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寅恪的杜诗观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阮堂明 《杜甫研究学刊》 2005年第2期64-74,共11页
关键词 陈寅恪 述论 诗观 古典文学 二十世纪 文学修养 史学研究 文史互证 历史研究 史学方法 研究路径 学术史 史学家 传统
下载PDF
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论邵雍的“邵康节体”诗及其诗史地位 被引量:2
2
作者 阮堂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
邵雍既是北宋理学先驱,也是一位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重要诗人。其"邵康节体"诗融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为一体,将道家超乎万物、委运任化的思想与儒家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深契于自然的审美意识... 邵雍既是北宋理学先驱,也是一位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重要诗人。其"邵康节体"诗融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为一体,将道家超乎万物、委运任化的思想与儒家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深契于自然的审美意识与诗意化的生活态度、作风,在主题取向上具有逍遥快乐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文人诗的旨趣。"邵康节体"诗虽为诗家别调,但并非与宋诗主流无涉,无论是"吟咏情性"的创作旨趣,还是日常化的题材取向,以及议论化、散文化、口语化的表现方式等,都与宋代主流诗风相应。一定意义上,"邵康节体"对于宋诗特质的形成有着先导意义,不仅在当时,更在以后都产生了积极甚至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邵康节体 理学趣味 风月情怀
下载PDF
《全宋诗》苏轼卷辨正辑补 被引量:1
3
作者 阮堂明 《殷都学刊》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全宋诗》苏轼诗卷除了据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录入以外,还从《永乐大典》、《诗渊》等文献中辑录一些佚诗、佚句,对苏轼集外佚诗的收集整理,作出了很大贡献。不过,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全宋诗》苏轼诗卷除了据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录入以外,还从《永乐大典》、《诗渊》等文献中辑录一些佚诗、佚句,对苏轼集外佚诗的收集整理,作出了很大贡献。不过,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误收、重收以及所辑不全等。对此,本文对所发现的问题作了考察,涉及到十三首诗、八首佚句,另辑录佚句五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诗 苏轼 辨正 辑补
下载PDF
张旭卒年考辨 被引量:3
4
作者 阮堂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张旭卒年 ,史无确载。由于对相关资料理解、认识上的分歧 ,学界围绕这一问题自来颇多异说。我们认为 ,在纠缠于资料而难以确证的情况下 ,考察张旭之仕履经过 ,就成为确定其卒年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李颀的江东之行可知 ,张旭在开元二十... 张旭卒年 ,史无确载。由于对相关资料理解、认识上的分歧 ,学界围绕这一问题自来颇多异说。我们认为 ,在纠缠于资料而难以确证的情况下 ,考察张旭之仕履经过 ,就成为确定其卒年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李颀的江东之行可知 ,张旭在开元二十三、二十四年 (735年、736年 )之际结束常熟尉之职而赴京 ,其任左率府长史 ,约在此后不久。约在开元末年 ,而任金吾长史。其天宝五载 (74 6 )退居洛阳时 ,年初逾六旬。由此 ,结合李白《猛虎行》所叙与张旭天宝十五载 (75 6 )三月在溧阳酒楼会晤之事 ,和他《草书歌行》诗中“张颠老死不足数” ,我们认为 ,张旭卒年应以乾元二年 (75 9)为是。张旭《千文》末“乾元二年二月八日”之注 ,应是张旭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旭 卒年 考辨
下载PDF
韩愈研究二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阮堂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3-17,共5页
本文认为“不平则鸣”融入了诗人的身世感受,是对诗人心态特征的揭示。认为人生的困顿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不平则鸣”形成的两层因素,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为感伤,另一方面又体现为抗争。作为心态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诗人的创作内容... 本文认为“不平则鸣”融入了诗人的身世感受,是对诗人心态特征的揭示。认为人生的困顿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不平则鸣”形成的两层因素,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为感伤,另一方面又体现为抗争。作为心态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诗人的创作内容与诗歌的表现方式。对于“以文为诗”,本文认为它是诗人寻求表现自身情感恰当的表现方式的结果。在诗人创作的不同阶段,随着心态与情感的变异.“以文为诗”遂有不同的表现与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不平则鸣” 韩愈研究 心态特征 诗歌创作 诗歌形式 变异 诗人心态 传统诗歌 情感内涵
