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鳝csf1r基因的克隆及时空表达特征分析
1
作者 仲旭晴 阮瑞 +4 位作者 李勇智 岳华梅 叶欢 李忠 李创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69,共10页
【目的】克隆黄鳝csf1r基因,并对其时空表达特性进行分析,为探明csf1r基因在黄鳝不同体色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ACEs(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黄鳝皮肤cDNAs中克隆得到csf1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其编码... 【目的】克隆黄鳝csf1r基因,并对其时空表达特性进行分析,为探明csf1r基因在黄鳝不同体色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ACEs(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黄鳝皮肤cDNAs中克隆得到csf1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csf1r基因在黄鳝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胚胎或个体及3种体色黄鳝(黄黑斑鳝、碎花斑鳝和隐花斑鳝)皮肤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特征。测定3种体色黄鳝肝脏中的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黄鳝csf1r cDNA序列全长为4430 bp(GenBank收录号:OP589303),其编码区长度为2937 bp,编码978个氨基酸,存在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和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2个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f1r基因在黄鳝脑、精巢、卵巢、肠、心脏、肾脏、肝脏、肌肉、皮肤和脾脏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和心脏中表达量较高,其次是肾脏、皮肤和肌肉,卵巢中表达量最低;csf1r在胚胎眼晶体形成期开始大量表达,显微观察发现该时期胚胎的躯干上开始有色素颗粒出现。在3种体色黄鳝皮肤和肾脏中,csf1r基因在黄黑斑鳝的皮肤中表达量最低,而在其肾脏中表达量最高。3种体色黄鳝肝脏氧化应激指标测定结果发现,黄黑斑鳝肝脏中的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比其他2种体色黄鳝高,但是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csf1r基因可能不仅参与了黄鳝体色的形成,还与黄鳝非特异性免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csf1r 时空表达分析 体色
下载PDF
三峡消落区鱼卵、仔稚鱼种类的鉴定及分布 被引量:13
2
作者 阮瑞 张燕 +4 位作者 沈子伟 李燕 但言 李创举 倪朝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07-1314,共8页
三峡库区水位从每年3月的175 m逐步降低至6月的145 m,水位下降时间与库区部分鱼类产卵同步,对鱼类早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以距离大坝150 km至330 km范围的消落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普查方法收集暴露于水面或残留于浅滩的鱼卵和... 三峡库区水位从每年3月的175 m逐步降低至6月的145 m,水位下降时间与库区部分鱼类产卵同步,对鱼类早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以距离大坝150 km至330 km范围的消落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普查方法收集暴露于水面或残留于浅滩的鱼卵和仔稚鱼,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其种类,初步分析其鱼类组成和分布。通过对收集的样本进行mt CO I序列比对分析,可将其分为14种序列类型,其中10种类型鉴定到种的水平。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占测序样本比例最大,分别为50.0%、24.6%,且分布范围最广。在研究区域内,干流上游样品数量和种类均比下游多,另外,在支流磨刀溪采集了733粒鱼卵和108尾仔稚鱼、鉴定到9种鱼类,是本次研究中样品和种类最多的区域,表明磨刀溪受三峡库区消落影响最严重,间接暗示了该支流鱼类资源丰富,应给予重点保护。本研究旨在为全面评估三峡库区消落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消落区 DNA条形码 MTCOI 鱼卵 仔稚鱼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人工养殖下达氏鳇幼鱼肠道菌群组成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阮瑞 吴金平 +5 位作者 李营 岳华梅 李创举 乔新美 熊伟 陈细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98,共6页
为了解达氏鳇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采集6尾喂养人工配制饲料4周的达氏鳇后肠内容物分别提取DNA,并利用16S r RNA V3-V4变异区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达氏鳇幼鱼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结果显示:6个样本共获得541575条有效序列,73... 为了解达氏鳇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采集6尾喂养人工配制饲料4周的达氏鳇后肠内容物分别提取DNA,并利用16S r RNA V3-V4变异区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达氏鳇幼鱼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结果显示:6个样本共获得541575条有效序列,73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73个OTUs隶属于7个门,其绝对优势菌群在门、目、科、属分类水平上分别为厚壁菌门(98.253%)、梭菌目(98.216%)、梭菌科(98.137%)、狭义梭菌属(92.892%)。序列注释发现,梭菌属中绝大部分为具有降解糖类为短链脂肪酸功能的Clostridium colicanis。此外,还分布有少量的分节丝状菌(3.99%)、鲸杆菌属(1.22%)等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 肠道微生物 菌群结构 梭菌属(Clostridium)
