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观察不同训练动作对产后腹直肌分离间距的即时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岑婉仪 龚宇萱 +6 位作者 黄镇东 胡芯雨 林君 阙可欣 李太良 王润妹 宋成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5091-5096,共6页
背景:产后腹直肌分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运动疗法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何种运动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其修复,目前尚缺乏共识。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卷腹运动、腹部中空运动、盆底肌收缩... 背景:产后腹直肌分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运动疗法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何种运动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其修复,目前尚缺乏共识。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卷腹运动、腹部中空运动、盆底肌收缩和联合运动4个训练动作对产后腹直肌分离间距的即时影响。方法:招募39例符合条件的腹直肌分离产妇,产后时间2-6个月。在静息状态、卷腹运动、腹式呼吸、盆底收缩、联合运动5个动作模式下,利用高频超声分别在受试者脐上4.5 cm、脐水平和脐下4.5 cm处对腹直肌分离间距进行测量。结果与结论:①脐上4.5 cm处,4个训练动作与静息状态相比,对腹直肌分离间距的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脐水平处,卷腹运动与静息状态相比腹直肌分离间距显著减少(P<0.01),而联合运动与静息状态相比腹直肌分离间距增加(P<0.05);脐下4.5 cm处,卷腹运动与静息状态相比腹直肌分离间距减少(P<0.05),其他3个动作与静息状态相比,腹直肌分离间距虽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②顺产组和剖腹产组相比,静息状态下3个测量位置的腹直肌分离间距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在脐水平处,经产组腹直肌分离间距较初产组增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脐下4.5 cm处,体质量指数与腹直肌分离间距呈正相关(r=0.359,P=0.025);④在即时效果上,卷腹运动可缩小腹直肌分离的间距,而腹部中空运动、盆底收缩运动和两者的联合运动则具有相反的效果;多次生产和体质量指数高的产妇可能更容易出现腹直肌分离;研究结果可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腹直肌 腹直肌分离 高频超声 运动训练 卷腹运动 腹部中空运动 盆底收缩运动
下载PDF
实时超声反馈腹横肌激活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君 宋成宪 +4 位作者 阙可欣 岑婉仪 王润妹 张嘉泳 刘刚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698-703,共6页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反馈腹部中空训练对腹横肌激活和产后腹直肌分离(DRA)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产后DRA>20 mm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实时超声反馈治疗(试验组...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反馈腹部中空训练对腹横肌激活和产后腹直肌分离(DRA)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产后DRA>20 mm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实时超声反馈治疗(试验组)和常规反馈治疗(对照组),共4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测量腹围和利用高频超声测量腹肌厚度、腹直肌分离间距(IRD),计算腹围差值、腹横肌激活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周后,试验组腹横肌激活程度更好,腹围缩小更多(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IRD小于对照组[(18.02±4.82)mm vs(20.36±4.13)mm],静态腹横肌厚度[(3.21±0.59)mm vs(2.91±0.51)mm]、动态腹横肌厚度[(5.16±0.86)mm vs(4.54±0.70)mm]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实时超声反馈的腹部中空训练可促进腹横肌的激活和增加肌肉厚度,可有助于产后DRA患者IRD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康复 腹直肌分离 腹横肌 实时超声反馈 腹部中空训练 腹直肌分离间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