下载PDF
《全宋诗》佚诗新补100首 被引量:2
6
作者 阮堂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7-35,共9页
《全宋诗》出版后,学界所作的增补辑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宋诗分布的区域广,涉及的史籍文献浩博,因此增补辑佚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翻检史籍文献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为《全宋诗》漏收、同时也为其他《全宋诗》辑佚文章... 《全宋诗》出版后,学界所作的增补辑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宋诗分布的区域广,涉及的史籍文献浩博,因此增补辑佚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翻检史籍文献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为《全宋诗》漏收、同时也为其他《全宋诗》辑佚文章所未及注意的佚诗,计有100余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诗》 佚诗 整理 辑补
下载PDF
论寒山子及其诗歌在宋代之遗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阮堂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9-65,共7页
唐代以后,寒山子及其诗歌引起了士大夫文人群体较为普遍的关注,"寒山子热"成为文学史上较为独特的现象。尤其是两宋时期,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陆游、范成大等为代表的文人,几乎都对寒山子及其诗歌表现出了浓厚的... 唐代以后,寒山子及其诗歌引起了士大夫文人群体较为普遍的关注,"寒山子热"成为文学史上较为独特的现象。尤其是两宋时期,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陆游、范成大等为代表的文人,几乎都对寒山子及其诗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或拟和其诗,或化用诗句,或用寒山子典故入诗,或题咏寒山子画像,或以寒山诗为谈诗论艺的对象,借以总结古代诗歌创作或艺术特点等等。深入探寻寒山子诗以及宋诗的艺术追求可以发现,寒山子的诗歌具有一般文人诗的精神品格,并深刻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追求,这是他的诗歌广为宋代主流诗人群体接受的主要原因。宋代士大夫文人对寒山子的接受,为寒山子在后代的传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子 诗僧 诗歌接受
下载PDF
陈师道的诗学观新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阮堂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1-40,共10页
关于陈师道的诗学思想,学术界过去主要讨论的是他对黄庭坚江西诗派理论的继承,这严重低估了其诗学思想的深度。在传统哲学体用、本末范畴的影响下,陈师道形成了自己相对系统和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具体说来,在诗人本质论方面,陈师道力... 关于陈师道的诗学思想,学术界过去主要讨论的是他对黄庭坚江西诗派理论的继承,这严重低估了其诗学思想的深度。在传统哲学体用、本末范畴的影响下,陈师道形成了自己相对系统和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具体说来,在诗人本质论方面,陈师道力主德本才末,强调诗人的伦理本质;对于诗歌的本质,陈师道标榜"吟咏情性";而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则又主张兴感寄托。这些内容构成了其诗学观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道 诗学观 德才本末 吟咏情性 兴感寄托
下载PDF
《全宋诗》误收金元明诗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阮堂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全宋诗》由于卷帙浩繁,规模宏大,编辑过程中存在一些诸如误收、重收或漏收等疏误。对此,学界虽已尽了很大的努力,在辑佚补正方面积累了比较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未解决。笔者在翻检《全宋诗》的过程中即发现了十余首金元明... 《全宋诗》由于卷帙浩繁,规模宏大,编辑过程中存在一些诸如误收、重收或漏收等疏误。对此,学界虽已尽了很大的努力,在辑佚补正方面积累了比较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未解决。笔者在翻检《全宋诗》的过程中即发现了十余首金元明诗被误收入《全宋诗》之中,而补正《全宋诗》之文章尚未注意到,故特以拈出,以期对《全宋诗》将来的修订,能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诗》 误收 金元明诗 考辨
下载PDF
