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P21^(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阎晓初 柳凤轩 +2 位作者 贺光友 于冬梅 王宗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15-917,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113 例大肠癌P21和P53的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高分化腺癌P2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113 例大肠癌P21和P53的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高分化腺癌P2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大肠癌中P53、P21WAF1/CIP1蛋白表达有显著负相关(r=-0.585,P<0.01)。P53阳性表达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而P21阳性表达者高于阴性表达者,且P21+/P53-大肠癌死亡率较P21-/P53+患者显著降低。结论P2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分化有关,p53基因突变,介导P21蛋白产生减少,阻止细胞周期的作用减弱,从而加速大肠癌的发展。P21与P53蛋白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其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细胞周期 免疫组化 P53蛋白表达 预后
下载PDF
大肠肿瘤 cyclin D1、p21^(WAF1/CIP1)、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阎晓初 柳凤轩 +2 位作者 贺光友 于冬梅 王宗前 《癌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 113例大肠癌、 14例大肠腺瘤、 11例腺瘤癌变组织中 cyclin D1、 p21WAF1/CIP1、 p53和 PCNA进行了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 cycl...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 113例大肠癌、 14例大肠腺瘤、 11例腺瘤癌变组织中 cyclin D1、 p21WAF1/CIP1、 p53和 PCNA进行了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 cyclin D1和 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4.87%和 56.64%,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 (P<0.05),高分化腺癌P21蛋白阳性表达率)69.70% ,低分化腺癌为40.91%,两者间相差显著(P<0.05 ),大肠癌、腺瘤癌变的PCNA LI 较腺瘤组显著增高(P<0.01)。cyclin D1、P53、PCNA 过度表达者,其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cyclin D1、P53、 过度表达与P21失活可加速细胞周期转化,促进大肠癌的发生, P2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分化有关, cyclin D1、P53和PCNA 过度表达是大肠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PCNA CYCLIND1 P53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诊断病理学专业实习教学方法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阎晓初 于冬梅 +1 位作者 柳凤轩 刘友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诊断病理学 病理学科 实习带教 医学院校 专业学生 学员 本科生
下载PDF
二甲肼诱发大鼠大肠癌的组织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阎晓初 柳凤轩 +2 位作者 贺光友 于冬梅 王宗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9-303,共5页
作者对DMH诱发大鼠大肠癌过程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显示40只大鼠在DMH作用下,大肠粘膜显示不同程度的病变。实验第8周,大肠粘膜呈现早期增生性改变;第10~15周主要表现为粘膜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第18~32周除粘膜不典型增生外,大肠腺瘤... 作者对DMH诱发大鼠大肠癌过程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显示40只大鼠在DMH作用下,大肠粘膜显示不同程度的病变。实验第8周,大肠粘膜呈现早期增生性改变;第10~15周主要表现为粘膜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第18~32周除粘膜不典型增生外,大肠腺瘤和癌逐渐形成,其中检出腺瘤14个,原位癌10个,浸润性癌35个。20只对照大鼠大肠粘膜无明显病变。提示大肠癌的组织发生系经过粘膜增生→不典型增生或腺瘤→原位癌→浸润性癌的发展过程,证实不典型增生是大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肼 大肠肿瘤 粘膜 增生 大鼠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阎晓初 牟江红 柳凤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255-225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抗淋巴管特异抗体podop la-n in对9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黏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分析。结果大肠癌中心及浅表部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抗淋巴管特异抗体podop la-n in对9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黏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分析。结果大肠癌中心及浅表部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癌组织总平均MLD值与正常大肠MLD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边缘MLD均值较正常大肠组织非常显著性增高(P<0.01),而肿瘤中心区MLD均值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肿瘤浅表区MLD均值与正常组织差异不显著(P>0.05)。伴淋巴管受累、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组大肠癌,其边缘区MLD较无淋巴管受累、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组均显著增高(P<0.01)。大肠癌边缘区高MLD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MLD组(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癌周围淋巴管密度增加与癌细胞转移相关,大肠癌边缘区MLD测定对判断其转移可能具有意义,且大肠癌周MLD检测对大肠癌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淋巴管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大肠癌、大肠腺瘤CyclinD1、P16和PCNA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阎晓初 柳凤轩 +2 位作者 贺光友 于冬梅 王宗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 113例大肠癌、14例大肠腺瘤、11例腺瘤癌变组织中CyclinD1、P16和PCNA进行了检测。结果 大肠癌、腺瘤和癌变CyclinD1、P16以及P...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 113例大肠癌、14例大肠腺瘤、11例腺瘤癌变组织中CyclinD1、P16和PCNA进行了检测。结果 大肠癌、腺瘤和癌变CyclinD1、P16以及PCNA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大肠粘膜相比均相差显著 (P <0 .0 5 ) ,腺瘤癌变CyclinD1表达明显增高 ,大肠癌P16表达明显降低。大肠癌、腺瘤癌变的PCNA较腺瘤组显著增高 (P <0 .0 1)。CyclinD1、PCNA过度表达者 ,其 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CyclinD1过度表达与P16基因突变失活可能加速细胞周期转化 ,促进大肠癌的发生 ;CyclinD1过度表达在大肠癌早期形成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CyclinD1、PCNA过度表达提示为大肠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大肠腺瘤 Cylin-D1 P16蛋白 PCNA
