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农民自组织能力的培育——以福建安溪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荣 黄旌芮 +1 位作者 蔡晓薇 阎小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73,共4页
选取福建省安溪县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这一农村民间组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从自组织视角剖析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成功培育农民自组织能力方面的经验启示,以期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蓝图提供一... 选取福建省安溪县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这一农村民间组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从自组织视角剖析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成功培育农民自组织能力方面的经验启示,以期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蓝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民间组织 农民自组织能力 农民主体性
下载PDF
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范莹 阎小雨 +3 位作者 刘钢山 孙露新 李天宇 吴硕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MILC)对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9.05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MILC)对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9.05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ILC组和MILC组,每组各18例。SILC组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6.78岁。MILC组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1.33岁。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医生分别进行MILC和SILC。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术前1 d及术后1 d、2 d血浆α1抗胰蛋白酶、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空腹血糖(FB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结果 SILC组术后1 d血浆α1抗胰蛋白酶水平低于MI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0.23) g/L vs(1.57±0.19) g/L;t=-2.275,P <0.05]。两组术后1 d及2 d的CRP、ACTH、皮质醇及FB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LC组术后1 d、SILC组术后1 d及2 d肝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各组术前水平(P <0.05)。结论与MILC对比,SILC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更小,且两种术式均造成患者肝酶的一过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应激反应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下载PDF
腹部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治疗的时机与策略
3
作者 常志刚 阎小雨 朱明炜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475-480,共6页
随着肠内营养治疗理念和实践经验的不断深入和强化,外科术后肠内营养的实施占据主导地位,肠外营养往往占于次要地位,常用于肠内喂养不足,或者无法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临床应避免将肠内营养的禁忌证或肠外营养的适应证扩大。相当一部分... 随着肠内营养治疗理念和实践经验的不断深入和强化,外科术后肠内营养的实施占据主导地位,肠外营养往往占于次要地位,常用于肠内喂养不足,或者无法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临床应避免将肠内营养的禁忌证或肠外营养的适应证扩大。相当一部分术后需要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存在复杂的并发症,且病程延长,往往需要重症监护治疗。由于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及代谢特点存在一定特殊性,需动态评估患者的能量及蛋白需求,并适时添加肠外营养。补充性肠外营养的启动时机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风险个体化实施,高营养风险患者可能需更早实施。肠外营养时可考虑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并注意脂肪乳剂的选择,新型脂肪乳剂可能对外科重症患者有一定益处。本文就腹部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治疗的对象、目标、时机与策略,及近年来相关进展与理念作一评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有一定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肠外营养 重症 谷氨酰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重症病人代谢特点及营养支持策略 被引量:9
4
作者 阎小雨 常志刚 +2 位作者 肖诗柔 郭丰 朱明炜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4-578,共5页
营养支持是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科研与实践,在理论认知和临床应用上取得较大进展。笔者针对重症病人病理生理改变,综述重症病人代谢特点及营养支持策略,为重症病人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代谢疾病 厌食 自噬 代谢 治疗 营养支持 策略
原文传递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在老年人围术期大出血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5
作者 刘亚林 常志刚 +4 位作者 楚歆 何清 冯喆 肖诗柔 阎小雨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6-79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治疗老年外科难控制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2004年5月至2018年12月应用rFⅦa成功治疗的27例老年外科围术期难控性大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并...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治疗老年外科难控制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2004年5月至2018年12月应用rFⅦa成功治疗的27例老年外科围术期难控性大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总结其应用方法和经验。结果27例患者中23例患者停止出血,痊愈16例,共有11例死亡,总体病死率为40.74%(11/27);其中因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死于出血者4例,故出血病死率为14.81%(4/27);出血控制后死于原发疾病者7例,病死率为25.93%(7/27)。应用rFⅦa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时间(INR)等指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197、-3.180、-2.271、-2.803,P=0.028,0.001,0.023、0.005);而应用rFⅦ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AT)显著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6,P=0.006)。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对于外科难控制性大出血在传统措施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用rFⅦa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Ⅶ 手术期间 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