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三烯在特应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阎春林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25-626,共2页
体内外试验表明,白三烯作为炎症递质参与了特应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现有的临床治疗经验报道与临床试验显示,白三烯调节剂可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
关键词 白三烯 皮炎 特应性 荨麻疹 慢性
下载PDF
羟基氯喹治疗光线性皮肤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阎春林 廖康煌 马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9-370,共2页
采用羟基氯喹对148例光线性皮肤病进行治疗,观察了羟基氯喹治疗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外源性光敏性皮炎、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痘疮样水疱病以及日光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羟基氯喹对光线性皮肤病有一定疗效,并可作为首... 采用羟基氯喹对148例光线性皮肤病进行治疗,观察了羟基氯喹治疗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外源性光敏性皮炎、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痘疮样水疱病以及日光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羟基氯喹对光线性皮肤病有一定疗效,并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多形性日光疹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氯喹 光线性皮肤病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老年居住环境的创造 被引量:21
3
作者 阎春林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26,共3页
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老年人养老模式及老年居住环境创造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居住环境 老年人 养老模式 社会服务
下载PDF
对于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的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阎春林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57,共3页
 居住功能郊区化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一个新阶段,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一趋势已十分明显。美国是郊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回顾了美国郊区化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的特点,并...  居住功能郊区化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一个新阶段,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一趋势已十分明显。美国是郊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回顾了美国郊区化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的特点,并针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化 交通设施 汽车 空心化 边缘城市
下载PDF
光敏性皮肤病 被引量:4
5
作者 阎春林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23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光敏性皮肤病 紫外线照射 部分人群 低剂量 光老化 光照射
下载PDF
城郊低密度住宅开发与建设策略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阎春林 王荣伟 《南方建筑》 2005年第5期62-6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郊区的低密度住宅成为开发的热点。本文分析了我国低密度住宅的发展动因,回顾了国外低密度住宅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低密度住宅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了低密度住宅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低密度 快速交通 配套设施 郊区化 制约 低密度住宅 住宅开发 城市建设 城郊 国民经济 发展动因 城市郊区 发展经验 制约因素
下载PDF
我国住宅户型发展变化的趋势 被引量:5
7
作者 阎春林 《住宅科技》 2001年第3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住宅建设 起居空间 发展趋势 储藏空间
下载PDF
国产β-胡萝卜素治疗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8
作者 阎春林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58-259,共2页
采用临床对照试验观察口服β-胡萝卜素治疗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光敏反应,治疗组33例,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100%。除皮肤黄染外未观察到其它不良反应。掌心皮肤黄染常出现在治疗后2~6周,随后病人可在指导下逐渐增加... 采用临床对照试验观察口服β-胡萝卜素治疗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光敏反应,治疗组33例,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100%。除皮肤黄染外未观察到其它不良反应。掌心皮肤黄染常出现在治疗后2~6周,随后病人可在指导下逐渐增加日晒时间。皮肤黄染可作为调整用药剂量和指导病人适当增加日晒时间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性 原卟啉病 胡萝卜素
下载PDF
天津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析 被引量:102
9
作者 解以扬 韩素芹 +2 位作者 由立宏 王彦 阎春林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2-349,共8页
分析了城市化对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布的影响 ,介绍了天津市暴雨内涝灾害仿真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实际暴雨过程的验证情况。在分析天津市暴雨频次分布的基础上 ,根据天津市的暴雨特点和汛期排水运作规则 ,利用天津市内涝灾害仿真模型 ,对不... 分析了城市化对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布的影响 ,介绍了天津市暴雨内涝灾害仿真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实际暴雨过程的验证情况。在分析天津市暴雨频次分布的基础上 ,根据天津市的暴雨特点和汛期排水运作规则 ,利用天津市内涝灾害仿真模型 ,对不同类型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对暴雨引起内涝灾害的风险进行了初步的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暴雨 内涝灾害 仿真模型 风险分析
下载PDF
