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9-2016年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时空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9
1
作者 巩宁刚 孙美平 +3 位作者 闫露霞 宫鹏 马兴刚 牟建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2-771,共10页
采用1979-2016年ECMWF1.5o×1.5o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37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Kriging及IDW(反距离加权)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时空分布特征、降水转化率空间变化规律以及风场分布规律,... 采用1979-2016年ECMWF1.5o×1.5o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37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Kriging及IDW(反距离加权)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时空分布特征、降水转化率空间变化规律以及风场分布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中国西部不同地区降水转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79-2016年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是各层大气水汽含量最多的季节,高达329.24 mm,占多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的48.1%。(2)近38 a来,祁连山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整层大气水汽主要集中在5 000 m以下。(3)祁连山地区的降水转化率从空间上表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说明该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自东向西逐渐增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区域差异明显;季风所携带的水汽对其影响区域的降水贡献率较高,西风所携带的水汽则对其影响区域的降水贡献率较低。(4)中国西部地区降水转化率呈向心式递减的趋势,且区域空间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地区 大气水汽含量 时空变化 降水转化率
下载PDF
天山北坡奎屯河流域径流模拟及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琳林 孙美平 +2 位作者 孙皓 巩宁刚 闫露霞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2-730,共9页
利用乌苏气象站和将军庙水文站1964—2009年气象与水文数据,将月径流分为消融期和非消融期进行研究,并结合第一和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以及1979—2009年分辨率为0.1°×0.1°的CMFD数据,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新疆天山北... 利用乌苏气象站和将军庙水文站1964—2009年气象与水文数据,将月径流分为消融期和非消融期进行研究,并结合第一和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以及1979—2009年分辨率为0.1°×0.1°的CMFD数据,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新疆天山北麓奎屯河流域消融期月径流进行模拟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奎屯河流域年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消融期径流增速与年径流增速十分接近,非消融期径流变化不甚显著。(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将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等五种气象要素作为输入的神经网络模型性能最佳。根据两次冰川编目的冰川储量变化值确定的5-7-1结构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拟结果较好,可用于奎屯河流域径流模拟。(3)奎屯河流域消融期径流对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的敏感性较高,对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敏感性较低,除风速其他四个要素对径流均起促进作用。降水不变,气温升高0.5℃、1℃和2℃时,径流分别较2000—2009年消融期月径流平均值增加4.62%、9.13%和18.30%;气温不变,降水增加10%时,径流将增加9.78%。气温和降水同时作用时,径流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仅气温或仅降水作用下的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径流模拟 敏感性分析 冰川储量 BP人工神经网络 奎屯河流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评价 被引量:23
3
作者 闫露霞 孙美平 +3 位作者 姚晓军 巩宁刚 李晓锋 祁苗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0-910,共11页
为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于2016年9—10月在青藏高原面上东北部G315沿线,中部S301、S302、S206沿线,南部G219、G318沿线及叶如藏布流域采集湖泊水样,通过实验最终得到33个湖泊水样数据,包括22个构造湖和11个冰湖;同时,分析了... 为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于2016年9—10月在青藏高原面上东北部G315沿线,中部S301、S302、S206沿线,南部G219、G318沿线及叶如藏布流域采集湖泊水样,通过实验最终得到33个湖泊水样数据,包括22个构造湖和11个冰湖;同时,分析了湖泊水化学指标浓度、水化学组成和湖水矿化度空间分布,并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湖泊矿化度做对比,以揭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湖泊水质变化及驱动因素,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现状.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湖泊水化学指标浓度和水化学组成差异显著,构造湖水样水化学指标浓度远高于冰湖水样.按离子总量分类,22个构造湖有6个淡水湖、4个微咸水湖、1个咸水湖、11个盐湖;而11个冰湖均属于淡水湖;按湖水化学类型分类,22个构造湖有6个为Ca^(2+)(Mg^(2+))-SO_4^(2-)型湖泊,16个为Na^+(K^+)-Cl^-型湖泊,而11个冰湖均为Ca^(2+)(Mg^(2+))-SO_4^(2-)型湖泊.