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石器时代关中先民利用软体动物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2,共1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李丰江副研究员、吴乃琴研究员等人通过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合作,对关中盆地新石器时代先民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早期先民已开始利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李丰江副研究员、吴乃琴研究员等人通过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地理与资源所合作,对关中盆地新石器时代先民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早期先民已开始利用软体动物作为食物、工具和装饰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软体动物 关中盆地 利用 文物考古 研究员 研究室
下载PDF
煤化工排放高浓度CO_2的地质封存
2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47,共1页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曾荣树研究团队分析了世界利用二氧化碳(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以及在深部咸水层封存CO2的经验,并以辽河油田为例初步计算了封存CO2的潜力,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英国的Green.houseGa...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曾荣树研究团队分析了世界利用二氧化碳(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以及在深部咸水层封存CO2的经验,并以辽河油田为例初步计算了封存CO2的潜力,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英国的Green.houseGasesScienceandTechnology,2013,3:106-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CO2 工程地质 封存 煤化工 地球物理研究所 排放 石油采收率 HOUSE
下载PDF
典型地质灾害预警临界值研究获得新进展
3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35,共1页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乔建平研究团队对五处地质灾害点(王家沟泥石流、红梅村滑坡、塔子坪滑坡、梅子林泥石流、玉石沟泥石流)进行监测研究,初步建立了成都市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系统的建立在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地质...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乔建平研究团队对五处地质灾害点(王家沟泥石流、红梅村滑坡、塔子坪滑坡、梅子林泥石流、玉石沟泥石流)进行监测研究,初步建立了成都市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系统的建立在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精度,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灾害预警 临界值 监测预警系统 泥石流 山地灾害 发展趋势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蒙古高原隆升对亚洲气候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闻正 《科学》 2015年第5期54-54,共1页
【本刊讯】为了揭示蒙古高原地形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及其同高原主体的相对贡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石正国及其合作者应用数值模式系统评估了蒙古高原对亚洲西风急流、东亚冬季风的影响及物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Journ... 【本刊讯】为了揭示蒙古高原地形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及其同高原主体的相对贡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石正国及其合作者应用数值模式系统评估了蒙古高原对亚洲西风急流、东亚冬季风的影响及物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15,120:4764-4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气候形成 高原隆升 亚洲 中国科学院 东亚冬季风 相对贡献 高原地形
下载PDF
蝙蝠“磁罗盘”能够响应弱磁场
5
作者 闻正 《科学》 2015年第4期8-8,共1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田兰香、潘永信及其合作者,在前期对蝙蝠磁罗盘研究的基础上.模拟不同强度和方向的磁场条件,研究了从正常地磁场强度到1/5强度地磁场条件下的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田兰香、潘永信及其合作者,在前期对蝙蝠磁罗盘研究的基础上.模拟不同强度和方向的磁场条件,研究了从正常地磁场强度到1/5强度地磁场条件下的蝙蝠定向行为.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HosOne,2015,10(4):e0123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弱磁场 磁罗盘 蝙蝠 地磁场强度 地球深部结构 重点实验室 国际期刊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污染物来源与成因机制研究获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0,共1页
[本刊讯]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表地球化学研究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进行综合研究。取得系列进展。该研究在综合考虑多种海洋污染源和影响因素(如废弃药品、相关新型污染物、水华及毒素、海水酸化、货船破损和旧... [本刊讯]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表地球化学研究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进行综合研究。取得系列进展。该研究在综合考虑多种海洋污染源和影响因素(如废弃药品、相关新型污染物、水华及毒素、海水酸化、货船破损和旧船改造工业、过度捕捞等),系统检查这些威胁海洋生态系统污染物的来源、成因、控制机制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环境类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3.182:461-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污染物来源 成因机制 化学研究所 生态环境污染 海洋污染源 影响因素 过度捕捞
下载PDF
揭秘近千年前的南海古海啸 被引量:1
7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2,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研究组对南海西沙群岛八个岛屿进行了为期四个半月的野外考察,最终认定在1024年前后,发生过强烈影响南海西沙群岛的海啸事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ScientificReports,2... [本刊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研究组对南海西沙群岛八个岛屿进行了为期四个半月的野外考察,最终认定在1024年前后,发生过强烈影响南海西沙群岛的海啸事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ScientificReports,2013,3:1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沙群岛 野外考察 研究成果 研究室 岛屿
