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雾培条件下3个马铃薯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其微型种薯的繁育评价
1
作者 石达金 吕巨智 +3 位作者 唐国荣 李发桥 谭贤杰 闫飞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目的】探明雾培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微型种薯繁育的影响,为脱毒微型种薯的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地区3个性状优异的马铃薯新品种(桂农薯1号、桂彩薯1号和20号品系)为材料,检测雾培条件下马铃薯的重要农艺性状及微型种薯的产量... 【目的】探明雾培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微型种薯繁育的影响,为脱毒微型种薯的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地区3个性状优异的马铃薯新品种(桂农薯1号、桂彩薯1号和20号品系)为材料,检测雾培条件下马铃薯的重要农艺性状及微型种薯的产量。【结果】随着雾培时间延长,3个马铃薯品种的茎长、茎粗和节位数等性状均逐渐增加,其中,20号品系的茎长、茎粗、总根数和匍匐茎数量均显著高于桂农薯1号和桂彩薯1号,叶片数和根长小于桂彩薯1号,桂农薯1号仅匍匐茎长度优于其他2个品种;微型种薯产量方面,20号品系的单株种薯平均产量比桂农薯1号和桂彩薯1号分别高29.3%和45.4%,种薯单重比桂农薯1号和桂彩薯1号分别高14.9%和24.6%;SPAD和LAI方面,20号品系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均比桂农薯1号和桂彩薯1号表现优异。【结论】综合比较3个品种(系)马铃薯在雾培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微型种薯生长情况,20号品系马铃薯更适宜于雾培法进行微型种薯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种薯 雾培法 农艺性状 原原种 微型种薯 繁育 产量
下载PDF
肥密耦合对广西玉米主推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闫飞燕 钟昌松 +4 位作者 范继征 石达金 吕巨智 程伟东 刘永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讨密肥耦合对本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关系,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主推玉米品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试验,试验品种为正大619、玉美头105和玉美头168;设39000、4... 【目的】探讨密肥耦合对本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关系,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主推玉米品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试验,试验品种为正大619、玉美头105和玉美头168;设39000、46500、54000株/ha3个种植密度,常规分次施用复合肥、一次性施用生物缓效肥及不施肥(对照)3种施肥模式,调查测定各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正大619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产量最高,玉美头168和玉美头105种植密度为46500株/ha产量最高;千粒重、穗粗、行粒数均随种植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各品种产量及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秃尖、穗粗、行粒数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常规分次施肥为获得高产的首选方式,缓效生物肥在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一次性施肥采用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6500~54000株/ha,缓效生物肥施肥量为975kg/ha,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时应选用抗倒伏品种,并注意增施有机肥底肥,防止后期脱肥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生物缓效肥 一次性施肥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处理对菜心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3
作者 李焘 闫飞燕 +3 位作者 肖艳妮 宁德娇 唐莉 谢丽萍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3期71-75,共5页
研究菜心生长过程中不同施肥处理对菜心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了提高菜心品质及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污染提供参考。采用小区试验,以菜心为实验对象,设置5个施肥试验组:第1组(K1)施肥量为农户习惯性施肥量,即450 kg/hm^(2)N,125 kg/hm^... 研究菜心生长过程中不同施肥处理对菜心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了提高菜心品质及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污染提供参考。采用小区试验,以菜心为实验对象,设置5个施肥试验组:第1组(K1)施肥量为农户习惯性施肥量,即450 kg/hm^(2)N,125 kg/hm^(2)P_(2)O_(5),225 kg/hm^(2)K_(2)O;第2组(K_(2))施肥量为225 kg/hm^(2)N、125 kg/hm^(2)P_(2)O_(5),225 kg/hm^(2)K_(2)O;第3组(K3)施肥量225 kg/hm^(2)N、125 kg/hm^(2)P_(2)O_(5),225 kg/hm^(2)K_(2)O,用碳酸氢铵∶硝酸氨=1∶1代替尿素作为氮肥肥源;第4组(K4)施肥量225kg/hm^(2)N、125 kg/hm^(2)P_(2)O_(5),225kg/hm^(2)K_(2)O,1/2的氮源用有机肥代替(有机肥有机质含量63%,氮2%);第5组(K5)不施肥,作对照组。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收获菜心的产量、全氮、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及土壤中水解性氮、硝酸盐、有机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菜心种植过程中习惯性施肥的氮肥用量450kg/hm^(2)已过量,增加了土壤和菜心积累有害物质硝酸盐的风险,减量至225kg/hm^(2)的氮肥用量也能满足菜心生长需要,1/2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有效降低土壤和菜心中硝酸盐含量,促进菜心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减量施肥 菜心 品质 硝酸盐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絮凝剂代替碱性醋酸铅在糖料甘蔗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焘 谢丽萍 +4 位作者 闫飞燕 韦宇宁 宁德娇 肖艳妮 唐莉 《广西糖业》 2023年第3期5-9,共5页