亦真亦假,亦庄亦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阮堂明 《孝感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1-55,共5页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自来被视为李白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文中李白第一次完整地向世人宣示了自己"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不过,细读此文可以看出,文章采取的"檄移"体及"假山灵之意"的第三人称表达方式...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自来被视为李白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文中李白第一次完整地向世人宣示了自己"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不过,细读此文可以看出,文章采取的"檄移"体及"假山灵之意"的第三人称表达方式,都体现出与南齐孔稚圭的《北山移文》之间的紧密关联。由此而深入考察,不难发现李白此文中隆重宣示的"功成身退"思想,其实是他在《北山移文》强调隐逸的道德意义的前提下,为自己借隐求仕寻求一种正当性、合理性而作的一种表达。据此,文中所谓"功成身退",与其说是体现其追求的人生理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毋宁说是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北山·移文 功成身退 策略
下载PDF
“后山体”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阮堂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2-58,共7页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后山体"诗,经历过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就内涵而言,"后山体"所体现出的诗人主体的特征,是以儒家固穷守节的文化人格去克服、排遣身世失意之悲,转悲为健,忧...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后山体"诗,经历过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就内涵而言,"后山体"所体现出的诗人主体的特征,是以儒家固穷守节的文化人格去克服、排遣身世失意之悲,转悲为健,忧乐圆融。与此相应,"后山体"所体现出的诗体特征,则是既律法精严,又放逸自如。二者互为表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既生新瘦硬而又不失摇曳宕逸之致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道 后山体 律法精严 宕逸横放
下载PDF
李颀吴越之游考辨 被引量:1
12
作者 阮堂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3-96,共4页
李颀是盛唐时期的重要诗人,然学界对其生平行迹却所知甚少,以至于今天我们对其生平仍然有许多模糊不清的认识。通过考察李颀有关的诗及其他史料,可以发现李颀曾经有过吴越之游,时当在开元23、24年(735、736),他进士初第之后不久。这是... 李颀是盛唐时期的重要诗人,然学界对其生平行迹却所知甚少,以至于今天我们对其生平仍然有许多模糊不清的认识。通过考察李颀有关的诗及其他史料,可以发现李颀曾经有过吴越之游,时当在开元23、24年(735、736),他进士初第之后不久。这是李颀生平行迹中之有重要意义者。考察他的吴越之游,不仅有助于弄清其生平行事,同时对于了解他与当时诗坛其他诗人之间的交游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颀 吴越之游 考辨
下载PDF
《李白集》中的苏轼诗——《上清宝鼎诗》作者考
13
作者 阮堂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45-50,56,共7页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中 ,一般在集后《诗文拾遗》或《集外诗文》中皆以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所记为据 ,录有《上清宝鼎诗》一首 ,作为李白之佚诗。对于此诗之真伪 ,除了王琦曾疑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外 ,后世皆未作深入讨...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中 ,一般在集后《诗文拾遗》或《集外诗文》中皆以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所记为据 ,录有《上清宝鼎诗》一首 ,作为李白之佚诗。对于此诗之真伪 ,除了王琦曾疑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外 ,后世皆未作深入讨论 ,而往往只是因袭王说。实际上 ,不仅《东观馀论》所记是错误的 ,王琦所疑也是没有根据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有名可考的——在苏轼诗集中 ,它以《李白谪仙诗》为题 ,完整地保留着。考察这首诗在苏集中的著录及流传情况 ,可以确认其作者为苏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李白集》 李白
下载PDF
邵康节体:理学趣味的诗性表现
14
作者 阮堂明 《殷都学刊》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邵雍既是北宋理学先驱,也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其"邵康节体"诗融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为一体,把道家委运任化、顺应自然的思想与儒家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契合于自然的审美意识与诗意化的... 邵雍既是北宋理学先驱,也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其"邵康节体"诗融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为一体,把道家委运任化、顺应自然的思想与儒家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契合于自然的审美意识与诗意化的生活态度、作风,在主题取向上具有逍遥快乐的特征,体现出鲜明的文人诗之旨趣。邵雍的诗虽为诗家别调,但也非与宋诗主流无涉;同时作为理学诗派的先驱,其诗对于后代诗歌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邵康节体 理学趣味 风月情怀
