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间土壤的水势温度效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闵安成 张一平 +1 位作者 朱铭莪 张君常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田间土壤的水势温度效应闵安成,张一平,朱铭莪,张君常(西北农业大学,712100)EFFECTOFTEMPERATUREONWATEEPPOTENTIALINFIELDSOIL¥MinAncheng;ZhangYip... 田间土壤的水势温度效应闵安成,张一平,朱铭莪,张君常(西北农业大学,712100)EFFECTOFTEMPERATUREONWATEEPPOTENTIALINFIELDSOIL¥MinAncheng;ZhangYiping;ZhuMingeandZ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土壤 土壤水分 土壤湿度
下载PDF
GIS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2
作者 闵安成 郑锦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6-92,共7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储存、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随着其应用的日趋广泛和自身的不断完善,目前GIS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时空4 维GIS、与CAD 以及RS和GPS集成、与专家系统结合、与虚拟环境技术结合、开放式GIS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储存、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随着其应用的日趋广泛和自身的不断完善,目前GIS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时空4 维GIS、与CAD 以及RS和GPS集成、与专家系统结合、与虚拟环境技术结合、开放式GIS等。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并从GIS的定义、对空间信息的存储与管理方式、数据来源等方面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及主要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原理 应用 发展趋势 GIS原理
下载PDF
土壤水气吸附与解吸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闵安成 张一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应用平衡水气压法和差热分析法,对20℃及30℃下土壤气态水吸附与解吸等温线的特点和吸附水的解吸热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在相对水气压达72—75%时,开始明显呈现出毛管凝聚作用;(2)除粘粒含量、比表... 应用平衡水气压法和差热分析法,对20℃及30℃下土壤气态水吸附与解吸等温线的特点和吸附水的解吸热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在相对水气压达72—75%时,开始明显呈现出毛管凝聚作用;(2)除粘粒含量、比表面积及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外,温度对土壤吸附气态水的数量也具有影响,30℃下解吸平衡样品的剩余水量比20℃下的大,而在通常相对水气压范围内30℃下吸附平衡样品的吸附量比20℃下的小;(3)在土壤水气的吸附与解吸之间存在滞后作用,其强弱与土壤的粘粒含量及比表面积的大小顺序一致,温度升高还可使滞后作用加强;(4)土壤吸附水偏摩尔解吸热在含水量很低时的值远大于其在含水量较高时的值,这表明干土在最初吸附水气分子时主要依赖于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气 吸附 解吸 毛管凝聚 滞后作用
下载PDF
土壤气态水扩散特征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闵安成 张一平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6-22,共7页
在室内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对旱地不同土层土壤气态水扩散特征进行了探讨,初步推断:①在小于最大吸湿量时,土壤中也存在非气态的水分运移,但气态的水分扩散一般是主要机制;②粘粒含量较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土壤中非气态水分扩散所占... 在室内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对旱地不同土层土壤气态水扩散特征进行了探讨,初步推断:①在小于最大吸湿量时,土壤中也存在非气态的水分运移,但气态的水分扩散一般是主要机制;②粘粒含量较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土壤中非气态水分扩散所占比例较大;③温度升高,扩散系数增大,④扩散也明显存在滞后现象;⑤对供试土样,在相对水气压约40%的含水量下,气态水分扩散系数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水 扩散系数 滞后现象 土壤
下载PDF
几种农作措施对旱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闵安成 张一平 任小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5-89,共5页
通过盆栽及田间试验 ,探讨了粗有机物质的两种不同施用方式以及不同耕作与覆盖措施对澄城旱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中施用粗有机物质 ,兼有阻止上部土壤水分下渗与保蓄下部土壤水分两种作用 ;土壤水势与温度之间呈极显... 通过盆栽及田间试验 ,探讨了粗有机物质的两种不同施用方式以及不同耕作与覆盖措施对澄城旱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中施用粗有机物质 ,兼有阻止上部土壤水分下渗与保蓄下部土壤水分两种作用 ;土壤水势与温度之间呈极显著的直线关系 ,其直线方程的斜率即为水势的温度效应 ,施用有机物质 ,尤其是集中施用 ,能降低下部土壤的水势温度效应值 ;在当地土壤、气候及技术水平等条件下 ,旋耕是目前比较适宜的蓄水保墒耕作方法 ,而免耕则不宜提倡 ;采用夏闲期并苗期秸秆覆盖 ,能有效提高耕层土壤水分的数量水平和能量水平 ;在某些情况下 ,能量指标比数量指标更适于用来表述土壤的水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有机物质 耕作 覆盖 土壤水分状况 旱地 农作措施
