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浮玉孤岛到山城一体——地方语境下京口三山与府境空间秩序的建构
1
作者 闫爱宾 朱诗漪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以京口三山为例,基于地方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对人们在观念图景中整合城市与周边山水的动态过程展开探索,探讨特定历史背景下地方书写对山-城秩序的建构作用。同时揭示在明中叶镇江城内布局已初步定型的基础上,“以北固为镇”与“表金... 以京口三山为例,基于地方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对人们在观念图景中整合城市与周边山水的动态过程展开探索,探讨特定历史背景下地方书写对山-城秩序的建构作用。同时揭示在明中叶镇江城内布局已初步定型的基础上,“以北固为镇”与“表金焦为阙”两种山水结构在地方书写中如何逐渐形成,进而将京口三山纳入府城象天设地的理想空间中、逐步推进府境礼制秩序完型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秩序 文化解释 地方书写 京口三山 镇江
下载PDF
宋元泉州石建筑技术发展脉络 被引量:7
2
作者 闫爱宾 《海交史研究》 2009年第1期73-112,共40页
泉州宋元石构建筑在11至14世纪间由逐步积累而至极盛,形成了中国石建筑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中尤其以石桥梁、楼阁式石塔为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对宋以前闽中、闽南石桥梁与楼阁式石塔技术传播路线的梳理,深入解析泉州宋元石建筑形式、... 泉州宋元石构建筑在11至14世纪间由逐步积累而至极盛,形成了中国石建筑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中尤其以石桥梁、楼阁式石塔为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对宋以前闽中、闽南石桥梁与楼阁式石塔技术传播路线的梳理,深入解析泉州宋元石建筑形式、风格、技术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石建筑 石梁桥 石塔技术
下载PDF
雷峰塔地宫出土金涂塔考证 被引量:1
3
作者 闫爱宾 路秉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8-22,117,共6页
本文叙述了对雷峰塔地宫发掘及所出土金涂塔的及时考察,考证了吴越金涂塔铸造的相夫历史,并对金涂塔之造型来源做了初步探讨。本文可作为前两篇有关雷峰塔研究论文的后续。(刊登于本刊2000年第2、4期)
关键词 雷峰塔 地宫 金涂营 宝箧印经塔
下载PDF
《说园》五篇中陈从周造园思想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闫爱宾 张然 《工业设计》 2018年第1期37-38,共2页
《说园》五篇是著名园林建筑学家陈从周的代表作,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手法及对当代园林景观建设的启示进行了深入分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说园》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著,是以小品文的文体形式展开对造园理论与手法的探讨,形... 《说园》五篇是著名园林建筑学家陈从周的代表作,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手法及对当代园林景观建设的启示进行了深入分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说园》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著,是以小品文的文体形式展开对造园理论与手法的探讨,形式自由,行文生动,深入浅出。本文尝试对《说园》"随兴而至"的书写内容进行体系性梳理,从园林景象要素和美学思想两方面出发解读其蕴含的造园思想,以探讨分散自由的书写形式背后的结构性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园》 陈从周 造园 中国古典园林 景象
下载PDF
明中晚期京口三山图像中的视觉空间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闫爱宾 朱诗漪 《风景园林》 2023年第6期130-137,共8页
【目的】传统实景图像的图绘空间与真实景观之间往往存在错位,对二者错位所反映的作画者主体性的研究可揭示图像所隐含的视觉模式与观念认知,窥探某一特定风景在地方的角色定位与意义映射。【方法】以京口三山为例,从视点选择、构图模... 【目的】传统实景图像的图绘空间与真实景观之间往往存在错位,对二者错位所反映的作画者主体性的研究可揭示图像所隐含的视觉模式与观念认知,窥探某一特定风景在地方的角色定位与意义映射。【方法】以京口三山为例,从视点选择、构图模式及空间要素的组织结构3个方面对明中晚期京口三山图像的视觉空间展开探索。【结果】发现当地士人与外来画家两类群体在“景-图”转译方式上的群际差异与群内趋同:张莱、杨琬等当地士人在构图模式与空间要素的组织方面存在相似性,通过中心式构图与山城一体的结构组织,强化了京口三山在镇江府境山水总势中的统领地位,使京口三山成为地方认同的具象化演绎;钱榖、宋懋晋等外来画家在视点、构图与空间要素的选择方面存在相似性,通过视点转移、构图反叛与府城消隐等手段解构山城关系,凸显京口三山作为纯粹游赏之地的意义。【结论】揭示了明中晚期京口三山审美形象的建构是地方自我审视与外界他者想象的共同作用,丰富了景观历史研究领域对传统风景形成过程的认识,为实景图像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视觉空间 地方叙事 他者想象 京口三山
下载PDF
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略论 被引量:8
6
作者 宾慧中 闫爱宾 《南方建筑》 2012年第1期75-81,共7页
以剑川地区为代表的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是云南较为成熟的匠作体系之一。由于历史、地域及人口分布等原因,使白族成为了滇西北剑川匠系中匠群的构成主体。论文全面解析了滇西北剑川匠系的历史成因、传统师承,列举了历代著名匠师及... 以剑川地区为代表的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是云南较为成熟的匠作体系之一。由于历史、地域及人口分布等原因,使白族成为了滇西北剑川匠系中匠群的构成主体。论文全面解析了滇西北剑川匠系的历史成因、传统师承,列举了历代著名匠师及其建筑作品,同时厘清了当代滇西北剑川匠系的传承发展模式。这一传承上千年的古老匠作体系是汉族及白族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其营造技艺作为活体技术仍在城市及乡村的建筑营造活动中使用传播,至今维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建筑匠作体系中难能可贵的鲜活案例,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匠作体系 滇西北剑川匠系 滇南通海匠系 营造技艺
