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衍生化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氨基葡萄糖的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珵 宋敏 +4 位作者 王玉 阙小亭 文爱东 杨林 杭太俊 《药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1期511-517,共7页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氨基葡萄糖的浓度,并研究该药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和邻苯二甲醛/3-巯基丙酸(OPA/3-MPA)衍生化法对血浆样品进行前处理,LC-MS/M...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氨基葡萄糖的浓度,并研究该药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和邻苯二甲醛/3-巯基丙酸(OPA/3-MPA)衍生化法对血浆样品进行前处理,LC-MS/MS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氨基葡萄糖的浓度,并用BAPP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色谱分离采用Phenomenex ODS柱(150mm×4.6mm,5mm),流动相为甲醇-0.2%醋酸铵溶液(含0.1%甲酸),梯度洗脱;待测样品通过电喷雾正离子化以选择性反应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384→118(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和m/z326→147(内标酒石酸托特罗定)。结果:血浆中氨基葡萄糖在0.012~8.272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0),绝对回收率为87.9%~106.5%,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分别为4.4%~5.4%和9.8%~19.8%,定量限为0.012mg.L-1。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1.03±0.47)mg.L-1,AUC为(4.32±1.41)h.mg.L-1,AUC0-∞为(4.34±1.41)h.mg.L-1,Tmax为(2.80±1.37)h,t1/2为(1.20±0.32)h,MRT为(3.74±0.63)h。结论:衍生化LC-MS/MS法可增强氨基葡萄糖在反相色谱系统中的保留,改善与内源性干扰物的分离,有效降低电喷雾质谱检测的基质效应,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适用于氨基葡萄糖的临床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药代动力学 邻苯二甲醛 衍生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健康受试者口服异丙肌苷片的药动学 被引量:3
2
作者 阙小亭 丁娅 +3 位作者 杭太俊 王珵 王玉 陈沄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8-742,共5页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异丙肌苷片(1.0 g)的药动学特征,并考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对其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周期交叉设计,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随机分为2组,I组空腹、II组进食后均分别口服异丙肌苷片(1.0 g),服药后0~24 h...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异丙肌苷片(1.0 g)的药动学特征,并考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对其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周期交叉设计,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随机分为2组,I组空腹、II组进食后均分别口服异丙肌苷片(1.0 g),服药后0~24 h内间隔采集血样,停药1 wk后进行交叉试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血浆中N,N-二甲氨基-2-丙醇(Dip)和4-乙酰氨基苯甲酸(PACBA)的浓度。结果空腹和进食后单剂量口服异丙肌苷片,Dip的ρmax分别为(1.6±s 0.4)和(1.7±0.6)mg.L-1;tmax分别为(1.4±0.8)和(1.8±1.2)h;t1/2分别为(3.7±0.7)和(3.6±0.7)h;MRT分别为(5.6±1.0)和(5.8±1.1)h;AUC0~24分别为(7.9±1.8)和(8.0±1.9)mg.h.L-1。PACBA的ρmax分别为(9±4)和(3.4±1.7)mg.L-1;tmax分别为(0.59±0.20)和(1.5±1.1)h;t1/2分别为(1.02±0.24)和(1.2±0.4)h;MRT分别为(1.46±0.29)和(2.4±0.7)h;AUC0~24分别为(10±4)和(7.6±1.8)mg.h.L-1。结论异丙肌苷血浆样品LC-MS/MS、HPLC测定法专属、灵敏、准确,适用于异丙肌苷的临床药动学研究。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对Dip的药动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PACBA的吸收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肌苷 N N-二甲氨基-2-丙醇 4-乙酰氨基苯甲酸 药动学 食品药物相互作用 色谱法 高压液相 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健康人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玉 宋敏 +4 位作者 杭太俊 阙小亭 王珵 文爱东 杨林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3-439,共7页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低脂早餐后剂量递增实验设计,清洗期为1周。健康受试者12名,男女各半,分别单剂量口服低剂量(烟酸500 mg/洛伐他汀20mg);连续7 d,qd,多次口服低剂量(烟酸500 mg/洛伐他汀20 m...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低脂早餐后剂量递增实验设计,清洗期为1周。健康受试者12名,男女各半,分别单剂量口服低剂量(烟酸500 mg/洛伐他汀20mg);连续7 d,qd,多次口服低剂量(烟酸500 mg/洛伐他汀20 mg);单剂量口服中剂量(烟酸750 mg/洛伐他汀20 mg);单剂量口服高剂量(烟酸1 000 mg/洛伐他汀20 mg)的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采集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2.5,3,3.5,4,5,6,8,10,12,14,24 h血样,分离血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别测定血浆中烟酸及其代谢物烟酰胺和烟脲酸浓度以及洛伐他汀浓度,并计算相应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后,烟酸剂量在500~1 000 mg范围内,烟酸、烟酰胺和烟脲酸的AUC0~24 h和Cmax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且不存在性别差异。连续多次服用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烟酸500 mg/洛伐他汀20 mg)7 d后,烟酸、烟酰胺和烟脲酸的蓄积常数分别为(8.6±8.6)(,3.2±1.2)和(5.6±3.3)。洛伐他汀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不随烟酸剂量变化而改变,多剂量的蓄积常数为(1.6±0.6)。结论:口服烟酸剂量在500~1 000 mg范围内,烟酸及其代谢物烟酰胺和烟脲酸在中国人体内均呈线性药动学特征,多次给药后在体内有明显蓄积。烟酸和洛伐他汀之间不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 烟酸 烟酰胺 烟脲酸 洛伐他汀 药动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