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陷湖盆低勘探区源-汇系统与烃源岩预测——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豪 徐长贵 +7 位作者 高阳东 林鹤鸣 邱欣卫 剧永涛 汪旭东 李磊 孟俊 阙晓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5-583,共19页
烃源岩是沉积盆地含油气系统中决定油气聚集与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盆地或洼陷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较少且烃源岩指标不丰富等烃源岩预测的难点,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低勘探区为例,从“找湖(深湖-半深湖)”、“寻泥(深湖-... 烃源岩是沉积盆地含油气系统中决定油气聚集与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盆地或洼陷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较少且烃源岩指标不丰富等烃源岩预测的难点,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低勘探区为例,从“找湖(深湖-半深湖)”、“寻泥(深湖-半深湖泥岩)”、“定烃(烃源岩预测与评价)”的角度,开展源-汇系统与烃源岩预测系统性分析。首先,以“找湖”为目的,通过多期构造古地貌恢复,阐明原始盆地面貌与古湖盆发育位置,结合“地震前积确定湖盆边界、坡折体系确定深湖-半深湖分布范围、生化指标确定湖盆古环境特征、构造强度确定湖盆规模”等分析,对低勘探区的深湖-半深湖区进行确认并对潜在发育烃源岩的洼陷进行初步遴选,研究认为文昌期HF33等洼陷和下恩平期HZ5等洼陷具备发育深湖-半深湖泥岩的潜力。其次,通过古物源、古环境和沉积体系的分析,结合构造古地貌发育特征,开展源-汇系统重建及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发育的地质背景分析,通过源-汇系统各配置要素的数值模拟,指出中等物源供给强度、细物源粒度、高湖平面、大可容空间及欠补偿-均衡补偿型盆地有利于富泥型湖泊相沉积。最后,以成熟勘探区已钻遇优质烃源岩的钻井为基础,分析与烃源岩层对应的4类深湖-半深湖地震相及其地质背景,构建成熟区“烃源岩相(烃源岩地震相)”,结合对珠一坳陷主要富烃洼陷富烃要素的系统总结,开展低勘探区优质烃源岩多因素、多维度评价与最终排序。通过研究,指出LF22,HF33,HZ24(上、下文昌组),LF7和HZ10(下文昌组)等洼陷为Ⅰ级潜在富生烃洼陷;HZ5和HZ11洼陷(下恩平组)为Ⅱ级潜在生烃洼陷。部分洼陷烃源岩的预测和评价结果在实际勘探中已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地震相 烃源岩预测 低勘探区 源-汇系统 古近系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反应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荣 龙柱 +1 位作者 阙晓明 于艳丽 《造纸化学品》 CAS 2006年第B09期20-26,共7页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由于分子链上大量存在的反应性官能团,易于通过自由基引发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也可与其他高分子链偶合制得接枝共聚物。通过接枝共聚改性,可以赋予甲壳素和壳聚糖以某些新的性能,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综述了近年来壳聚...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由于分子链上大量存在的反应性官能团,易于通过自由基引发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也可与其他高分子链偶合制得接枝共聚物。通过接枝共聚改性,可以赋予甲壳素和壳聚糖以某些新的性能,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的主要类型、聚合物的性能及其应用、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接枝共聚反应 阳离子单体
下载PDF
断陷湖盆坡折带-古沟谷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珠江口盆地海丰33洼陷古近系文昌组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和子琛 刘豪 +4 位作者 林鹤鸣 邱欣卫 汪旭东 剧永涛 阙晓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1-451,共11页
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受构造活动强度、海平面升降及物源供给通量的控制,而其内部砂体展布特征还受坡折带-古沟谷体系配置的调控,深入探索坡折带-古沟谷的配置关系对断陷湖盆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珠江口盆地是南海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盆... 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受构造活动强度、海平面升降及物源供给通量的控制,而其内部砂体展布特征还受坡折带-古沟谷体系配置的调控,深入探索坡折带-古沟谷的配置关系对断陷湖盆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珠江口盆地是南海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盆地北部海丰33洼陷勘探程度较低,需要开展沉积体系发育控制因素分析,为储层的分布预测和油气勘探部署提供支撑。根据海丰33洼陷3D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在区域构造解释基础上,深入剖析海丰33洼陷古近系文昌组发育的坡折带和古沟谷类型及其特征,阐明坡折带-古沟谷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研究区文昌组发育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3种坡折带类型,自盆地边缘至沉积中心,坡折带具有多级分带的特征;②古沟谷类型以V型、U型、W型和单断槽型等4类为主,其中V型和U型沟谷数量较多且平面分布较为集中。坡折带控制了剥蚀区与物源区的边界,为沉积物输送提供了动力,控制了沉积物走向、搬运距离和沉积可容空间等。受坡折带组合的影响,研究区在不同阶段发育了不同的沉积体系类型。古沟谷作为沉积物搬运通道控制了沉积物的输送方向及卸载位置,且其大小控制了沉积体系的规模。因此,坡折带-古沟谷共同控制了沉积体系的类型、规模及其发育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古沟谷 古地貌 沉积体系 区域构造 文昌组 海丰33洼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