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非清除奴隶主复辟派的斗争
1
作者 闻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2期54-58,共5页
韩非所处的战国末期,正是我国封建制战胜奴隶制这个社会大变革的决战关头。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家韩非,在这一历史转变时期,“观往者得失之变”,对比五霸七雄的兴衰历史,研究先秦法家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复辟与反复辟的经验教训,“... 韩非所处的战国末期,正是我国封建制战胜奴隶制这个社会大变革的决战关头。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家韩非,在这一历史转变时期,“观往者得失之变”,对比五霸七雄的兴衰历史,研究先秦法家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复辟与反复辟的经验教训,“远见而明察”地提出了以法为本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巩固和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专政,打击和镇压被推翻的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势力,发展新兴的封建制。这一思想体系给秦始皇实现“帝王”之业提供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阶级 奴隶制 韩非 奴隶主贵族 思想体系 封建制 反复辟斗争 相结合 经验教训 阶级专政
下载PDF
韩非反孔批儒寓言故事(五则)
2
作者 闻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1期85-89,共5页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韩非,不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也是战国时代的伟大的寓言作家。韩非寓言故事主题鲜明,说理性强,深刻犀利,十分注意情节的选择和人物的刻划,善于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并富有较浓的生活气息。他在法家重要文...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韩非,不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也是战国时代的伟大的寓言作家。韩非寓言故事主题鲜明,说理性强,深刻犀利,十分注意情节的选择和人物的刻划,善于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并富有较浓的生活气息。他在法家重要文集《韩非子》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活泼精彩的寓言和故事,“借此喻彼,借近喻远,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形象地刻画了孔氏及其门徒的丑相辛辣地嘲弄和抨击了孔孟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阶级 寓言故事 韩非 形象生动 奴隶主贵族 先秦法家 寓言作家 孔孟儒学 战国时代 宋襄公
下载PDF
福州伬艺 被引量:1
3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5期50-51,共2页
曲艺曲种。原名"伬唱"。自1943年从业艺人成立"福州市促艺乐唱联谊会"开始,定名为福州促艺。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市及闽侯、长乐、连江、福清等县,并传播到台湾省及港澳地区;在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福州... 曲艺曲种。原名"伬唱"。自1943年从业艺人成立"福州市促艺乐唱联谊会"开始,定名为福州促艺。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市及闽侯、长乐、连江、福清等县,并传播到台湾省及港澳地区;在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福州籍华侨聚居区,也有促艺的演唱活动。相传福州伬艺是由民间卖唱艺人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凭借着民间社火活动创造发展而来,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出现不少以表演伬艺为主的民间班社及其场所,称为"伬社",著名的有达云霄、驾云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表演 福州伬艺 唱腔曲牌
原文传递
扬州清曲 被引量:1
4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6期54-54,共1页
曲艺曲种。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俗称"小唱"或"唱小曲"。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和上海等地,用扬州方音表演。是在明清时期流行于扬州一带的俗曲和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艺唱曲... 曲艺曲种。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俗称"小唱"或"唱小曲"。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和上海等地,用扬州方音表演。是在明清时期流行于扬州一带的俗曲和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艺唱曲形式,清代初期即已定型。传统的表演形式为一二人至八九人分持琵琶、三弦、月琴、四胡、二胡、扬琴以及檀板、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清曲
原文传递
四川相书
5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7期56-56,67,共2页
曲艺曲种。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和重庆等地。在传统口技模仿表演市声人物的"隔壁戏"类节目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用四川方音表演,传统形式为1人在高约5尺、宽约2尺见方的布帐里,凭着一张口,借助简单的道具如扇子、铜铃、盆碗、... 曲艺曲种。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和重庆等地。在传统口技模仿表演市声人物的"隔壁戏"类节目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用四川方音表演,传统形式为1人在高约5尺、宽约2尺见方的布帐里,凭着一张口,借助简单的道具如扇子、铜铃、盆碗、木瓢等,描绘环境,陈述故事,表现人物。观众看不见演员的动作,而是通过听觉产生联想,得到艺术享受。特点是运用谐音、语误、吟诗、作对、说诨话、作打油诗、用歇后语、开玩笑等手法来取得喜剧效果,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隔壁戏 传统形式 表演 艺术享受 喜剧效果 歇后语 曲种 曲艺 方音
原文传递
第三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扬州)论坛”成功举办
6