下载PDF
4种肿瘤相关抗原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阎晓初 严粉琴 +1 位作者 柳凤轩 刘丽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抗原表达对胆囊癌早期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 10例慢性胆囊炎、10例胆囊腺瘤及 5 0例胆囊癌组织的癌胚抗原 (CEA)、癌相关粘液抗原 (CA5 0 )、钙粘附蛋白E(E C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抗原表达对胆囊癌早期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 10例慢性胆囊炎、10例胆囊腺瘤及 5 0例胆囊癌组织的癌胚抗原 (CEA)、癌相关粘液抗原 (CA5 0 )、钙粘附蛋白E(E C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EA及CA5 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组和胆囊炎组(P<0 .0 5 ) ,而E CD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 ,且伴有转移的胆囊癌E CD表达更低。胆囊癌的PCNA标记指数显著高于胆囊炎组和腺瘤组 (P<0 .0 1)。CEA及PCNA过度表达者 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P<0 .0 1) ,E CD过度表达者 3年生存率较阴性者明显增高 (P<0 .0 5 )。结论 CEA、CA5 0以及PCNA检测可能有助于胆囊腺瘤恶变和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且CEA、PCNA和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癌胚抗原 钙粘附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癌相关粘液抗原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阎晓初 陈意生 +2 位作者 柳凤轩 罗元辉 鲁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LP法对56例大肠癌D18S34,D17S799,D5S409,TCF-2,p53和Rb6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LP法对56例大肠癌D18S34,D17S799,D5S409,TCF-2,p53和Rb6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MSI总阳性率44.64%,其中,HPNCC≥2个位点MSI阳性率75.00%,散发性大肠癌≥2个位点阳性率28.85%。MSI阳性大肠癌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MSI阴性患者。结论:MSI可能为大肠癌发生的又一种分子机制。MSI阳性大肠癌生物学行为较好,预后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预后
下载PDF
347例大肠息肉及其癌变的光镜、电镜观察及细胞核DNA含量的测定和形态定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阎晓初 柳凤轩 +2 位作者 贺光友 陈希炜 傅晓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9-334,共6页
应用光镜、电镜、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和形态定量分析方法对347例大肠息肉及其癌变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显示大肠息肉癌变与其组织学类型、体积大小和不典型增生程度三个因素有关。并随腺瘤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至癌变,细胞核DNA含量... 应用光镜、电镜、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和形态定量分析方法对347例大肠息肉及其癌变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显示大肠息肉癌变与其组织学类型、体积大小和不典型增生程度三个因素有关。并随腺瘤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至癌变,细胞核DNA含量和形态测定ING、ISA均值逐渐递增,同时Ⅱ、Ⅲ级不典型增生与腺瘤癌变有相似的超微结构变化。证实大肠腺瘤是大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系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超微结构 定量分析 DNA
下载PDF
组织微阵列(组织芯片)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阎晓初 段光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9-521,共3页
关键词 组织微阵列 组织芯片 肿瘤 应用
下载PDF
大肠息肉的癌变倾向——附255例的粘液组化研究
11
作者 阎晓初 柳凤轩 +1 位作者 陈意生 贺光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0-242,F004,共4页
本文应用粘液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255例大肠息肉,结果显示管状或绒毛状腺瘤随不典型增生程度递增,唾液酸粘液分泌增加,硫酸粘液分泌和粘液分泌总量减少,统计学上相差显著(P<0.05)。在唾液酸粘液分泌中,以氮乙酰化、侧链无乙酰化或C_7... 本文应用粘液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255例大肠息肉,结果显示管状或绒毛状腺瘤随不典型增生程度递增,唾液酸粘液分泌增加,硫酸粘液分泌和粘液分泌总量减少,统计学上相差显著(P<0.05)。在唾液酸粘液分泌中,以氮乙酰化、侧链无乙酰化或C_7、C_9位氧乙酰化唾液酸粘液增多,C_8位氧乙酰化唾液酸粘液减少,提示具有恶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粘液组化 癌变 肠肿瘤
下载PDF
204例大肠息肉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2
作者 阎晓初 柳凤轩 +2 位作者 陈意生 于冬梅 贺光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6-50,共5页
本文采用4种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CL-2、CL-4、MC_3和MC_5检测了204例大肠息肉。结果显示,4种抗体的相应抗原在正常大肠粘膜为阴性表达,在炎性与幼年性息肉以及单纯性腺瘤阳性表达低,而在腺瘤不典型增生和腺癌癌变阳性表达较高,提示其阳... 本文采用4种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CL-2、CL-4、MC_3和MC_5检测了204例大肠息肉。结果显示,4种抗体的相应抗原在正常大肠粘膜为阴性表达,在炎性与幼年性息肉以及单纯性腺瘤阳性表达低,而在腺瘤不典型增生和腺癌癌变阳性表达较高,提示其阳性率与不典型增生有关(P<0.01),4种抗体的相应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占优势,且对判定癌前病变的抗原表达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早期判断腺瘤癌变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肿瘤增殖活性检测及预后意义