下载PDF
黄土记录显示全球变暖导致东亚夏季风雨带北移 被引量:2
8
作者 闻正 《科学》 2015年第6期31-31,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杨石岭、丁仲礼及其合作者,经过长期的野外调查研究,发现黄土记录显示全球变暖导致东亚夏季风雨带北移,这为评估全球变暖对我国北方气候和生态脆弱带的影响提供了科学...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杨石岭、丁仲礼及其合作者,经过长期的野外调查研究,发现黄土记录显示全球变暖导致东亚夏季风雨带北移,这为评估全球变暖对我国北方气候和生态脆弱带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成果于10月12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2015,doi:10.1073/pnas.1504688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全球变暖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黄土记录 北移 雨带 显示 国际学术期刊
下载PDF
华北大气污染物沉降量已成为全球最高区域之一 被引量:1
9
作者 闻正 《科学》 2015年第2期41-41,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分中心研究员王跃思课题组的潘月鹏、唐贵谦和吴丹全面评估了华北区域硫、氮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干湿沉降通量.并对它们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一系列的研究显示:我国华北区域大气硫、氮和重金属...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分中心研究员王跃思课题组的潘月鹏、唐贵谦和吴丹全面评估了华北区域硫、氮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干湿沉降通量.并对它们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一系列的研究显示:我国华北区域大气硫、氮和重金属沉降量已成为全球最高区域之一。首批数据集成结果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国际刊物陆续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华北区 沉降量 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湿沉降通量 生态风险 数据集成
下载PDF
首次证明沙尘暴南界可达南海西沙群岛
10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立广研究小组在南海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研究表明:肆虐我国东部的沙尘暴南界可到达南海西沙群岛,并确定了其特殊的传送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1日出版的《科学报告》上。研究小组对南海西沙东岛湖泊沉积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立广研究小组在南海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研究表明:肆虐我国东部的沙尘暴南界可到达南海西沙群岛,并确定了其特殊的传送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1日出版的《科学报告》上。研究小组对南海西沙东岛湖泊沉积物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沙群岛 南界 珊瑚砂 湖泊沉积物 传送方式 东岛 研究成果 陆源 东亚冬季风 酸盐岩
下载PDF
冈底斯山是比喜马拉雅更早的西藏山脉
11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26,共1页
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员为首的研究组的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山在5500万年时已隆升到4500米,大大早于喜马拉雅达到这一高度的时间。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014,392:250-264... 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员为首的研究组的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山在5500万年时已隆升到4500米,大大早于喜马拉雅达到这一高度的时间。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014,392:250-264。青藏高原古高度不仅是其深部变形的结果,也是地表环境风化剥蚀的结果,是二者共同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雅 印度板块 隆升 丁林 风化剥蚀 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 盆地沉积 地表环境 河流相
下载PDF
火星近期存在地下水活动的证据
12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4,共1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比较行星学学科组博士后胡森与合作导师林杨挺研究员等人借助该所的纳米离子探针,对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的火星陨石GRV 020090中的岩浆包裹体和磷灰石的水含量及H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
关键词 比较行星学 同位素组成 包裹体 合作导师 地下水活动 格罗夫 离子探针 杨挺 胡森 水含量
下载PDF
月球内部认识获得新进展
13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58,共1页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国家天文台、日本国立天文台等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为核心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小组.使用包括“嫦娥-1”号在内的探月数据对月球动力学形状的变化进行了精密测量,并借助理论和实际估算.证认了在月球深...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国家天文台、日本国立天文台等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为核心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小组.使用包括“嫦娥-1”号在内的探月数据对月球动力学形状的变化进行了精密测量,并借助理论和实际估算.证认了在月球深处存在着超低黏性的半流体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国家天文台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大学 精密测量 国际合作 科研机构 动力学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下地幔物质成分
14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1,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张志刚副研究员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多位教授合作,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模拟方法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物质成分 下地幔 地球深部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大规模计算
下载PDF
大气氧逃逸是地磁倒转-生物大灭绝因果关系链的重要环节
