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念珠菌感染的基因易感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阚思玥 李筱芳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念珠菌是引起严重黏膜感染和系统性感染的重要真菌,但不是所有个体都有感染念珠菌的风险。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基因角度研究真菌感染的易感性。研究发现一些原发性免疫缺陷如STAT1、STAT3或CARD... 念珠菌是引起严重黏膜感染和系统性感染的重要真菌,但不是所有个体都有感染念珠菌的风险。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基因角度研究真菌感染的易感性。研究发现一些原发性免疫缺陷如STAT1、STAT3或CARD9缺陷与严重的念珠菌感染有关;此外,部分与免疫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与念珠菌感染(如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念珠菌血症等疾病)的易感性相关。念珠菌易感基因的发现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为临床诊治念珠菌感染提供新的检测指标和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感染 基因易感性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临床特点及其病原菌体外药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阚思玥 蔡晴 +4 位作者 金云 陈伟 胡素泉 杨连娟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检测其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入选105例0~3岁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确诊,用调查表收集患儿有关资料,统计并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用科玛... 目的分析并探讨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检测其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入选105例0~3岁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确诊,用调查表收集患儿有关资料,统计并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AU测试卡鉴定菌种。参照CLSI酵母菌检测方案M27-A3测定菌株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及特比萘芬等5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105例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年龄分布为0.4~36个月,平均10.67个月,以1岁以内感染最多(75%)。皮损位于尿布区最多,其次为颈部及腋下。共分离念珠菌189株,菌种鉴定显示白念珠菌最多(81.5%),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10.6%)和光滑念珠菌(3.2%)。咪康唑和酮康唑对白念珠菌的MIC90值最小(0.25μg/mL)。酮康唑和益康唑对所有菌株包括非白念珠菌的MIC90值分别为0.25μg/mL和2μg/mL。联苯苄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的MIC90值最大(16μg/mL),对非白念珠菌的MIC90值分别为8μg/mL和16μg/mL。结论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年龄分布以1岁内为主,皮损主要位于尿布区、颈部和腋下等温暖潮湿部位。白念珠菌仍是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中最常见的菌种,非白念珠菌中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咪康唑和酮康唑是治疗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较好的外用药选择,尤其是酮康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临床特点 体外药敏试验 抗真菌药
下载PDF
臀部皮肤结核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阚思玥 张韡 +3 位作者 符美华 李筱芳 刘维达 孙建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743-744,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臀部对称性暗红色斑块、丘疹10年余。10余年前患者臀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绿豆至黄豆大红色丘疹,质硬无明显自觉症状,后逐渐增大互相融合,伴少量脱屑,偶感瘙痒,曾多次在当地医院按“股癣”治疗后无好转,斑块逐渐...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臀部对称性暗红色斑块、丘疹10年余。10余年前患者臀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绿豆至黄豆大红色丘疹,质硬无明显自觉症状,后逐渐增大互相融合,伴少量脱屑,偶感瘙痒,曾多次在当地医院按“股癣”治疗后无好转,斑块逐渐增大,表面凹凸不平。患者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午后潮热、盗汗,无腹痛、腹泻,无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无药物过敏史。既往有肠结核病史,其父有肠结核病史。体检: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结核 臀部 红色丘疹 自觉症状 药物过敏史 临床资料 体重减轻 肠结核
下载PDF
乌蛇止痒丸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68例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阚思玥 董文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9期3313-3315,共3页
目的:分析乌蛇止痒丸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入院治疗的68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蛇止痒丸,疗程7d。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乌蛇止痒丸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入院治疗的68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蛇止痒丸,疗程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变化情况,炎性因子IL-4、IL-5、IL-2水平变化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EASI评分及IL-4、IL-5、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EASI评分及IL-4、IL-5水平低于对照组,且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蛇止痒丸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急性湿疹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炎症因子的刺激作用,降低复发率,且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蛇止痒丸 除湿止痒软膏 急性湿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诱发的皮肤黏膜反应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5
作者 阚思玥 吴琼 +1 位作者 杨连娟 蔡晴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诱发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表现,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文献回顾。方法对4例经EGFRIs治疗后发生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既往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56例亚洲...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诱发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表现,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文献回顾。方法对4例经EGFRIs治疗后发生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既往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56例亚洲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反应评定标准4.0版标准评估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类型,总结EGFRIs相关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共160例,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36~78岁。非小细胞肺癌(56.3%)是患者中最常见的癌症。多数患者在使用EGFRIs靶向治疗1~3周后出现皮肤黏膜反应。痤疮样皮疹124例(77.5%),皮肤干燥85例(53.1%),红斑脱屑38例(23.8%),甲沟炎及甲周化脓性肉芽肿34例(21.3%),毛发改变27例(16.9%),口腔黏膜炎13例(8.1%)。皮疹严重程度分级1~2级106例,≥3级54例。经对症处理2~4周后,大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得以控制,6例患者通过减少EGFRIs药物剂量以及9例患者中断治疗后不良反应得到控制。结论EGFRIs诱发的皮肤黏膜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痤疮样皮疹及皮肤干燥,皮肤黏膜反应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经对症处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黏膜不良反应 文献回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