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湖北地方戏曲的回看和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14年第8期10-13,共4页
一、回看湖北地方戏曲《中国戏曲志·湖北卷》(截止时间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第1版,下同)认为:"湖北现存剧种,除文曲戏是1924年由坐唱搬上舞台外,道光年间,大小剧种均已先后形成,各具地方特色,主腔多为板式变化体结构... 一、回看湖北地方戏曲《中国戏曲志·湖北卷》(截止时间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第1版,下同)认为:"湖北现存剧种,除文曲戏是1924年由坐唱搬上舞台外,道光年间,大小剧种均已先后形成,各具地方特色,主腔多为板式变化体结构。"书中所列的湖北地方戏曲剧种有:清戏、汉戏、南剧、荆河戏、山二黄、湖北越调、楚剧、荆州花鼓戏、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襄阳花鼓戏、远安花鼓戏、随县花鼓戏、郧阳花鼓戏、文曲戏、梁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远安花鼓戏 文曲戏 阳新采茶戏 东路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荆河戏 襄阳花鼓戏 梁山调 南剧
下载PDF
妙哉!一部美的交响曲──有感于黄梅戏《妹娃要过河》 被引量:2
2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13年第3期11-12,共2页
看了湖北省演艺集团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的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导演张曼君、编剧周慧、宋西庭),一个强烈的感觉,真美!整个演出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陶醉在美的亨受中,可谓一部美的交响曲。“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这是... 看了湖北省演艺集团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的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导演张曼君、编剧周慧、宋西庭),一个强烈的感觉,真美!整个演出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陶醉在美的亨受中,可谓一部美的交响曲。“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这是几乎家喻户晓的湖北利川民歌《龙船调》中的一句歌词。《妹》剧编导艺术家,巧妙地捉住这句歌词,在其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想像,加以延伸,深化,编织出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交响曲 地方戏曲艺术 《龙船调》 生活体验 爱情故事 湖北省 张曼君
下载PDF
一部新的戏曲剧诗——观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 被引量:1
3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张庚先生在论及戏曲发展史时曾经提出:中国戏曲是剧诗,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剧诗,当是具有戏剧性的诗,是诗与剧的结合。日前有幸观看了荆门市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令人兴奋不已,舞台上那种如... 张庚先生在论及戏曲发展史时曾经提出:中国戏曲是剧诗,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剧诗,当是具有戏剧性的诗,是诗与剧的结合。日前有幸观看了荆门市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令人兴奋不已,舞台上那种如诗如画的流动的湖乡村景,那些生活其间的女人和男人的音容风姿,那些发生在他们中间的种种甘辛苦乐,虽然没有特别标明“剧诗”,却实实在在给人一种浓浓的诗的享受。在当下文化快餐强势风行时,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些许诗意,在作为“剧诗”这一戏曲艺术创作中,彰显其诗性,应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花鼓戏 剧诗 湖北 艺术创作 精神生活 文化快餐 发展史 戏剧性 荆门市 《十二月等郎》
下载PDF
在闭幕式上的讲话
4
作者 阮润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4,共2页
首先,我代表几个主办单位,对这次年会取得成功表示热烈祝贺!这是到会的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湖北省既是东道主又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者.会上会下有关戏曲音乐的研究和讨论,为湖北省发展戏曲音乐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好机会。我省除... 首先,我代表几个主办单位,对这次年会取得成功表示热烈祝贺!这是到会的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湖北省既是东道主又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者.会上会下有关戏曲音乐的研究和讨论,为湖北省发展戏曲音乐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好机会。我省除正式代表外,还有一些非正式代表争相前来学习。为此,我们向大会代表表示深深的感谢! 大家在武汉开会,正值高温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湖北省 戏曲艺术 主办单位 学习 高温季节 剧种 代表 音乐研究 共同努力
下载PDF