下载PDF
GH重组蛋白对达氏鲟生长、血液生化和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创举 单喜双 +2 位作者 岳华梅 阮瑞 危起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6-1113,共8页
为研究生长激素(GH)重组蛋白对达氏鲟生长、代谢及鱼体肝组分的影响,构建了GH成熟肽融合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dGH,并将其在宿主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AdGH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设置了4个试验组,分别在鲟鱼商品饲料中添加含量... 为研究生长激素(GH)重组蛋白对达氏鲟生长、代谢及鱼体肝组分的影响,构建了GH成熟肽融合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dGH,并将其在宿主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AdGH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设置了4个试验组,分别在鲟鱼商品饲料中添加含量为0(对照组)、10(低处理组)、50(中处理组)和100mg/kg(高处理组)的粉状rAdGH,连续投喂8周。结果表明,低水平rAdGH添加能够显著促进鱼体生长,提高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肝体比和脏体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低水平rAdGH添加可提高除血糖外所有测定的血液指标数值,反映了机体代谢水平的增强。各浓度rAdGH的添加均能提高鱼体肝和肌肉中蛋白质、水分含量,降低脂肪含量。rAdGH对鱼体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可能与其剂量相关,低水平的添加可显著增强鱼体代谢水平,加快肝中蛋白质的沉积与脂肪的消耗,促进鱼体生长;高水平的添加进一步增强其代谢水平,但其促生长的功能下降,部分血液指标异常,肝组分异常,疑似肝损伤。研究探索了鲟鱼重组生长激素的生长调控功能,为重组生长激素在鲟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 原核表达 生长激素重组蛋白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体组分
下载PDF
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金平 阮瑞 +3 位作者 陈细华 褚志鹏 李艳 杨文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462,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的初始体质量为(50.47±0.90)g的杂交鲟幼鱼1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的初始体质量为(50.47±0.90)g的杂交鲟幼鱼1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各组分别投喂维生素C添加水平为0、200、800和4800 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4 d。结果表明:1)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的肌肉凝聚性和弹性无显著影响(P>0.05)。200、800、4800 mg/kg维生素C组的肌肉硬度显著高于0 mg/kg维生素C组(P<0.05),800、4800 mg/kg维生素C组的肌肉回复性显著高于0 mg/kg维生素C组(P<0.05),800、4800 mg/kg维生素C组的肌肉黏性显著高于0、200 mg/kg维生素C组(P<0.05),800、4800 mg/kg维生素C组的肌肉咀嚼性显著高于0 mg/kg维生素C组(P<0.05)。3)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的肌肉粗蛋白质、水分、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4800 mg/kg维生素C组的肌肉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0、200 mg/kg维生素C组(P<0.05),800 mg/kg维生素C组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0 mg/kg维生素C组(P<0.05),4800 mg/kg维生素C组的肌肉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0、200、800 mg/kg维生素C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800 mg/kg维生素C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改善杂交鲟幼鱼的肌肉品质,并增强鱼体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维生素C 生长性能 肌肉质构 肌肉成分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基于运动目标轨迹优化的监控视频浓缩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汤进 单晓凤 +1 位作者 阮瑞 王文中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6,共9页