以环境友好型絮凝剂代替碱性铅粉进行糖料甘蔗试验分析,为减少糖料甘蔗品质分析中碱性铅粉的使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种絮凝剂中,以乙酸锌和氢氧化钙的过滤效果相对较好;复合型絮凝剂(乙酸锌+氢氧化钙)中乙酸锌和氢氧化钙加入量与蔗... 以环境友好型絮凝剂代替碱性铅粉进行糖料甘蔗试验分析,为减少糖料甘蔗品质分析中碱性铅粉的使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种絮凝剂中,以乙酸锌和氢氧化钙的过滤效果相对较好;复合型絮凝剂(乙酸锌+氢氧化钙)中乙酸锌和氢氧化钙加入量与蔗汁比例分别为0.5%和0.4%时,可代替碱性铅粉满足糖料甘蔗试验要求,加入混合絮凝剂后有利于沉降速度的提高,减少蔗汁在沉降池中的停留时间,甘蔗品质参数蔗汁糖度、蔗糖分检测结果与碱性铅粉处理结果误差为:蔗汁糖度0.001~0.008(允许误差0.01),蔗汁蔗糖分0.001~0.006(允许误差0.02),满足国家标准GB/T 10499—2014《糖料甘蔗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度 蔗糖分 絮凝剂 糖料甘蔗
下载PDF
我国玉米杂交种在布隆迪的筛选比较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闫飞燕 N MODEST +6 位作者 石达金 程伟东 黄玉溢 高国庆 钟昌松 范继征 陈彩虹 《中国种业》 2011年第10期63-66,共4页
在中非国家布隆迪高、中、低3个生态区开展了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筛选,结果表明:与当地对照种相比,南校9665和云瑞6号2个品种在3个试验区平均增产38.1%和153.9%;南校18号在低、中海拔区增产38.1%、64.6%;农大95等3个品种在中、高海拔区增产... 在中非国家布隆迪高、中、低3个生态区开展了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筛选,结果表明:与当地对照种相比,南校9665和云瑞6号2个品种在3个试验区平均增产38.1%和153.9%;南校18号在低、中海拔区增产38.1%、64.6%;农大95等3个品种在中、高海拔区增产率35.1%~130.5%;云瑞8号、南玉5号等12个品种在中海拔区增产31.7%~125.8%;迪卡008等3个品种在高海拔区增产41.3%~63.2%。来自我国南方及西南区选育的品种在当地适应性相对较好。引种品种在布隆迪非洲条纹病毒病疫区感病。此外,当地玉米种植技术落后,管理不科学,为发挥引进品种产量潜力需配套开发适应当地生产水平和种植方式的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筛选 布隆迪
下载PDF
从正大619现象谈广西玉米育种目标 被引量:7
6
作者 闫飞燕 谢太理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年第z1期318-319,共2页
本文通过对玉米品种“正大619”在广西种植的表现和推广现象进行评析,探讨了广西玉米育种的目标,提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抗病抗虫、适应性广、籽粒商品性佳的育种方向。
关键词 广西 正大619 玉米 育种目标
下载PDF
高温干旱与病虫草害对川东北带状间套作大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闫飞燕 叶鹏盛 +6 位作者 吴海英 廖树琳 郭昊昱 于晓波 杨辉 孙歆 杜俊波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1-3,共3页
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影响,单一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不高,我国大豆85%以上依赖进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为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提供了可行之路。作者对南充市、遂宁市等... 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影响,单一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不高,我国大豆85%以上依赖进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为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提供了可行之路。作者对南充市、遂宁市等川东北大豆主产区进行了田间调查,分析总结了带状间套作大豆长势及田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灌水补墒降温、防治病虫草害、合理密植和加快生物育种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川东北带状间套作大豆的田间管理及大豆生物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温干旱 病虫草害 应对策略 川东北带状间套作
下载PDF
联合使用Incopat不同检索模式,提高长权利要求检索效率 被引量:1
8
作者 闫飞燕 陈雨露 《中国科技信息》 2023年第11期13-15,共3页
Incopat的检索模式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收录了120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近1.39亿专利数据,能够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批量检索、引证检索、法律检索、AI检索、语义检索、扩展检索和图形检索等多种检索模式。本文涉及的两个案例主... Incopat的检索模式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收录了120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近1.39亿专利数据,能够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批量检索、引证检索、法律检索、AI检索、语义检索、扩展检索和图形检索等多种检索模式。本文涉及的两个案例主要使用高级检索和语义检索,下面对这两种检索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检索 高级检索 检索效率 图形检索 检索模式 专利数据 权利要求 扩展检索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广西春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钟昌松 张玉 +4 位作者 吕巨智 闫飞燕 程伟东 石达金 范继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1-515,共5页
探讨不同播期对广西地区主推春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3个播期为主处理,5个品种为副处理,共15个处理,调查各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全生... 探讨不同播期对广西地区主推春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3个播期为主处理,5个品种为副处理,共15个处理,调查各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具有缩短的趋势,其主要由营养生长期的缩短引起,而生殖生长期(包含灌浆期)并未随着播期的变化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同时播种出苗期也具有缩短的趋势。平均气温均随播期的推迟而上升,日照时数则下降。灌浆的活跃期缩短,同时晚播处理的平均灌浆速率、0-20 d灌浆速率以及最终籽粒干重均较前两个处理低,而20-40 d灌浆速率较前早播期略高。收获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出籽率随着播期的推迟均具有降低的趋势。因此,适宜播期可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广西春玉米适应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播种,以避免因光温升高造成营养生长期缩短、灌浆前期速率低而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播期 生长 灌浆 广西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与种植方式对玉米迪卡008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范继征 闫飞燕 +2 位作者 石达金 钟昌松 吕巨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9-763,共5页
