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程齐齐 杨丽霞 +7 位作者 蔡天盼 王亮 孙俊 梁佳圆 刘丽萍 甘厦 阮宁杭 葛善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16-2722,共7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LLV)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且接受NAs抗病毒治疗至少12个月的CHB患者78例,...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LLV)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且接受NAs抗病毒治疗至少12个月的CHB患者78例,根据治疗期间的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n=58)和LLV组(n=20)。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发生LLV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使用Kaplan-Meier分析HBV DNA累积阴转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或组内0、12、24、36、48周HBV DNA和HBsAg水平及其变化的差异。结果LLV组HBeAg阳性率(90.0%vs 48.3%,χ^(2)=10.701,P=0.001)、HBV DNA log值(7.26±1.46 vs 5.65±1.70,t=-4.178,P<0.001)、HBsAg log值(4.53±0.86 vs 3.44±0.93,t=-4.813,P<0.001)高于SVR组,年龄[29(26~34)岁vs 33(30~43)岁,Z=-2.751,P=0.009]、ALT[67.0(54.0~122.0)U/L vs 111.0(47.0~406.0)U/L,Z=-2.203,P=0.028]、AST[43.5(32.8~62.8)U/L vs 77.5(35.0~213.0)U/L,Z=-2.466,P=0.014]、LSM[7.7(6.3~8.5)kPa vs 8.9(7.2~11.4)kPa,Z=-2.022,P=0.043]低于SVR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V DNA(OR=2.365,95%CI:1.220~4.587,P=0.011)、HBsAg(OR=4.229,95%CI:1.098~16.287,P=0.036)和ALT(OR=0.965,95%CI:0.937~0.994,P=0.018)是CHB患者发生LLV的独立影响因素;由此建立预测模型Logit(MLLV)=-8.668+1.441×lgHBsAg+0.598×lgHBV DNA-0.016×ALT,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高于HBV DNA、HBsAg和ALT(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856、0.666),最佳截断值为0.4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00%、93.10%。基线HBV DNA>7.29 lgIU/mL和HBsAg>4.38 lgIU/mL的CHB患者HBV DNA阴转率明显低于HBV DNA≤7.29 lgIU/mL和HBsAg≤4.38 lgIU/mL的患者(χ^(2)值分别为22.52、26.35,P值均<0.001)。CHB患者的HBV DNA和HBsAg的下降速率分别在第12周和第24周最大,LLV组患者HBV DNA和HBsAg水平在0、12、24、36、48周均高于SVR组(HBV DNA:t值分别为-4.084、-4.526、-5.688、-7.123、-6.266,P值均<0.001;HBsAg:t值分别为-4.652、-4.691、-4.952、-4.804、-4.407,P值均<0.001)。结论基线高HBV DNA水平、HBsAg定量和低ALT水平的NAs初治CHB患者更易发生LLV,动态监测其变化对LLV的出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低病毒血症 预测
下载PDF
多种模型预测HBV-ACLF合并IPA患者的短期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梁佳圆 邬小萍 +8 位作者 杨丽霞 蔡天盼 王亮 程齐齐 孙俊 刘丽萍 甘厦 阮宁杭 葛善飞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联合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器官功能衰竭(CLIF-C OF)评分和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CLIF-C ACLF)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联合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器官功能衰竭(CLIF-C OF)评分和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CLIF-C ACLF)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短期死亡风险进行预测,探讨并比较各种评分系统对HBV-ACLF合并IPA患者短期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诊断为IPA分为IPA组和非IPA组,随访记录HBV-ACLF患者自诊断后28d的临床转归情况。分别计算MELD评分、MELD-Na评分、CLIF-C OF评分和CLIF-C ACLF评分,应用ROC曲线比较以上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者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两组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在110例患者中,治疗28d死亡36例(32.7%)。MELD评分、MELD-Na评分、CLIF-C OF评分和CLIF-C ACLF评分预测HBV-ACLF合并IPA患者28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74、0.93和0.89。CLIF-C OF评分的AUC最大,与CLIF-C ACLF评分AU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OF评分、CLIF-C ACLF评分与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AUC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F-C OF评分和CLIF-C ACLF评分能有效预测ACLF合并IPA患者28d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曲霉菌 预后
下载PDF
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丽萍 邬小萍 +7 位作者 蔡天盼 王亮 孙俊 梁佳圆 马仕鹏 甘厦 阮宁杭 葛善飞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5,共8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经治后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经ET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6例,根...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经治后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经ET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期间的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n=84)和LLV组(n=42),对两组患者基线及48周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LLV组患者继续抗病毒治疗方案分为3组:续用ETV为对照组、换用TAF为序贯组、ETV联合TAF为联合组,并持续抗病毒治疗至96周。对3组患者48周的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96周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肌酐和肝硬度测定值。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LV患者96周HBV DNA未转阴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LLV患者96周HBV DNA未转阴发生的效能。运用KaPlan-Meier分析LLV患者的DNA累积转阴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动态观察治疗期间HBV DNA和HBV DNA转阴率。结果完全病毒学应答组与LLV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时年龄、人体质量指数、HBeAg阳性率、HBV DNA、HBsAg、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肝硬度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LLV患者48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96周治疗后序贯组及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比41.18%、85.71%比41.18%,χ^(2)=10.404,P=0.006),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序贯组及联合组的丙氨酸转氨酶、肌酐、肝硬度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8周后续用ETV和48周HBV DNA是LLV患者96周HBV DNA未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48周HBV DNA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578~0.891),cut-off值为2.63 log10 IU/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90%、72.40%。48周续用ETV和48周HBV DNA≥2.63 log10 IU/ml LLV患者HBV DNA转阴率明显低于序贯或联合TAF和48周HBV DNA<2.63 log10 IU/ml的患者。继续治疗48周至96周期间,序贯组和联合组72、84、96周的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序贯或联合TAF抗病毒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提高ETV经治后发生LLV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且可以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48周后续用ETV和48周时HBV DNA载量是LLV患者96周HBV DNA未转阴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序贯联合治疗 动力学变化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似物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俊 邬小萍 +8 位作者 杨丽霞 蔡天盼 王亮 程齐齐 梁佳圆 刘丽萍 甘厦 阮宁杭 葛善飞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NAs]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Partial virological response,PVR)的影响因素,并分析PVR发生过程中病毒学及肝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NAs]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Partial virological response,PVR)的影响因素,并分析PVR发生过程中病毒学及肝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接受NAs治疗至少48周的84例初治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期间的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CVR)组(n=60)和PVR组(n=2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VR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各指标预测发生PVR的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治疗12周HBV DNA是NAs治疗初治CHB患者发生PV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线HBsAg、治疗12周HBV DNA和基线ALT均能预测PVR的发生(P<0.05或<0.01)。基线ALT对PVR发生的预测价值低于治疗12周HBV DNA(Z=3.436,P<0.001)和基线HBsAg(Z=2.436,P=0.040);而治疗12周HBV DNA与基线HBsAg的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5,P=0.390)。治疗前后PVR组HBsAg及HBV DNA均高于CVR组(F=26.468和101.433,P<0.05)。结论治疗前高HBsAg水平、治疗12周高HBV DNA载量及治疗前低ALT水平的NAs初治CHB患者更易发生PVR。动态监测此类人群的HBsAg、HBV DNA及ALT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毒学应答 部分病毒学应答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