视频浓缩是包含原视频有效信息的简短表示,以便于视频的存储、浏览和检索。然而,大部分视频浓缩方法得到的浓缩视频中会丢失少量目标,不能完整表达原始视频的全部内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目标轨迹优化的视频浓缩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 视频浓缩是包含原视频有效信息的简短表示,以便于视频的存储、浏览和检索。然而,大部分视频浓缩方法得到的浓缩视频中会丢失少量目标,不能完整表达原始视频的全部内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目标轨迹优化的视频浓缩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目标轨迹提取算法提取原视频中目标的轨迹,然后利用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和松弛线性规划算法得到每条轨迹的最优时间标签,将其与背景序列和目标轨迹结合生成浓缩视频。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视频浓缩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生成的浓缩视频具有较高的浓缩比,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又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浓缩 视频监控 马尔可夫随机场 松弛线性规划
下载PDF
达氏鲟gpr54基因的克隆及Kisspeptin注射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岳华梅 叶欢 +2 位作者 阮瑞 刘志刚 李创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6-902,共7页
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4)是kisspeptin(Kiss)的受体蛋白。Kisspeptin/GPR54系统通过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的活性来参与鱼类生殖调控。为了研究Kisspeptin/GPR54系统对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 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4)是kisspeptin(Kiss)的受体蛋白。Kisspeptin/GPR54系统通过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的活性来参与鱼类生殖调控。为了研究Kisspeptin/GPR54系统对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Gn RH的调控功能,克隆得到达氏鲟2个gpr54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dsgpr54-1及dsgpr54-2,分别编码379和36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达氏鲟Gpr54与四足动物Gpr54序列一致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研究发现,dsgpr54-1的转录本在精巢、卵巢、下丘脑、垂体、中脑及端脑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下丘脑中转录水平最高;而dsgpr54-2仅在脑组织中转录,且在垂体、中脑及下丘脑中表达丰度均较高。为了研究Gpr54是否可以与其配体Kisspeptin结合调控下丘脑中gnrh基因的表达,分别合成了达氏鲟Kiss-1和Kiss-2的核心十肽(10 nmol/L、1000 nmol/L),腹腔注射到9月龄达氏鲟。结果表明,不同浓度Kiss-1、Kiss-2注射均引起gpr54基因表达量升高,并且10 nmol/L Kiss-2注射能够显著促进dsgpr54-2的表达(P<0.05)。另外,不同浓度Kiss-1注射均造成了gnrh转录水平的下降;而10 nmol/L Kiss-2注射使得gnrh1表达量上升,而gnrh2的表达量下降,1000 nmol/L Kiss-2注射则引起gnrh1表达量的下降,gnrh2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达氏鲟gpr54基因均能与其配体kiss-1、kiss-2相结合,但表现出一定的受体-配体选择性差异。Kiss-1、Kiss-2通过激活Gpr54的活性,调控下丘脑中gnrh基因的表达,且其调控功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 GPR54 组织分布 多肽注射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唐超智 于淼 +1 位作者 阮瑞 张榜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MC)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确定MC对大型溞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此为依据,设计含0.00(正常组),24.49,36.74,55.11,82.67和124.00μg/L MC的培养液培养大型溞,并以小球藻饲喂,检测...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MC)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确定MC对大型溞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此为依据,设计含0.00(正常组),24.49,36.74,55.11,82.67和124.00μg/L MC的培养液培养大型溞,并以小球藻饲喂,检测处理前后及恢复条件(在不含MC的培养液中培养)下,母代和子代大型溞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变化。【结果】MC处理可显著降低大型溞母代和子代的滤水率及摄食率,且降低程度与MC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中对子代摄食强度的抑制大于母代;恢复条件下大型溞子代的摄食强度有所回升,但与正常组相比仍明显偏低。MC对大型溞母代、子代第1胎、子代第3胎的滤水率和摄食率达到半数抑制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4.75和75.61μg/L,44.42和52.78μg/L,39.47和47.01μg/L。【结论】MC可严重抑制大型溞的摄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大型溞 滤水率 摄食率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重庆岩原鲤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岳华梅 阮瑞 +4 位作者 曹宏 周莉 蒋伟 李双 李创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6-850,共5页
