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型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 被引量:6
1
作者 阚祥绪 邹天宁 +1 位作者 吴瑕玉 汪旭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6-718,共3页
目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代谢的关键性酶,其催化作用决定了DNA甲基化与DNA合成之间的平衡。MTHFR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叶酸代谢结局,从而构成肿瘤风险因子。研究分析了MTHFR各基因型在云南籍乳腺癌人群和正常人群中的分... 目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代谢的关键性酶,其催化作用决定了DNA甲基化与DNA合成之间的平衡。MTHFR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叶酸代谢结局,从而构成肿瘤风险因子。研究分析了MTHFR各基因型在云南籍乳腺癌人群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初步探索了MTH-FR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多重PCR-RFLP技术,对125例云南籍乳腺癌患者和103例正常人群MTHFR677位点1298位点多态性进行筛查。结果未发现MTHFRC677T和A1298C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和对照样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目前样本条件下,上述两个MTHFR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云南籍人群的乳腺癌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 乳腺癌易感性 多重PCR-RFLP
下载PDF
凋亡通路及caspase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文宝 孔庆宏 +2 位作者 阚祥绪 王冠林 张宽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96-1501,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AD的可能致病因素主要是由tau、APP以及Aβ引起神经元退化以及神经细胞凋亡。tau经caspases切割后会发生聚集,进而发生神经纤维缠结使神经元退化及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AD的可能致病因素主要是由tau、APP以及Aβ引起神经元退化以及神经细胞凋亡。tau经caspases切割后会发生聚集,进而发生神经纤维缠结使神经元退化及死亡。细胞凋亡途径都需要caspases的活化,并且是凋亡的启动者、执行者。APP经β-、γ-分泌酶作用产生sAPPβ、Aβ_(40/42),其中Aβ_(42)经DR4/5激活下游凋亡信号以及经caspase切割形成的C31片段,可促进细胞凋亡。sAPPβ水解后产生的N-APP可经DR6促进神经元的异常发展,但水解位点及机制并不清楚。其中,caspase可以通过作用于γ-分泌酶激活蛋白调节Aβ_(40/42)以及C31的生成,进而影响AD的发生。目前关于AD的治疗还没有针对caspase的药物。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就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其通路中caspases在AD发生过程中的相关作用进行阐明,为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可能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 阿尔茨海默病 tau-Aβ 细胞凋亡 治疗靶点 治疗药物
下载PDF
叶酸、核黄素及MTHFR C677T多态性对人淋巴细胞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旭 夏晓玲 +2 位作者 吴瑕玉 阚祥绪 曹能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叶酸、核黄素及MTHFR C677T多态性对人淋巴细胞遗传稳定性的综合影响。方法:利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技术分析了叶酸(20、200nmol/L即LF、HF)和核黄素(1、500nmol/L即LR、HR)不同浓度组合以及MTHFR C677T多态性对9d培养的人淋巴... 目的:探讨叶酸、核黄素及MTHFR C677T多态性对人淋巴细胞遗传稳定性的综合影响。方法:利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技术分析了叶酸(20、200nmol/L即LF、HF)和核黄素(1、500nmol/L即LR、HR)不同浓度组合以及MTHFR C677T多态性对9d培养的人淋巴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对于任何MTHFRC677T基因型,LFHR组的遗传损伤程度居所有浓度组合之首,而HFLR组则最低(P<0.05),高叶酸条件下的微核化双核细胞(micronucleated binucleated cell,MNedBNC)、核芽(nuclear bud,BUD)和核质桥(neacleo plasmic bridge,NPB)频率分别是低叶酸浓度的34.9%、30.6%和35.5%;高核黄素条件下的遗传损伤频率约比低核黄素高7.0%~12.7%;MTHFR677CC基因型遗传稳定性显著高于突变纯合子677TT(P<0.01);叶酸对MNedBNC、BUD、NPB的变异贡献率分别达到71.1%、69.0%和68.2%(P<0.001);核黄素对BUD、MTHFR C677T多态性对MNedBNC和BUD的变异贡献虽达到显著水平,但均不及叶酸;叶酸、核黄素和MTHFR C677T基因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基因组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叶酸、核黄素和MTHFR C677T多态性以不同程度影响基因组稳定性,其中叶酸是本实验条件下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核黄素 MTHFR C677T多态性 基因组稳定性
下载PDF
紫露草在生态毒理学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孟永明 阚祥绪 周汝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9-64,共6页
沼泽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作为环境污染监测的优选物种一直受到青睐。以往的研究主要以紫露草微核试验和雄蕊毛突变试验为指标进行环境污染监测。而目前的研究已经进入基因表达及分子水平。文章从国内外紫露草生态毒理的研究... 沼泽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作为环境污染监测的优选物种一直受到青睐。以往的研究主要以紫露草微核试验和雄蕊毛突变试验为指标进行环境污染监测。而目前的研究已经进入基因表达及分子水平。文章从国内外紫露草生态毒理的研究现状出发,针对紫露草微核产生及雄蕊毛突变机制这类新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以及探针检测技术、定量检测技术和紫露草的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紫露草分子毒理上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露草 分子生态毒理学 微核试验 雄蕊毛突变试验 生物标志物 生态毒理基因组学 探针
