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鲁迅论艺术真实
被引量:
1
1
作者
闵开德
吴同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55-63,共9页
文艺是对生活能动地反映和加工的产物,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典型。别林斯基说过:文艺作品所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可以此生活本身这第一自然更真实。这是因为文艺作品经过艺术提炼和概括,可以更好地反映生...
文艺是对生活能动地反映和加工的产物,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典型。别林斯基说过:文艺作品所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可以此生活本身这第一自然更真实。这是因为文艺作品经过艺术提炼和概括,可以更好地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鲁迅在长期文艺实践中,对艺术其实有深切的体会。他以自己特有的论说方式,对艺术其实问题的许多方面发表过很好的看法,达对我们正确理解艺术真实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一鲁迅指出艺术真实的重要性,强调文艺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生活,作家创作要有真情实感。人类的文艺史证明:凡是虚假地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没有什么社会价值,它们必定被历史所淘汰;只有真实地反映生活的作品,才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才能经受历史的检验而流传下来。诚然,真实并不能说明艺术的一切问题,也不等于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因为对艺术来说还有个真善美相统一的问题;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艺作品
人物形象
艺术价值
实际生活
社会意义
别林斯基
真善美
文艺史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学习和继承鲁迅的文艺思想遗产
被引量:
1
2
作者
闵开德
吕德申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3-22,共10页
今年是左联成立60周年。左联的历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鲁迅是左联的旗帜。我们今天要继承和发扬左联的革命文艺传统,首先就要继承和发扬鲁迅的伟大传统。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也...
今年是左联成立60周年。左联的历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鲁迅是左联的旗帜。我们今天要继承和发扬左联的革命文艺传统,首先就要继承和发扬鲁迅的伟大传统。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也是1930年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者和领导人之一。在整个左联期间,他始终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有很高的评价,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文艺大众化
文艺思想
革命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
左联
遗产
杂文
左翼作家
列宁
原文传递
坚持和完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的学说
3
作者
闵开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左”的简单化的弊病的,但在纠正这些弊病的同时,仍应坚持和完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这个正确的学说,否则我们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就会走偏方向。我觉得近年来这方面...
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左”的简单化的弊病的,但在纠正这些弊病的同时,仍应坚持和完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这个正确的学说,否则我们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就会走偏方向。我觉得近年来这方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有些人总想动摇这一学说,因而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创作实践
艺术语言
主观意识
认识生活
弗洛依德
文学创作
审美
艺术家
形象思维
原文传递
关于文学真实性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闵开德
张剑福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第2期261-266,共6页
文学要不要写真实?艺术的生命是不是在于真实?如果从文学创作的实际出发,回答显然是肯定的。诚然,真实不等于艺术,也不等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真实是人们对文学作品首先和基本的要求,它是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所以能...
文学要不要写真实?艺术的生命是不是在于真实?如果从文学创作的实际出发,回答显然是肯定的。诚然,真实不等于艺术,也不等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真实是人们对文学作品首先和基本的要求,它是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所以能立足于世的最重要的基础,是艺术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真实
文学作品
社会主义社会
艺术真实
文学真实性
本质真实
文学创作
生活本质
不真实
四人帮
原文传递
典型的共性及其它
被引量:
3
5
作者
闵开德
吴同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6期68-77,共10页
典型的共性问题,是典型诸问题中最复杂、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从五十年代何其芳同志和李希凡同志关于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争论起,到近期讨论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直有分歧。二十多年来,对阶级社会文艺作品中典型...
典型的共性问题,是典型诸问题中最复杂、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从五十年代何其芳同志和李希凡同志关于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争论起,到近期讨论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直有分歧。二十多年来,对阶级社会文艺作品中典型的共性的看法,基本上分两派,一派主张典型的共性就是阶级性,一派认为典型的共性不全等于阶级性。我们比较赞同后一种观点。我们觉得,从五十年代后期起,有些文章论述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就存在某种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倾向。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把那套简单化的“阶级论”推到了荒谬的极端,把它当作扼杀文艺、禁锢思想的一根大棒。文艺作品中只要写一点复杂的感情活动,就被扣上“人性论”的大帽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性
阶级观点
典型意义
五十年代
共同人性
人物形象
简单化
共性问题
性格类型
诸问题
原文传递
王朝闻同志来我校哲学系作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想像问题的学术报告
6
作者
闵开德
甘霖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3期60-60,共1页
五月七日,王朝闻同志来我校给哲学系和中文系部分高年级同学作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想像问题的学术报告。王朝闻同志说,想像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形式,在生活中随时都会出现,在艺术创作中也离不开想像。研究想像的重要性在于了解艺术创作和认识...