抓住艺术生产 不断深化改革
5
作者 阮润学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1996年第3期1-5,共5页
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八十年代初起步,在探索中前进,有成绩、经验,有曲折、教训,有喜有忧。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要在不断繁荣艺术创作和开拓演出市场的过程之中逐步深入,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是在不断发展艺术生产力的基... 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八十年代初起步,在探索中前进,有成绩、经验,有曲折、教训,有喜有忧。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要在不断繁荣艺术创作和开拓演出市场的过程之中逐步深入,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是在不断发展艺术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渐改善和变革艺术生产关系的一个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演团体 艺术生产关系 深化改革 演出形式 改革措施 实践证明 艺术生产力 剧团 八十年代 内部机制
下载PDF
唯有牡丹真国色
6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9年第6期19-19,共1页
"一片异香天上来"。"湖北戏剧牡丹花奖"自1990年设立以来,共评八届,有143位中青年戏剧表演艺术家获此殊荣。他们犹如一朵朵绽放的国色牡丹,为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楚天百花园频添耀眼的艳丽,以其天香奉献人间。放眼... "一片异香天上来"。"湖北戏剧牡丹花奖"自1990年设立以来,共评八届,有143位中青年戏剧表演艺术家获此殊荣。他们犹如一朵朵绽放的国色牡丹,为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楚天百花园频添耀眼的艳丽,以其天香奉献人间。放眼楚天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戏剧 牡丹花 戏剧表演 中青年 改革开放 艺术家 异香 楚天 设立 沐浴
下载PDF
可敬的大别山人——观楚剧《大别山人》有感
7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6年第4期83-87,共5页
巍巍大别山,连绵数千里,跨越鄂豫皖三省边界,不但见证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而且,以她的乳汁,哺育了变迁中的儿女,使他们像山一样坚硬挺拔,又像水一样纯净柔情。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根据红安县楚剧团创作演出的《风雨情缘》... 巍巍大别山,连绵数千里,跨越鄂豫皖三省边界,不但见证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而且,以她的乳汁,哺育了变迁中的儿女,使他们像山一样坚硬挺拔,又像水一样纯净柔情。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根据红安县楚剧团创作演出的《风雨情缘》改编的楚剧《大别山人》,艺术地表现了一群大别山儿女的革命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情操,给人强烈的情感撞击,使人肃然起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人 楚剧 戏曲艺术 现代历史 人格情操 奉献精神 大别山 红安县 湖北省 变迁
下载PDF
湖北地方剧种一杆旗
8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1年第6期8-9,共2页
湖北省地处中国腹地,南北东西文化交汇,地方戏曲剧种较多。据统计,最多时达二十多个,至今有剧团的尚有十多个。在这些剧种中,汉剧曾经辉煌一时,不但对京剧及一些皮黄声腔剧种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十多个省有汉剧剧团。上个... 湖北省地处中国腹地,南北东西文化交汇,地方戏曲剧种较多。据统计,最多时达二十多个,至今有剧团的尚有十多个。在这些剧种中,汉剧曾经辉煌一时,不但对京剧及一些皮黄声腔剧种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十多个省有汉剧剧团。上个世纪50年代,以汉剧表演艺术大师陈伯华为代表,又一次把汉剧艺术推向新的高峰。然而,在湖北省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传最为广泛、剧团最多的是楚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团 汉剧艺术 地方剧种 地方戏曲剧种 声腔 楚剧 京剧 广泛 高峰 流传
下载PDF
湖北舞台艺术二十年
9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1999年第1期4-8,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辉煌的二十年,也是湖北省舞台艺术成果丰硕的二十年。其主要的表现是:舞台艺术创作空前繁荣湖北省舞台艺术创作,曾经有过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光荣,但在十年内乱中,不仅《洪湖赤卫队》遭...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辉煌的二十年,也是湖北省舞台艺术成果丰硕的二十年。其主要的表现是:舞台艺术创作空前繁荣湖北省舞台艺术创作,曾经有过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光荣,但在十年内乱中,不仅《洪湖赤卫队》遭到厄运,而且整个的舞台艺术创作被窒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湖北舞台艺术创作也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湖北省 二十年 艺术创作 演出 文艺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 武汉市 黄梅戏 京剧