下载PDF
寺与市的时空对话——上海泗泾古镇福田净寺历史地段复兴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宾慧中 闫爱宾 王大力 《南方建筑》 2014年第5期70-76,共7页
上海松江区泗泾镇历史文化悠久,古镇核心地段下塘村保存完好的江南水乡传统风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论文探讨泗泾福田净寺历史地段复兴策略,通过修补历史文脉,重构泗泾古镇庙市公共空间,复兴庙会民俗文化,激活村镇居民活力与凝聚力... 上海松江区泗泾镇历史文化悠久,古镇核心地段下塘村保存完好的江南水乡传统风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论文探讨泗泾福田净寺历史地段复兴策略,通过修补历史文脉,重构泗泾古镇庙市公共空间,复兴庙会民俗文化,激活村镇居民活力与凝聚力,提高其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泗泾传统民俗文化与地域场所精神的延续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田净寺 历史地段 庙会 民俗文化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景区优化策略研究——以大禹古镇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鑫 闫爱宾 《建材与装饰》 2019年第33期86-88,共3页
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大批历史文化古镇拔地而起,在众多同类竞争中要想获得优先权就需要不断对自身发展提出要求,深入了解游客对景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的改进来促使古镇更新升级。本次研究选取山西大型综合历史文化古... 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大批历史文化古镇拔地而起,在众多同类竞争中要想获得优先权就需要不断对自身发展提出要求,深入了解游客对景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的改进来促使古镇更新升级。本次研究选取山西大型综合历史文化古镇——大禹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KANO模型首先对现阶段该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得出能提高游客度的具体的设计需求,以此为依据,将具体的设计需求转换为设计要素,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以此来保持景区的活力,实现景区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古镇 KANO模型 设计需求 设计要素
下载PDF
引景·入景·入境——试析上海古典园林洞门花窗艺术 被引量:7
9
作者 叶永 闫爱宾 《工业设计》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上海现存古典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重要部分,秋霞圃、豫园(含内园)、古漪园、醉白池、曲水园等主要园林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明清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重要遗迹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本文自上海古典园林洞门花窗的分析入手,探讨... 上海现存古典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重要部分,秋霞圃、豫园(含内园)、古漪园、醉白池、曲水园等主要园林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明清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重要遗迹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本文自上海古典园林洞门花窗的分析入手,探讨其从框景引景到入景、入境的营造手法,及造园者实用与观赏相统一、审美与文化相结合、自我与环境相融汇的认知特征与造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古典园林 洞门 花窗 景象营造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江南园林文化传播的推广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峰 闫爱宾 《区域治理》 2019年第34期238-242,共5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江南园林的传播影响力日益提升,然而现今大众对江南园林这一整体的关注仅局限在某些园林,往往忽略了江南园林中所存在的共性和整体认知,从而造成发展上的马太效应。这样传播的结果不利于江南园林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本...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江南园林的传播影响力日益提升,然而现今大众对江南园林这一整体的关注仅局限在某些园林,往往忽略了江南园林中所存在的共性和整体认知,从而造成发展上的马太效应。这样传播的结果不利于江南园林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本文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研究网民对于江南园林文化的关注度,通过对近8年江南园林相关关键搜索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众对于江南园林相关概念关注度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将园林文化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文化推广策略,帮助提升江南园林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园林 互联网 园林文化传播
下载PDF
