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术前定量评估距骨骨软骨损伤范围对术式选择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刘洪达 闫荣亮 +7 位作者 高岩 陈江华 曲平艳 王磊 彭义 曹立海 杜晓健 曲家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88-5395,共8页
背景:距骨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该损伤类型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病情。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式选择和中长期随访结果的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目的:探究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 背景:距骨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该损伤类型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病情。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式选择和中长期随访结果的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目的:探究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估距骨骨软骨损伤范围对术式选择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MRI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部位,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T1ρ值及T2值;再根据T1ρ值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将T1ρ值<45 ms采用微骨折手术治疗设为A组(n=73),T1ρ值≥45 ms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设为B组(n=81)。比较不同术式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T1ρ值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y=1-1/(1+e-z)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十字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154例患者中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型Ⅰ型36例,Ⅱ型37例,Ⅲ型40例,Ⅳ型41例,4个分型患者的T1ρ值及T2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154例患者治疗后局部肿胀7例(4.6%),疼痛加重3例(2.0%),创口感染5例(3.3%),软骨愈合不良2例(1.3%);③A、B组治疗后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软骨下骨骨髓水肿体积、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B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0%,比A组总有效率(85%)高(P<0.05);④年龄(OR=1.589,95%CI:0.305-1.252,P=0.036)、白细胞介素6(OR=1.737,95%CI:0.974-5.254,P=0.049)、白细胞介素8(OR=1.385,95%CI:1.066-4.355,P=0.034)、C-反应蛋白(OR=1.957,95%CI:1.323-2.178,P=0.035)、转化生长因子β1(OR=1.459,95%CI:0.897-2.455,P=0.038)、T1ρ值(OR=1.687,95%CI:0.854-3.321,P=0.026)、T2值(OR=1.843,95%CI:0.657-2.454,P=0.036)、并发症(OR=1.719,95%CI:0.654-3.464,P=0.019)、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型(OR=3.789,95%CI:1.023-5.897,P=0.028)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微骨折手术(OR=0.751,95%CI:0.321-1.264,P=0.012)、自体骨软骨移植(OR=0.649,95%CI:0.246-1.356,P=0.023)、是中长期随访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⑤当T1ρ值≤35 ms时,术后复发的风险迅速降低;当T1ρ值>35 ms时,术后复发风险迅速升高;⑥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述9个危险因素与术后复发的关联最紧密,得出术后复发的公式,利用回归方程计算术后复发的可能性;P=0.75时,约登指数值最大,为77.728,提示模型预测效果较好;⑦提示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估可有效指导术式的选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ρ技术定量 距骨骨软骨损伤 分型 微骨折术 自体骨软骨移植 随访
下载PDF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鞘膜修复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闫荣亮 杜晓健 +2 位作者 张文龙 张玲 杨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研究跟腱鞘膜的解剖形态及血供情况,为临床跟腱损伤修复鞘膜提供解剖学基础资料。方法利用10具乳胶灌注人体新鲜冰冻小腿标本进行跟腱区解剖,对跟腱的鞘膜解剖特征及其血管进行观察。结果跟腱外层筋膜鞘与内层滑膜鞘均有丰富的血供... 目的研究跟腱鞘膜的解剖形态及血供情况,为临床跟腱损伤修复鞘膜提供解剖学基础资料。方法利用10具乳胶灌注人体新鲜冰冻小腿标本进行跟腱区解剖,对跟腱的鞘膜解剖特征及其血管进行观察。结果跟腱外层筋膜鞘与内层滑膜鞘均有丰富的血供,且筋膜鞘与滑膜鞘之间、滑膜鞘与跟腱之间均存在间隙,可以完整剥离。结论跟腱筋膜鞘及滑膜鞘是跟腱的可修复的重要血供解剖结构,急性闭合跟腱断裂在临床手术时需保护及修复筋膜鞘及滑膜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筋膜鞘 滑膜鞘 血供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下载PDF
跟骨外侧U形切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3
作者 闫荣亮 曹立海 +6 位作者 曲家富 杜晓健 王良 刘洪达 陈江华 杨越 高岩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839-842,共4页
目的设计跟骨外侧U形切口并观察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治疗的155例(167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155例(167足)... 目的设计跟骨外侧U形切口并观察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治疗的155例(167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155例(167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 7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深部感染、皮肤坏死、钢板外露、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有6足发生皮肤浅表感染,经伤口换药后愈合。平均AOFAS评分(88. 32±7. 31)分,优良率达91. 0%,其中82足优,70足良,14足可,1足差,总体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具有暴露充分,伤口并发症少,足部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 U形切口 手术 AOFAS评分 内固定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 被引量:7
4
