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寡糖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闫际平
袁缨
崔蕾
陈立华
吴丹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
出处
《饲料工业》
2007年第12期33-34,共2页
-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新型绿色畜禽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2004B26001108)"
-
文摘
寡糖为饲料中的天然成分,不会带来污染,并能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潜力,由于其结构和理化性质的特殊性(不能被家禽的胃和小肠分泌的酶消化),可以直接到达消化道后段,具有调节畜禽胃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家禽健康的功能(易中华等,2004;吴天星等,1999)。寡糖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誉为是继抗生素时代后最有潜力的促生长物质,在动物营养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生产性能
寡糖
肉品质
肉仔鸡
饲料添加剂
家禽健康
微生态平衡
促生长物质
-
分类号
S828.5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奶牛围产期几种常见代谢病的营养调控措施
被引量:8
- 2
-
-
作者
闫际平
辛杭书
刘雷
吴丹
李静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
出处
《今日畜牧兽医》
2007年第5期15-16,共2页
-
文摘
奶牛由妊娠后期(产前2~3周)转变为泌乳初期(产后2~3周)这一阶段称之为过渡期,亦称围产期。此时期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很高,期间最高的当属产乳热、酮病和脂肪肝。据调查在美国大约7.2%的高产成年奶牛患有产乳热,患此病的奶牛平均寿命缩短3~4岁。且易感染率比未得此病的牛高2~5倍。如酮病和脂肪肝也是常见群发性多发病。有资料报道,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30%。
-
关键词
奶牛酮病
营养调控措施
围产期
代谢病
代谢性疾病
泌乳初期
妊娠后期
平均寿命
-
分类号
S858.237.2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围产期几种常见奶牛代谢病的发病机理及营养调控措施
被引量:5
- 3
-
-
作者
闫际平
辛杭书
刘雷
吴丹
李静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
出处
《畜禽业》
2007年第6期23-25,共3页
-
文摘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上升及高能饲料的开发利用,奶牛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所谓的奶牛营养代谢病是营养缺乏病和新陈代谢障碍病的统称,主要分为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障碍代谢疾病等三大类。据调查因此类疾病而造成的牛只死亡率占总群年死亡率的20%~30%。本文从围产期奶牛高发病的发病机理,几种营养代谢病的发病机理和营养调控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
关键词
营养代谢病
营养
预防及治疗
-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围产期几种常见奶牛代谢病的发病机理及营养调控措施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闫际平
辛杭书
刘雷
吴丹
李静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
出处
《中国饲料添加剂》
2007年第7期40-42,共3页
-
文摘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上升及高能饲料的开发利用,奶牛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所谓的奶牛营养代谢病是营养缺乏病和新陈代谢障碍病的统称,主要分为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障碍代谢疾病等3大类。据调查因此类疾病而造成的牛只死亡率占总群年死亡率的20%-30%。本文从围产期奶牛高发病的发病机理,几种营养代谢病的发病机理和营养调控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
关键词
营养代谢病
营养
预防及治疗
-
分类号
S823.91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不同寡糖对肉仔鸡肠道主要菌群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9
- 5
-
-
作者
袁缨
闫际平
陈立华
崔蕾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
出处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17,共3页
-
文摘
为研究含糖量相同(0.015%)的不同种类寡糖对肉仔鸡肠道菌群和免疫机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50只健康的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为分别在基础日粮添加果寡糖组(FOS)、甘露寡糖组(MOS)、低聚异麦芽糖组(GOS)、低聚木糖组(XOS),试验期为42d。试验结果表明:42日龄时,低聚木糖组对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最好;寡糖极显著提高了胸腺指数(P<0.01),且低聚木糖组极显著提高了法氏囊指数(P<0.01)。
-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免疫器官
寡糖
肉仔鸡
-
Keywords
gut flora
immune organs
oligosaccharide
broilers
-
分类号
S816.7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
-
题名不同水平的丁酸钠对肉仔鸡小肠肠道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 6
-
-
作者
崔蕾
袁缨
权志中
闫际平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沈阳康普利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辽宁爱普特贸易有限公司
-
出处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
文摘
为研究丁酸钠对肉仔鸡小肠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2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5个处理分别为:Ⅰ组[基础日粮+0mg/kg丁酸钠(对照组)]、Ⅱ组(基础日粮+250mg/kg丁酸钠)、Ⅲ组(基础日粮+500mg/kg丁酸钠)、Ⅳ组(基础日粮+750mg/kg丁酸钠)、Ⅴ组(基础日粮+1000mg/kg丁酸钠)。试验结果表明:①在肉仔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750mg/kg丁酸钠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和V/C值(P<0.05),显著提高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P<0.05);②在肉仔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1000mg/kg丁酸钠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的V/C值和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5),极显著提高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V/C值(P<0.01),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空肠的绒毛高度和V/C值,显著提高42日龄肉仔鸡空肠的V/C值(P<0.05),显著降低42日龄肉仔鸡空肠隐窝深度(P<0.05);③添加250、500和750mg/kg丁酸钠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空肠肌层厚度(P<0.05),添加1000mg/kg丁酸钠与添加500mg/kg丁酸钠相比,能显著提高4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厚度和肌层厚度(P<0.05)。本试验条件下,在肉仔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750mg/kg和1000mg/kg丁酸钠对改善肉仔鸡小肠组织学形态综合指标影响显著,且添加1000mg/kg丁酸钠改善最显著,推荐为最适添加量;在生产应用上,考虑节约成本等经济情况,推荐可以添加750mg/kg丁酸钠。
-
关键词
丁酸钠
十二指肠
空肠
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
V/C值
肉仔鸡
-
分类号
S831
[农业科学—畜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