15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1,共1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魏勇研究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等单位的学者合作.对地磁倒转开展了针对性研究,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首先,地磁倒转与生物大灭绝应该是“多对一”的对应...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魏勇研究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等单位的学者合作.对地磁倒转开展了针对性研究,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首先,地磁倒转与生物大灭绝应该是“多对一”的对应关系,而非传统观点认为的“一对一”关系.即地磁倒转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的损害应该是长期的、可积累的;其次。地磁倒转造成磁层保护作用减弱既能造成高能粒子入侵。又使得氧离子逃逸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灭绝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磁 倒转 逃逸 关系链 气氧 北京大学
下载PDF
过去四个世纪黄土高原降雨变化特征
16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40,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副研究员联合国内外同行,通过甘肃乌鸦洞的两支可重复的年纹层石笋的氧同位素记录重建了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最近370年以来的高分辨率降雨变化。该项研究显示出,如果未来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转湿,...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副研究员联合国内外同行,通过甘肃乌鸦洞的两支可重复的年纹层石笋的氧同位素记录重建了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最近370年以来的高分辨率降雨变化。该项研究显示出,如果未来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转湿,需要特别注意黄河的防洪问题。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tific Reports,2014,4,6381;DOI:10.1038/step06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雨 特征 氧同位素记录 中国科学院 地球环境 高分辨率 西部地区
下载PDF
湖泊蓝藻卫星遥感反演研究取得进展
17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48,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环境遥感马荣华研究团队,在内陆湖泊水体藻蓝素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方面取得新进展。该项成果刊载于国际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4,154:298-317,这是湖泊环境遥感团队继201...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环境遥感马荣华研究团队,在内陆湖泊水体藻蓝素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方面取得新进展。该项成果刊载于国际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4,154:298-317,这是湖泊环境遥感团队继2012年在该刊发表内陆湖泊水体PC遥感反演算法研究以来,在湖泊水体藻华定量反演研究方面的又一显著成果,该成果使得湖泊蓝藻的监测从地面推向太空,可以利用卫星实现蓝藻的定量监测与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反演 湖泊水体 蓝藻 REMOTE 环境遥感 定量反演 定量监测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揭开南海形成之谜已形成突破性一大步
18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2,共1页
[本刊讯]开始于2014年1月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10DP349航次.是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春峰教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教授联合担任此航次首席科学家,12位中国科学家上船参加的深... [本刊讯]开始于2014年1月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10DP349航次.是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春峰教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教授联合担任此航次首席科学家,12位中国科学家上船参加的深海科学钻探任务。该航次由美国“决心”号深海钻探船执行,历时62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突破性 中国科学家 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研究所 大洋钻探 海洋地质 同济大学
下载PDF
华北19亿年前古陆格局研究获新认识
19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共1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彭澎研究员及合作者在研究和统计岩浆岩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对变质地体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支持华北古陆在19亿年前通过两个更古老的陆块拼合形成.且对认识矿产资源的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彭澎研究员及合作者在研究和统计岩浆岩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对变质地体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支持华北古陆在19亿年前通过两个更古老的陆块拼合形成.且对认识矿产资源的分布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古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 时空分布 参考价值 矿产资源 变质地体 岩浆岩
下载PDF
影响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的新因素
20
作者 闻正 《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4,共1页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古生态学科组的旺罗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显示:在北方,由冰冻期长短控制的湖泊生物生长期,引起生活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底栖和浮游硅藻相对含量的变化,是控制湖...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古生态学科组的旺罗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显示:在北方,由冰冻期长短控制的湖泊生物生长期,引起生活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底栖和浮游硅藻相对含量的变化,是控制湖泊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同位素 湖泊沉积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水动力条件 生态学科 相对含量 浮游硅藻 研究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