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空心钉锚钉与关节镜下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吴荣 张占丰 +4 位作者 翁伟 杨红航 闵继康 孙建伟 沈哲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83-590,共8页
目的:比较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联合锚钉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 目的:比较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联合锚钉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后内侧入路空心钉锚钉系统固定)和关节镜固定组(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6~74(42.9±18.8)岁;左侧13例,右侧7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8例;后抽屉试验Ⅱ度14例,Ⅲ度6例。关节镜固定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4~70(53.5±13.4)岁;左侧11例,右侧7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8例;后抽屉试验Ⅱ度11例,Ⅲ度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即刻复位质量,并于术后6个月时比较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后抽屉试验、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膝部评分表分级、KT2000稳定性评价及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3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6(12.3±1.9)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膝关节X线片示撕脱骨折均已达到影像学愈合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56.4±7.1)min、(63.2±10.2)ml,关节镜固定组分别为(89.9±7.4)min、(27.7±8.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复位质量(χ^(2)=0.257,P=0.612),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t=0.492,P=0.626)、膝关节后抽屉试验(χ^(2)=0.320,P=0.572)、膝关节IKDC分级(χ^(2)=0.127,P=0.938)、KT2000稳定性评价(χ^(2)=0.070,P=0.791)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t=0.092,P=0.2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入路空心钉锚钉系统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关节镜下手术出血更少,但同样学习曲线较长,手术时间较传统切开手术更长,术者需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自身的手术倾向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镜 骨折固定术 后交叉韧带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方申雲 曾忠友 +7 位作者 闵继康 严世贵 钟建明 杨红航 夏增兵 李恒 张占丰 张强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 分析利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后疗效因素。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术后疗效。男2... 目的 分析利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后疗效因素。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术后疗效。男28例,女68例,年龄在61~94岁,平均年龄81.78岁。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随访资料完整。将其分为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组(F-IF组,82例)及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组(O-IF组,14例),临床疗效评定从术后末次随访时病死率、术后至少半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进行评定。将可能与预后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术前病程长短、骨折分型、是否合并陈旧骨折、全髋或半髋置换术、术后是否输血、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目、是否并发症、并发症数目、影像学是否用钢丝捆扎大小转子)纳入单因素研究。再以是否为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因变量进行赋值分组(是用“1”表示,否用“0”表示),以上述纳入因素为协变量,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随访半年至1年内病死率10.4%(10/96)。术后输血率75%,并发症总体发生率65.6%。对术后髋关节功能与术前进行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F-IF和O-IF进行分组比较,进行ANOVA单因素检验,得出术前病程长短(P<0.001)、手术中对大小转子进行捆扎固定(P=0.038)、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P=0.002)是预后相关因素。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P=0.010)是影响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利用髋关节置换术处理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取得满意疗效,但术后总体输血率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为影响预后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预后因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疗效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3
作者 方申雲 李海东 +4 位作者 张强华 闵继康 杨红航 李恒 张伟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8期1419-1421,1425,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DLD)术后疗效与影响因素关系。方法对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本科室的61例D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术后疗效。随访时间12~38个月。男35个,女26个,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54.4...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DLD)术后疗效与影响因素关系。方法对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本科室的61例D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术后疗效。随访时间12~38个月。男35个,女26个,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54.4岁。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共61节段。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随访以末次随访为终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行腰椎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并测量关节突关节切除内侧角(β角);椎间盘类型按照分类定位系统MSU(Michgan State University)基于MRI横断位分A、B、C区,依据区域定位法FSU(Functional Spine Unit)基于MRI或CT横断位、矢状位分级1~4级;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61例,其中合并中央管狭窄29例,合并侧隐窝狭窄54例。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出现短暂性下肢麻木3例,类脊髓综合征1例,感染1例。患者术后随访(12~38)个月。术后随访时,患者腿部VAS、ODI较术前明显下降(P值均<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65.6%(40/61)。腰椎三维CT影像学方面,测量β角均小于90°,平均值83.59°,范围(66.72°~89.32°)。基于MSU分区,A区37例,B区15例,C区9例;基于FSU位置分级,分别为1级1例,2级25例,3级2例,合并1和2级26例,2和3级4例,1和2、3级3例。方差分析显示术后满意度与椎间盘分区及分级、β角无关,与术后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相关。结论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术后疗效可能与术后β角及椎间盘分区、分级无关。分级、分区越复杂,手术难度越大,早期开展这项技术遇到的困难可能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退行性腰椎疾病 疗效 因素
下载PDF
前列腺癌病人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琦 钱建锋 +1 位作者 闵继康 罗欢欢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0期3678-3682,共5页
对前列腺癌病人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临床医护人员给前列腺癌病人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提供建议,为开发适合我国社会特征的前列腺癌病人报告结局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病人报告结局 前列腺癌 评估工具 综述 护理
下载PDF
预康复在骨肉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琦 钱建锋 +1 位作者 闵继康 罗欢欢 《护理学》 2024年第2期222-227,共6页
