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化理论论治痰饮内生 被引量:13
1
作者 邹金明 杜武勋 +7 位作者 张少强 王智先 丛紫东 侯双双 阚振棣 靳冬慧 鞠静 毛文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4-266,共3页
中医学是以气化理论为基础,把认识痰饮的基点放在气化过程的正常与否,从气的升降出入、气的聚合离散、气的开合枢的运行机制来说明人体气机、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进而提出"阳化气,阴成形"气形转化来说明在人体气机不利、... 中医学是以气化理论为基础,把认识痰饮的基点放在气化过程的正常与否,从气的升降出入、气的聚合离散、气的开合枢的运行机制来说明人体气机、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进而提出"阳化气,阴成形"气形转化来说明在人体气机不利、脏腑生理功能失常情况下痰饮的化生。由此提出升降出入失调、聚合离散紊乱、开合枢无序是痰饮形成的主要机理,而调整人体气化结构以纠正人身之气的偏胜偏衰达到阴平阳秘的阴阳平衡状态是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痰饮 升降出入 聚合离散 开合枢
下载PDF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2
作者 佟颖 杜武勋 +4 位作者 李悦 张少强 蒋璐 靳冬慧 阚振棣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Medline进行检索,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甘龙牡""心律失常""心悸"为关键词... 目的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Medline进行检索,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甘龙牡""心律失常""心悸"为关键词,收集、整理近10年有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对报道中的适应症、临床疗效、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等进行分析。结果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轻、中度心律失常。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剂,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或与调节离子通道、改善应激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律失常 心悸 心阳虚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成分及其对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侯双双 杜武勋 +4 位作者 张美玉 阚振棣 鞠静 靳冬慧 庄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66-69,共4页
参附注射液现代临床多用于心肾阳虚、阳气欲脱证之心力衰竭。近年来,关于其物质基础和作用于心力衰竭的机制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该文对其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成分 心力衰竭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阚振棣 刘岩 +13 位作者 杜武勋 张少强 王智先 丛紫东 郑玲玲 侯双双 靳冬慧 蒋璐 孙飞 佟颖 张美玉 鞠静 庄园 张瑜 《河南中医》 2017年第2期367-370,共4页
天麻钩藤饮现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对其进行的研究也从药理、药效、质量控制等方面逐渐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1)在临床应用方面,运用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对天麻钩藤饮治疗疾病的疗效评价... 天麻钩藤饮现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对其进行的研究也从药理、药效、质量控制等方面逐渐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1)在临床应用方面,运用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对天麻钩藤饮治疗疾病的疗效评价多单纯运用主观症状的改善来衡量,客观指标过少,影响了实验的可靠性和说服力。(2)在药理研究方面,天麻钩藤饮药理作用复杂,目前对其进行的研究以血清药理学方法为主,但试验指标相对滞后,重复性研究较多,突破性进展较少。此外,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不能忽略病与证的结合问题,故规范动物试验模型是试验成功的前提,同时应密切结合其病理变化寻找研究方向。(3)天麻钩藤饮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方面目前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由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能够阐明其药用功效、作用机制,是其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保障,故从整体入手研究天麻钩藤饮的药效物质基础将是其必不可少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从气化论气血津液病证 被引量:8
5
作者 侯双双 张瑜 +6 位作者 张美玉 靳冬慧 阚振棣 鞠静 庄园 蒋璐 杜武勋 《河南中医》 2016年第6期947-949,共3页
中医学从生理、病因、病理,到辨证、施治,无一不是以气化论为理论根据的,因此,气化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气化作用激发和协调着气、血、津液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变化,维持着各个脏腑官窍的正常活动和机体... 中医学从生理、病因、病理,到辨证、施治,无一不是以气化论为理论根据的,因此,气化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气化作用激发和协调着气、血、津液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变化,维持着各个脏腑官窍的正常活动和机体的整个生命全过程。人体内气、血、津、液的产生、输布、发挥作用等,亦无不有赖于气化。气化有常,则津液流行,气血充盛,五脏安和,疾病不生;气化失常则津液不行,气血衰少,五脏动摇,变生百病;气体终止,则精气竭绝,阴阳离散。在临床上无论治疗气血病证,亦或是津液病证,调理气机、推动气化都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津液
下载PDF
从“气化论”谈气阳两虚 被引量:5
6
作者 阚振棣 杜武勋 +4 位作者 王智先 张美玉 靳冬慧 丛紫东 鞠静 《河南中医》 2017年第4期566-568,共3页
气为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气化是气的一种运动形式,气化又可分为阴化、阳化两个过程,其中阳化偏重于功能变化方面,气阳两虚实质为气化中阳化作用的衰弱即阳化不及。阳化不及则生命活动失去应有的动力,机体功能减弱,失于温煦,主要有两个... 气为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气化是气的一种运动形式,气化又可分为阴化、阳化两个过程,其中阳化偏重于功能变化方面,气阳两虚实质为气化中阳化作用的衰弱即阳化不及。阳化不及则生命活动失去应有的动力,机体功能减弱,失于温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机体功能低下,呈现出脏腑功能低下的病理变化,如心气虚则推无动力,不能输送血液到全身;气虚则运化无能,水谷不化。二是机体没有足够的热能来维持生理需要则机体表现出寒相。这与功能层面的气阳两虚理论不谋而合,亦为气阳两虚理论提供了佐证。气阳两虚概念,着重于气与阳的功能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论,指出功能层面上气与阳各自独立,属并列关系。在厘清中医理论中气虚、阳虚关系的同时,对气阳两虚存在的合理性作扼要表述,提出气化作用中阳化不及为气阳两虚证的成因。为气阳两虚证的辨证提供理论依据,以求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论” 气阳两虚 气化 阳化