作者 曲家富 闫荣亮 +10 位作者 曹立海 赵国志 孙开艳 张玲 杜晓健 彭义 李绍光 刘洪达 王良 马海东 高建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患者520例,其中406例接受VSD治疗(VSD治疗组),114例接受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换药组)。结果全部患者获...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患者520例,其中406例接受VSD治疗(VSD治疗组),114例接受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换药组)。结果全部患者获随访2~5年,平均为3.5年。VSD组与换药组浅表感染率分别为5.17%和10.53%,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3%和11.43%,术后GustilloⅡ型、Ⅲ型软组织损伤优良率分别为83.19%、75.96%和50.63%、31.43%,VSD组与换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开放性骨折脱位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足踝部 开放性骨折脱位 治疗
下载PDF
跟骨骨折术后伤口高负压引流瓶引流效果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苗瑞杰 杜伟 +2 位作者 孙开艳 周俊莲 闫荣亮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6期2545-2546,共2页
我院跟骨骨折以往使用的负压引流装置主要为一次性负压引流球,但其在引流,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弊端。自2006年9月开始我科引进了一种新的负压引流装置——Drainobag真空负压引流瓶,应用于跟骨骨折患者术后。
关键词 Drainobag高负压引流瓶 负压引流 跟骨骨折术后
下载PDF
距骨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洪达 闫荣亮 +1 位作者 张波 曲家富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56-58,共3页
距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损伤,普通X线检查容易漏诊,CT等高级影像学检查可更准确地判断骨折情况。手术治疗距骨骨折的指征是距骨颈或距骨体骨折移位明显,其目的是使骨折部位达到解剖复位。距骨颈和距骨体骨折术后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距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损伤,普通X线检查容易漏诊,CT等高级影像学检查可更准确地判断骨折情况。手术治疗距骨骨折的指征是距骨颈或距骨体骨折移位明显,其目的是使骨折部位达到解剖复位。距骨颈和距骨体骨折术后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尤其是距骨体粉碎性骨折。距骨侧面和后侧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较低,但术后轻至中度的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轻度疼痛时有发生。单纯距骨头骨折发生率较低,术后导致严重创伤性关节炎也不常见、术后距骨坏死也较少见。若周围软组织条件允许,对于移位明显的距骨骨折,及时切开复位内固定很关键;恢复踝关节的轴向稳定性对于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和后足功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骨坏死
下载PDF
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闫荣亮 高岩 +6 位作者 曹立海 王良 刘洪达 杨越 陈江华 朱鹏飞 赵国志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观察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本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28例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距下关节镜辅助结合... 目的观察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本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28例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距下关节镜辅助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58例,对照组(传统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7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伤口并发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Association,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结果切口长度:关节镜组(3.05±0.91)cm小于对照组(11.63±1.6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关节镜组(20.69±7.34)ml小于对照组(227.07±92.3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关节镜组(99.31±14.70)min长于对照组(63.29±8.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关节镜组(5.97%)小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关节镜组(8.72±1.10)周短于对照组(11.06±1.3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OFAS评分:关节镜组(89.07±4.045)分,高于对照组(81.09±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VAS评分:关节镜组(1.74±1.26)分,低于对照组(2.91±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及伤口并发症少,愈合快等优点,可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 关节镜 跟骨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Lisfranc损伤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闫荣亮 曲家富 +1 位作者 彭义 刘洪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97-1400,共4页
目的对Lisfranc损伤机制、诊断、分型以及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Lisfranc损伤机制、诊断、分型以及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Lisfranc损伤因解剖复杂,漏诊率高,故CT被推荐用于其诊断,必要时行MRI检查... 目的对Lisfranc损伤机制、诊断、分型以及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Lisfranc损伤机制、诊断、分型以及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Lisfranc损伤因解剖复杂,漏诊率高,故CT被推荐用于其诊断,必要时行MRI检查。克氏针、空心螺钉、可吸收螺钉、微型钢板等均已用作Lisfranc损伤的内固定材料。结论 Lisfranc损伤的柱分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各种内固定材料的应用为内固定手术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损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粉碎Jones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闫荣亮 曲家富 +4 位作者 曹立海 刘洪达 陈江华 高岩 彭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6~66岁,平均31.4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致伤原因:扭...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6~66岁,平均31.4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致伤原因:扭伤21例,摔伤3例,砸伤1例。所有患者骨折线多呈Y形或T形,骨质碎裂成3块以上。其中1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9 d,平均5 d。术后9~12个月取出克氏针及微型锁定钢板。