【目的】为寻求最佳种植方式、提高普通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两种密度和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品种迪卡008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穗长、秃尖、行粒数和百粒... 【目的】为寻求最佳种植方式、提高普通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两种密度和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品种迪卡008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穗长、秃尖、行粒数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穗位高、穗粗、行数和产量呈上升趋势。株高、穗长和行粒数在宽窄行方式下有较好的生长表现;行数和百粒重在0.75m+0.55m宽窄行下表现最好;茎粗和穗粗以0.80m+0.40m种植方式为佳。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下,叶绿素相对含量在4个不同生育时期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指数在3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结论】玉米品种迪卡008在密度为57000株/ha、行距为0.65m+0.65m的种植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9677.35kg/ha。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可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迪卡008 种植密度 种植方式 农艺性状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吕巨智 程伟东 +4 位作者 钟昌松 范继征 石达金 刘永红 闫飞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0期38-43,共6页
为寻求最佳耕作方式、提高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0-45 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影响各不同,在不同耕作方式中以深松25-35 c... 为寻求最佳耕作方式、提高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0-45 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影响各不同,在不同耕作方式中以深松25-35 cm效果最为明显;深松处理的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深松处理比对照玉米增产0.06%-3.13%,但是增产幅度不是很明显。深松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起到蓄水保墒作用。以深松25-35 cm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物理性状 产量
下载PDF
重金属镉、汞、铜和铅在荸荠体内的累积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丽萍 李焘 +5 位作者 蒋翠文 王彦力 牙禹 韦宇宁 何洁 闫飞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12-1716,共5页
【目的】探索土壤环境中不同污染浓度的重金属镉(Cd)、汞(Hg)、铜(Cu)和铅(Pb)对荸荠生长的影响及空间分布规律,为荸荠的安全种植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广西主要荸荠品种桂蹄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同污染浓度的镉、汞... 【目的】探索土壤环境中不同污染浓度的重金属镉(Cd)、汞(Hg)、铜(Cu)和铅(Pb)对荸荠生长的影响及空间分布规律,为荸荠的安全种植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广西主要荸荠品种桂蹄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同污染浓度的镉、汞、铜和铅的盆栽试验,设0、0.25、1、1.75、2.5 T(T为每个重金属土壤环境限量值)5个添加量浓度,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为添加量浓度+试验土壤本底浓度。在荸荠成熟后,分析荸荠果肉、皮和茎叶中各元素分布及富集积累规律。【结果】荸荠在不同浓度的各重金属处理下均能正常生长,吸收重金属元素特征分别为:铜、铅和镉在不同部位含量分布为:茎叶>皮>果肉;汞分布为:皮>果>茎叶。荸荠中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0.25 T汞处理下和2.5 T铅处理下,荸荠果肉中汞和铅的含量分别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中新鲜蔬菜水果的限量值。【结论】低浓度重金属的处理会促进荸荠产量的提高,荸荠各部位对重金属吸收累积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镉、铅和铜元素地上茎叶植株吸收多,块茎吸收少,汞则相反;荸荠对铅和镉耐受性强,在土壤达到环境限量值时,荸荠果肉中铅和镉含量符合标准要求;汞容易被荸荠吸收,在有汞污染风险的区域建议不要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重金属 富集 质量安全
下载PDF
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吕巨智 钟昌松 +6 位作者 石达金 范继征 张玉 程伟东 闫飞燕 刘永红 王兵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102,共3页
