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红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效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闫汉语 张永萍 +5 位作者 徐剑 刘耀 曹国琼 汪祖华 宋信莉 郭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97-2602,2608,共7页
目的制备雷公藤红素白蛋白纳米粒(CLT-AN),并考察其体内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CLT-AN,以粒径、分散指数(PDI)和稳定性为评价指标,以CLT投药量、大豆油用量和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工艺。利... 目的制备雷公藤红素白蛋白纳米粒(CLT-AN),并考察其体内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CLT-AN,以粒径、分散指数(PDI)和稳定性为评价指标,以CLT投药量、大豆油用量和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工艺。利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测定仪等考察CLT-AN的理化性质,并研究其体外稳定性和体外释放特性。构建佐剂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考察CLT-AN对模型大鼠关节肿胀、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关节组织病理状态的影响。结果优化的处方为CLT 6.5 g、大豆油45 mg、超声功率490 W、超声时间8 min。按最佳处方制备的CLT-AN外观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96.8±1.1)nm,PDI为0.174±0.020,Zeta电位为(-18.6±1.7)mV,包封率为(94.61±0.46)%,载药量为(2.42±0.21)%。在室温条件下,CLT-AN储存5 d内的粒径、PDI、Zeta电位和包封率均无显著变化。CLT-AN体外释放缓慢,72 h的累积释放量可达到73.56%;与游离CLT相比,CLT-AN可明显抑制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降低其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并且显著改善炎症关节组织的病理状态。结论超声法制备的CLT-AN粒径适中、稳定性良好,具有显著的缓释特征和优良的抗RA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白蛋白纳米粒 处方工艺 理化性质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基于现代文献穴位贴敷治疗所用中药性、味、归经的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春敏 徐芳芳 +2 位作者 闫汉语 谭永翠 高远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通过整理穴位贴敷治疗的现代文献,总结穴位贴敷临床常用药的性、味、归经规律。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穴位给药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穴位给药的临床组方配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计算机通过关键词检索关于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痛风性关节... 目的通过整理穴位贴敷治疗的现代文献,总结穴位贴敷临床常用药的性、味、归经规律。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穴位给药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穴位给药的临床组方配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计算机通过关键词检索关于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妇科、儿科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其处方中用药的性、味、归经的及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53篇,统计药物414味。其中,常用中药(频率高于5%)有37味,其辛温药性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4.7%。结论穴位贴敷法治疗,药物性味多辛温,所用大辛大热药物比例明显多于口服等其他给药途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中医理论分析认为,辛温大热的药物贴敷于穴位,能够产生穴位局部刺激,而"引赤发泡",借助药物的温通作用,对穴位具有较明显的刺激,从而能够引发穴位-经络的连锁反应,产生治疗作用。但是,辛热中药所引发的局部能量变化与穴位给药特性之间的科学关系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敷贴 中药性、味、归经 用药规律 组方配药
下载PDF
复方黄苦膏的初步药效研究
3
作者 闫汉语 赵南 +1 位作者 徐剑 张永萍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初步探究复方黄苦膏的药效作用。方法:以卵清蛋白(OVA)作为抗原,氢氧化铝[Al(OH)3]作为免疫辅佐剂,构建豚鼠湿疹模型,考察外用复方黄苦乳膏剂对模型豚鼠的表观症状、组织病理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复方黄苦膏各治疗组均能... 目的:初步探究复方黄苦膏的药效作用。方法:以卵清蛋白(OVA)作为抗原,氢氧化铝[Al(OH)3]作为免疫辅佐剂,构建豚鼠湿疹模型,考察外用复方黄苦乳膏剂对模型豚鼠的表观症状、组织病理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复方黄苦膏各治疗组均能明显改善湿疹豚鼠的表观症状;皮肤组织的HE染色结果显示出各治疗组均改善了皮肤组织的病理状态;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浆中CysLTR1、CysLTR2、IL-4和LTB4的表达(P<0.05)。结论:外用复方黄苦膏各给药组对湿疹模型豚鼠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苦膏 湿疹 卵清蛋白 初步药效
原文传递
寒热平药性苗药隔药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家兔穴位刺激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谭永翠 闫汉语 +1 位作者 周春敏 高远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7期130-133,共4页
目的比较寒、热、平三种药性的单味苗药隔药灸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家兔穴位刺激相关神经递质释放量,比较用药的寒、热、平药性对穴位刺激的影响,总结其中规律。方法采用卵蛋白法与弗氏完全佐剂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家兔48只,将... 目的比较寒、热、平三种药性的单味苗药隔药灸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家兔穴位刺激相关神经递质释放量,比较用药的寒、热、平药性对穴位刺激的影响,总结其中规律。方法采用卵蛋白法与弗氏完全佐剂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家兔48只,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艾灸组、隔药灸3组(寒性苗药-三加皮组、热性苗药-三百棒组、平性-青风藤组)、穴位贴敷3组(寒性苗药-三加皮组、热性苗药-三百棒组、平性-青风藤组),每组6只。空白组只造模不干预,单纯艾灸组艾灸干预,隔药灸3组为隔药灸治疗,穴位贴敷3组为穴位敷药治疗,比较各组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量。结果与寒、平性药相比,热性苗药-三百棒组的SP、CGRP mRNA释放更高(P<0.05);同种药性组内比较,隔药灸治疗优于穴位贴治疗,SP、CGRP mRNA释放更高(P<0.05),且隔药灸3组、穴位贴敷3组SP、CGRP mRNA释放均高于单纯艾灸组、空白组(P<0.05)。结论与寒、平性相比,热性苗药穴位刺激作用更显著,热性苗药配合艾灸的穴位刺激性优于单独穴位贴治疗;借助艾灸的温热效应,热性苗药可以产生更好的穴位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平药性 隔药灸 单味苗药 类风湿关节炎模型 穴位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