下载PDF
与时代同步 与民众同心——纪念楚剧冠名七十周年
10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1997年第1期25-26,共2页
七十年前,共产党人李之龙为楚剧定名,是一件值得永远纪念的剧坛盛事。楚剧的定名标志着楚剧作为湖北省的一个主要的地方剧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楚剧从此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反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中,楚剧编演了诸... 七十年前,共产党人李之龙为楚剧定名,是一件值得永远纪念的剧坛盛事。楚剧的定名标志着楚剧作为湖北省的一个主要的地方剧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楚剧从此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反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中,楚剧编演了诸多反封建剧目;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大批楚剧艺人直接投身革命队伍,发挥了文艺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楚剧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年 湖北省 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抗日战争 艺术家 文化生活 中国革命 解放战争
下载PDF
关于剧(节)目建设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1996年第4期2-6,共5页
为什么现在要专门提出剧(节)目建设问题?很有必要先谈谈近几年舞台艺术演出的情况。近几年来,我省舞台艺术演出出现了种种可喜现象,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春天信息。——近三年全省演出场次、观众人次、演出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年度演出总场次... 为什么现在要专门提出剧(节)目建设问题?很有必要先谈谈近几年舞台艺术演出的情况。近几年来,我省舞台艺术演出出现了种种可喜现象,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春天信息。——近三年全省演出场次、观众人次、演出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年度演出总场次观众总人次演出总收入1993年 10.307 1020.2万 543.6万元1994年 12.383 1278.6万 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演团体 排练演出 舞台艺术 观众 艺术生产 建设问题 艺术创作 创作人员 领导者 艺术人才
下载PDF
大美的探寻——观汉剧《王昭君》所引发的联想
12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8年第2期94-108,共15页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历久不衰地为多种文艺形式的作品所描写。尽管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美的标准有差异甚至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以其所认定的美来观照这位大美人。据说,古往今来,有关王昭君的...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历久不衰地为多种文艺形式的作品所描写。尽管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美的标准有差异甚至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以其所认定的美来观照这位大美人。据说,古往今来,有关王昭君的诗歌有700多首,戏曲、曲艺、音乐、绘画、小说,以及话剧、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联想 汉剧 大美 文艺形式 美人 诗歌 戏曲
下载PDF
和为美——湖北近年舞台艺术创作印象
13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7年第2期42-49,共8页
和,在汉语中通常指称事物的美好状态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和为美,是东方人审美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 舞台艺术创作 印象 湖北 理想境界 以和为美 事物 审美
下载PDF
再认识戏剧的独特性——读《文艺生态运动与当代戏剧》
14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3年第6期9-11,共3页
中国戏剧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吴济时教授著《文艺生态运动与当代戏剧》一书,运用新的生态世界观研究文艺生态运动规律与当代戏剧的生存和发展,开了一个新的视窗,展现了一片新的天地,给人诸多启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 中国戏剧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吴济时教授著《文艺生态运动与当代戏剧》一书,运用新的生态世界观研究文艺生态运动规律与当代戏剧的生存和发展,开了一个新的视窗,展现了一片新的天地,给人诸多启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吴济时教授与戏剧有着不解之缘,五十多年来,他先在文化行政部门从事直接与戏剧相关的工作,后在武汉大学研究和教授当代戏剧,这部新著可以说是他长期对国内外戏剧专注、思考、研究的新成果。不仅具有理论的前瞻性,而且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独特性 《文艺生态运动与当代戏剧》 吴济时 “当众表演故事” 表演模式 审美形式