(2)青藏高原湖水矿化度时空差异显著,自高纬向低纬湖泊矿化度降低,与20世纪90年代前对比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部分湖泊矿化度较90年代前降低,湖泊水体呈淡化趋势,可能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暖、降水量和冰川融水增加、蒸发减少有关.(3)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水化学特性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大部分构造湖pH值、TDS严重超标,其次有6个湖泊也受到F-的污染;冰湖水体受到Fe、Mn、Cr、Ni的污染较为严重,尤其重金属元素Cr、Ni超标极为严重,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水化学指标 水质评价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TRMM降水订正数据的祁连山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美平 张海瑜 +2 位作者 巩宁刚 闫露霞 赵琳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6-657,共12页
采用TRMM卫星反演月降水数据和气象台站实测降水数据,通过误差评估等数理统计方法验证数据,并结合Kriging法对TRMM降水数据进行订正,以此研究了祁连山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TRMM降水数据在祁连山地区的整体适用性... 采用TRMM卫星反演月降水数据和气象台站实测降水数据,通过误差评估等数理统计方法验证数据,并结合Kriging法对TRMM降水数据进行订正,以此研究了祁连山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TRMM降水数据在祁连山地区的整体适用性较好。其中TRMM降水数据与台站实测值的年均降水量相关系数达0.94;季节平均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春季(0.87)、夏季(0.89)、秋季(0.88)、冬季(0.70)。(2)祁连山地区27个气象台站实测值与TRMM降水数据的相关性较好,但在个别台站误差较大且存在低值高估、高值低估的现象。(3)祁连山地区年均降水量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东、中、西三段最大降水高度带分别为4100 m、4500 m、4700 m,年均降水量的垂直变化率分别为16.6 mm/100 m、10.8 mm/100 m、9.8 mm/100 m。(4)1998-2016年祁连山地区东、中、西三段降水量均呈波动增加,最大降水高度带也呈波动上升趋势,祁连山地区年内各季节最大降水高度带按夏、春、秋、冬的次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降水 最大降水高度带 时空分布 祁连山地区
原文传递
可可西里盐湖湖水外溢可能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晓军 孙美平 +4 位作者 宫鹏 刘宝康 李晓锋 安丽娜 闫露霞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647-655,共9页
After the bursting of Huiten Nor in Hoh Xil Region in September, 2011, the topic on whether the water overflowed from the Salt Lake would enter into the Chumaer River and become the northernmost source of the Yangtze ... After the bursting of Huiten Nor in Hoh Xil Region in September, 2011, the topic on whether the water overflowed from the Salt Lake would enter into the Chumaer River and become the northernmost source of the Yangtze River has aroused wide concern from public and academic field. Based on Landsat TM/ETM+/OLI remote sensing images during 2010–2015, SRTM 1 arc-second data, Google Earth elevation data and the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Wudaoliang meteorological station, the study initially analyzed the variations of the Salt Lake and its overflowing condition and prob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the Salt Lake expanded sharply from October 2011 to April 2013, and then it stepped into a stable expansion period. On October 27, 2015, the area of the Salt Lake had arrived at 151.38 km^2, which was about 3.35 times the area of the lake on March 3, 2010. The Salt Lake will overflow when its area reaches the range from 218.90 km^2 to 220.63 km^2.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RTM DEM and Google Earth elevation data, the water level of the Salt Lake simulated would be 12 m or 9.6 m higher than the current level when the lake overflowed, and its reservoir capacity would increase by 23.71 km^3 or 17.27 km^3,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overflowed water of the Salt Lake would run into the Qingshui River basin from its eastern part. Although the Salt Lake does not overflow in the coming decade, with watershed expansion of the Salt Lake and the projected precipitation increase in Hoh Xil region, the probability of water overflow from the Salt Lake and becoming a tributary of the Yangtze River will exist in the long t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OVERFLOW RESERVOIR capacity SALT LAKE Hoh Xil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