为研究重庆市长寿和涪陵地区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扩增获得175尾岩原鲤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序列片段。对其中692 bp序列分析共发现11个单倍型,其中Hap1为主要单倍型,占总样本... 为研究重庆市长寿和涪陵地区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扩增获得175尾岩原鲤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序列片段。对其中692 bp序列分析共发现11个单倍型,其中Hap1为主要单倍型,占总样本的76.57%。单倍型Hap10演化速率较快,并且与单倍型Hap6遗传距离最远。长寿及涪陵地区岩原鲤人工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4100±0.0550和0.3970±0.0820,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13±0.0003和0.0013±0.0004。通过与长江上游江段野生群体(苍溪江段、合江江段、木洞江段、通江江段、万州江段、武隆江段、习水河和唐河)及北碚区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发现岩原鲤长寿及涪陵地区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野生群体,但略高于北碚人工养殖群体。为保持岩原鲤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应尽量选择遗传距离较远的亲本进行配对,并定期补充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作为后备亲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单倍型 人工养殖群体 岩原鲤
下载PDF
达氏鳇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双低菜粕添加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岳华梅 吴金平 +2 位作者 陈细华 阮瑞 李创举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1,共7页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可通过逆催化谷氨酸脱氨参与氨基酸代谢,也可生产合成氨,参与氮代谢。实验克隆得到达氏鳇(Huso dauricu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 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可通过逆催化谷氨酸脱氨参与氨基酸代谢,也可生产合成氨,参与氮代谢。实验克隆得到达氏鳇(Huso dauricu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 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达氏鳇GDH与其它脊椎动物的序列一致性较高。进一步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达氏鳇GDH与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达氏鳇gdh的mRNA在各组织中都有分布,并且在肠中转录水平最高。随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饲料中添加双低菜粕对达氏鳇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gdh、氨肽酶N apN、小肽转运载体pepT1)及应激反应相关的热休克蛋白(hsp 90)基因表达的影响。在肝脏中,不同饲料投喂组gdh和hsp90的转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肠中,菜粕组gdh及apN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菜粕组pepT1基因的转录水平也高于基础饲料组,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植物蛋白原料菜粕添加可引起达氏鳇肠道中蛋白质代谢水平上升,而不引起鱼体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 鱼粉 菜粕 谷氨酸脱氢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中华鲟精巢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欢 王艺舟 +4 位作者 杜浩 岳华梅 阮瑞 罗江 李创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1-1268,共8页
为了开展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种质资源保存及其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采用蛋白酶消化法,对中华鲟精巢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中华鲟精巢细胞系(Acipenser sinensis testicular cell line,AST),经352d传代培养,已稳定传... 为了开展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种质资源保存及其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采用蛋白酶消化法,对中华鲟精巢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中华鲟精巢细胞系(Acipenser sinensis testicular cell line,AST),经352d传代培养,已稳定传至80代。中华鲟精巢细胞系形态主要呈类纤维状,培养基为DMEM,培养温度为25℃,最适血清浓度为15%。正常传代的AST细胞冻存、复苏后,经台盼蓝染色,约(81.36±1.13)%的细胞具有活性,复苏后细胞仍生长旺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第30代中华鲟精巢细胞系染色体数目分布在142—310,众数为264。通过RT-PCR检测发现,在P0和P1细胞中,Sertoli细胞特异表达基因(amh和gsdf)、Leydig细胞特异表达基因(cyp17a1)和生殖细胞特异表达基因(dazl、dnd和vasa)都有表达,且表达量与精巢中的相似;在P15、P30和P60细胞中,只有amh和vasa基因有微弱的表达,说明细胞系传代到了后期,只含有极少量的Sertoli细胞和生殖细胞。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3质粒转入AST细胞中,可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AST细胞系的建立为中华鲟种质资源的保存、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增殖与分化、基因功能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巢 AST细胞系 传代培养 核型分析 基因表达特征 中华鲟
