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坏死性肺炎30例胸部CT表现及转归
被引量:
69
1
作者
李素荣
牟京辉
+3 位作者
常丽
闫清淳
袁新宇
陈慧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的胸部CT征象、转归,并对NP病例常见炎性指标变化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对临床医师认识本病CT特点及时进行CT检查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的胸部CT征象、转归,并对NP病例常见炎性指标变化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对临床医师认识本病CT特点及时进行CT检查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NP的胸部CT征象,分析NP大叶肺实变及相关征象随病程进展出现的动态变化;比较NP组与24例非NP对照组的炎性指标差异。结果(1)NP组(30例)胸部CT征象:单侧大叶性实变(28例),其中20例累及1个肺叶,10例累及多个肺叶;肺空腔(27例);增强CT扫描可见肺实变内均存在强化减低区(22例)。(2)治疗过程中NP组CT征象动态变化:病程2个月复查23例,肺实变吸收2例(9%),肺内出现空腔18例(78%),胸膜增厚16例(70%),肺不张2例(9%),胸膜瘘1例(4%);病程3个月时复查11例,肺实变吸收7例(64%),胸膜增厚10例(91%),肺内出现空腔7例(64%),肺不张5例(45%),肺叶囊性变2例(18%),胸膜瘘1例;病程3.5年时复查10例,未见肺实变,出现肺不张4例,肺叶残留囊性变4例,遗留条索状影1例。(3)NP组与对照组常见炎性指标比较,两组间在发热持续时间(d)[25.0(12~80)与11.5(7—36)]、外周血WBC峰值(×10^9/L)[18.1(9.8—27.4)与11.1(3.1—20.5)]、中性粒细胞比率[0.814(0.397—0.928)与0.663(0.522~0.887)]、WBC异常持续时间(d)[19.5(0~67)与5.0(0—17)]、CRP峰值(mg/L)[92.1(25.6~235.0)与35.1(17.0~212.0)]、CRP异常持续时间(d)[25.0(9—53)与7.0(4.0~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NP胸部CT征象包括:肺叶实变以及肺实变内出现强化减低区和(或)空腔,病变吸收缓慢,转归后CT表现可大致正常或遗留条索影、肺不张或囊变。当怀疑出现坏死性改变时,密切观察某些炎性指标(如外周血WBC峰值、中性粒细胞比率、CRP峰值,发热、外周血WBC及CRP异常持续时间),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决定进行胸部CT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原文传递
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曝光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
10
2
作者
臧桂霞
闫清淳
+3 位作者
许书聪
袁新宇
任玉旺
赵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 通过优化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曝光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的婴幼儿为对照组,测量胸部厚度,通过测量铝梯与不同胸厚婴幼儿拍片的灰度值,确定婴幼儿胸厚对应...
目的 通过优化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曝光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的婴幼儿为对照组,测量胸部厚度,通过测量铝梯与不同胸厚婴幼儿拍片的灰度值,确定婴幼儿胸厚对应的铝当量。再以铝梯为体模进行曝光,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测量不同管电压(kV)曝光所显示的铝梯灰阶数及相应的辐射剂量,确定最佳曝光参数。以优化的曝光参数再进行100例拍摄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对照组最大胸厚13.5 cm、最小胸厚8.0 cm和平均胸厚(10.6±1.3) cm对应铝当量分别为2.3、1.4和2.0 cm。试验组平均胸厚为(10.1±2.2) cm。在管电压55~65 kV时,设备显示入射体表剂量为0.068~0.056 mGy,曝光指数(EI)为0.60~0.74,在正常范围内,目测铝梯灰阶数8~11级,辐射剂量降至较低水平时,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总结优化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的计算方案,即X射线管焦点到探测器距离(SID)为100 cm时,不使用滤线栅,以胸部厚度(cm)×2+38(常数)设定管电压(kV),毫安秒(mAs)选择0.8至1.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设备显示体表入射剂量平均值为(0.048±0.007) mGy,低于AEC组的(0.066±0.008)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1,P〈0.001)。结论 本研究公式:管电压(kV)=胸部厚度(cm)×2+38(常数),优化了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患儿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数字化X射线摄影
曝光参数
体表入射剂量
铝梯
原文传递
题名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坏死性肺炎30例胸部CT表现及转归
被引量:
69
1
作者
李素荣
牟京辉
常丽
闫清淳
袁新宇
陈慧中
