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剧须生丁派唱腔艺术的美学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闫飞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342-344,共3页
戏曲舞台艺术创作的美学理想首先是重体验的,戏曲的演唱体系,坚决反对一切脱离体验、脱离人物的艺术形式。丁果仙大师那高超的体验模仿才能带给她的成功,可谓是取宝聚宝的财富积累,是转益多师模仿所得的融会贯通。其唱腔艺术个性鲜明、... 戏曲舞台艺术创作的美学理想首先是重体验的,戏曲的演唱体系,坚决反对一切脱离体验、脱离人物的艺术形式。丁果仙大师那高超的体验模仿才能带给她的成功,可谓是取宝聚宝的财富积累,是转益多师模仿所得的融会贯通。其唱腔艺术个性鲜明、独具风采的美,闪现在她的驾驭曲调旋律的刚柔繁简、音程乐汇细节变化的艺术个性上,正是一系列具体而微的艺术处理所闪耀的异彩,融汇一体,形成了丁派唱腔风格的吐字清晰、刚柔并俱、音色宏厚、韵味纯浓、声情并茂的晋剧须生空前绝后的艺术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表演艺术 晋剧须生 丁派唱腔 美学价值
下载PDF
浅谈晋剧的唱腔技巧 被引量:5
2
作者 闫飞瑜 《大舞台》 2010年第7期85-85,共1页
山西的四大梆子之一"晋剧",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不断丰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唱腔风格。无论从吐字还是呼吸以及立音运用等,都体现了晋剧唱腔在不断更新观念,点化催生,它以激昂高亢、铿锵有力的最鲜明特点立足于社会现实。
关键词 唱腔风格 吐字 呼吸 立音
下载PDF
晋剧唱腔中的吐字艺术之我见 被引量:1
3
作者 闫飞瑜 《太原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53-55,共3页
戏曲中的唱腔艺术首先讲究咬字准确、吐字清晰、圆润、饱满。演员所唱的每一个字,都要让广大观众听见、听清、听懂,从而得到美的感染和教育。演唱者不仅要掌握吐字归音的技巧——字头、字腹、字尾的正确掌控方法、步骤,还要懂得唱词辙... 戏曲中的唱腔艺术首先讲究咬字准确、吐字清晰、圆润、饱满。演员所唱的每一个字,都要让广大观众听见、听清、听懂,从而得到美的感染和教育。演唱者不仅要掌握吐字归音的技巧——字头、字腹、字尾的正确掌控方法、步骤,还要懂得唱词辙韵的收声归韵的规律;同时把握和遵循好"四呼"、"五音"的出字之法和审字之规,力求在吐字艺术中做到声韵母过渡浑然一体,收声归韵自然贴切,做到戏谚中所说的:"擒字如擒兔,每字圆如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晋剧 吐字艺术 收声归韵
下载PDF
论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在晋剧演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闫飞瑜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2,共3页
戏曲中的唱腔艺术能决定角色、演员以及剧种的艺术生命。了解民族声乐的发声特点,掌握民族声乐和晋剧唱腔的共性和个性,是每个晋剧演员必备的素质。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民族声乐的科学发声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是... 戏曲中的唱腔艺术能决定角色、演员以及剧种的艺术生命。了解民族声乐的发声特点,掌握民族声乐和晋剧唱腔的共性和个性,是每个晋剧演员必备的素质。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民族声乐的科学发声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是晋剧梆子声腔进一步发展和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晋剧唱腔 气息支持 共鸣腔体 相辅相成
原文传递
戏曲艺术的网络普及与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闫飞瑜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6-118,共3页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也是我国艺术文化的世界名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戏曲艺术通过不断的发展、更新与丰富,沐浴了时间的长河,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成为中国百姓主要文化生活之一。然而在时下这个互联网与电视娱乐飞速...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也是我国艺术文化的世界名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戏曲艺术通过不断的发展、更新与丰富,沐浴了时间的长河,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成为中国百姓主要文化生活之一。然而在时下这个互联网与电视娱乐飞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传统戏曲却与人们的生活娱乐及大众审美渐行渐远,如何将这块中华文化的瑰宝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不得不思考,传统戏曲艺术与网络文化的联姻刻不容缓。本文通过总结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的境况与现代网络具备的优势,分析目前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网络平台 受众群体 创新发展
原文传递
探索晋剧须生丁派唱腔艺术的美学价值
6
作者 闫飞瑜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6-169,184,共5页
晋剧须生大王丁果仙先生是晋剧史上第一位女须生,也是晋剧历史上树立起的一座丰碑。丁派唱腔: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苍劲宏厚,韵味大气,行腔音区布局巧妙,声腔艺术形象鲜明,在吸收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创立了独具风格的、观众喜闻乐听的、晋... 晋剧须生大王丁果仙先生是晋剧史上第一位女须生,也是晋剧历史上树立起的一座丰碑。丁派唱腔: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苍劲宏厚,韵味大气,行腔音区布局巧妙,声腔艺术形象鲜明,在吸收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创立了独具风格的、观众喜闻乐听的、晋剧新腔新调。使丁派唱腔,形成了人物与吐字、人物与行腔、人物与创造的整体美。再一次有力地印证了艺术创造的基本价值观念,即个性光辉愈强烈的艺术,愈是具有其珍贵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剧须生 丁派唱腔 美学价值
原文传递
晋剧《太白醉写》表演探索
7
作者 闫飞瑜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0,共2页
《太白醉写》为山西梆子的传统剧目,笔者融入川剧的精华和昆曲的优点,反复推敲、构思,使该剧再次呈现于晋剧舞台之上,为学院增添了一出既传统又创新的教学剧目!排演该剧,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唱戏要唱情,演戏即演人,
关键词 晋剧 表演 传统剧目 教学剧目 梆子 昆曲 川剧 排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