术后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部评分评价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4周,无不愈合、迟延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1.15±0.87)分;AOFAS足部评分为(89.45±6.24)分,获优14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愈合率高、足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NES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 克氏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Lisfranc韧带解剖与拉伸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荣亮 曲家富 +1 位作者 彭义 李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Lisfranc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和其断裂后采用不同固定材料固定的力学差别,探讨Lisfranc韧带断裂后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选取44侧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皿露Lisffan(-韧带,对其进行形态学测量。将标l奉随机分为4组(n=11):L... 目的通过观察Lisfranc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和其断裂后采用不同固定材料固定的力学差别,探讨Lisfranc韧带断裂后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选取44侧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皿露Lisffan(-韧带,对其进行形态学测量。将标l奉随机分为4组(n=11):Lisfranc韧带拉伸断裂组(Lisfranc韧带组)、2.0mn,克氏针复位同定拉伸断裂组(2.0mm克氏针组)、3.0mm空心螺钉复位周定拉仲断裂组(3.0mm空心钉组)和4.0mm守心螺钉复位固定拉伸断裂组(4.0inl/l李心钉组)。断裂后分别采用2.0mm克氏针、3.0mm空心钉、4.0mm空心钉将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沿韧带走形方向固定,外采川CSS-44020生物力学试验机沿韧带走形方向进行拉伸断裂试验,获取力学数据。结果Lisflanc韧带的长、宽、厚分别为10.05、7.03、3.30mm。4组拉伸断裂时的最大力、总能量、断裂应力由大到小依次是Lisfranc韧带组、4.0mm卒心钉组、3.0mm空心钉组、2.0mm克氏针组。Lisfranc韧带组和4.0mm空心钉组的最大力和断裂应力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isfranc韧带组和4.0mm守心钊组的最大力和断裂应力人于2.0mm克氏针组和3.0mm空心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m克氏针组的最大力和断裂应力小于3.0mm空心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Lisfram·韧带走彤方向,Lisfranc:韧带对抗拉力能力远强于采用2.0mml克氏针、3.0mm卒心螺钉,而与4.0mm空心螺钉接近,同定Lisfranc韧带建议使用4.0mm空心螺钉,同时添加垫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解剖学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 被引量:26
11
作者 曲家富 闫荣亮 +11 位作者 王良 吴俊 曹立海 赵国志 孙开艳 张玲 杜晓健 彭义 李绍光 马海东 高建华 刘洪达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52例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24~66岁,平均38.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52例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24~66岁,平均38.9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cm×15cm~35cm×30cm,骨外露面积:6cm×4cm~10cm×5cm。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ⅢA型17例,ⅢB型35例。急诊清创后利用邻近肌瓣转移最大限度覆盖骨外露,缩小骨外露范围,裸露骨质钻数个小孔后使用VSD技术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采用游离植皮术联合持续VSD技术修复创面。小腿及足踝部功能按Lowa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结果52例患者应用VSD技术治疗1~4次,骨外露被完全覆盖时间为6~29d,平均18.2d。所有患者术后获6个月至5年(平均为2年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软组织缺损区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快、质地好,骨外露被快速生长的肉芽组织所覆盖,创面游离植皮全部成活。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5例发生跟腱挛缩致马蹄足畸形,后期行矫正术。无合并感染、骨坏死和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小腿及足踝部功能按Lowa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33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0.8%。结论VSD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可避免截肢和复杂手术,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引流术 腿损伤 软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累及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曹立海 彭义 +1 位作者 闫荣亮 王洪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入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对36例同时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单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暴露,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男27例,女9...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入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对36例同时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单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暴露,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男27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8.7岁。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2例,Ⅲ型20例,Ⅳ型4例。B hler角(6.21±10.48)°,Gissane角(89.85±12.34)°。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4.2 d。结果术后1例切口皮缘浅表坏死,1例切口渗液,均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6周。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高度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折断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后3个月B hler角为(29.64±5.33)°,Gissane角为(121.75±6.6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00,P=0.000;t=33.200,P=0.000)。术后9~20个月取出钢板,平均11.2个月。在取跟骨钢板术前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获优17例,良15例,中4例,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外侧U形切口能充分暴露及复位跟骨骨折,恢复跟骨解剖形态,结合跟骨解剖钢板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跟距关节 跟骰关节 U形切口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曲家富 闫荣亮 +5 位作者 李生旺 曹立海 赵国志 彭义 刘洪达 张英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探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0例(1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17例(127足),女13例(13足);年龄17-7... 