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历史街区的环境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阮宇翔 彭旭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69,共3页
以汉口原租界区的历史街区更新为实例 ,探讨新世纪旧城保护与更新的模式 .通过保护地方性、历史性建筑环境特色 ,延续历史街区的风貌 .研究历史街区中的建筑形态、城市环境、建筑文化三者间的有机联系 。
关键词 历史街区 更新 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
下载PDF
汉口原租界传统街区的城市空间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阮宇翔 彭旭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09-111,共3页
通过分析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城市环境质量问题 ,以汉口原租界区的更新为实例来探讨传统历史街区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着重阐述了历史街区更新中城市空间设计的特点 ,关注传统空间层次性的延续 ,演绎传统街区特色 。
关键词 空间设计 传统街区 城市设计 空间层次性 城市发展 汉口租界区
下载PDF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建筑文化教育 被引量:2
3
作者 阮宇翔 吴浩洋 《高等建筑教育》 2001年第4期18-19,共2页
通过对高校建筑文化教育问题的探讨 ,分析了我国建筑文化教育的现状 ,阐述了建筑的文化属性及建筑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特别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建筑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
关键词 建筑文化 建筑教育 文化内涵 高等学校 21世纪
下载PDF
简析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以宏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阮宇翔 李欣 《华中建筑》 2014年第6期164-166,共3页
文章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特点及艺术形式。又通过对比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古今发展状况,综合多方面因素,找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败落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文章结尾处引经据典,从... 文章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特点及艺术形式。又通过对比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古今发展状况,综合多方面因素,找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败落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文章结尾处引经据典,从"道"和"法"的古代哲学角度指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技艺形式的关键所在,旨在宣扬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唤起社会的保护意识,使得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得以长久地发展,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传统建筑技艺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宏村 传统建筑技艺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干涉星敏感器测角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5
作者 阮宇翔 董磊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3-1441,共9页
为了提高传统星敏感器的姿态测量精度,可将干涉测角技术与传统星敏感器相结合,即在传统星敏感器质心定位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星像点的光强信息进一步进行细分,从而突破了质心定位的精度限制,形成具有大视场高精度的干涉星敏感器。本文对... 为了提高传统星敏感器的姿态测量精度,可将干涉测角技术与传统星敏感器相结合,即在传统星敏感器质心定位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星像点的光强信息进一步进行细分,从而突破了质心定位的精度限制,形成具有大视场高精度的干涉星敏感器。本文对制约干涉星敏感器测角精度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重点研究干涉条纹的分割误差对测角精度的影响机理。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光锲阵列不等分误差不是影响干涉星敏感器测角精度的主要因素;莫尔条纹周期与光楔阵列整体通光尺寸不匹配误差小于1%时,可保证单因素测角误差小于0.01";对于莫尔条纹取向与光楔阵列排布方向不正交误差,条纹旋转角度应当小于0.1°,可保证单因素测角误差小于0.01"。所以,应在实际加工与装调过程中抑制上述两个主要误差,从而使干涉星敏感器的实际测角精度接近高精度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星敏感器 干涉测角技术 干涉条纹 相位估计 测角精度
下载PDF
智能化教学建筑空间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旭 阮宇翔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75,共3页
分析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 ,技术进步对教学建筑的影响 ,提出教学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依据 .从智能化楼宇系统和辅助教学系统方面深入探讨教学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内涵 .从建筑功能转化和空间设计的角度分析智能化对教学建筑空间... 分析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 ,技术进步对教学建筑的影响 ,提出教学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依据 .从智能化楼宇系统和辅助教学系统方面深入探讨教学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内涵 .从建筑功能转化和空间设计的角度分析智能化对教学建筑空间设计的要求 ,以及相应在建筑功能设计、建筑空间环境审美、建筑空间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手法与对策 .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教学建筑 空间设计
下载PDF
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城市文化通识互动课堂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舒阳 胡嘉渝 +1 位作者 阮宇翔 彭旭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2期87-88,共2页