作者 闻克 《曲艺》 2010年第7期72-72,共1页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发起组织。并与江苏省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理事会联合主办、扬州市曲艺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于6月7日至8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发起组织。并与江苏省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理事会联合主办、扬州市曲艺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于6月7日至8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和文化部艺术司分别发来贺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曲艺 高峰论坛 扬州市 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 成功 新闻出版局 文化部
原文传递
发掘抢救地方曲艺 传承保护乡土文化——“江苏常州地方曲艺发掘抢救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在京举行
7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9年第11期71-71,共1页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江苏省常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江苏省常州市地方曲艺传习所承办的“江苏常州地方曲艺发掘抢救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于10月24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关键词 研讨活动 乡土文化 常州市 江苏 曲艺 抢救 发掘 传承保护
原文传递
程永玲从艺五十年祝贺演出暨程永玲四川清音艺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8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9年第7期9-9,共1页
6月4至5日,由中国曲协、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四川省文联、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和成都市文联共同主办,成都市曲艺团承办,四川省曲协、成都市曲协、成都市艺术剧院和成都市话剧团协办的“庆祝... 6月4至5日,由中国曲协、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四川省文联、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和成都市文联共同主办,成都市曲艺团承办,四川省曲协、成都市曲协、成都市艺术剧院和成都市话剧团协办的“庆祝四川清音艺术家程永玲艺术生活50周年”系列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中国曲协名誉主席、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名誉会长罗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研讨会 成都市 四川省 中国艺术研究院 清音 演出 名誉会长 艺术生活
原文传递
全相平话五种
9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3期52-52,共1页
元代刊刻的讲史话本集。元建安(今福建建阳)虞氏刊印。集内所收,包括讲述周武王兴兵灭商建立周朝的《武王伐纣书》,讲述战国时代燕国和齐国争战故事的《七国春秋后集平话》。
关键词 全相平话 《三国志平话》 《全相平话五种》
原文传递
二人转
10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1期54-55,共2页
曲艺曲种。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用东北方音表演。一般认为由东北大秧歌与关内传来的莲花落融合而成,时间约在清代中叶。发展中广泛吸收了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姊妹... 曲艺曲种。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用东北方音表演。一般认为由东北大秧歌与关内传来的莲花落融合而成,时间约在清代中叶。发展中广泛吸收了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姊妹艺术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成为唱腔曲调丰富繁杂的曲艺唱曲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曲艺曲种 东北大秧歌
原文传递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
11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6期54-55,共2页
清代蒙古车王府所藏子弟书等唱词的总集。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辑校,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8月出版。集中所收除少数几篇为连珠快书,其余皆为子弟书词。考虑到是公开出版以及内容的影响,个别篇目中的少许词句有所删节。如《... 清代蒙古车王府所藏子弟书等唱词的总集。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辑校,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8月出版。集中所收除少数几篇为连珠快书,其余皆为子弟书词。考虑到是公开出版以及内容的影响,个别篇目中的少许词句有所删节。如《送枕头》删去后面的1047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抄本 写本 版本
原文传递
西厢记诸宫调
12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2期53-53,共1页
金代诸宫调作品。董解元著。董解元,籍贯生平不详。解元是当时对一般读书士子的敬称,本名不传,事迹不详。传留作品仅《西厢记诸宫调》一种,通称《董解元西厢记》,是现存诸宫调作品中仅有的一部完整的作品,也是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 金代诸宫调作品。董解元著。董解元,籍贯生平不详。解元是当时对一般读书士子的敬称,本名不传,事迹不详。传留作品仅《西厢记诸宫调》一种,通称《董解元西厢记》,是现存诸宫调作品中仅有的一部完整的作品,也是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从作品首卷的几支带有自叙性质的曲词看来,董解元是一个接近下层社会的放浪不羁的文人,通过作品也可以看出他有蔑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法的先进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诸宫调 董解元西厢记 《西厢记诸宫调》
原文传递
维吾尔达斯坦
13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6年第8期29-29,共1页