下载PDF
长江鲟org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欢 武梦斌 +5 位作者 危起伟 岳华梅 阮瑞 杜浩 冷小茜 李创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8-965,共8页
为了研究卵子发生相关基因org基因在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卵子发生过程的作用,克隆得到长江鲟org基因(命名为Adorg)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为1031 bp,编码23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长江鲟AdOrg与斑马鱼(Danio rerio)Z... 为了研究卵子发生相关基因org基因在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卵子发生过程的作用,克隆得到长江鲟org基因(命名为Adorg)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为1031 bp,编码23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长江鲟AdOrg与斑马鱼(Danio rerio)ZOrg蛋白序列的一致性最高,为49.5%。荧光定量PCR研究发现,长江鲟Adorg mRNA特异地表达于性腺,其在卵巢大量表达,在精巢微量表达,而在其他组织(肝、肠、脾、肾、心、肌肉、鳃、垂体和下丘脑)均未检测到其表达;胚胎发育过程的动态表达分析表明,Adorg为母源表达,在原肠胚之前均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随后其表达量急剧下降;进一步研究其在卵子发生的表达模式,发现Adorg基因在未分化性腺中的表达量极低,随着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其mRNA表达水平急剧上升,且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在Ⅱ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性腺切片RNA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表明,Adorg特异地在生殖细胞表达;在卵巢中,Adorg在卵原细胞的信号较弱,但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其信号急剧增强且分布在卵母细胞的胞质,且随着初级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其信号也逐渐增强;在精巢中,发现Adorg mRNA在A型和B型精原细胞中表达,而在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未发现阳性信号。上述结果表明,Adorg基因可能在长江鲟性别分化和卵子发生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有待通过基因敲降或敲除技术来进一步阐明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鲟 org基因 mRNA表达分析 卵子发生
下载PDF
兴国红鲤AR基因的鉴定及MT暴露对幼鱼肝中AR和vtg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李创举 宋明月 +3 位作者 岳华梅 阮瑞 叶欢 杨晓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9,共6页
实验克隆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 singuonensis)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和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基因的部分c DNA序列,并对雌性个体组织及甲基睾丸酮(Methyltestosterone,MT)暴露下幼鱼肝... 实验克隆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 singuonensis)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和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基因的部分c DNA序列,并对雌性个体组织及甲基睾丸酮(Methyltestosterone,MT)暴露下幼鱼肝胰腺(以下简称:肝)中AR和vtg的表达进行检测。兴国红鲤AR基因c DNA全长3 229 bp,包括104 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ion region,UTR)、编码846个氨基酸的2 541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和485 bp 3'UT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兴国红鲤AR与其他鲤科鱼类AR的同源性较高。组织表达特征研究表明,AR在雌性个体的肝、卵巢、中肾、肌肉和端脑中有表达,其中肝中的表达量最高;vtg主要在肝、端脑和鳃中表达。兴国红鲤幼鱼在50μg/L的MT中暴露4周后,采用qRT-PCR检测了肝中AR和vtg的表达情况。在处理第1、2周,AR的表达受到一定的抑制,而在第3、4周其表达量升高,但其表达无显著性变化;而vtg的表达量在第3、4周均有极显著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 singuonensis) MT 实时定量PCR 卵黄蛋白原
下载PDF
养殖施氏鲟的性腺转录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营 阮瑞 +4 位作者 艾成 岳华梅 叶欢 杜浩 李创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0-318,共9页