以桂单081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2种整地方式(免耕、条带旋耕)和3种播种方式(单行播种机直播、双行播种机直播、人工开沟直播),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山地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生育期、株高、穗位高和茎粗... 以桂单081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2种整地方式(免耕、条带旋耕)和3种播种方式(单行播种机直播、双行播种机直播、人工开沟直播),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山地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生育期、株高、穗位高和茎粗等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整地方式对出苗率、播种效率和播种质量的影响是旋耕优于免耕,双行播种机直播>单行播种机直播>人工开沟播种;而机械化播种处理的玉米其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不同播种方式中,以旋耕的双行机播种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种方式 播种质量 产量 机械化播种 直播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达金 闫飞燕 +3 位作者 吕巨智 范继征 钟昌松 张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1-96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表现,为解决广西季节性抗旱、提高玉米增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迪卡008、桂单0810为主处理,以6个不同覆盖物和覆盖方式及增施保水剂为副处理,探讨其对南宁地区春...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表现,为解决广西季节性抗旱、提高玉米增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迪卡008、桂单0810为主处理,以6个不同覆盖物和覆盖方式及增施保水剂为副处理,探讨其对南宁地区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于迪卡008,秸秆和地膜覆盖加保水剂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茎叶干重,不同处理春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459.13g)〉地膜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完全覆盖〉对照(普通栽培,317.0g),秋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地膜全覆盖(35t.29g)〉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秸秆垄背覆盖〉地膜垄背覆盖(272.01g)。迪卡008不同处理春、秋季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7.63~9.08和8.42~9.28t/ha,分别以对照和地膜完全覆盖处理最高(9.08和9.28t/ha),以秸秆完全覆盖和地膜垄背覆盖处理最低。不同处理中,以地膜和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迪卡008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相对优于对照,以地膜全覆盖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处理;地膜完全覆盖处理的春、秋季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其垄背覆盖处理。对于桂单0810,地膜两种覆盖处理的春、秋玉米茎叶干重相对较高,分别为351.25、304.63和351.20、337.24g,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和对照处理的春玉米茎叶干重高于秸秆覆盖处理但秋玉米表现相反。桂单0810春、秋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8.39—9.26和8.91~9.43t/ha,不同处理分别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9.26t/ha)〉地膜完全覆盖〉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垄背覆盖〉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与地膜完全覆盖(9.43t/ha)〉地膜垄背覆盖〉秸秆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对照;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大部分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不如对照,其他处理的大部分穗部性状指标与对照相差较小;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地膜、秸秆处理和对照。【结论】地膜和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秋季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穗部性状和产量影响有所不同;与普通栽培相比,地膜或秸秆覆盖不利于春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但对干旱时期秋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秸秆 全垄覆盖 垄背覆盖 穗部性状 玉米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生产潜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钟昌松 吕巨智 +7 位作者 石达金 范继征 闫飞燕 卢生乔 弓雪 陈坤 刘亚利 张述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6-1155,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及生长特性,为热区玉米品种合理布局和提高玉米生产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国北方和广西生态区域玉米品种(分别为XY335、DH11和DK008、GD688)为材料,在广西南宁市参考北方高产玉米... 【目的】分析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及生长特性,为热区玉米品种合理布局和提高玉米生产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国北方和广西生态区域玉米品种(分别为XY335、DH11和DK008、GD688)为材料,在广西南宁市参考北方高产玉米增密栽培措施,从各品种玉米叶面积指数(I_(LA))变化规律、干物质积累特性、产量形成和计算机模拟技术(Hybrid-Maize模型)产量潜力等角度分析两个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结果】利用多项式模拟两个生态类型玉米品种I_(LA)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其I_(LA),max和I_(LA)衰减速度不一致,其中灌浆期的I_(LA)表现为广西生态类型品种(GD688和DK008)优于北方生态类型品种(XY335和DH11);密度和品种互作(D×V)对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主要在开花—成熟期阶段表现差异显著(P<0.05,下同);GD688和DK008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明显优于XY335和DH11;增加种植密度对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和穗粒数负面影响显著,对提高产量效果不显著,其中产量与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广西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较北方生态类型高20.60%~24.20%;增加种植密度后,两个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增幅为14.30%~22.65%,产量潜力实现效率下降6.20%~15.90%,但北方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实现效率较高。