预康复作为一种术前优化护理新策略,具有提升身体和心理弹性的潜力,以应对肿瘤手术所产生的压力。该文综述了预康复在骨肉瘤患者中实施的意义、主要措施,以及预康复多模式的开展,为预康复在骨肉瘤患者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预康复 骨肉瘤 多模式预康复 综述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术后并发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建祥 闵继康 +2 位作者 胡文林 李恒 夏增兵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0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不良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54)及预后不良组(n=26)。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不良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54)及预后不良组(n=26)。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踝关节功能、疼痛状况及炎症因子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患者年龄较大、骨折分型为C型占比较高及未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占比较高(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高,且预后良好组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术后7 d,预后不良组IL-6及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较大、骨折分型为C型、未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踝-后足评分较低、IL-6及CRP水平较高均为影响患者术后并发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经ROC分析得知,该类指标均对预测患者术后并发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 年龄较大、骨折分型为C型、未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踝-后足评分较低、IL-6及CRP水平较高的患者术后并发不良预后风险较高,且该类指标对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术后 不良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7
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2 位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戴季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脊柱后凸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下载PDF
高压氧在心肺复苏后脑复苏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罗欢欢 钱建锋 +1 位作者 闵继康 马泳怡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956-2958,共3页
对高压氧相关概念、发展、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旨在为高压氧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病人制定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压氧 心脏搏停 心肺复苏 脑复苏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异体肌腱联合带线铆钉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远期疗效分析
9
作者 沈云龙 闵继康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8期69-73,共5页
目的 探讨异体肌腱联合带线铆钉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8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Dd组(带线铆钉治疗)和Lh组(异体肌腱联合... 目的 探讨异体肌腱联合带线铆钉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8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Dd组(带线铆钉治疗)和Lh组(异体肌腱联合带线铆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喙锁间距,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年后复查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Lh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Dd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Dd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ASE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喙锁间距测定值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Lh组患者ASE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Dd组(P<0.05),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Dd组(P<0.05),喙锁间距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同期D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Dd组(P<0.05)。结论 异体肌腱联合带线铆钉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好于单独应用带线铆钉治疗,联合治疗远期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肌腱 带线铆钉 肩锁关节脱位 远期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效果欠佳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闵继康 袁永健 +2 位作者 王丹 杨文龙 徐旭纯 《中医正骨》 2009年第1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脊柱后凸 骨质疏松 脊椎肿瘤 外科手术 创伤性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23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闵继康 杨文龙 +2 位作者 王丹 袁永健 徐旭纯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662-663,共2页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后路手术 椎体间植骨 治疗 腰椎滑脱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微创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闵继康 杨文龙 黄曙峰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819-821,共3页
随着椎弓根螺钉技术的普及,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近几年又出现了微创椎弓根螺钉技术,使手术创伤进一步减轻。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改良的微创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3例,临床效果满意,并与同期采用传统... 随着椎弓根螺钉技术的普及,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近几年又出现了微创椎弓根螺钉技术,使手术创伤进一步减轻。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改良的微创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3例,临床效果满意,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技术 胸腰椎骨折 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 疗效分析 微创 改良 传统方法治疗
下载PDF
CT引导下上段胸椎椎体成形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闵继康 袁永健 +3 位作者 王丹 杨文龙 徐旭纯 高晓斌 《浙江实用医学》 2008年第5期350-350,354,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上段胸椎成形术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上段胸椎椎体骨折患者在CT引导下行PVP或PKP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VAS评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个月、12个月与手术...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上段胸椎成形术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上段胸椎椎体骨折患者在CT引导下行PVP或PKP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VAS评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个月、12个月与手术完毕时VAS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T引导下PVP和PKP技术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上段胸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成形术 CT
下载PDF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19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闵继康 袁永健 +1 位作者 王丹 杨文龙 《浙江实用医学》 2010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的微创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腰椎滑脱、5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4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行经肌间隙入路的微创TLIF手术(包括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并随...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的微创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腰椎滑脱、5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4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行经肌间隙入路的微创TLIF手术(包括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并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疗效。结果1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根损害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失访,17例获12个月以上的随访,均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腰腿痛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Nakai分级,优11例(64.7%),良5例(29.4%),可1例(5.9%)。结论改良微创椎体融合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骶棘肌剥离范围小、术后恢复快、手术设备较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 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改良