13
作者 阎晓初 柳风轩 贺光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对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断价值和预后。方法:采用DNA含量测定、AgNOR和PCNA染色对正常肾上腺皮质、皮质增生、腺瘤和癌进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正常肾上腺与皮质增生DNA含量、AgNOR...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对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断价值和预后。方法:采用DNA含量测定、AgNOR和PCNA染色对正常肾上腺皮质、皮质增生、腺瘤和癌进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正常肾上腺与皮质增生DNA含量、AgNOR计数、PCNA指数均值相接近(P>005),DNA倍体主要呈二倍体。腺瘤较增生组相比三种指标均值相差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细胞增殖活性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86例大肠癌的血型抗原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14
作者 阎晓初 柳凤轩 贺光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大肠癌中血型抗原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6例远位大肠癌中A、B、H、Lea和Leb5种血型抗原,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5种血型抗原在大肠癌中呈不同程度的表达,高、中分化腺癌中A、... 目的:分析大肠癌中血型抗原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6例远位大肠癌中A、B、H、Lea和Leb5种血型抗原,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5种血型抗原在大肠癌中呈不同程度的表达,高、中分化腺癌中A、B、H抗原丢失时,其预后较差,低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A、B、H抗原不相配合表达时,预后差。Lea和Leb抗原在各型大肠癌表达差异不明显。5种血型抗原表达与大肠癌Duck's分期关系不大。结论:A、B、H抗原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血型抗原 预后
下载PDF
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细胞凋亡、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景 柳凤轩 +2 位作者 阎晓初 贺光友 刘丽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关于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因素、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的关系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以认识survivin对结直肠癌发展及预后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关于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因素、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的关系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以认识survivin对结直肠癌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9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结直肠癌伴远处器官转移者的survivin蛋白表达(56%,14/25)高于未转移者(48.5%,32/66)(P<0.05),5年生存者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穴(n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期为91.3月熏阴性患者为116.4月,前者的5年生存率穴65.2%熏30/46雪显著低于survivin阴性者穴88.9%熏40/45雪穴P<0.01雪;survivin阳性患者的AI均数(0.74±0.19)%显著低于阴性患者(1.07±0.24)%穴P<0.01雪;survivin与VEGF蛋白表达显著相关穴Pearson系数:0.721雪。结论:survivin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调节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生存素 凋亡 VEGF 预后
下载PDF
8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 被引量:25
16
作者 谢文全 郭德玉 +6 位作者 阎晓初 孙慧勤 冯俊明 章容 辛榕 于冬梅 柳凤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01-1804,共4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收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本组病例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31~62岁,平均45.3岁。发生部位包括纵隔...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收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本组病例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31~62岁,平均45.3岁。发生部位包括纵隔、鼻腔、腮腺、口腔、眼眶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主要病理学改变:肿瘤直径1.5~25.0cm,大部分边界清楚,表面包膜完整;镜下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细胞质红染,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呈束状、编制状、漩涡状、席纹状或不规则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瘤细胞可分布于其间,间质部分玻璃样及黏液变性,散在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阳性8例,CD34阳性7例,bcl-2阳性6例,CD99阳性7例,SMA阳性4例,S-100阳性1例。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大多数是良性梭形细胞肿瘤,结合临床特点和病理镜下表现以及免疫组化能做出准确诊断,少数有低度恶性可能,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组织学构像并不能完全精确的预测其预后,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34 BCL-2 预后
下载PDF
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于冬梅 阎晓初 +2 位作者 郭德玉 柳凤轩 刘丽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180-2182,共3页