下载PDF
内吗啡肽在脊髓背角浅层的镇痛机制研究
5
作者 阚祥绪 潘宁 +3 位作者 蒋竹仙 严雪锋 杨晓密 刘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257-257,共1页
内吗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内源性阿片肽物质,研究发现其发挥镇痛作用的位置主要在脊髓背角浅层,但是相关内源性药理作用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基于此,本文对内吗啡肽在脊髓背角浅层的镇痛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当前的内吗啡肽临床应用提... 内吗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内源性阿片肽物质,研究发现其发挥镇痛作用的位置主要在脊髓背角浅层,但是相关内源性药理作用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基于此,本文对内吗啡肽在脊髓背角浅层的镇痛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当前的内吗啡肽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 脊髓背角浅层 镇痛机制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机制在促进大中专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研究
6
作者 阚祥绪 廖利刚 +3 位作者 邓祥平 陈邦跃 余金飞 陶正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17期25-26,共2页
形成性评价是立足于过程性评价\体现评价改革新理念的一种典型方法,该机制有别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要求教育者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着重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拓展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效果的自我认知、创新... 形成性评价是立足于过程性评价\体现评价改革新理念的一种典型方法,该机制有别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要求教育者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着重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拓展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效果的自我认知、创新新思维的体现等方面,以期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本文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不同院系的165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进而提出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应该向学生参与型转变、逼迫填鸭式思路应该向学生主动型转变、考试导向型向学生自我效能感及自我修正和自我目标实现方向转变。本研究选择的对象涉及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习层次、不同的既定学习态度,因此研究结果在信度、效度方面都比较理想。【结果】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后,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加多样化,不再以考试为唯一目标,学习的兴趣更浓;不再被动接受老师强加的知识,而是自己积极拓展,老师更多作为协调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知识面更广博;学生反馈发现,这种模式下,他们不再以为慑于老师的权威而被迫接受条条框框。而是通过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的成就感得到体现,改变了学生对于目前大中专学校传统教育模式的认知,学生在获取的知识信息量、日常教学参与度、最终考试成绩、职业资格考试通关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改观。【结论】形成性评价机制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学生的知识内化方面效果突出,对同级同类学校及其他大中专院校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学习效果 过程导向型 学生参与式学习
下载PDF
“破窗效应”在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启示
7
作者 阚祥绪 刘平 +2 位作者 李丽娥 曹敏 蒋竹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6年第12期306-306,共1页
“破窗效应”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的一项实验导出,旨在强调细小不良行为往往会触发严重后果。职业学校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学习经历及背景高度类似,因此更容易引发相互效仿性的集体效应;学生相似的心理状... “破窗效应”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的一项实验导出,旨在强调细小不良行为往往会触发严重后果。职业学校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学习经历及背景高度类似,因此更容易引发相互效仿性的集体效应;学生相似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事物类似的认知力也倾向于导致行为活动扎堆出现;此外,学习动机的雷同特征也常常导致他们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破窗”效应。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潜在破坏力的行为大加整顿,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良性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氛围,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各项素质。这一管理理念也值得各大中专学校借鉴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窗效应 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管理
下载PDF