机构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出处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文摘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的胸部CT征象、转归,并对NP病例常见炎性指标变化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对临床医师认识本病CT特点及时进行CT检查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NP的胸部CT征象,分析NP大叶肺实变及相关征象随病程进展出现的动态变化;比较NP组与24例非NP对照组的炎性指标差异。结果(1)NP组(30例)胸部CT征象:单侧大叶性实变(28例),其中20例累及1个肺叶,10例累及多个肺叶;肺空腔(27例);增强CT扫描可见肺实变内均存在强化减低区(22例)。(2)治疗过程中NP组CT征象动态变化:病程2个月复查23例,肺实变吸收2例(9%),肺内出现空腔18例(78%),胸膜增厚16例(70%),肺不张2例(9%),胸膜瘘1例(4%);病程3个月时复查11例,肺实变吸收7例(64%),胸膜增厚10例(91%),肺内出现空腔7例(64%),肺不张5例(45%),肺叶囊性变2例(18%),胸膜瘘1例;病程3.5年时复查10例,未见肺实变,出现肺不张4例,肺叶残留囊性变4例,遗留条索状影1例。(3)NP组与对照组常见炎性指标比较,两组间在发热持续时间(d)[25.0(12~80)与11.5(7—36)]、外周血WBC峰值(×10^9/L)[18.1(9.8—27.4)与11.1(3.1—20.5)]、中性粒细胞比率[0.814(0.397—0.928)与0.663(0.522~0.887)]、WBC异常持续时间(d)[19.5(0~67)与5.0(0—17)]、CRP峰值(mg/L)[92.1(25.6~235.0)与35.1(17.0~212.0)]、CRP异常持续时间(d)[25.0(9—53)与7.0(4.0~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NP胸部CT征象包括:肺叶实变以及肺实变内出现强化减低区和(或)空腔,病变吸收缓慢,转归后CT表现可大致正常或遗留条索影、肺不张或囊变。当怀疑出现坏死性改变时,密切观察某些炎性指标(如外周血WBC峰值、中性粒细胞比率、CRP峰值,发热、外周血WBC及CRP异常持续时间),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决定进行胸部CT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关键词
坏死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Keywords
Necrotizing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e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hild
分类号
R725.6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曝光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
10
2
作者
臧桂霞
闫清淳
许书聪
袁新宇
任玉旺
赵妍
机构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6-480,共5页
文摘
目的 通过优化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曝光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的婴幼儿为对照组,测量胸部厚度,通过测量铝梯与不同胸厚婴幼儿拍片的灰度值,确定婴幼儿胸厚对应的铝当量。再以铝梯为体模进行曝光,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测量不同管电压(kV)曝光所显示的铝梯灰阶数及相应的辐射剂量,确定最佳曝光参数。以优化的曝光参数再进行100例拍摄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对照组最大胸厚13.5 cm、最小胸厚8.0 cm和平均胸厚(10.6±1.3) cm对应铝当量分别为2.3、1.4和2.0 cm。试验组平均胸厚为(10.1±2.2) cm。在管电压55~65 kV时,设备显示入射体表剂量为0.068~0.056 mGy,曝光指数(EI)为0.60~0.74,在正常范围内,目测铝梯灰阶数8~11级,辐射剂量降至较低水平时,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总结优化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的计算方案,即X射线管焦点到探测器距离(SID)为100 cm时,不使用滤线栅,以胸部厚度(cm)×2+38(常数)设定管电压(kV),毫安秒(mAs)选择0.8至1.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设备显示体表入射剂量平均值为(0.048±0.007) mGy,低于AEC组的(0.066±0.008)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1,P〈0.001)。结论 本研究公式:管电压(kV)=胸部厚度(cm)×2+38(常数),优化了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患儿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
关键词
婴幼儿
数字化X射线摄影
曝光参数
体表入射剂量
铝梯
Keywords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Digital radiography
Exposure parameter
Entrance surface dose
Aluminum step-wedge
分类号
R816.9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坏死性肺炎30例胸部CT表现及转归
李素荣
牟京辉
常丽
闫清淳
袁新宇
陈慧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9
原文传递
2
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曝光参数的优化
臧桂霞
闫清淳
许书聪
袁新宇
任玉旺
赵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