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官方微博影响力比较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
1
作者 阚昊 阚利民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19期145-145,共1页
互联网时代,高校需要及时更新宣传方法,认识到最大众化的信息分享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在宣传高校品牌、维护高校形象、信息发布与沟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微博进行为对象,通过文献阅读、个案分析... 互联网时代,高校需要及时更新宣传方法,认识到最大众化的信息分享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在宣传高校品牌、维护高校形象、信息发布与沟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微博进行为对象,通过文献阅读、个案分析、文本内容分析、调查问卷方法,将"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与"浙江大学"微博进行影响力比较分析,从而分析二者不足,提出增加二者互补能力的可行建议,提升电子"校"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微信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博 影响力 浙江大学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不同节段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同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25
2
作者 阚利民 陈超 +1 位作者 张会文 刘建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以指固有动脉不同节段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同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对45例52指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以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结果 45例中除4指皮瓣远端部分... 目的 探讨以指固有动脉不同节段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同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对45例52指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以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结果 45例中除4指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经4~8个月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吻合神经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为6.0~9.0 mm,平均7.4 mm.未吻合神经的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为8~10 mm,平均9 mm.植皮区无明显凹陷,5指轻度色素沉着,4指出现植皮边缘瘢痕挛缩,其中1指远侧指间关节约10°伸直受限,经理疗后未见缓解.2指出现供区瘢痕触痛,经理疗后部分缓解.在常温下和冰水中均未出现苍白、发凉.供指指腹感觉均为S_4.手功能按ATM法,优42指,良7指,可3指,优良率达92%.结论 该术式不损伤手指的主要动脉,是治疗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3
作者 阚利民 孟小光 陈江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9-510,共2页
目的总结采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前足软组织缺损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30.7岁。左足9例,右足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砸伤5例,穿刺伤5例... 目的总结采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前足软组织缺损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30.7岁。左足9例,右足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砸伤5例,穿刺伤5例。其中一期急诊修复2例,二期修复1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9 cm×8 cm~17 cm×14 cm。采用大小为10 cm×9 cm~19 cm×16 cm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例皮瓣出现局部张力性水疱,2例发生皮瓣肿胀,经对症处理后均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稍臃肿,不影响穿鞋及行走。皮瓣感觉均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3 mm,平均11 mm。结论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切取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前足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阚利民 李瑞国 王振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共2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8例(46指)指骨骨折的患者,采用体表标记、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结果经3~12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无骨不愈合、关节僵硬、感染发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5~2.5个...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8例(46指)指骨骨折的患者,采用体表标记、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结果经3~12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无骨不愈合、关节僵硬、感染发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5~2.5个月,手功能按ATM法评定,优良率达92%.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和功能恢复快的优点,是早期治疗闭合性指骨骨折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头状骨骨软骨移植治疗指间关节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少平 蒋文平 +6 位作者 王立新 吴爱民 阚利民 赵小明 杨唤友 何丽娜 刘德群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 探讨头状骨骨软骨移植治疗指间关节部分缺损的技术和疗效。方法 对 5例指间关节缺损病人 ,行指间关节侧方直切口或指背“S”形切口 ,暴露损伤关节 ,清除关节缺损面的瘢痕、肉芽组织。在同侧手背第三掌骨基底近端作横形切口 ,切... 目的 探讨头状骨骨软骨移植治疗指间关节部分缺损的技术和疗效。方法 对 5例指间关节缺损病人 ,行指间关节侧方直切口或指背“S”形切口 ,暴露损伤关节 ,清除关节缺损面的瘢痕、肉芽组织。在同侧手背第三掌骨基底近端作横形切口 ,切取头状骨远端背侧骨软骨块。将骨软骨块用 1~ 2枚0 .8mm直径的克氏针固定于近节指骨头 4例 ,中节指骨头 1例。结果 术后随访 8个月~ 6年 ,移植骨软骨全部愈合。成角畸形比术前减少 2 3°~ 3 4° ,指间关节活动范围为 72°~ 110°。结论 作者在对家兔施行膝关节骨软骨回植的实验中证实 ,术后 2周移植的骨软骨已有骨小梁长入 ,软骨坏死 ;术后 3周出现新生软骨岛 ,术后 6周软骨修复完成。因此 ,采用同侧头状骨骨软骨移植修复指间关节部分缺损 ,可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移植 治疗 关节缺损 临床应用 术后 指骨 关节部 结论 作者 新生
原文传递
三角纤维软骨切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尺侧腕痛24例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英杰 原启华 +2 位作者 黄晨 任龙喜 阚利民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45-546,共2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尺侧腕痛与三角纤维软骨 (TFC)损伤的相关性及 TFC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 2 4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尺侧腕痛患者 ,行腕关节造影 MRI检查 ,确认 TFC损伤者予以切除 ,术后石膏固定腕关节 3周。结果随访 6~ 15个...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尺侧腕痛与三角纤维软骨 (TFC)损伤的相关性及 TFC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 2 4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尺侧腕痛患者 ,行腕关节造影 MRI检查 ,确认 TFC损伤者予以切除 ,术后石膏固定腕关节 3周。结果随访 6~ 15个月 ,18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疼痛消失 ,4例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疼痛明显减轻 ,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尺侧腕痛与TFC损伤相关 ,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纤维软骨 桡骨远端骨折 尺侧腕痛 治疗
原文传递
背阔肌肌皮瓣双极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惠 刘会仁 +3 位作者 陈杰 周自贵 阚利民 王立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背阔肌肌皮瓣 双极移位 重建 屈肘屈指功能
原文传递
浅析我国业余拳击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阚利民 袁则明 《安徽体育科技》 2007年第2期20-22,共3页
从形态、训练方法、普及范围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目前制约中国业余拳击运动发展的因素,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针对基层开展业余拳击的现状,从法律法规、训练体系、市场推广等方面解决问题,找出适合业余拳击发展的训练之路。
关键词 业余拳击 发展 制约因素
原文传递
论拳击运动员假动作进攻及训练
9
作者 阚利民 《安徽体育科技》 2007年第5期22-24,共3页
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和分析拳击假动作对进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对假动作进攻技术进行了类型分析和技术要领研究,并针对拳击假动作常见的问题提出了训练方法。
关键词 拳击 假动作 进攻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