维吾尔族曲艺曲种。流行于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图什、阿克苏、刀郎、库车和东疆的哈密、吐鲁番以及北疆的伊犁等维吾尔聚居区。"达斯坦"一词源于波斯语,意为"叙事诗"。维吾尔达斯坦约在公元12世纪左右形成。表演... 维吾尔族曲艺曲种。流行于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图什、阿克苏、刀郎、库车和东疆的哈密、吐鲁番以及北疆的伊犁等维吾尔聚居区。"达斯坦"一词源于波斯语,意为"叙事诗"。维吾尔达斯坦约在公元12世纪左右形成。表演形式为一人手持热瓦甫或都它尔、弹拨尔、沙塔尔自行伴奏,使用维吾尔语说唱,另有副手持手鼓、石片等打击乐器击节,或不持乐器帮腔助唱。通常以说白叙述故事,以演唱表现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民族 热瓦甫 达斯坦
原文传递
《白雪遗音》
14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4期53-53,共1页
清代中叶的俗曲唱词总集。清华广生编纂。清嘉庆九年(1804)编订,道光八年(1828)刊刻。据编者序文说,这部书的曲词是经过多方搜罗和友人函递辑录而成的。采录的地域以山东为中心,遍及南北各地。全书选录了[马头调]、[岭儿调]、[满江红]、... 清代中叶的俗曲唱词总集。清华广生编纂。清嘉庆九年(1804)编订,道光八年(1828)刊刻。据编者序文说,这部书的曲词是经过多方搜罗和友人函递辑录而成的。采录的地域以山东为中心,遍及南北各地。全书选录了[马头调]、[岭儿调]、[满江红]、[九连环]、[小郎儿]、[剪靛花]、[七香车]、[起字呀呀哟]、[八角鼓]、[南词]等10种曲调的唱词,以及"南词"选段的唱词共733首。内容题材极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雪遗音》 白雪遗音
原文传递
数来宝
15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5期50-50,共1页
曲艺曲种。俗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等。流行于全国各地。相传元代即已形成,明初有了数来宝传承的所谓"十三个门户":北京一带有索、李、朱3家;江北有丁、郭、范、高、齐5家;江南有桃... 曲艺曲种。俗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等。流行于全国各地。相传元代即已形成,明初有了数来宝传承的所谓"十三个门户":北京一带有索、李、朱3家;江北有丁、郭、范、高、齐5家;江南有桃、李、杏、花、春5家。最初为艺人走街串巷或在店铺门前乞讨索钱的手段,由于唱词常常要把听客和老板及其营生即兴夸赞一番,意寓一经艺人"数唱"即可"招财进宝",故名"数来宝"。清末民初渐有专业艺人,比较著名的有曹德奎、刘麻子和霍麻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儿 艺人
原文传递
《霓裳续谱》
16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5期51-51,共1页
收有清代中叶以前各种俗曲唱词的作品专集。清王廷绍点订,乾隆六十年(1795)刊刻,8卷。据卷首王廷绍序文所述,此书所收的唱词全是曲师颜自德搜集习唱并觅人记录的底本。全书选录了当时流行于北京和天津的时调小曲唱词共600余首,另附宫廷... 收有清代中叶以前各种俗曲唱词的作品专集。清王廷绍点订,乾隆六十年(1795)刊刻,8卷。据卷首王廷绍序文所述,此书所收的唱词全是曲师颜自德搜集习唱并觅人记录的底本。全书选录了当时流行于北京和天津的时调小曲唱词共600余首,另附宫廷承应之作《万寿庆典》一卷。正文所收唱篇涉及的曲牌名称,计有[西调]、[岔曲]、[寄生草]、[剪靛花]、[叠落金钱]、(黄沥调]、[玉沟调]、[劈破玉]、[弹黄调]、[番调]、[马头调]、[扬州歌]、[北河调]、[隶津调]、[盘香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调小曲 莲花落
原文传递
上海独脚戏
17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2期52-52,共1页
曲艺曲种。又称"滑稽",简称"独脚戏"。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和浙江靠近上海的部分地区。以上海方音表演。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的"文明戏"艺人王无能吸收江浙沪一带流行的曲艺形式"小热昏"、"... 曲艺曲种。又称"滑稽",简称"独脚戏"。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和浙江靠近上海的部分地区。以上海方音表演。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的"文明戏"艺人王无能吸收江浙沪一带流行的曲艺形式"小热昏"、"唱新闻"、"隔壁戏"等的艺术因素创始而成。不久出现了由王无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无能 江笑笑
原文传递
大唐秦王词话
18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3期52-52,共1页
明代词话作品。又名《唐秦王本传》、《秦王演义》。明诸圣邻(署名淡圃主人)撰。共8卷64回。明万历、天启间刊本。内容描述了李世民征伐群雄、一统天下的历史功绩。故事由"李公子晋阳兴义兵。
关键词 大唐秦王词话 七字句
原文传递
粤曲
19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7期57-57,共1页
曲艺曲种。流行于广东及广西的粤语方言区,并流传到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的粤籍华侨聚居地,用广州方言表演。约形成于清代中叶,道光年间就有"八音班"的乐工以清唱为业。同治年间出现了盲女艺人(亦称"瞽姬"、&qu... 曲艺曲种。流行于广东及广西的粤语方言区,并流传到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的粤籍华侨聚居地,用广州方言表演。约形成于清代中叶,道光年间就有"八音班"的乐工以清唱为业。同治年间出现了盲女艺人(亦称"瞽姬"、"师娘"),辛亥革命后又出现明目女艺人(亦称"女伶"),且趋于繁盛,人才辈出,流派纷呈。熊飞影(1907-1969)、小明星(1911-1943)和张月儿、徐柳仙、张惠芳、张琼仙等等,均为影响较大的代表性人物。抗日战争时期趋于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复苏并得到较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 小明星
原文传递
《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丛刊》
20
作者 闻克 《曲艺》 2007年第4期52-52,共1页
明代说唱词话话本集。内收1967年在上海嘉定县发现的,从一明代宣姓墓葬出土的一批明成化七年到十四年(1471~1478)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词话本共13种,以及同时出土的南戏剧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1种。原件藏上海博物馆。1973年由... 明代说唱词话话本集。内收1967年在上海嘉定县发现的,从一明代宣姓墓葬出土的一批明成化七年到十四年(1471~1478)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词话本共13种,以及同时出土的南戏剧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1种。原件藏上海博物馆。1973年由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影印出版,合称《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丛刊》。内容包括讲史类的《花关索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词话 词话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