下载PDF
共同努力去成就我们心中的事业
15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1年第4期13-14,共2页
第六次省戏剧家协会代表大会是在送走了20世纪,迎来了新的21世纪的时候召开的。不平常的时间,赋予这个会议不平常的意义。第五届戏剧家代表大会历时六年,是20世纪最后的六年。对这六年省戏剧家协会所做的工作,郭贤清同志代表主席团... 第六次省戏剧家协会代表大会是在送走了20世纪,迎来了新的21世纪的时候召开的。不平常的时间,赋予这个会议不平常的意义。第五届戏剧家代表大会历时六年,是20世纪最后的六年。对这六年省戏剧家协会所做的工作,郭贤清同志代表主席团作的工作报告进行了总结,我完全同意。不再赘述。我想说几句的是,六年中,尽管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但由于全省戏剧艺术家们的努力,我省戏剧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八个剧目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八个剧目获文化部“文华奖”,其中话剧《同船过渡》和舞剧《土里巴人》可以说是最闪光的亮点。这几年来的团均演出场次逐渐上升,正在扭转多年团均演出场次较少、演出收入较低的状况。我省的戏剧艺术家清贫乐道,克己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戏剧家协会 戏剧事业 戏剧组织 戏剧艺术 队伍建设 戏剧建设
下载PDF
至诚至真 芳染艺林——杨至芳艺术道路探讨
16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杨至芳从长江边的一个贫苦家庭走上文艺的道路,成为一位海内外知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着与她同辈大多数艺术家不同的特殊之处。第一,她不是出自于梨园世家;第二,虽在省戏校进修过,并得到过云艳霞老师的亲授,但不是正式的科班出... 杨至芳从长江边的一个贫苦家庭走上文艺的道路,成为一位海内外知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着与她同辈大多数艺术家不同的特殊之处。第一,她不是出自于梨园世家;第二,虽在省戏校进修过,并得到过云艳霞老师的亲授,但不是正式的科班出身;第三,虽拜过王玉蓉为师,但其已从艺二十多年,最终并没有归宗依派。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厚生先生曾说,杨至芳“出自于草莽,来自于民间,扎根于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道路 京剧表演艺术家 中国戏剧家协会 文艺理论家 梨园世家 副主席
下载PDF
同船过渡又一曲——观《临时病房》
17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4年第4期10-12,共3页
看了由湖北省话剧院首演的沈虹光的话剧新作《临时病房》,令人兴奋不己。它使我们在“临时病房”中体味到人生的况味,听到了时代行进的脚步声,不禁引发诸多的联想和思考,这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好戏。
关键词 《临时病房》 沈虹光 话剧 创作手法 人物塑造 表演手法
下载PDF
痴颠却见纯真情——观京剧《襄阳米颠》
18
作者 阮润学 《戏剧之家》 2004年第3期18-19,共2页
襄樊市京刚圃推出的大型新编历史故事剧《襄阳米颠》,惹人笑声迭起.耐人个中寻味,是值得一看的一出好戏。人称“米襄阳”、“米颠”的北宋大书法家和画家米芾.天资高迈.为人狂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其文“为文奇险,不蹈袭... 襄樊市京刚圃推出的大型新编历史故事剧《襄阳米颠》,惹人笑声迭起.耐人个中寻味,是值得一看的一出好戏。人称“米襄阳”、“米颠”的北宋大书法家和画家米芾.天资高迈.为人狂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其文“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其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嵌”,其画不求工细,信笔作之,“意似便已”。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襄阳米颠》 历史故事剧 人物形象 舞台美术设计
下载PDF
花木兰热和楚剧《少年花木兰》
19
作者 阮润学 《湖北宣传》 2006年第6期26-26,共1页
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是中华民族流传久远的美谈。自《木兰诗》产生以后,千百年来,尽管女性处在被歧视的地位,人们总是不断地运用多种文艺形式,传颂着这位令人尊崇的巾帼英雄。50年代初,由陈宪章、王景中根据马少波同名... 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是中华民族流传久远的美谈。自《木兰诗》产生以后,千百年来,尽管女性处在被歧视的地位,人们总是不断地运用多种文艺形式,传颂着这位令人尊崇的巾帼英雄。50年代初,由陈宪章、王景中根据马少波同名剧作改编,由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主演的豫剧《花木兰》,成为1951年捐献“香玉剧社社会号”飞机时的主要演出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兰》 豫剧表演艺术家 少年 楚剧 《木兰诗》 女扮男装 中华民族 文艺形式 50年代 演出剧目
下载PDF
黄陂境内有座古木兰县城
20
作者 阮润学 《武汉文史资料》 2002年第7期48-51,共4页
据史籍记载,在距今约1500多年的南北朝时期,在现在的黄陂区境内曾经设置一个名为“木兰”的县。古代的这个木兰县,虽与今天黑龙江木兰县同一名称,却是一古一今,一南一北。
关键词 木兰县 木兰山 《木兰诗》 《大清一统志》 黄州府 黄冈 文学人物 安县 《南齐书》 南北朝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