紫草素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袁定芬 邓辉 +1 位作者 阎春林 廖康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明确其抗血管新生机制。方法:利用塞唑兰(MTT)法测定紫草素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观测紫草素对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紫草素可在体外抑制内皮细胞的...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明确其抗血管新生机制。方法:利用塞唑兰(MTT)法测定紫草素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观测紫草素对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紫草素可在体外抑制内皮细胞的血管新生活性,20μmol·L-1的紫草素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抑制率分别为38.66%±0.05%、79.69%±0.03%及80.95%±0.05%。结论:紫草素可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通过抑制其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而发挥其抗血管新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内皮细胞 管腔形成 凋亡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药物光毒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阎春林 廖康煌 +1 位作者 胡跃 徐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 建立化学发光法检测药物光毒性的模型。方法 实验中将还原型辅酶I(NADH)与待测药物混合后置于UVA光源 (发射光谱 31 0nm~ 4 0 0nm ,峰值位于 35 0nm处 )下照射 ,一定剂量后加入化学发光剂鲁米诺 ,计数化学发光值 ,以发光值反映... 目的 建立化学发光法检测药物光毒性的模型。方法 实验中将还原型辅酶I(NADH)与待测药物混合后置于UVA光源 (发射光谱 31 0nm~ 4 0 0nm ,峰值位于 35 0nm处 )下照射 ,一定剂量后加入化学发光剂鲁米诺 ,计数化学发光值 ,以发光值反映光毒反应强度。结果 经不同剂量UVA照射后 ,各种药物和蒸馏水样品发光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发光值与UVA剂量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 :与蒸馏水样品相比 ,吡哌酸、强力霉素和灰黄霉素样品发光值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化学发光法检测到吡哌酸、强力霉素和灰黄霉素的光毒性 ,光毒反应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UVA剂量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毒性 化学发光 紫外线 药物毒性 定量检测
下载PDF
光化学疗法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允辉 阎春林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了解光化学疗法(PUVA)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4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后皮损中的MVD,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PUVA治疗前后... 目的:了解光化学疗法(PUVA)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4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后皮损中的MVD,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PUVA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的MVD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PUVA可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来治疗银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光化学疗法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对城郊低密度住宅开发建设的思考
13
作者 阎春林 《中国房地产》 2005年第6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低密度住宅 开发建设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郊 生活方式 房地产开发 生活空间 市场供求 居住环境 居住形态 住宅类型 人性化 风景线 舒适 建筑
下载PDF
白介素-4、12和干扰素-γ在早期显性梅毒转归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平玉 熊思东 +4 位作者 顾志英 阎春林 徐金华 陆海空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6-658,共3页
目的:了解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4、、IL-12和干扰素(IFN)-γ的动态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分别取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与梅毒螺旋体(TP)共同培养,分别用ELISA及逆转录(RT)-PC... 目的:了解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4、、IL-12和干扰素(IFN)-γ的动态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分别取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与梅毒螺旋体(TP)共同培养,分别用ELISA及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和PBMC中的IL-4、12、IFN-γ及其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转阴情况。结果:IL-12和IFN-γ表达水平与血清RPR试验转阴无明显相关性,IL-4表达水平与血清RPR试验转阴率呈负相关。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IL-4的表达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判断梅毒预后的一个较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白介素-4 白介素-12 干扰素-Γ 预后
下载PDF
噻嗪类利尿药所致光敏感性皮炎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莉 廖康煌 阎春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9-300,共2页
总结了22例噻嗪类利尿药引起的光敏感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在发病前均有明确服用噻嗪类利尿药的病史,其中珍菊降压片16例,开富特3例,复方降压片2例,双氢克尿塞1例。16例在连续服药1~3个月后出现皮疹。20例的发病时间集中在初春... 总结了22例噻嗪类利尿药引起的光敏感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在发病前均有明确服用噻嗪类利尿药的病史,其中珍菊降压片16例,开富特3例,复方降压片2例,双氢克尿塞1例。16例在连续服药1~3个月后出现皮疹。20例的发病时间集中在初春季节。皮损表现为局限于光暴露部位不同程度的红斑、水肿。2例光试验者1例对UVA和UVB敏感,1例正常。随访的13例在停药避光后2~3周均痊愈。噻嗪类利尿药主要导致皮肤的光毒性反应,若不及时停药避光则有可能诱发持续性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嗪类利尿药 氢氯噻嗪 光敏感 光毒性反应
下载PDF
