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是由近代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广州创办、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第一份英文月刊,创办于1832年5月,停办于1851年12月,一共出版20卷,232期。《中国丛报》的出版,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是由近代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广州创办、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第一份英文月刊,创办于1832年5月,停办于1851年12月,一共出版20卷,232期。《中国丛报》的出版,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前后的20年,该刊主要面向西方社会公众详细记录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特别重要的汉学文献价值。该刊前两卷并无有关中国语言文字的论述,到第三卷(1834年5月)才第一次刊发了有关中国语言的一篇长篇论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语言的原始性、广泛性和各种方言的特点和价值,以及欧美人对中国语言的学习和研究的历史,并且论及西方人学习汉语的必要性。站在国际汉语教育与汉语国际传播的视角,早期汉学英文期刊中的许多有关汉语的文章对了解西方汉学界汉语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对汉语特点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已发表的一些论著对此偶有涉及,间有引用。本刊特此约请厦门大学方环海教授的课题组将有关论文译出,以飨学界。本刊也特别欢迎学界同仁惠赐有关译文稿件。展开更多
文摘《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是由近代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广州创办、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第一份英文月刊,创办于1832年5月,停办于1851年12月,一共出版20卷,232期。《中国丛报》的出版,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前后的20年,该刊主要面向西方社会公众详细记录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特别重要的汉学文献价值。该刊前两卷并无有关中国语言文字的论述,到第三卷(1834年5月)才第一次刊发了有关中国语言的一篇长篇论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语言的原始性、广泛性和各种方言的特点和价值,以及欧美人对中国语言的学习和研究的历史,并且论及西方人学习汉语的必要性。站在国际汉语教育与汉语国际传播的视角,早期汉学英文期刊中的许多有关汉语的文章对了解西方汉学界汉语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对汉语特点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已发表的一些论著对此偶有涉及,间有引用。本刊特此约请厦门大学方环海教授的课题组将有关论文译出,以飨学界。本刊也特别欢迎学界同仁惠赐有关译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