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十条”实施期间哈尔滨市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莉莉 王琨 +2 位作者 闫耀宗 刘玉萍 姜珺秋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2期31-36,共6页
以2013年-2017年哈尔滨市各国控点的污染物浓度为基础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大气十条”实施的五年期间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序变化特征,进而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各污染物之间相关性。通过日均浓度值计算AQI,得到了哈尔滨市2013年-201... 以2013年-2017年哈尔滨市各国控点的污染物浓度为基础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大气十条”实施的五年期间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序变化特征,进而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各污染物之间相关性。通过日均浓度值计算AQI,得到了哈尔滨市2013年-2017年的空气达标状况和首要污染物的情况。结果表明:各污染物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在“大气十条”实施五年内主要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首要污染物仍为细颗粒物。分析结果可为下一阶段哈尔滨空气污染治理提供基础信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污染特征 哈尔滨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脑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闫耀宗 金保哲 +3 位作者 张新中 李海明 周文科 张岱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修饰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取新生乳鼠海马和嗅球原代培养NSCs及OECs并鉴定。用含NT-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OECs,构建NT-3基因修饰OECs(OECs...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修饰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取新生乳鼠海马和嗅球原代培养NSCs及OECs并鉴定。用含NT-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OECs,构建NT-3基因修饰OECs(OECs-NT-3)。取50只体重(200±20)g SD成年雄性大鼠(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ECs-NT-3移植组、NSCs移植组、OECs-NT-3联合NSCs移植组,分组后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给予相应细胞移植处理。细胞移植后1、7、14、28 d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并各时间点取脑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p7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mNSS评分:移植28 d,联合组[(4.00±1.05)分]与模型组[(8.50±1.43)分]、OECs-NT-3组[(5.50±1.35)分]、NSCs组[(6.00±1.4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7、-2.764、-3.464,P<0.05),而OECs-NT-3组与NS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5,P>0.05)。HE染色示假手术组、模型组、OECs-NT-3组、NSCs组、联合组损伤灶细胞密度依次为(220±22)、(299±47)、(347±35)、(390±72)、(523±55)个/每高倍镜视野。联合组脑组织结构排列相对规整,损伤灶细胞密度较模型组、OECs-NT-3组、NSCs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6、5.996、3.373,P<0.05)。p75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提示两种移植细胞能持续存活且广泛分布在损伤灶周围。移植7 d,假手术组、模型组、OECs-NT-3组、NSCs组、联合组细胞凋亡指数依次为(1.67±0.17)%、(47.49±7.92)%、(31.22±3.97)%、(34.48±4.69)%、(18.17±3.13)%。联合组与模型组、OECs-NT-3组、NS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3、4.470、5.012,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联合NT-3基因修饰嗅鞘细胞移植可减轻大鼠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修补局部缺损,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 基因修饰 嗅鞘细胞 联合移植 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绥化市一次空气污染过程及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莉莉 朱莉娜 +3 位作者 闫耀宗 王琨 王维业 姜珺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85-3793,共9页
本研究以2019年12月21—25日绥化市一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此次污染概况、气象条件、污染成因以及污染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此次污染期间,绥化市以PM2.5污染为主,污染特征由21日10:00及22日11:00的偏燃煤污染型转变为2... 本研究以2019年12月21—25日绥化市一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此次污染概况、气象条件、污染成因以及污染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此次污染期间,绥化市以PM2.5污染为主,污染特征由21日10:00及22日11:00的偏燃煤污染型转变为24日15:00的偏二次颗粒物污染型,最终25日12:00污染特征又转变为偏燃煤型,本次污染主要以燃煤、机动车尾气和二次无机源为主;不利的气象条件主要由于弱风、高湿及低温、较差的扩散条件导致污染物局地积累;48 h后向轨迹模拟表明污染期间绥化市受4类气流输送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内蒙古、吉林等方向,其中超标轨迹占97.4%;WPSCF分析发现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绥化本地中部、辽宁省东北部、大庆市中部、齐齐哈尔市东南部、哈尔滨市中部区域;WCWT模拟出的潜在源区域较WPSCF大,模拟发现吉林北部对绥化PM2.5污染贡献值为60~80μg·m^-3,黑河东北部的贡献值高达100μg·m-3以上,俄罗斯、内蒙古地区对绥化市大气PM2.5污染水平的影响及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特征 后向轨迹模型 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 浓度权重轨迹(CWT) 绥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