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扬子地区石柱复向斜下侏罗统页岩孔隙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习 麻伟娇 闵才政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0X期177-179,共3页
利用ASAP2020比表面积及孔隙度测定仪,通过低温氮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吸附曲线,结合矿物成分和扫描电镜成像法对中扬子地区石柱复向斜下侏罗统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储层中的孔隙主要为纳米孔,呈... 利用ASAP2020比表面积及孔隙度测定仪,通过低温氮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吸附曲线,结合矿物成分和扫描电镜成像法对中扬子地区石柱复向斜下侏罗统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储层中的孔隙主要为纳米孔,呈现出无定形孔结构,且含有多形态的其他孔。黏土矿物、脆性矿物与孔隙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有机质特别是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是控制该储层孔隙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柱复向斜 页岩储层 纳米级孔隙 氮气吸附法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缅甸中央盆地北部新生代古地貌重建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任远 梅廉夫 +2 位作者 胡孝林 闵才政 尹宜鹏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6-133,共8页
缅甸中央沉积盆地完整地记录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缝合过程,是研究这一重要地质事件的有利载体。为了探讨印度-欧亚板块缝合背景下缅甸中央盆地的演化历史,基于高精度地震资料,通过识别和建立典型的地震沉积相,结合地震地层厚度趋势... 缅甸中央沉积盆地完整地记录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缝合过程,是研究这一重要地质事件的有利载体。为了探讨印度-欧亚板块缝合背景下缅甸中央盆地的演化历史,基于高精度地震资料,通过识别和建立典型的地震沉积相,结合地震地层厚度趋势法和沉积补偿原理,对研究区古地貌进行恢复重建。研究结果表明,缅甸中央盆地北部古地貌与盆地西缘印缅增生楔的生长隆升以及火山岛弧带的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古地貌和沉积环境在渐新世-中新世期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可能预示着盆地构造环境与古地理格局的重大转变,而控制这一重大转变的核心因素是新特提斯洋/印度洋岩石圈向西缅地块下的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中央盆地 西缅地块 新生代 古地貌 演化
下载PDF
巴布亚盆地构造研究新认识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卢景美 闵才政 +3 位作者 于圣杰 张洋 陈景阳 袁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7,共8页
巴布亚盆地为低勘探程度盆地,前人研究认为巴布亚盆地为弧后前陆盆地,东西前陆结构特征差异大,该盆地油气分布不均衡,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本文基于新收集的地表地质图、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开展了全区地震解释、区域古构造恢复和古地理... 巴布亚盆地为低勘探程度盆地,前人研究认为巴布亚盆地为弧后前陆盆地,东西前陆结构特征差异大,该盆地油气分布不均衡,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本文基于新收集的地表地质图、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开展了全区地震解释、区域古构造恢复和古地理重建以及典型油气田解剖等工作。研究表明:巴布亚盆地为由赛皮克、东部高地等多个地块拼贴而形成的周缘前陆盆地,东西前陆的分界线是巴布亚湾走滑断裂带;巴布亚盆地具有“东西分块、中间走滑”的构造特征,中新生代西部巴布亚前陆经历弧后伸展、被动陆缘、周缘前陆和碰撞改造4个演化阶段,东部巴布亚前陆经历了陆内伸展、被动陆缘和周缘前陆3个演化阶段;“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控制了东、西前陆的沉积充填差异大,从而导致油气的成藏条件西好东差,巴布亚褶皱带西段为有利成藏区带,中间压扭走滑带为潜力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亚盆地 弧后前陆盆地 周缘前陆盆地 巴布亚褶皱带西段 压扭走滑带
下载PDF
全球生物气藏分布特征及成藏条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松岭 张科 +2 位作者 陈景阳 邱春光 闵才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24,共15页