下载PDF
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
15
作者 闵继康 杨文龙 +2 位作者 王丹 袁永健 徐旭纯 《浙江创伤外科》 2003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目的评估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20~68岁,平均34.7岁。Gustilo分型:Ι型27例,Ⅱ型19例,ⅢA型5例,ⅢB型2例。结果53例患者中49例得到随访,随... 目的评估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20~68岁,平均34.7岁。Gustilo分型:Ι型27例,Ⅱ型19例,ⅢA型5例,ⅢB型2例。结果53例患者中49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最长49月,最短7月。平均18.6月。结果采用Johner-Wruh评分:优35例,良13例,差1例。骨折愈合时间最长37周,最短12周,平均23.6周。所有患者无断钉、骨不连发生。结论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是一种具有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和能早期活动等优点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扩髓交锁髓内钉 治疗 胫骨 开放性骨折
下载PDF
高温处理异体胎儿骨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闵继康 胡祖宏 +3 位作者 杨文龙 叶光亮 徐旭纯 王丹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10期744-744,共1页
关键词 异体胎儿骨 高温处理 骨骼移植 植骨材料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占丰 闵继康 +2 位作者 王丹 钟建明 李恒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1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 :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进行计算,通过与全膝置换术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膝关节单髁置换术65例,全膝置换术65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目的 :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进行计算,通过与全膝置换术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膝关节单髁置换术65例,全膝置换术65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组男27例,女38例;年龄50~82岁,平均(62.3±4.3)岁;其中>70岁14例,50~70岁51例;BMI指数18.3~30.1 kg/m2,平均(23.9±2.6)kg/m2。全膝置换术组男23例,女42例;年龄57~81岁,平均(67.4±4.9)岁;其中>70岁34例,50~70岁31例,BMI指数20.6~33.1 kg/m2,平均(25.6±2.3)kg/m2。根据Gross方程计算术后隐性失血,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差异,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差异,同时分析其与BMI指数、术后膝关节功能是否存在相关性。动态观察术后全血容量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组术后隐性失血量(375.25±168.09)ml,HSS评分87.11±5.39。全膝置换术组术后隐性失血量(898.81±221.47)ml,HSS评分82.23±3.08。两组隐性失血、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男女间、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隐性失血量与术后HSS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隐性失血量与BMI指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两组术后全血容量变化比较,术后第2、4、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组没有患者接受术后同种异体输血,全膝置换术组3例接受术后同种异体输血。结论: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是总失血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失血量较全膝置换术少,机体可对其进行代偿,不会增加术后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邓闽军 孙振国 +2 位作者 闵继康 杨红航 李恒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关节置换组(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及内固定组(PFNA...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关节置换组(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及内固定组(PFNA)。关节置换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81.32±3.81)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15例,Ⅳ型16例,Ⅴ型3例。内固定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79.90±3.61)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10例,Ⅳ型15例,Ⅴ型5例。患者均因外伤致髋部肿痛、活动障碍,X线片及CT明确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39个月,平均23.4个月。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多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置换组发生1例肌间静脉血栓及1例因摔伤导致后脱位,内固定组发生1例骨折不愈合,2例肌间静脉血栓,4例轻度压疮,2例内固定松动,两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0.026)。末次随访时,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术后并发症更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髋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下载PDF
改良Mclaughlin手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占丰 闵继康 +3 位作者 钟建明 冯刚 李杭 郑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头损伤面积<40%的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7~53岁;合并肱骨头劈裂骨折3例,肱骨外... 目的:探讨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头损伤面积<40%的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7~53岁;合并肱骨头劈裂骨折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4例。手术方法采用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锁定钢板固定。观察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采用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Shoulder Scale,UCLA)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3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130°~170°,外旋45°~75°,外展105°~150°,内旋均在L_3椎体到臀水平之间; UCLA评分29~34分,其中优1例,良6例。结论: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这一罕见损伤的治疗,可有效保证术后肩关节稳定性,但对术后肩关节内旋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骨折脱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腰椎定量CT在合并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闽军 孙振国 +3 位作者 翁伟 杨红航 张占丰 闵继康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定量CT(QCT)在合并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合并不同程度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65... 目的:探讨腰椎定量CT(QCT)在合并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合并不同程度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65~81(72.63±3.34)岁。60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腰椎QCT检测,根据QCT检测值分为3个等级:骨量减少组(QCT值>80 g/L,10例,12个椎体);骨质疏松组(QCT值40~80 g/L,35例,48个椎体);严重骨质疏松组(QCT值<40 g/L,15例,22个椎体)。观察不同程度QCT值患者的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弥散及渗漏情况,并分析QCT值对脊柱侧弯患者行椎体成形术穿刺点选择、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及椎体高度恢复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82个椎体中,共有41例55个椎体采用凹侧单边穿刺,占67.07%。其中骨量减少组采用凹侧单边穿刺的有2例2个椎体,骨质疏松组采用凹侧单边穿刺的有26例35个椎体,严重骨质疏松组采用凹侧单边穿刺的有13例18个椎体;且3组患者间采用单侧或双侧穿刺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9,P=0.001);3组间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3,P=0.496)。术前与术后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时,根据腰椎QCT检测明确骨质疏松严重程度,选择脊柱侧弯的凹侧进行穿刺,有利于改善脊柱侧弯及恢复脊柱稳定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侧凸 腰椎定量CT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