下载PDF
考据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考据——李白“两入长安”问题争论之反思
15
作者 阮堂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1,共5页
“两入长安”之说虽已基本确立 ,但仍然争论未休。造成这种局面 ,除了史料欠缺这一主因外 ,与考据中陷入多重“误区”也有很大的关系。这表现在或随意理解史料 ,以主观臆断代替客观分析 ;或孤立地看待材料 ,以偏概全 ,一叶障目 ,不及其... “两入长安”之说虽已基本确立 ,但仍然争论未休。造成这种局面 ,除了史料欠缺这一主因外 ,与考据中陷入多重“误区”也有很大的关系。这表现在或随意理解史料 ,以主观臆断代替客观分析 ;或孤立地看待材料 ,以偏概全 ,一叶障目 ,不及其余 ;还有的不守考据之规则 ,随意使用未经证实的材料。这是李白研究界存在的学风问题的反映。因此应该建立学术规范 ,以确保在“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长安 误区 规范
下载PDF
苏诗注本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王友胜校点《苏诗补注》评介
16
作者 阮堂明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王友胜教授校点的清代查慎行所著《苏诗补注》(以下简称"王校本"),2013年9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上中下三册,凡142万字。多年以来,王友胜先生在苏轼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颇为学界瞩目。这部《苏诗补注》就是他在... 王友胜教授校点的清代查慎行所著《苏诗补注》(以下简称"王校本"),2013年9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上中下三册,凡142万字。多年以来,王友胜先生在苏轼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颇为学界瞩目。这部《苏诗补注》就是他在苏轼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友胜 苏诗 补注 成果 整理研究 校点 凤凰出版社 评介
下载PDF
论杜甫新乐府诗的产生——以《兵车行》的探讨为中心
17
作者 阮堂明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1期19-26,77,共9页
关键词 杜甫 新乐府诗 《兵车行》 诗歌 题材
下载PDF
诗学本位与当代意识——读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
18
作者 阮堂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陶文鹏 《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 艺术风格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老庄思想与李白人格理想
19
作者 阮堂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32-37,共6页
任何一种哲学,从本质上说,都可以归结为是一种人生哲学。它都要通过表达对于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认识及认识方式,而对实际的具体个人产生影响、指导其人生。以老、庄创立并代表的道家哲学,便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在古代与儒家哲学并立的... 任何一种哲学,从本质上说,都可以归结为是一种人生哲学。它都要通过表达对于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认识及认识方式,而对实际的具体个人产生影响、指导其人生。以老、庄创立并代表的道家哲学,便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在古代与儒家哲学并立的主要哲学学派,自它产生以后,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它与儒家哲学一道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在生生不息的民族发展史上,道家哲学思想如同血液,融入并流淌在民族子孙的血脉中。学术界常常从哲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理想 老庄思想 道家哲学 道家思想 《老子》 功遂身退 “自然之道” 《古风》 齐物论 庄子
下载PDF
“长吉诗派”论
20
作者 阮堂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2-16,共5页
李贺的诗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被人称之为“长吉体”。对其发展轮廓和轨迹作一勾勒,探讨其形成缘由。它的发展,首先是由李贺诗之特质所决定,而这一特质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抒情范式。从这个意义上审视,“长吉诗派”在后世之发展与延续... 李贺的诗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被人称之为“长吉体”。对其发展轮廓和轨迹作一勾勒,探讨其形成缘由。它的发展,首先是由李贺诗之特质所决定,而这一特质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抒情范式。从这个意义上审视,“长吉诗派”在后世之发展与延续,是李贺人生悲剧在后世重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吉诗派 抒情范式 人生悲剧 李贺 文学研究 中唐时期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