目的探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0例(1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17例(127足),女13例(13足);年龄17-73岁,平均42-3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49足,Ⅲ型75足,Ⅳ型16足。手术采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即跟腱的缘直切口和跗骨窦斜切口,使用跟骨解剖钢板螺栓加压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前、后摄跟骨轴位、侧位X线片和跟骨CT扫描,测量跟骨B6hler角、Gissane角、内翻角、距下关节面骨折移位距离、跟骨高度、中点宽度、长度。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1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平均出血量(194.24±104.17)m1,无一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及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时间45-86d,平均(54.51±20.38)d。手术前、后B6hler角分别为6.27°±11.81°、27.21°±8.28°,Gissane角分别为108.36°±21.77°、117.47°+12.93°,跟骨中点宽度为(47.35±5.85)mm、(35.96±4.14)mm,高度为(39.79±5.85)mm、(47.64±3.83)mm,长度为(78.30±5.81)mm、(79.41±5.30)mm。Maryland足部评分为42-100分,优71足,良59足,可7足,差3足,优良率92-86%(130/140)。AOFAS踝-后足评分为45-100分,优76足,良58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95.71%。术后12足踝关节内外翻活动较健侧受限5°~8°,其中3足于术后1年发七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显著减少伤口并发症,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和距下关节面平整,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固定治疗骰骨压缩骨折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杜晓健 曲家富 +4 位作者 曹立海 闫荣亮 赵国志 高建华 吴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3-1274,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固定治疗骰骨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1月,采用指掌骨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固定治疗骰骨压缩骨折15例15足。男13例,女2例;年龄22~48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扭伤3例,交通事故伤2例,高... 目的总结应用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固定治疗骰骨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1月,采用指掌骨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固定治疗骰骨压缩骨折15例15足。男13例,女2例;年龄22~48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扭伤3例,交通事故伤2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压伤7例。合并第4、5跗跖关节脱位6例。于伤后2~10d,平均3.7d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检查示骨折于术后8~12周愈合。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9.2个月。3例术后8~12周开始负重功能锻炼,4~6周后X线片复查示螺钉于钉帽与钉体连接处断裂,未作处理,于术后4.5~6.0个月取出内固定。术后4例持续步行后出现足背外侧胀痛。术后4.5~6.0个月取出内固定,内固定取出后4~6周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标准评价足功能,获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指掌骨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固定在不进一步损伤关节面的同时既可恢复足外侧柱长度,又可固定骨折及跗跖关节脱位,是治疗骰骨压缩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接骨板 骰骨压缩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玲 曲家富 +3 位作者 闫荣亮 冯玉柱 谢学锋 王永满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游离植皮术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61例深度烧伤患者分组,VSD治疗组33例手术清创后采用VSD技术封闭创面,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采用VSD技术加压植皮区;对照组28...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游离植皮术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61例深度烧伤患者分组,VSD治疗组33例手术清创后采用VSD技术封闭创面,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采用VSD技术加压植皮区;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引流分泌物,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结果在接受VSD技术治疗的33例中,无一例发生局部及全身过敏反应和异常出血情况。经过一次(7—10d)封闭负压治疗,除2例因创面组织缺损较大,血运欠佳等原因,需再一次清创后继续负压闭式引流外,其余31例病例创面肉芽组织鲜红,其后采用植皮术,效果良好。VSD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至植皮所用时间、疼痛评分、局部治疗费用分别为(8±0.9)d和(14±1.2)d、(5.7±1.6)分和(3.1±1.1)分、(1.5±0.4)万元和(0.6±0.2)万元;植皮成活率、创面细菌培养率分别为6.5%和28.6%、97.0%和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方法简便,易于掌握,能促进烧伤创面肉芽组织生长,降低烧伤创面感染率,可尽快植皮,提高植皮成活,并可减轻患者痛苦。因此,值得在深度创面治疗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烧伤/治疗 皮肤移植
原文传递
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 被引量:4
16
作者 曲家富 闫荣亮 +2 位作者 马海东 赵国志 曹立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且获完整随访的15例瘢痕性足踝部畸形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4~56岁,平均38.5岁;左侧6...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且获完整随访的15例瘢痕性足踝部畸形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4~56岁,平均38.5岁;左侧6例,右侧9例。均为僵硬型瘢痕挛缩足踝部挛缩畸形。4例跟行足样背屈畸形患者背屈范围为20°-30°,平均24.3°;11例马蹄足样跖屈畸形患者跖屈范围为20°-50°,平均30.2°。个体化设计、组装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器,5例结合有限软组织松解术,3例行踝关节融合术。术后牵伸速度≤1mm/d,分4—6次完成。足踝部畸形完全矫正后保留外固定支架6~8周。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8个月至6年(平均28.0个月)随访。15例患者足踝部畸形矫正后达到踝关节中立位(0°位),较术前平均改善29.4°,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5.1°。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行走功能明显改善。2例患者足踝部畸形完全矫正后部分复发。3例患者踝关节融合术后获骨性愈合。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结论利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不仅能够有效矫正足踝部复杂、多样畸形,而且可避免切开松解延长术后出现的瘢痕皮肤缺损、坏死、伤口不愈合及感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畸形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瘢痕
