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性角膜炎鉴别诊断一例
1
作者 闵思 廖茹娟 叶存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4-915,共2页
患者,男,17岁,因右眼疼、溢泪及视力下降3年余于2013年5月4日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2010年患者自觉右眼疼痛、溢泪及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病毒性角膜炎,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和更昔洛韦滴眼液点眼,病情逐渐加重,且此... 患者,男,17岁,因右眼疼、溢泪及视力下降3年余于2013年5月4日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2010年患者自觉右眼疼痛、溢泪及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病毒性角膜炎,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和更昔洛韦滴眼液点眼,病情逐渐加重,且此后每年7月或8月病情发作.患者面部痤疮3年(图1).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1.0.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右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周边部浅基质层可见新生血管,结膜和角膜3:00~6:00位可见一泡状隆起,遮挡下部及1/4瞳孔部位角膜,尖端指向瞳孔区,周围血管扩张;患者左眼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6:00~7:00位可见薄翳(图2).双眼房水清,瞳孔呈圆形,直径约为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双眼泡性角膜炎;面部痤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性角膜炎 鉴别诊断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阿昔洛韦滴眼液 视力下降 病毒性角膜炎 裂隙灯显微镜 周围血管扩张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IL-8和IL-12p7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樊芳 李科军 +4 位作者 闵思 马清敏 赵智华 王玲 贾志旸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3-446,共4页
目的: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房水中IL-8及IL-12p70浓度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10/2020-12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AACG急性发作期患者29例29眼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AR... 目的: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房水中IL-8及IL-12p70浓度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10/2020-12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AACG急性发作期患者29例29眼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ARC患者17例17眼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患者房水中IL-8及IL-12p70水平,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ARC患者相比,AACG患者房水中IL-8浓度显著升高(Z=-5.384,P<0.05),但两组患者房水中IL-12p70水平无差异(Z=-1.587,P=0.112)。AACG患者房水中IL-8水平与急性发作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_(s)=0.387,P=0.038),其中滤过性手术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IL-8、IL-12p70浓度均显著高于非滤过性手术患者(P<0.05)。结论:AACG患者房水中炎症相关因子IL-8浓度明显升高,免疫相关因子IL-12p70浓度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差异性表达增加,提示炎症和免疫可能参与AACG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水 细胞因子 IL-8 IL-12p70 炎症 免疫
下载PDF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分型及其自然转归
3
作者 闵思 廖茹娟 +1 位作者 殷志博 叶存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患者的自然转归,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VTS且未接受手术、要求随访观察的患者35例39只眼.根据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患者的自然转归,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VTS且未接受手术、要求随访观察的患者35例39只眼.根据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所示玻璃体与黄斑区视网膜的附着形态将VTS分为3型:“V型”、“U型”及“J型”.比较“V型”“U型”“J型”在随访12个月内的总自发松解率及各型的自发松解率;比较各型自发松解者及未自发松解者在首诊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LogMAR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水肿(ME)的改变.结果自发松解率:总体为17.9%,其中“V型”为25%、“U型”为14.3%、“J型”为0.BCVA:“V型”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P=0.268>0.05).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4,P=0.873>0.05).“U型”自发松解者末次随访较首诊时明显提高,因只有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P=0.027<0.05).CFT:“V型”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3,P=0.220>0.05).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2,P=0.088>0.05).“U型”自发松解者末次随访较首诊时明显下降,因只有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未自发松解者首诊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2,P=0.664>0.05).ME:发生自发松解者均由囊性退为弥漫性.结论提出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分型依据,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类型不同其预后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后脱离 黄斑牵拉 自发松解 黄斑水肿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殷志博 闵思 +2 位作者 魏玉华 郝玉华 叶存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1043-1048,共6页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比较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24例31只眼,...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比较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24例31只眼,并将其分为2组: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设为手术组(17只眼);不同意接受手术治疗,接受定期随访观察的设为对照组(14只眼)。其中手术组的患者接受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分别比较手术组术前术后、对照组观察至少3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劈裂的最高值、多焦视网膜电图的b波振幅和三维地形图的变化。手术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随访期前后的BCVA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MxFT、b波振幅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手术组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对照组末次随访与初诊时比较视力下降。黄斑区视网膜劈裂最高值:手术组术后视网膜劈裂高度较术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末次随访与初诊时比较视网膜劈裂高度增加。mfERG:手术组术后b波振幅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大部分患者三维地形图示中央峰较术前逐渐增高,位于旁中心凹区域的低反应区变少或消失。对照组末次随访与初诊时比较b波振幅明显下降,三维地形图显示大部分患者末次随访较初诊时中央峰减低,旁中心凹区域不规则低反应区增加。并发症:手术组术中未造成医源性裂孔,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或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有1只眼发生了周边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遂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半年后行眼内硅油取出术,视网膜在位。对照组中有2只眼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黄斑裂孔。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能够使劈裂的视网膜结构恢复,从而使黄斑功能得到改善。未行手术的大部分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的患者,在随访期内,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劈裂程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甚至发展为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 多焦视网膜电图
原文传递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疾病研究进展
5
作者 殷志博 肖亚伟 +2 位作者 闵思 李瑞峰 叶存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VRI)疾病是指由于VRI病理改变而引起的年龄相关性退行性改变,主要由异常玻璃体后脱离(PVD)导致的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而引起,可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本文主要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疾病 玻璃体后脱离 黄斑疾病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糕点中双乙酸钠、丙酸钠(钙)含量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硕 唐丽君 闵思 《质量探索》 2011年第2期39-39,共1页
本方法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对糕点中的双乙酸钠,丙酸钠(钙)含量进行测定。样品中的双乙酸钠和丙酸钠(钙)经酸化后,转化为乙酸和丙酸,经超声波水浴提取后,调节PH值至酸性,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双乙酸钠和丙酸钠(钙)标准... 本方法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对糕点中的双乙酸钠,丙酸钠(钙)含量进行测定。样品中的双乙酸钠和丙酸钠(钙)经酸化后,转化为乙酸和丙酸,经超声波水浴提取后,调节PH值至酸性,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双乙酸钠和丙酸钠(钙)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99以上。回收率为:91-107%。本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双乙酸钠 同时测定 丙酸钠 糕点 回归系数 标准曲线
原文传递
晶状体囊激光切开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一例报告
7
作者 廖茹娟 闵思 叶存喜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954-955,共2页
1病例患者,女,66岁。情绪激动后右眼胀痛、视物不见,伴头痛、呕吐2d在当地就医,测眼压右眼81mmHg,左眼17mm~Hg(1mmHg=0.133kPa)。诊断为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给予1%毛果芸香碱滴眼,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口服醋甲唑胺、甘... 1病例患者,女,66岁。情绪激动后右眼胀痛、视物不见,伴头痛、呕吐2d在当地就医,测眼压右眼81mmHg,左眼17mm~Hg(1mmHg=0.133kPa)。诊断为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给予1%毛果芸香碱滴眼,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口服醋甲唑胺、甘油等治疗5d,症状不能缓解。2009年1月26日转我院住院。既往高血压15年,口服降血压药物,血压波动在160~180mmHg/80~100mmHg之间。糖尿病8年,胰岛素注射治疗,空腹血糖波动在8~12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睫状环阻塞性 晶状体囊切开 激光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