下载PDF
玉米早期根系构型及其生理特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69
6
作者 张旭东 王智威 +4 位作者 韩清芳 王子煜 闵安成 贾志宽 聂俊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69-2977,共9页
为了探明玉米早期根系结构及其对土壤水分的生理响应,揭示玉米幼苗的抗旱机理,以蠡玉1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和正常供水(CK)4个水分处理,系统研究从播种开始持续水分处理对夏玉米苗期根系... 为了探明玉米早期根系结构及其对土壤水分的生理响应,揭示玉米幼苗的抗旱机理,以蠡玉1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和正常供水(CK)4个水分处理,系统研究从播种开始持续水分处理对夏玉米苗期根系形态结构及活力、保护酶系统及生理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等各形态指标较CK下降幅度逐渐增大,不同水分胁迫使夏玉米苗期根系结构存在差异。轻度和中度胁迫显著增加了细根(0.05—0.25 mm)根长和根表面积比例,重度水分胁迫显著降低粗根(>0.50 mm)根长与根表面积比例。玉米苗期根冠比、根系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而上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冠比逐渐降低。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而下降,MS、SS处理较CK显著降低(P<0.05)。夏玉米根系中SOD对水分胁迫较CAT、POD更敏感,轻度水分胁迫下主要依赖CAT、中度水分胁迫下主要依赖POD、重度水分胁迫下主要依赖SOD来降低氧化伤害;且重度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保护酶活性下降。苗期玉米通过增加根冠比、增强根系活力和不同保护酶活性及降低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来协同减少水分胁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玉米 根系 构型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多叶型和三叶型紫花苜蓿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雯玥 韩清芳 +4 位作者 宗毓铮 贾志宽 聂俊峰 闵安成 马晓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044-3050,共7页
【目的】分析多叶型和三叶型苜蓿的生长特性、光合速率和产量等,以及相同性状在两类叶型之间的差异,为苜蓿的品种改良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选育的多叶型紫花苜蓿和普通的三叶型紫花苜蓿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其生长性状、光... 【目的】分析多叶型和三叶型苜蓿的生长特性、光合速率和产量等,以及相同性状在两类叶型之间的差异,为苜蓿的品种改良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选育的多叶型紫花苜蓿和普通的三叶型紫花苜蓿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其生长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数据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生长性状及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性的回归方程,并对两个方程中的相同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枝条密度、比叶重、单枝干重、株高、单枝复叶数、光合速率、茎叶比和鲜干比等性状与多叶型苜蓿产量显著相关,株高、枝条密度、比叶重、节间数、鲜干比和茎叶比等性状与普通三叶型苜蓿产量显著相关。5个显著影响两类叶型苜蓿产量的相同性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多叶型紫花苜蓿的枝条密度,茎叶比、鲜干比均显著低于三叶型,比叶重显著高于三叶型苜蓿(P<0.05),两类叶型苜蓿的株高差异不显著;【结论】多叶型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三叶型品种,影响两类叶型苜蓿产量的性状并不相同,同一性状对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的产量影响程度不同。影响产量的生长性状中,多叶型苜蓿虽然枝条密度比三叶型低,但比叶重的增高、茎叶比和鲜干比的降低仍促进其产量的提高。通过合理密植、促进分枝,可进一步提高多叶型苜蓿的干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型紫花苜蓿 产量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生长指标
下载PDF
渭北旱塬冬小麦不同栽培方式初探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正茂 任广鑫 闵安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40,共5页
通过对冬小麦8 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从经济学产量和产投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适合于渭北旱原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和膜侧条播栽培方式。其中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产量达2 856.0 kg/hm 2,膜侧条播产量2 638.5 k... 通过对冬小麦8 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从经济学产量和产投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适合于渭北旱原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和膜侧条播栽培方式。其中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产量达2 856.0 kg/hm 2,膜侧条播产量2 638.5 kg/hm 2,分别较对照(露地平作)1 605.0 kg/hm 2 增产1 251.0 kg/hm 2、1 033.5 kg/hm 2,增产幅度达78.0% 和64.4% ,产投比分别达1.78 和1.90,比对照高出21.1% 和29.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栽培方式 地膜覆盖 穴播 秸秆覆盖