晋江东石镇井林村古村落景观特色及保护对策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小倩 闫爱宾 郑子寒 《工业设计》 2018年第5期30-33,共4页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古村落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这些古村落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资源。但在当前中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遭遇到全方位的冲击与挑战,亟待予以深入研究和及时保护。本文从景观资源特色的分析入手...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古村落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这些古村落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资源。但在当前中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遭遇到全方位的冲击与挑战,亟待予以深入研究和及时保护。本文从景观资源特色的分析入手,对井林村的保护发展问题做了探索研究,通过梳理其历史地理脉络、自然资源禀赋、古村落发展脉络、建筑道路肌理、景观空间格局与特色等,为井林古村落的保护发展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适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林村 古村落 文化景观 景观特色 肌理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田子坊过度发展后的转型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子寒 闫爱宾 杨小倩 《工业设计》 2018年第9期37-40,共4页
泰康路历史风貌区向上连接着城市的历史,向下则连接着城市的未来,是区域空间发展轴线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保留和进一步丰富泰康路的空间特色,将其发展为城市独具魅力的一处风景,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空间品质。泰康路历史风貌区的发展... 泰康路历史风貌区向上连接着城市的历史,向下则连接着城市的未来,是区域空间发展轴线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保留和进一步丰富泰康路的空间特色,将其发展为城市独具魅力的一处风景,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空间品质。泰康路历史风貌区的发展是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代表,其正在经历的瓶颈正是其转型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筑空间,业态和居民三个角度,探寻泰康路历史风貌区转型发展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康路历史风貌区 建筑空间形态 转型发展
下载PDF
普陀山观音信仰的空间叙事与圣地实践
13
作者 潘逸炜 闫爱宾 《建筑遗产》 2023年第3期62-72,共11页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圣地空间及其意义构建从宋元持续至今,以明清为关键时期。文章采用古典文献、历史图像、地理与空间现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自然地形与佛经中的圣迹空间融通而形成观音朝圣中心的历史过程。普陀山景观格局经历...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圣地空间及其意义构建从宋元持续至今,以明清为关键时期。文章采用古典文献、历史图像、地理与空间现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自然地形与佛经中的圣迹空间融通而形成观音朝圣中心的历史过程。普陀山景观格局经历了从宝陀观音寺的单一中心,到普陀禅寺与镇海禅寺构成前后双中心,再到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共同构成空间叙事的发展脉络,以进香路线代表修行次第。民国时期民间主导的景观创制使空间叙事更加完善,也使洛迦山作为圣地的微缩被纳入朝山系统。当代旅游和交通方式的出现促使伏龙山兴建宝陀讲寺,成为圣地实践的新方向。文章从空间层面为中国传统圣地实践、佛教本土化等领域提供个案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陀山 佛教圣地 观音信仰 空间叙事 圣地实践
下载PDF
豫园的景象结构及景象拼贴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翀 闫爱宾 《工业设计》 2019年第11期82-84,共3页
上海豫园素有"城市山林"之誉,又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说,是上海市区内唯一的明式园林,与城隍庙相邻,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本文分析了上海豫园的总体布局的平面结构和三穗堂景区的景象结构,总结了豫园景象拼贴手法... 上海豫园素有"城市山林"之誉,又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说,是上海市区内唯一的明式园林,与城隍庙相邻,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本文分析了上海豫园的总体布局的平面结构和三穗堂景区的景象结构,总结了豫园景象拼贴手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园 景象结构 景象拼贴
下载PDF
1999—2017年社区农园英文文献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雅玮 方田红 闫爱宾 《世界农业》 CSSCI 2019年第6期17-24,38,共9页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化转型及"城市双修"、社区治理等工作的逐步展开,社区农园作为激活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微更新、增强社区凝聚力的有效方法,正日益受到各界重视.为借鉴国外社区农园建设的相关经验,揭示其近期的研究热点、...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化转型及"城市双修"、社区治理等工作的逐步展开,社区农园作为激活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微更新、增强社区凝聚力的有效方法,正日益受到各界重视.