城市科学的迅速发展与通识教育的深化改革对城市文化通识教育提出了综合性、开放性、体系化的新要求。《西方城市空间与社会文化》通识课程在武汉大学“通识3.0”框架下,进行了多学科融合的通识互动课堂摸索。在课程结构上,选择城市学... 城市科学的迅速发展与通识教育的深化改革对城市文化通识教育提出了综合性、开放性、体系化的新要求。《西方城市空间与社会文化》通识课程在武汉大学“通识3.0”框架下,进行了多学科融合的通识互动课堂摸索。在课程结构上,选择城市学与社会学交叉的课程主题,组织一系列城市专题,构建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框架;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多源授课、创作式呈现、主题探讨式互动、多媒体运用等多方面探索,构建互动课堂,取得了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互动课堂 学科融合 城市文化
下载PDF
基于弹性城市理论的水敏性空间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舒阳 胡嘉渝 阮宇翔 《城市建筑》 2020年第34期83-85,106,共4页
水敏性空间设计为从空间设计角度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本研究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以弹性城市理论为基础,以水敏感性分析为核心,以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四元目标体系为引导的水敏性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在方法层面,利用... 水敏性空间设计为从空间设计角度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本研究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以弹性城市理论为基础,以水敏感性分析为核心,以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四元目标体系为引导的水敏性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在方法层面,利用GIS平台,结合水文分析软件,将水循环变量空间化,形成了水敏性分析的技术路径。还梳理了水敏性空间设计流程,建立了水敏性空间设计要素-策略控制矩阵,将水循环变量引入空间设计体系,初步构建了水敏性城市空间设计方法体系,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城市 水敏性设计 空间设计方法 海绵城市 城市水问题
下载PDF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文俊 阮宇翔 《城市住宅》 2020年第1期202-203,共2页
通过对城市水问题分析,论证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从城市设计和居住区规划、景观、建筑等角度出发,论述海绵城市在居住区设计中可以采取的方法,并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雨洪管理 场地设计 建筑设计
下载PDF
成功商业运作模式下的武汉楚河汉街的建筑设计分析
10
作者 李旷 阮宇翔 《华中建筑》 2014年第6期74-77,共4页
商业地产运营受许多因素制约,建筑实体作为商业地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形式以及给人的感官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地产的收益程度。建筑设计从单一的物质性规划思考到集文化内涵、功能、购物体验等于一体的思考模式推动了商业... 商业地产运营受许多因素制约,建筑实体作为商业地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形式以及给人的感官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地产的收益程度。建筑设计从单一的物质性规划思考到集文化内涵、功能、购物体验等于一体的思考模式推动了商业地产的多元化。该文以楚河汉街为例结合国内外不同地域的商业街,着重关注建筑形式在成功运营中起到的作用,以论证建筑设计成果所营造的场所精神是商业成功运营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地产 运营模式 建筑设计 场所精神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基于Web3D的岩石力学仿真实验平台研发与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权洁 李佳辉 +4 位作者 张震 阮宇翔 徐剑坤 刘金海 师皓宇 《实验室科学》 2022年第6期58-64,共7页
针对现有“线下”实验教学资源有限、灵活性差等缺陷,提出并研发了一套基于Web3d的岩石力学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以开源软件为主要开发程序,借助Blender建立三维模型并导出先x3d格式文件,后端以X3DOM为技术框架,联合Apache服务器、Postg... 针对现有“线下”实验教学资源有限、灵活性差等缺陷,提出并研发了一套基于Web3d的岩石力学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以开源软件为主要开发程序,借助Blender建立三维模型并导出先x3d格式文件,后端以X3DOM为技术框架,联合Apache服务器、PostgreSQL数据库联合组建而成,构建形成了基于Web3d的交互式仿真实验平台。系统平台功能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流程、视频演示、模型展示、实验说明以及实验报告六大模块。经过短期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满足网络交互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岩石力学 实验教学平台 WEB3D引擎 X3DOM框架
下载PDF
基于计算干涉测量的远距离目标高精度角度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磊 阮宇翔 +7 位作者 王建立 王斌 李宏壮 郭鹏 吴元昊 姜珊 张淑芬 卫沛锋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26-332,共7页
基于传统光学成像系统的质心定位原理的角度测量技术一般存在测量精度的上限,约为像素的1/100。因此,要提高角度测量精度一般需要采用更长的镜头焦距和更大靶面的相机,增加了体积、重量和功耗,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也不利于在对体积、重... 基于传统光学成像系统的质心定位原理的角度测量技术一般存在测量精度的上限,约为像素的1/100。因此,要提高角度测量精度一般需要采用更长的镜头焦距和更大靶面的相机,增加了体积、重量和功耗,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也不利于在对体积、重量和功耗有限制的平台(例如卫星和飞机等)上应用。基于计算干涉测量的远距离目标高精度角度测量技术,利用光学干涉的方法将目标光的角度变化转换为干涉条纹相位变化。因相位变化的测量精度可通过成熟的插值方法实现1/1000周期的精度,故干涉测量的角度精度相比传统光学方法大大提高。本文主要介绍基于计算干涉测量的远距离目标高精度角度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难点,希望通过该文引起广大同行的研究兴趣,一起推动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干涉测量 星敏感器 干涉条纹 相位估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