【结论】在玉米生产上合理布局品种应充分考虑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生产潜力的重要举措,广西生态区域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水平、耐密特性仍需进一步改良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 产量潜力 生态类型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巨智 闫飞燕 +5 位作者 程伟东 范继征 钟昌松 石达金 刘永红 王兵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翻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翻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提高土壤含水... 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翻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翻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松35 cm+免翻耕和深松35 cm+旋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氮、磷、钾的含量,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石达金 张玉 +4 位作者 闫飞燕 吕巨智 范继征 钟昌松 黄忠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控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套作甘蔗的糯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昌松 闫飞燕 +2 位作者 石达金 吕巨智 范继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5,共5页
探讨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糯玉米产量和于物质积累的影响,为糯玉米合理套作甘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以不同糯玉米播期为主处理,分别设为2月18日、2月28日和3月10日;以不同糯玉米种植密度为副处理,分别设为0(纯种甘蔗)、3.0、3.... 探讨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糯玉米产量和于物质积累的影响,为糯玉米合理套作甘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以不同糯玉米播期为主处理,分别设为2月18日、2月28日和3月10日;以不同糯玉米种植密度为副处理,分别设为0(纯种甘蔗)、3.0、3.9、4.8万株/hm24个水平;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套作甘蔗的糯玉米产量、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套作甘蔗的糯玉米产量表现为早播≥中播>晚播,早播的糯玉米群体棒三叶长和棒三叶面积显著大干晚播的;在3.0~4.8万株/hm2密度范围内,增加套作甘蔗的糯玉米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增加糯玉米的产量、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总量;以糯玉米“4.8万株/hm2+早播或中播”套作甘蔗的种植模式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甘蔗 套作 播期 密度 产量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何洁 闫飞燕 +2 位作者 黄芳 肖艳妮 谢丽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3-309,共7页
目的:建立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双波长测定法,为品种选育、品质分级、加工应用和标准制定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吸收光谱图,确定二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参比波长。优化了分散剂、乙酸加入量等显... 目的:建立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双波长测定法,为品种选育、品质分级、加工应用和标准制定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吸收光谱图,确定二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参比波长。优化了分散剂、乙酸加入量等显色条件及测定条件。结果:直链淀粉标准曲线方程为:y=0.0259x-0.0051,R;=0.9994,线性范围0~33μg/mL;支链淀粉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31x+0.0167,R;=0.9965,线性范围0~111μg/mL。直链淀粉的检出限为0.093μg/mL,定量限0.28μg/mL;支链淀粉的检出限为0.079μg/mL,定量限0.24μg/mL,直链淀粉回收率为90.0%~100.0%;支链淀粉回收率为88.0%~108.0%。结论:双波长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法 薯芋类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下载PDF
广西亚热带气候对一年两熟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昌松 张玉 +5 位作者 吕巨智 闫飞燕 程伟东 石达金 范继征 张述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74-1479,共6页
【目的】探索广西一年两熟玉米生态气候环境差异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分春秋两季开展,采用裂区设计,3个播期,调查各处理条件下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播期对玉米物候... 【目的】探索广西一年两熟玉米生态气候环境差异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分春秋两季开展,采用裂区设计,3个播期,调查各处理条件下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播期对玉米物候期有明显影响,春季玉米的抽丝期随播期推迟呈现缩短趋势,而秋季玉米的抽丝期则随播期的推迟呈现延长趋势;分期播种对广西一年两熟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影响明显,秋季生态气候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要较春季大,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和乳线高度受到的影响由春季的不显著(P>0.05)变为秋季的极显著水平(P<0.01),穗位高、秃尖和千粒重受到的影响也从显著水平(P<0.05)变到极显著水平;春季推迟播期会增加高温胁迫风险,秋季推迟播期会增加低温冷害风险。【结论】建议春季早播并选择相对晚熟的品种,秋季早播并选择熟期相对短的品种,以提高玉米增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期 灌浆 物候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