五月七日,王朝闻同志来我校给哲学系和中文系部分高年级同学作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想像问题的学术报告。王朝闻同志说,想像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形式,在生活中随时都会出现,在艺术创作中也离不开想像。研究想像的重要性在于了解艺术创作和认识艺术在人的精神中的作用和意义。想像是知觉与联想、情感与世界观密切相联系的,想像的基础则是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性
高年级
艺术创作
想像
王朝闻
学术报告
哲学系
世界观
中文系
认识事物
原文传递
谈谈文学上的共鸣现象——并与柳鸣九同志商榷
7
作者
闵开德
《文学评论》
1961年第1期1-10,共10页
杰出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能够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读者中引起爱好和感动,以至发生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学理论问题。去年我国文艺界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的斗争中,我们已经批判了对于这个问题的人性论的解释。然而到底如何科学...
杰出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能够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读者中引起爱好和感动,以至发生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学理论问题。去年我国文艺界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的斗争中,我们已经批判了对于这个问题的人性论的解释。然而到底如何科学地解释这一现象,却仍然存在着分歧的意见。本刊去年第五期发表的柳鸣九同志的《批判人性论者的共鸣说》,提出了他的一些看法;这一期发表的两篇有关同一问题的文章,就对他的看法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我们希望大家来讨论这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涉及上层建筑和基础的关系、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和特性、过去的文学遗产在今天的作用以及对它们的批判和继承等重大理论问题。我国文艺界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的斗争中,还涉及了我国古代的山水诗的阶级性问题。究竟如何来分析和说明古代的山水诗的阶级性和社会意义、以及如何评价我国古代的许多山水诗,意见也是不很一致的。本刊去年第六期发表的朱光潜同志的《山水诗与自然类》,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一期发表的另外两篇关于山水诗的文章,意见就不大一样。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涉及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和特性、涉及对于过去的文学艺术遗产的批判和继承等问题。它和上一问题是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因此我们把这样两个问题一起提出来,希望能够同时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作品
古典作品
文学作品
理论问题
文学艺术
山水诗
修正主义
文艺思想
时代
批判
原文传递
林庚先生在“建安风骨”的解释上所表现的阶级本质
8
作者
闵开德
刘烜
《文学遗产》
1958年第223期1-1,共1页
继双反运动之后。
关键词
阶级本质
建安风骨
林庚
教学改革
大专学校
原文传递
题名
鲁迅论艺术真实
被引量:
1
1
作者
闵开德
吴同瑞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55-63,共9页
文摘
文艺是对生活能动地反映和加工的产物,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典型。别林斯基说过:文艺作品所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可以此生活本身这第一自然更真实。这是因为文艺作品经过艺术提炼和概括,可以更好地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鲁迅在长期文艺实践中,对艺术其实有深切的体会。他以自己特有的论说方式,对艺术其实问题的许多方面发表过很好的看法,达对我们正确理解艺术真实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一鲁迅指出艺术真实的重要性,强调文艺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生活,作家创作要有真情实感。人类的文艺史证明:凡是虚假地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没有什么社会价值,它们必定被历史所淘汰;只有真实地反映生活的作品,才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才能经受历史的检验而流传下来。诚然,真实并不能说明艺术的一切问题,也不等于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因为对艺术来说还有个真善美相统一的问题;但是。
关键词
鲁迅
文艺作品
人物形象
艺术价值
实际生活
社会意义
别林斯基
真善美
文艺史
现实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学习和继承鲁迅的文艺思想遗产
被引量:
1
2
作者
闵开德
吕德申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3-22,共10页
文摘
今年是左联成立60周年。左联的历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鲁迅是左联的旗帜。我们今天要继承和发扬左联的革命文艺传统,首先就要继承和发扬鲁迅的伟大传统。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也是1930年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者和领导人之一。在整个左联期间,他始终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有很高的评价,指出:“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文艺大众化
文艺思想
革命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
左联
遗产
杂文
左翼作家
列宁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坚持和完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的学说
3
作者
闵开德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文摘
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左”的简单化的弊病的,但在纠正这些弊病的同时,仍应坚持和完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这个正确的学说,否则我们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就会走偏方向。我觉得近年来这方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有些人总想动摇这一学说,因而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创作实践