下载PDF
基于气化论探讨气阴两虚辨治
7
作者 张美玉 侯双双 +5 位作者 靳冬慧 庄园 鞠静 阚振棣 张瑜 杜武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98-100,共3页
气化是生命活动的本源,气化论认为气化失调是致病之根本,该文基于气化论探讨气阴两虚证,旨在从根本上认识其发病机制,从而由此推广及其他临床病证,以更好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气化论 气阴两虚 辨治
下载PDF
基于气化论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痰瘀结证治 被引量:2
8
作者 鞠静 杜武勋 +4 位作者 韩金星 张美玉 庄园 阚振棣 靳冬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41-1843,共3页
中医学将古代哲学气化理论引入到医学领域,借以解释生命的运动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人体的愈病机理。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亦可以采用气化理论进行解释,杜武勋教授基于气化理论结合临床实际,首创冠心病心绞痛以虚实分类,实证期以八... 中医学将古代哲学气化理论引入到医学领域,借以解释生命的运动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人体的愈病机理。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亦可以采用气化理论进行解释,杜武勋教授基于气化理论结合临床实际,首创冠心病心绞痛以虚实分类,实证期以八纲辨证,虚证期以气血阴阳辨证,实证期以痰瘀互结为病机,寒热分治,分为寒痰瘀结证及热痰瘀结证,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始终强调气的功能,疾病的愈病机理在于恢复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冠心病 心绞痛 寒痰瘀结
下载PDF
基于中医形、气、神理论探讨中医药愈病机理 被引量:36
9
作者 蒋璐 杜武勋 +4 位作者 王智先 郑玲玲 佟颖 靳冬慧 阚振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1-454,共4页
中医学是从整体、宏观、动态认知生命,以古代哲学的形神观和气化论为基础,认为形、气、神三者在生命活动过程和疾病诊断治疗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形、气、神相关理论探讨中医药愈病机理,研究生命活动中形、气、神在气化学说下的作用... 中医学是从整体、宏观、动态认知生命,以古代哲学的形神观和气化论为基础,认为形、气、神三者在生命活动过程和疾病诊断治疗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形、气、神相关理论探讨中医药愈病机理,研究生命活动中形、气、神在气化学说下的作用和规律,以便临床遣方用药中整体调整功能状态,达到复方中药治疗疾病的整体效应、远期效应和最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病机理 气、神 气化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阐释中医之“气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玲玲 张美玉 +5 位作者 张瑜 鞠静 阚振棣 靳冬慧 庄园 杜武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18-3921,共4页
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气一元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哲学"体用论"视角探求"气"之渊源,即显于"气"之涵义有物质与功能两用。"气"无所不至,机体的一切生理、病理变化,无不通... 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气一元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哲学"体用论"视角探求"气"之渊源,即显于"气"之涵义有物质与功能两用。"气"无所不至,机体的一切生理、病理变化,无不通过"气化"得以实现,其与代谢组学的认识有相通之处,诸多学者试以不同视角、采用不同层面从宏观和微观阐释"气化",故尤值得探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气化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本虚标实证分类方案在病证结合模式中的优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庄园 杜武勋 +6 位作者 张美玉 靳冬慧 鞠静 阚振棣 丛紫东 孙非非 王智先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10期18-21,共4页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具有迁延难愈、证候复杂多变的特点,决定了中药及其复方对CHF治疗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才能体现其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优势。但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演变规...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具有迁延难愈、证候复杂多变的特点,决定了中药及其复方对CHF治疗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才能体现其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优势。但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演变规律尚缺乏统一的认识,疗效无法得到认可,优势无法得以体现,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对本病防治的公信力。基于以上认识,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两期,加重期以标实证分类,寒热分治;缓解期以本虚证分类,在阴阳、气血辨证的基础上,依脏腑(三焦辨证)进行系统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两期 本虚标实证 分类 病证结合
原文传递
基于气化论探讨冠心病热痰瘀结证病机及诊治
12
作者 靳冬慧 杜武勋 +4 位作者 王智先 阚振棣 张美玉 庄园 鞠静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10期150-151,共2页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病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出现胸闷、憋气、心绞痛等临床症状。中医学中虽无"冠心病"之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现其论述散见于历代医书中的"胸痹"、"心痛"等...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病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出现胸闷、憋气、心绞痛等临床症状。中医学中虽无"冠心病"之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现其论述散见于历代医书中的"胸痹"、"心痛"等篇章。冠心病热痰瘀结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化不利,津液不归正化而生成痰、饮、水、湿、浊、瘀、毒,热与痰瘀互结而形成,临床治疗旨在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恢复机体气化功能,标本兼治,扶正同时活血化痰,清热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热痰瘀结证 气化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