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二氢吡喃并[2,3-c]吡唑类衍生物的体外抑瘤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高梦诗 郑敏子 +4 位作者 叶心怡 施国邦 阙祥洁 张隆超 孙漩嵘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4-620,共7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二氢吡喃并[2,3-c]吡唑类衍生物(36号化合物)的体外抑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36号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体外存活的影响,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ap-37细胞凋亡相...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二氢吡喃并[2,3-c]吡唑类衍生物(36号化合物)的体外抑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36号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体外存活的影响,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ap-37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p21,Bax和NF-κB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Bcap-37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JC-1荧光探针法测定Bcap-37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 36号化合物对Bcap-37,MCF-7和A549细胞存活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其中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最低,为(22.4±0.8)mg·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6号化合物在25 mg·L^(-1)浓度下使Bcap-37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0.01),早期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1);在50 mg·L^(-1)浓度下,使Bcap-37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p21,Bax和NF-κB 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在10,25和75 mg·L^(-1)浓度下,使Bcap-37细胞MMP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36号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瘤作用,可抑制Bcap-37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内线粒体通路和细胞外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吡喃并[2 3-c]吡唑类衍生物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