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场之殇”:大学生抑郁体验的发生机制
1
作者 闫紫菱 张广利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3,共10页
当前我国大学生抑郁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12名步入大学后罹患抑郁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试图以场域转变为视角探究大学生在从中学到大学教育场域过渡的过程中抑郁体验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从中学向大学“转... 当前我国大学生抑郁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12名步入大学后罹患抑郁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试图以场域转变为视角探究大学生在从中学到大学教育场域过渡的过程中抑郁体验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从中学向大学“转场”的过程中,经历了场域内管理制度松散化与个体能动性预期的张力,在内卷文化的多维延续下个体发展趋于失衡,社交关系呈现个体化倾向且社会支持度降低。在“转场”带来外在环境的急剧变化之下,大学生个体出现惯习的断裂,由此萌发诸多不适体验。能动与结构互动的失败具身化到大学生的身体、精神、行为层面,促发其抑郁问题。对此,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帮助大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与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抑郁体验 发生机制 场域转变
下载PDF
同伴教育模式助推戒毒人员融入社会的有效性探究——基于上海市禁毒同伴教育的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昱 闫紫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当前社会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强调社会化和平权化的同伴教育,相较于机构化和行政化的戒毒措施,更能适应社会情势的要求。为更好地分析同伴教育模式对戒毒人员社会复归的有效性,以上海市禁毒同伴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8名戒毒同伴以... 在当前社会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强调社会化和平权化的同伴教育,相较于机构化和行政化的戒毒措施,更能适应社会情势的要求。为更好地分析同伴教育模式对戒毒人员社会复归的有效性,以上海市禁毒同伴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8名戒毒同伴以及2名既是戒毒同伴又是禁毒社会工作者的同伴领袖进行深度访谈可知,同伴教育模式有助于推动戒毒人员的社会联结与自我联结均衡发展,促使戒毒人员实现良性社会融入。具体表现为:戒毒人员对社区康复制度有较强的认同与遵从感;在就业市场中重获价值感;重建起良性的社会交往网络;构建起积极的身份认同。这彰显了同伴教育模式对戒毒人员社会融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教育 戒毒人员 社会融入 禁毒社会工作
下载PDF
浅谈优势视角理论下开展残障儿童心灵关怀 被引量:2
3
作者 闫紫菱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第3期27-29,共3页
残障儿童往往因为身体的残疾或智力的障碍而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更多的困难与挫折。为帮助他们发展出相应的社会功能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基于优势视角理论,可从建好学校教育主阵地、抓实家庭教育主渠道、打造社会接纳主环境三个层面出发... 残障儿童往往因为身体的残疾或智力的障碍而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更多的困难与挫折。为帮助他们发展出相应的社会功能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基于优势视角理论,可从建好学校教育主阵地、抓实家庭教育主渠道、打造社会接纳主环境三个层面出发,开展针对性的残障儿童心灵关怀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视角 残障儿童 心灵关怀
下载PDF
权力的生产性:教育排斥下中学生的自我规训——以徐州市某中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闫紫菱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64-70,共7页
以徐州市某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福柯的规训理论为基础,提出受教育排斥后最终成为"驯顺的个体"的学生背后,呈现出一种有别于福柯论述的积极的自我规训,其内容包括品质显现、标签反抗与目标追寻。进而,研究探索了自我规训... 以徐州市某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福柯的规训理论为基础,提出受教育排斥后最终成为"驯顺的个体"的学生背后,呈现出一种有别于福柯论述的积极的自我规训,其内容包括品质显现、标签反抗与目标追寻。进而,研究探索了自我规训在教育排斥中的运作过程,最后提出社会工作可以借助叙事疗法与优势视角,以问题外化、优势发掘及叙事重构等方式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规训,以达到规避教育排斥、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排斥 自我规训 权力
下载PDF
青少年的自我赋权:“不合作”背后的警示--基于某项目实践的调查与剖析
5
作者 闫紫菱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4期44-50,共7页
以某项目实践中青少年的“不合作”现象为切入点,以赋权理论为基础,提出青少年种种不合作现象背后是一种自我赋权,其内容包括标签反抗、权威排斥与模式抵制,其意义在于维护权利与达成需求。这些不合作行为映射出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三种... 以某项目实践中青少年的“不合作”现象为切入点,以赋权理论为基础,提出青少年种种不合作现象背后是一种自我赋权,其内容包括标签反抗、权威排斥与模式抵制,其意义在于维护权利与达成需求。这些不合作行为映射出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三种反赋权陷阱,即两权关系的逻辑陷阱、权力依附与自我赋权的冲突及项目出资方的反赋权实践,这些反赋权陷阱阻碍了项目中赋权行为的发生。为了在项目中注入更多赋权元素,社会工作者要以青少年的需求为服务的第一宗旨;要在服务过程中以优势视角为切入点,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要以“全人”视角切入,培养青少年可持续的自我赋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赋权 项目实践
下载PDF
2010-2021年间中国社会服务评估研究述评
6
作者 闫紫菱 《社会福利》 2021年第8期27-35,共9页
自2010年我国明确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到之后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建立科学评估模式等的政策出台后,我国社会服务评估发展力度逐渐增大,有关社会服务评估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文章系统梳理了自2010年至2021年社会服务评估研究的相关文... 自2010年我国明确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到之后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建立科学评估模式等的政策出台后,我国社会服务评估发展力度逐渐增大,有关社会服务评估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文章系统梳理了自2010年至2021年社会服务评估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呈现出内容丰富且范围日益广泛、注重对实践困境从经验到理论的反思、关注评估模式与方法本土化等特征,但同时也还需要在理论研究、评估类型研究、具体服务领域中的研究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服务评估研究 评估困境 评估类型 评估模式 述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