目的探讨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nm23和CD34蛋白的表达,并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结果55例膀胱移... 目的探讨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nm23和CD34蛋白的表达,并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结果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47.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63.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nm23阳性组MVD低于阴性组(P<0.05);VEGF与nm23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647,P<0.01),VEGF阳性表达伴nm23阴性表达者易发生转移。结论VEGF可能是膀胱癌的主要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肿瘤的生成、发展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VEGF和nm23蛋白可以作为预测膀胱癌转移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NM23蛋白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章员良 黄文 +3 位作者 彭辉 阎晓初 杨仕明 彭贵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239-4241,共3页
目的研究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息肉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例息肉均作做检,记录病理类型,并取周围黏膜即胃窦大、小弯,前、后壁4个部位(距幽门约2~5cm处)做... 目的研究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息肉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例息肉均作做检,记录病理类型,并取周围黏膜即胃窦大、小弯,前、后壁4个部位(距幽门约2~5cm处)做病理检查,观察黏膜炎症程度,并将息肉组织及周围黏膜组织分别作切片经改良吉姆萨(Giemsa)染色法镜检找Hp,观察息肉部位与周围黏膜Hp感染情况;对照组分别在胃窦大、小弯,前、后壁4个部位各取一块组织活检找Hp,并作病理,观察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结果观察组150例,Hp感染率58.0%(87/150),感染强度以中低强度为主,其中息肉部位HP感染率39.3%(59/150),非息肉部位HP感染率42.0%(63/150)。增生性息肉102例(68.0%),Hp感染率63.7%(65/102);胃底腺息肉31例(20.7%),Hp感染率38.7%(12/31);炎性息肉14例(9.3%),Hp感染率57.1%(8/14);腺瘤性息肉3例(2.0%),Hp感染率66.7%(2/3)。单发息肉93例(62.0%),多发息肉57例(38.0%),息肉以胃底体多见,其中增生性息肉在胃底体发生率94.1%(96/102),胃底腺息肉在胃底体发生率87.1%(27/31),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底腺息肉(P〈0.05),且以中高强度Hp感染为主,增生性息肉胃黏膜炎症活动性发生率较高,同时伴有黏膜肠化、萎缩。慢性胃炎对照组150例,Hp感染率52.0%(78/150),结果显示胃息肉发生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息肉发生与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但胃息肉类型与Hp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关,其中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显著高于胃底腺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胃炎 螺杆菌 幽门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景 柳凤轩 +2 位作者 阎晓初 贺光友 刘丽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3-536,共4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的关系存有争议,关于它与肿瘤患者预后的报道仍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KAI1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大肠癌原发灶... 背景与目的:对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的关系存有争议,关于它与肿瘤患者预后的报道仍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KAI1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大肠癌原发灶及2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KAI1表达。结果:KAI1在大肠癌原发灶中阳性表达54例(59.3%),弱阳性22例(24.2%),阴性15例(16.5%)。KAI1在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肿瘤中表达显著降低(P<0.01);5年生存者的KAI1阳性表达率(67.14%)显著高于5年内死亡者(33.33%)(P<0.05);KAI1表达阳性、弱阳性以及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次为87.04%、63.34%、60.00%,呈下降趋势(P<0.05),淋巴结转移灶的KAI1表达显著低于原发灶(P<0.05)。结论:KAI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恶性进展。检测KAI1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大肠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转移抑制基因 KAl1 大肠癌 作用
下载PDF
β-catenin和MMP-7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段光杰 阎晓初 +4 位作者 章容 卞修武 王清良 刘丽梅 陈春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β-链接素(-βcaten 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 atrix m etalloprote inase-7,MMP-7)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β-caten in和MMP-7在25例大肠正常黏膜及200例腺癌组织的表达。结果腺癌组... 目的探讨β-链接素(-βcaten 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 atrix m etalloprote inase-7,MMP-7)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β-caten in和MMP-7在25例大肠正常黏膜及200例腺癌组织的表达。结果腺癌组织与正常黏膜相比-βcaten in胞膜表达显著减弱,并出现明显的细胞质和/或细胞核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腺癌组织MMP-7阳性表达率为72.5%,显著高于正常黏膜16.0%(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DukesC/D期腺癌组-βcaten in胞膜表达率分别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及A期组(P<0.05)。β-caten in胞核表达率及MMP-7阳性表达率在溃疡型、淋巴结转移阳性及Dukes C/D期腺癌组分别显著高于息肉型、淋巴结阴性及A/B期组(P<0.05,P<0.01)。193例大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 in细胞质、细胞核表达与MMP-7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r=0.319,r=0.290,P<0.01)。结论致瘤性β-caten in与MMP-7协同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溃疡型与息肉型腺癌可能存在不同的生长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Β-链接素 金属蛋白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