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低剂量CT联合ASiR技术在早期肺癌评估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闫海跃 刘力 +3 位作者 张绍强 石艳 张素芹 阴志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7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CT结合ASiR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固安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筛查确诊为早期肺癌患者106例,将106例拟行胸部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剂量扫描...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CT结合ASiR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固安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筛查确诊为早期肺癌患者106例,将106例拟行胸部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50mAs,螺距Pitch 0.6,对比剂碘佛醇,恒瑞药业,用量为50ml);观察组54例,采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扫描(管电压80kV,智能mAs,螺距Pitch1.2,用量为30ml)。记录两组的CT剂量指数容积(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评价两组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CTDIvol、DLP、E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行胸部CT检查结合ASIR技术,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的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ASiR技术 低电压 低对比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迭代重建技术LDCT在早期肺癌与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闫海跃 刘力 +3 位作者 张绍强 石艳 张素芹 阴志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迭代重建技术LDCT在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固安县人民医院和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筛查出疑诊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患者76例,均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64排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 目的探讨基于迭代重建技术LDCT在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固安县人民医院和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筛查出疑诊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患者76例,均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64排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病理结果为检查金标准,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检查辐射剂量DLP、CTDIvo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检查(P<0.01);低剂量C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62%、68.52%、87.82%,与常规CT检查(94.76%、85.36%、95.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结论LDCT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减少检查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与常规CT扫描相似的检出率,是早期肺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癌前病变 低剂量 迭代重建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闫海跃 张素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2期264-265,共2页
目的研究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8例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患者应用4层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CT后重建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28例患者共发现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172... 目的研究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8例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患者应用4层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CT后重建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28例患者共发现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172支,包括肺动脉完全闭塞29支(占16.9%),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116支(67.4%),肺动脉中心性充盈缺损(轨道征)27支(15.7%)。结论 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基层医院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 X线计算机 肺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27例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闫海跃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9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点及准确诊断方法。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的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变位于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7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5例。病变直径在2.0~5.9cm,病灶呈...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点及准确诊断方法。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的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变位于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7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5例。病变直径在2.0~5.9cm,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和不规则形,病灶边缘、近肺门侧有引流支气管影,肿块周围有浅薄小片状,网状或晕圈样改变,外侧缘有多数较粗索条影,向外延伸呈"长毛刺",近胸膜增厚,粘连呈"桃尖征",不规则形,楔形及类三角形高密度影,其中心浓集成团块状,边缘部分模糊"平直征",少部分病灶内伴有小空泡及液化坏死区。结论肺炎性假瘤应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瘤、肺良性肿瘤及胸膜间皮瘤等球形占位病变进行鉴别。只有正确掌握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征,紧密结合肺内感染的既往史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性假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对良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海跃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5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MSHRCT)对于良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良性肺结节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形态、大小、密度、内部特征、结节-肺界面、邻近结构改变和增强表现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28例结核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MSHRCT)对于良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良性肺结节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形态、大小、密度、内部特征、结节-肺界面、邻近结构改变和增强表现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28例结核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长、短毛刺及环蛋壳状钙化者分别为23/28例和24/28例;20/28例周围有纤维条索影或卫星播散病灶;增强扫描呈无强化(14/28)和包膜样强化(10/28)。19例炎性假瘤均发生在两肺上叶前段或下叶基底段;16/19例结节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可见长毛刺和胸膜凹陷征;3/19例周边可见斑片影及血管集束征;增强扫描16/17例呈良性肺结节的动态强化。7/12例肺脓肿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或边缘强化。9/13例错构瘤检出结节边缘砂粒样钙化和中央脂肪像素。1例硬化性血管瘤周围可见受压小血管。1例肺霉菌球呈不规则形,有长毛刺及多个小空腔,周围有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1例纤维瘤呈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结论 MSHRCT能尽量减少容积效应的影响,更好地显示肺结节的界面以及内部结构,对于肺良性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结节 HRCT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闫海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6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自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肺癌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多层螺旋CT成像扫描,研究组行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结果:研究组病变部位准确率和肺癌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自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肺癌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多层螺旋CT成像扫描,研究组行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结果:研究组病变部位准确率和肺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的诊断中,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有着极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肺癌诊断治疗中应积极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 肺癌 诊断率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患者造影剂外渗和过敏反应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石艳 闫海跃 《智慧健康》 2019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CT增强患者造影剂外渗和过敏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12例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造影剂外渗和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造影剂外渗...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CT增强患者造影剂外渗和过敏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12例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造影剂外渗和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和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CT增强患者过敏反应和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CT增强扫描 过敏反应 造影剂外渗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素芹 闫海跃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2311-2311,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依达拉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9.0%,观察组总有效率92.9%。观察组的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依达拉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9.0%,观察组总有效率92.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疗法加用丹红注射液和依达拉奉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药物疗法 安替比林/类似物和衍生物 安替比林/治疗应用 丹参/治疗应用 红花/治疗应用 注射剂 人类
原文传递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13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闫海跃 李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989-2989,共1页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对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CT平扫检查,其中9例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CT显示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形态不规则,主要位于鼻腔前部和鼻前庭,堵塞鼻道和副鼻窦开口,与鼻...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对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CT平扫检查,其中9例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CT显示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形态不规则,主要位于鼻腔前部和鼻前庭,堵塞鼻道和副鼻窦开口,与鼻甲和鼻中隔分界不清。平扫多数病变密度均匀,部分病变内有低密度区,部分有鼻甲和上颌窦骨壁侵蚀性骨质破坏缺损改变。增强扫描病变均匀中度强化,平扫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结论 CT能显示NK/T细胞淋巴瘤的一些影像表现特性及肿瘤周围侵犯范围,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放射摄影术 淋巴瘤 T细胞/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