原文传递
AO微型钛板跨关节内固定治疗SangeorzanⅡ、Ⅲ型舟骨骨折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义 曲家富 +5 位作者 高建华 曹立海 赵国志 闫荣亮 吴俊 杜晓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6期566-567,共2页
目的总结AO微型钛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SangeorzanⅡ、Ⅲ型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微型钛板及钛钉固定10例,AO微型钛板结合AO中空钛钉固定6例,AO微型钛板结合AO中空钛钉及克氏针固定2例。... 目的总结AO微型钛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SangeorzanⅡ、Ⅲ型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微型钛板及钛钉固定10例,AO微型钛板结合AO中空钛钉固定6例,AO微型钛板结合AO中空钛钉及克氏针固定2例。结果术后随访10.5个月~5.2年,患足无明显疼痛、畸形,距舟关节及舟楔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无舟骨缺血性坏死。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10~14周。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后足功能评分:优13例,良4例,可1例。结论 AO微型钛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SangeorzanⅡ、Ⅲ型舟骨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骨折 内固定 螺钉 关节
原文传递
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洋 曲家富 +1 位作者 曹利海 闫荣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8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GustiloⅡ型以上128例(14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早期解决软组织覆盖及伤口愈合问题,尽量恢复跟骨正常骨性结构,用螺钉或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均采用VSD技术治疗为后期处理提供保障...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GustiloⅡ型以上128例(14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早期解决软组织覆盖及伤口愈合问题,尽量恢复跟骨正常骨性结构,用螺钉或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均采用VSD技术治疗为后期处理提供保障,二期根据Sanders分型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丘部重建距下关节原位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8~72个月,平均40个月。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6 d,一期愈合率90.8%。浅表感染发生率7.8%,深部感染发生率1.4%,总感染发生率9.2%。足部功能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58足,良70足,可10足,差3足,优良率90.8%。结论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处理应根据伤口损伤和骨折类型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较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伤采用VSD技术治疗,感染率明显下降,足部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开放性 VSD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洋 曲家富 +1 位作者 闫荣亮 李晓亮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院手术治疗距骨骨折53例,其中45例获得随访。其中男39例,女6例;年龄7—53(38.71±10.16)岁。。克氏针固定5例,空心螺钉固定23例,可吸收螺钉固定17例。距骨头骨折6例,距骨颈...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院手术治疗距骨骨折53例,其中45例获得随访。其中男39例,女6例;年龄7—53(38.71±10.16)岁。。克氏针固定5例,空心螺钉固定23例,可吸收螺钉固定17例。距骨头骨折6例,距骨颈骨折28例,距骨体骨折11例。结果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51(21.65.4-8.37)个月,AOFAS评分56—99(85.69±17.34)分。优14例,良20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为75.6%。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40.O%)低于空心螺钉(78.3%)、可吸收螺钉固定组(82.4%),距骨头组优良率(100%)高于距骨颈(71.4%)、距骨体组(72.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骨骨折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认真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愈后功能,降低距骨术后坏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外科学 距骨 损伤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锁定加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大龄儿童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左玉明 闫荣亮 +4 位作者 左大鹏 刘利峰 薛小杰 邢爱春 王京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大龄儿童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月手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粉碎骨折82例,其中锁定加压钢板固定42例,克氏针固定40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11~15.7岁,平均13.5岁;左侧43...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大龄儿童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月手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粉碎骨折82例,其中锁定加压钢板固定42例,克氏针固定40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11~15.7岁,平均13.5岁;左侧43例、右侧39例;致伤原因为车祸62例,摔伤20例。按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随访锁定加压钢板组与克氏针组的骨折再移位率及优良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36个月。锁定加压钢板组有1例再移位,再移位率为2.4%;克氏针组有4例再移位,再移位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锁定加压钢板组优良率为90.5%,克氏针组优良率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龄儿童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骨折再移位率低,有利于关节早期功能练习,膝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远端骨折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