巨大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1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何美林 林向体 阚祥绪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998-999,共2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者临床可见,但巨大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且无典型症状者罕见.现报告1例巨大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瘤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过程中的有效干预行为分析
9
作者 张勇 严雪锋 +3 位作者 陶正红 解呈 李晗 阚祥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7年第1期306-306,共1页
形成性评价机制(亦称为过程性评价)是寄寓了教改新理念的一种新策略,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机制不同,该机制着重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平时习惯的培养、多样化任务的实施情况、学习效果的自我认知、自我评定等诸多方面,以帮助学生在学... 形成性评价机制(亦称为过程性评价)是寄寓了教改新理念的一种新策略,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机制不同,该机制着重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平时习惯的培养、多样化任务的实施情况、学习效果的自我认知、自我评定等诸多方面,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有效调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成新的学习需求。然而,若不能有效干预实施过程,则可能让课堂失控,老师的本体性缺位,结果将适得其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教学过程 干预 行为分析
下载PDF
植物光合作用的测定及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阚祥绪 施利民 周恭伟 《生物学通报》 2005年第4期50-51,共2页
在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提到速率就必须有一个定量分析的基础.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旨在形成一个简易的测试条件,以绿色植物叶片自身的质量为基本单位,以测定其在溶液当中沉浮的时间为计量,比较... 在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提到速率就必须有一个定量分析的基础.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旨在形成一个简易的测试条件,以绿色植物叶片自身的质量为基本单位,以测定其在溶液当中沉浮的时间为计量,比较不同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为实践和展示光合作用这一复杂概念提供了简易便捷的实验方案.此项实验耗资低廉,选材简单方便,通常选择绿色植物长势好的嫩叶作为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生物教学 教学实验 科学探索能力 植物 光合作用 波长
下载PDF
1,8-萘啶衍生物的抗癌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庆宏 阚祥绪 +3 位作者 吕健鑫 严胜骄 张宽仁 王冠林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67-372,共6页
1,8-萘吡啶衍生物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抗癌活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特别关注。1,8-萘吡啶生物抗癌机制主要包括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激酶的活性、抗血管生成以及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使... 1,8-萘吡啶衍生物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抗癌活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特别关注。1,8-萘吡啶生物抗癌机制主要包括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激酶的活性、抗血管生成以及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使细胞凋亡等。该文对1,8-萘吡啶生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合成新的1,8-萘啶衍生物,并进一步探索其生物活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萘啶衍生物 抗癌作用 构-效关系研究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一种萘啶衍生物3x通过非Caspase凋亡途径诱导A375细胞死亡
12
作者 吕健鑫 孔庆宏 +3 位作者 阚祥绪 袁媛 严胜骄 王冠林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9,共9页
萘啶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学特性的药物结构单元,在医学、药学、生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种新的化合物(10-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g][1,3]二氮杂卓[1,2-a][1,8]萘并吡啶-6-基)(4-甲基环己-2,4-二烯-1-基)甲酮(命名为3... 萘啶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学特性的药物结构单元,在医学、药学、生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种新的化合物(10-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g][1,3]二氮杂卓[1,2-a][1,8]萘并吡啶-6-基)(4-甲基环己-2,4-二烯-1-基)甲酮(命名为3x),经噻唑蓝四唑溴化铵(MTT)检测,在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中显示出良好的抗癌活性和选择性.通过免疫印迹法的验证,我们发现尽管3x可以明显降低XIAP的表达量,但其并不通过激活Caspase-3,-8,-9等蛋白来诱导A375细胞死亡,而是极有可能通过引起p53的增加以及p53的磷酸化来致使Bax、PUMA、AIF的表达量增加,最终导致A375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啶衍生物 细胞死亡 凋亡诱导因子(AIF) 黑色素瘤 p5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