③细胞毒性试验:按照1cm2/mL比例用培养液浸提5组材料制备浸提液,将中国仓鼠V-79细胞种植于96孔板,分为3组:阴性组(单纯培养液)、京尼平组(加京尼平明胶浸提液)、戊二醛组(加戊二醛明胶浸提液),48h后做四甲基氮唑蓝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浸提液组平均A值/阴性对照组平均A值×100%。各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转换成6级(0~5级)细胞毒性以评定材料的毒性程度。④溶胀度与降解率:材料交联完成后立即称重(W0)。然后在离心管中加2m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24h后两组各取8个材料,用无菌滤纸擦干水分后称重(W1)。溶胀率=(W1-W0)/Wo×100%。其他材料3d换液1次,于1,2,3,4,8,12周分别取出两组材料各8个,用无菌滤纸擦干水分后称重(W2)。降解率=(W1-W2)/W1×100%。结果:①京尼平和戊二醛交联明胶材料的交联度分别为79.1%和52.3%。②京尼平材料的溶胀度高于戊二醛材料犤(166±38)%,(133±31)%,P<0.05犦。③京尼平和戊二醛材料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浸泡12周,降解率差异无显著性(14.1%,12.6%)。④戊二醛交联明胶的浸提液培养的细胞出现坏死现象,而京尼平材料浸提液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京尼平和戊二醛材料的细胞增殖度分别为96.6和23.1。结论: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与戊二醛交联明胶材料比较,交联度降低,溶胀度增加,但二者制成的材料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浸泡12周都仅有少量降解,差异无显著性。京尼平的细胞毒性明显低于戊二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醛 生物降解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Tomita及改良Tokuhashi结合脊柱肿瘤不稳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决策中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玉玞 祖佳宁 +3 位作者 由长城 奚春阳 姬烨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0-805,共6页
目的 :分析Tomita评分结合脊柱肿瘤不稳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和改良Tokuhashi评分结合SINS评分用于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决策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评价两套评分系统临床运用价值。方法:3名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脊... 目的 :分析Tomita评分结合脊柱肿瘤不稳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和改良Tokuhashi评分结合SINS评分用于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决策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评价两套评分系统临床运用价值。方法:3名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对4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这3名脊柱外科医生用Tomita评分、改良Tokuhashi评分、SINS评分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分,并运用改良Tokuhashi结合SINS评分及Tomita结合SINS评分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间隔20天后对上述病例进行重复分析,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和观察者内一致性。结果:Tomita结合SINS评分用于治疗决策时,平均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78(0.75~0.81),平均观察者内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79(0.77~0.82)。改良Tokuhashi结合SINS评分用于治疗决策时,平均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68(0.65~0.72),平均观察者内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73(0.72~0.75)。有17.9%的患者在两组系统评估后而得出不同治疗方案。结论:Tomita结合SINS评分和改良Tokuhashi结合SINS评分均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Tomita评分 改良Tokuhashi评分 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 可信度 可重复性
下载PDF
SOD配合物对过量摄氟大鼠肝肾损害保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管考鹏 王志成 +6 位作者 富德 廖展如 王彤 闫景龙 关德宏 吕松岑 吴莹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 观察 S O D 模型配合物—络合铜 Cu2( D T P B)对大鼠因过量摄氟引起的肝肾损害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 W 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过量摄氟组、络合铜保护组。饲养5个月后,分别... 目的 观察 S O D 模型配合物—络合铜 Cu2( D T P B)对大鼠因过量摄氟引起的肝肾损害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 W 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过量摄氟组、络合铜保护组。饲养5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氟、尿氟含量并观察肝肾的显微结构。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络合铜保护组血氟无显著差异,过量摄氟组血氟明显高于前两组。过量摄氟组及络合铜保护组尿氟含量增加,后者更高。肝肾组织显微结构的观察显示,氟组大鼠肝肾细胞有明显的损伤,而络合铜保护组仅有轻微损害。结论 络合铜对过量摄氟大鼠的肝肾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模型配合物 氟中毒 保护作用 地方性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在腰椎生物力学应用中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纪宝 奚春阳 +1 位作者 焦力刚 闫景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6期4908-4912,共5页
背景:有限元法运用数学形式概括脊柱的结构形状、材料性能、载荷边界条件等,通过改变其中任一参数以观察其对整个结构的影响。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有限元软件在腰椎生物力学中的应用以及有限元分析在腰椎植骨融... 背景:有限元法运用数学形式概括脊柱的结构形状、材料性能、载荷边界条件等,通过改变其中任一参数以观察其对整个结构的影响。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有限元软件在腰椎生物力学中的应用以及有限元分析在腰椎植骨融合后临近节段活动度的改变及应力改变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年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有关有限元法在腰椎建模及腰椎不同植骨融合式对腰椎融合节段、临近节段应力改变影响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有限元分析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医学,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脊柱方面,有限元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不同植骨融合术式及各种内固定对其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从而可以改进植骨融合术式及优化内固定器械。但有限元毕竟属于理论性的分析,未来的研究应将其与动物实验及长期临床随访相结合,从而可以很好地预测手术远期疗效,并对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 有限元 腰椎 建模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