为了明确未来大型生物气藏的勘探方向,通过对全球18个重点生物气藏发育区的基本情况和其中14个早期生物成因的原生型常规生物气藏发育区油气地质条件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原生型生物气藏分布特征及其与成藏要素的关系,归纳总结了大型原生... 为了明确未来大型生物气藏的勘探方向,通过对全球18个重点生物气藏发育区的基本情况和其中14个早期生物成因的原生型常规生物气藏发育区油气地质条件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原生型生物气藏分布特征及其与成藏要素的关系,归纳总结了大型原生型生物气藏形成的宏观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①生物气藏储量分布具有储层时代新、埋藏偏浅、深水超深水的残余洋盆地为主的分布特征;②全球超过70%储量的早期生物成因的原生型常规生物气藏分布在具有低地表(海底)温度、低地温梯度条件、与古三角洲河口区和水下扇特别是大型深水扇相关的沉积环境中;③上述地区发育的巨厚砂泥岩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较低的砂地比,形成了一定丰度的(TOC>0.5%)、以腐殖型有机质为主的烃源岩层系,既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长时间、大厚度范围活动空间和养分,同时对生物气的散失也可以起到抑制作用。结论认为,未来的大型生物气藏的勘探方向应集中在具有低地表(海底)温度的冻土区和深水区、低地温梯度类型的盆地、古三角洲河口区—水下扇相关沉积环境、构造活动强度适中的正向构造带的四要素叠合领域:①具有大型物源基础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外带深水区,如南大西洋两岸的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刚果扇、亚马逊扇以及一些古三角洲发育区;②具有大型水下扇的残余洋盆地,如孟加拉扇、印度河扇等;③具有深前渊特征前陆盆地的前渊区,如巴布亚盆地东部前渊;④冻土地区的克拉通盆地内坳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生物气藏 分布特征 大型原生型生物气藏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下载PDF
阿尔及利亚A区块断裂特征与油气成藏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任远 胡孝林 +2 位作者 闵才政 段俊 管红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1期1-8,共8页
A区块位于阿尔及利亚撒哈拉地台东北部,石油地质条件优越。由于受到多期构造作用叠加,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研究区共发育4个不同级次的断裂体系并可划为下部断陷、中部坳陷、上部逆冲反转3套构造层。断层在平面上发育平行状、辫状、... A区块位于阿尔及利亚撒哈拉地台东北部,石油地质条件优越。由于受到多期构造作用叠加,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研究区共发育4个不同级次的断裂体系并可划为下部断陷、中部坳陷、上部逆冲反转3套构造层。断层在平面上发育平行状、辫状、梳状、雁列状和帚状5种断裂样式,在剖面上发育平行、"X"型、"V"型、"Y"型和堑垒型5类断裂组合。断裂体系的形成演化响应于区域上的伸展-抬升-拉张-挤压4期构造活动。区块内发育受断层控制的低幅度断背斜、断块构造和逆冲挤压反转构造3种类型构造圈闭。受早白垩世奥地利运动影响,断裂在研究区西部与中部对油气聚集成藏起输导作用,在东部对油气成藏起破坏逸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断裂特征 断层演化 油气成藏 阿尔及利亚
下载PDF
伸展型复合盆山体系下江汉盆地中、新生代幕式沉降与迁移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德良 梅廉夫 +3 位作者 刘云生 吴路路 闵才政 罗劲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80-4192,共13页
江汉盆地与周缘山系构成伸展型复合盆山体系,周缘山系的差异隆升可能与江汉盆地沉降、迁移和构造变形具有协同演化关系.通过沉降史模拟,表明江汉盆地裂陷期具有幕式特征,可分为3个裂陷幕:裂陷Ⅰ幕发生在晚白垩世,裂陷Ⅱ幕发生在古新世... 江汉盆地与周缘山系构成伸展型复合盆山体系,周缘山系的差异隆升可能与江汉盆地沉降、迁移和构造变形具有协同演化关系.通过沉降史模拟,表明江汉盆地裂陷期具有幕式特征,可分为3个裂陷幕:裂陷Ⅰ幕发生在晚白垩世,裂陷Ⅱ幕发生在古新世沙市组-早始新世新沟咀组沉积时期,而裂陷Ⅲ幕则发生在早始新世荆沙组-渐新世荆河镇组沉积时期.沉降中心发生有规律的迁移,裂陷Ⅱ幕沉降中心由裂陷Ⅰ幕条带状、多方向、多中心向西迁移到江陵凹陷,裂陷Ⅲ幕沉降中心向东迁移到潜江凹陷.伸展型复合盆山体系下盆地沉降中心有规律的迁移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盆地周缘山系的差异隆升与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显示出此消彼长的响应关系.晚白垩世末至始新世初盆地东缘山系(大别造山带、幕阜山和鄂东冲断带)剥蚀隆升,盆地沉降中心向西迁移.始新世末至渐新世盆地西缘山系(黄陵隆起、湘鄂西冲断带)抬升,盆地沉降中心向东迁移,沉降中心呈现出远离隆起端的"背离式"迁移.地幔底辟作用的差异性变化控制着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盆山体系 多幕沉降 沉降中心 迁移 江汉盆地 构造
原文传递
缅甸中央盆地北部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任远 梅廉夫 +2 位作者 胡孝林 张朋 闵才政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31-1940,共10页
缅甸中央盆地北部新生代隆升作用的研究,不仅对全面认识西缅地块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采自研究区的2个碎屑岩样、1个钻井基底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历史模拟分析.在弧前钦敦... 缅甸中央盆地北部新生代隆升作用的研究,不仅对全面认识西缅地块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采自研究区的2个碎屑岩样、1个钻井基底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历史模拟分析.在弧前钦敦坳陷西缘冲断带、东缘冲起带和西缅岛弧带获得了逐渐变年轻的裂变径迹年龄(分别是70.6±9.3Ma、53.4±7.5Ma和22.7±3.0Ma),表明缅甸中央盆地北部在空间上存在自西向东的递进变形过程.磷灰石的热历史模拟分析显示,缅甸中央盆地北部自晚白垩世(80±1Ma)开始,经历了隆升→快速隆升→平稳→缓慢隆升4个阶段.缅甸中央盆地29~20Ma的快速隆升冷却事件是缅甸北部区域性隆升剥露作用的体现;4Ma以来缅甸中央盆地缓慢隆升,这一构造事件是印度板块向东挤压碰撞作用的响应.研究表明缅甸中央沉积盆地的空间发育演化与递进式构造变形(隆升)是新特提斯洋/印度洋岩石圈在新生代期间向西缅地块下的多期次俯冲的直接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中央盆地 新特提斯洋 新生代 磷灰石裂变径迹 隆升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