为借鉴国外社区农园建设的相关经验,揭示其近期的研究热点、发展和演进情况,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9-2017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社区农园英文研究文献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①欧美社区农园研究虽日趋成熟,但总体并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缺乏广泛的学术共识,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不紧密.②研究机构所在地及研究目的地集中在北美,呈现明显的地域局限性.③农园管理、社会效应、健康效应、生态效应是社区农园研究的4个主要子领域.建立通用性强的社区农园开发、管理、评估构架,理清不同类型社区农园与社会资本、社区凝聚力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社区农园作物质量控制体系,找出影响社区农园生态服务效果的具体因素分别是以上4个子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农园 管理 社会效应 健康效应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乾隆南巡时期京口三山营造中的“图—景”互动与权力运作
16
作者 朱诗漪 闫爱宾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78-82,共5页
京口三山作为重要的风景遗产之一,拥有较为丰富体系的图像与论述。明中晚期在镇江当地士人的自我审视与外来者的他者想象的交融互动中,形塑了京口三山这一地方性风景的多重意义场域。乾隆时期则更注重满清文化身份的建构,对南巡景观游... 京口三山作为重要的风景遗产之一,拥有较为丰富体系的图像与论述。明中晚期在镇江当地士人的自我审视与外来者的他者想象的交融互动中,形塑了京口三山这一地方性风景的多重意义场域。乾隆时期则更注重满清文化身份的建构,对南巡景观游赏与营造活动的分析可部分揭示乾隆重塑文化格局的权力运作方式。研究以京口三山中的焦山营造为焦点,借鉴艺术史分析方法,以图像本身的内证分析为基础,结合题跋、游记、志书等相关文本解读,通过对实景空间与图像空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探析焦山“图-景”转译过程中的权力表达与政治意图,指出乾隆采用了复杂的文化延续与修正机制:一方面通过延续已有文化模式,构建与当地汉族精英的文化共识,另一方面通过空间化手段对文化模式进行修正,以巩固自己作为文化引领者的权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口三山 乾隆南巡 图像空间 权力运作
下载PDF
环秀山庄游园路径的时空向度分析
17
作者 高茗晰 闫爱宾 《工业设计》 2020年第10期87-89,共3页
江南古典园林向以动态而丰富的游园路径与空间体验而驰名,其路径与空间体验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值得予以深掘的课题。为深入探究江南古典园林中如何以路径引导产生独特化的空间体验,本文以环秀山庄为例,对园林路径的排布方式、形态特征、... 江南古典园林向以动态而丰富的游园路径与空间体验而驰名,其路径与空间体验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值得予以深掘的课题。为深入探究江南古典园林中如何以路径引导产生独特化的空间体验,本文以环秀山庄为例,对园林路径的排布方式、形态特征、空间与时间的结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建模量化解析路径、停点、景象要素间的组织方法与互动关系,揭示路径在游园体验中的支撑性作用、对空间缩放的控制、对景面交叠与切换的主导,并借以赋予园林节奏紧凑、层次丰富的感知空间;而不同景象序列的时间向度也通过游园路径得以确立,并进而引导产生游园的节奏感与时间感知,营造出时空综合的独特游览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秀山庄 园林景象路径 路径节奏感 时空向度
下载PDF
黄周星的造园思想探析———以《将就园记》为例
18
作者 靳永恒 闫爱宾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6期0149-0154,共6页
明清易代之际,江南地区的物质高度发展以至造园之风盛行,与此同时,出现了在纸上营建“墨庄幻影”“书画溪山”这种文学园林形式。 文章以黄周星的《将就园记》文本为主,以《将园十景》 《就园十景》 《郁单越颂》等史料为辅,一方面,试... 明清易代之际,江南地区的物质高度发展以至造园之风盛行,与此同时,出现了在纸上营建“墨庄幻影”“书画溪山”这种文学园林形式。 文章以黄周星的《将就园记》文本为主,以《将园十景》 《就园十景》 《郁单越颂》等史料为辅,一方面,试图探析将就园的景象关系以及建园思想;另一方面,将结合《园冶》的造园理论进行对比解读,试图剖析文学园林背后的江南文人园林造园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周星 将就园 纸上园林 风景园林
下载PDF
上海古典园林桂花品种资源及景观营造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雅玮 闫爱宾 王玉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4期182-184,195,共4页
通过对上海古典园林中桂花栽培历史的梳理和桂花种植现状的调查,对上海古典园林中桂花与山、水、植物、建筑四大造园要素之间配置关系及桂花运用特点进行分析。上海古典园林中金桂和银桂运用最多,而四季桂和丹桂运用极少。桂花通过孤植... 通过对上海古典园林中桂花栽培历史的梳理和桂花种植现状的调查,对上海古典园林中桂花与山、水、植物、建筑四大造园要素之间配置关系及桂花运用特点进行分析。上海古典园林中金桂和银桂运用最多,而四季桂和丹桂运用极少。桂花通过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的方式,和四大造园要素相互搭配,引导空间,渲染了江南园林淡雅和朴素的基调,体现了"富贵""招隐"的文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上海园林 景观营造 文化含义
下载PDF
制度·观念·方法
20
作者 闫爱宾 《风景园林》 2012年第1期150-151,共2页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不仅首次将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同时予以关注,而且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了各缔约国保护本国领土内的文...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不仅首次将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同时予以关注,而且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了各缔约国保护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国际法 公约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