艺术语言
主观意识
认识生活
弗洛依德
文学创作
审美
艺术家
形象思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文学真实性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闵开德
张剑福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第2期261-266,共6页
文摘
文学要不要写真实?艺术的生命是不是在于真实?如果从文学创作的实际出发,回答显然是肯定的。诚然,真实不等于艺术,也不等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真实是人们对文学作品首先和基本的要求,它是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所以能立足于世的最重要的基础,是艺术的生命。
关键词
生活真实
文学作品
社会主义社会
艺术真实
文学真实性
本质真实
文学创作
生活本质
不真实
四人帮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典型的共性及其它
被引量:
3
5
作者
闵开德
吴同瑞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6期68-77,共10页
文摘
典型的共性问题,是典型诸问题中最复杂、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从五十年代何其芳同志和李希凡同志关于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争论起,到近期讨论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直有分歧。二十多年来,对阶级社会文艺作品中典型的共性的看法,基本上分两派,一派主张典型的共性就是阶级性,一派认为典型的共性不全等于阶级性。我们比较赞同后一种观点。我们觉得,从五十年代后期起,有些文章论述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就存在某种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倾向。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把那套简单化的“阶级论”推到了荒谬的极端,把它当作扼杀文艺、禁锢思想的一根大棒。文艺作品中只要写一点复杂的感情活动,就被扣上“人性论”的大帽子。
关键词
阶级性
阶级观点
典型意义
五十年代
共同人性
人物形象
简单化
共性问题
性格类型
诸问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王朝闻同志来我校哲学系作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想像问题的学术报告
6
作者
闵开德
甘霖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3期60-60,共1页
文摘
五月七日,王朝闻同志来我校给哲学系和中文系部分高年级同学作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想像问题的学术报告。王朝闻同志说,想像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形式,在生活中随时都会出现,在艺术创作中也离不开想像。研究想像的重要性在于了解艺术创作和认识艺术在人的精神中的作用和意义。想像是知觉与联想、情感与世界观密切相联系的,想像的基础则是生活。
关键词
重要性
高年级
艺术创作
想像
王朝闻
学术报告
哲学系
世界观
中文系
认识事物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谈谈文学上的共鸣现象——并与柳鸣九同志商榷
7
作者
闵开德
出处
《文学评论》
1961年第1期1-10,共10页
文摘
杰出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能够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读者中引起爱好和感动,以至发生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学理论问题。去年我国文艺界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的斗争中,我们已经批判了对于这个问题的人性论的解释。然而到底如何科学地解释这一现象,却仍然存在着分歧的意见。本刊去年第五期发表的柳鸣九同志的《批判人性论者的共鸣说》,提出了他的一些看法;这一期发表的两篇有关同一问题的文章,就对他的看法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我们希望大家来讨论这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涉及上层建筑和基础的关系、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和特性、过去的文学遗产在今天的作用以及对它们的批判和继承等重大理论问题。我国文艺界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的斗争中,还涉及了我国古代的山水诗的阶级性问题。究竟如何来分析和说明古代的山水诗的阶级性和社会意义、以及如何评价我国古代的许多山水诗,意见也是不很一致的。本刊去年第六期发表的朱光潜同志的《山水诗与自然类》,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一期发表的另外两篇关于山水诗的文章,意见就不大一样。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涉及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和特性、涉及对于过去的文学艺术遗产的批判和继承等问题。它和上一问题是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因此我们把这样两个问题一起提出来,希望能够同时展开讨论。
关键词
优秀作品
古典作品
文学作品
理论问题
文学艺术
山水诗
修正主义
文艺思想
时代
批判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林庚先生在“建安风骨”的解释上所表现的阶级本质
8
作者
闵开德
刘烜
机构
北大中文系三年级学生
出处
《文学遗产》
1958年第223期1-1,共1页
文摘
继双反运动之后。
关键词
阶级本质
建安风骨
林庚
教学改革
大专学校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鲁迅论艺术真实
闵开德
吴同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1
原文传递
2
学习和继承鲁迅的文艺思想遗产
闵开德
吕德申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
原文传递
3
坚持和完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的学说
闵开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原文传递
4
关于文学真实性的几个问题
闵开德
张剑福
《社会科学战线》
1980
0
原文传递
5
典型的共性及其它
闵开德
吴同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
3
原文传递
6
王朝闻同志来我校哲学系作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想像问题的学术报告
闵开德
甘霖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
0
原文传递
7
谈谈文学上的共鸣现象——并与柳鸣九同志商榷
闵开德
《文学评论》
1961
0
原文传递
8
林庚先生在“建安风骨”的解释上所表现的阶级本质
闵开德
刘烜
《文学遗产》
195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