全反式维A酸体外抗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辉 阎春林 +4 位作者 严淑贤 胡跃 徐昱 金锡鹏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明确其抗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ATRA对于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观测ATRA对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明确其抗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ATRA对于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观测ATRA对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TRA明显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并导致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下降,同时可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结论:ATRA可以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通过抑制其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以及诱发内皮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血管新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维A酸 全反式 内皮细胞 管腔形成 凋亡
下载PDF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评价指标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圆圆 阎春林 +1 位作者 马莉 郑志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53-356,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评价指标。方法首先用DNFB致敏小鼠,分别于激发后24、48、72 h及96 h检测激发后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之差、组织切片中浸润细胞种类及数量、双侧耳引流淋巴结细胞数... 目的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评价指标。方法首先用DNFB致敏小鼠,分别于激发后24、48、72 h及96 h检测激发后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之差、组织切片中浸润细胞种类及数量、双侧耳引流淋巴结细胞数目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观察各指标与激发后耳肿度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与激发后耳肿度一样,其他各指标均显示出一致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即:24 h及48 h时炎症程度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至96 h时已减弱至一半左右。结论除激发后耳肿度之外,激发后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局部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等亦可反映炎症的程度,且更客观,从而丰富了该模型的评价指标,便于我们从多方面客观地评价药物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105例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跃 阎春林 +1 位作者 魏明辉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3-644,共2页
目的:总结日光模拟器对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进行光试验的结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对30名正常人和105例CAD患者进行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测定。结果:在UVA波段,当剂量<40J/cm2时... 目的:总结日光模拟器对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进行光试验的结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对30名正常人和105例CAD患者进行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测定。结果:在UVA波段,当剂量<40J/cm2时,30名正常人均无红斑反应,而105例CAD患者中6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反应(60%);在UVB波段,CAD患者的MED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结论:采用日光模拟器对CAD患者进行光试验,有助于对CAD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慢性光化性 长波紫外线 中波紫外线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皮损微血管密度和肥大细胞密度及光化学疗法对其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允辉 阎春林 廖康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897-2899,共3页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皮损微血管密度和肥大细胞密度及光化学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正常对照组皮肤和银屑病患者皮损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4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用肥大细胞特异性标志类胰蛋白酶单抗免疫组化法检测肥大...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皮损微血管密度和肥大细胞密度及光化学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正常对照组皮肤和银屑病患者皮损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4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用肥大细胞特异性标志类胰蛋白酶单抗免疫组化法检测肥大细胞密度,并观察光化学疗法对其的影响。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银屑病皮损处肥大细胞密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银屑病患者经过9周光化学疗法治疗,微血管密度和肥大细胞密度明显下降。结论肥大细胞参与银屑病的血管新生,光化学疗法可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来治疗银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微血管密度 肥大细胞 光化学疗法 血管新生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91例起病方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阎春林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0,共2页
慢性光化性皮炎91例起病方式分析阎春林①廖康煌①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曾被称为光敏性皮炎/光化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PD/AR)综合征,是一组以慢性光敏感为特征的病谱性疾病[1],于疾病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起... 慢性光化性皮炎91例起病方式分析阎春林①廖康煌①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曾被称为光敏性皮炎/光化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PD/AR)综合征,是一组以慢性光敏感为特征的病谱性疾病[1],于疾病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起病方式也有不同,早期诊断常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性皮炎 CAD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