下载PDF
不同叶型紫花苜蓿不同茬次光合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雯玥 韩清芳 +5 位作者 宗毓峥 贾志宽 丁瑞霞 王俊鹏 聂俊峰 闵安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6,共7页
为分析各茬初花期多叶型和三叶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影响光能利用和水分利用的各因子的差异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试验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前3茬初花期的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相关的生... 为分析各茬初花期多叶型和三叶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影响光能利用和水分利用的各因子的差异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试验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前3茬初花期的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相关的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后计算均值。结果表明两类紫花苜蓿的各光合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两类紫花苜蓿产量受到光合速率、气孔限制值、蒸腾速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由于多叶型紫花苜蓿品系的光合能力强,光能利用效高,更具有高产优势,除第1茬外,多叶型品系紫花苜蓿各茬产量明显高于三叶型品种(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叶型 水分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效率
下载PDF
渭北旱原不同轮作方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广鑫 魏其克 +2 位作者 闵安成 邓新民 杜庭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16,共5页
8种作物11种轮作方式3年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干旱和严重干旱气候条件下,一年两熟的3种轮作方式减产54.65%~66.61%;二年三熟、三年四熟和一年一熟轮作方式产量高且稳定。以3年轮作期产量、产值、净产值和产投比衡... 8种作物11种轮作方式3年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干旱和严重干旱气候条件下,一年两熟的3种轮作方式减产54.65%~66.61%;二年三熟、三年四熟和一年一熟轮作方式产量高且稳定。以3年轮作期产量、产值、净产值和产投比衡量,一年一熟制轮作方式以小麦→小麦→油菜为好。三年四熟制轮作方式以小麦—绿豆→烟草→春玉米和小麦—大豆→春玉米→扁豆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作物 产值 产投比 渭北旱原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对春玉米光合运转关系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锡梅 魏其克 +1 位作者 闵安成 李胜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2-238,共7页
以两种土壤水分和4种土壤肥力水平对春玉米光合运转关系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不同土壤肥力春玉米叶片光合速率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的限制,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呈现极... 以两种土壤水分和4种土壤肥力水平对春玉米光合运转关系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不同土壤肥力春玉米叶片光合速率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的限制,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中等土壤水分亏缺使春玉米叶片气孔传导、光合速率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显著增加,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而导致光合速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分亏缺 土壤肥力 光合运转 产量
下载PDF
渭北旱原东部地区旱作冬小麦水分产量潜势定位试验研究
12
作者 张锡梅 魏其克 +2 位作者 闵安成 任广鑫 李胜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4,共7页
通过1991~1994年3个年度田间定位试验结果,提出了渭北旱原东部地区旱作冬小麦水分产量潜势、潜势系数及其生长、需水规律等,为研究该地区制定粮食生产发展指标及其实现途径提供了定位试验的科学依据。同时对已有计算冬小麦... 通过1991~1994年3个年度田间定位试验结果,提出了渭北旱原东部地区旱作冬小麦水分产量潜势、潜势系数及其生长、需水规律等,为研究该地区制定粮食生产发展指标及其实现途径提供了定位试验的科学依据。同时对已有计算冬小麦产量数学模型的修订及参数的取值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农田水分 渭北旱原东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