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软骨硬鳞鱼类之一,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的第二性征。为了解人工养殖下鲟性腺发育的分子特征,研究以人工养殖2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为研究对象,对其精巢与卵巢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雌雄... 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软骨硬鳞鱼类之一,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的第二性征。为了解人工养殖下鲟性腺发育的分子特征,研究以人工养殖2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为研究对象,对其精巢与卵巢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雌雄性腺中共有19690个差异表达基因转录本,其中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包括转录因子Dmrt1、Sox9、Foxl2等和生长转化因子Amh、Bmp15、Gdf9等。另外,通过差异表达基因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了4条与卵巢发育相关的通路,分别为黄体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卵巢类固醇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其中,卵巢类固醇合成通路中1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暗示了2龄施氏鲟限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但精巢中雄激素的合成未受影响。研究结果为研究鲟性腺分化和发育机制以及今后在mRNA表达水平上鉴定鲟性别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转录组 性腺发育 卵巢类固醇合成
下载PDF
达氏鳇幼鱼对6种蛋白质原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金平 褚志鹏 +6 位作者 陈细华 唐丹 乔新美 李创举 岳华梅 阮瑞 刘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82-4489,共8页
为了解达氏鳇(Huso dauricus)幼鱼对不同蛋白质原料的消化能力,以0.4%的二氧化钛(TiO2)为指示剂,分别将鱼粉、鸡肉粉、肉骨粉、羽毛粉、双低菜粕和玉米蛋白粉这6种蛋白质原料与基础饲料按照3∶7的比例配制试验饲料,测定达氏鳇幼鱼对这6... 为了解达氏鳇(Huso dauricus)幼鱼对不同蛋白质原料的消化能力,以0.4%的二氧化钛(TiO2)为指示剂,分别将鱼粉、鸡肉粉、肉骨粉、羽毛粉、双低菜粕和玉米蛋白粉这6种蛋白质原料与基础饲料按照3∶7的比例配制试验饲料,测定达氏鳇幼鱼对这6种蛋白质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和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66.79±2.18) g的达氏鳇幼鱼42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20尾。基础饲料投喂2周后,开始用试验饲料投喂,试验饲料投喂1周后采用捞网收集成形的粪便,共收集10 d。结果表明:达氏鳇幼鱼对鱼粉、鸡肉粉、肉骨粉、羽毛粉、双低菜粕和玉米蛋白粉这6种蛋白质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4.79%~88.07%、73.62%~89.47%、99.80%~100.74%、66.64%~89.24%、51.27%~98.62%。在6种蛋白质原料中,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在99%以上,而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则以鱼粉和鸡肉粉较高,玉米蛋白粉和双低菜籽粕次之,肉骨粉和羽毛粉较差。其中,鱼粉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为89.47%,显著高于其他蛋白质原料(P<0.05);鸡肉粉次之,为81.14%,与肉骨粉、双低菜籽粕和玉米蛋白粉差异不显著(P>0.05);羽毛粉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低,为73.62%,与肉骨粉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蛋白质原料差异显著(P<0.05)。各蛋白质原料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与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此可知,对于达氏鳇幼鱼饲料,鱼粉是最佳的蛋白质来源,鸡肉粉、玉米蛋白粉和双低菜籽粕亦可以作为其优质的蛋白质来源,而羽毛粉和肉骨粉作为蛋白质来源时,要控制其在饲料中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幼鱼 蛋白质原料 营养物质 表观消化率
下载PDF
先秦时期管理心理思想论述
16
作者 阮瑞 《当代经济》 2015年第14期74-75,共2页
先秦时期是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分别产生了儒家、法家、墨家、兵家以及道家等等。本文主要对这些学术的管理心理思想进行一定的梳理,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能够对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有所借鉴。因... 先秦时期是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分别产生了儒家、法家、墨家、兵家以及道家等等。本文主要对这些学术的管理心理思想进行一定的梳理,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能够对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有所借鉴。因此本文从管理和心理两个角度来阐述先秦文化的大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管理心理 心理思想 论述
下载PDF
光纤物理网的规划设计
17
作者 阮瑞 《中国电子商务》 2012年第1期72-72,共1页
目前运营商正积极推进接入网的建设以形成一个骨干网与接入网相匹配的大规模、高速率的整体宽带网络。本文就接入网中的光纤物理网在组网方式,纤芯分配等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接入网 光纤物理网 组网方式 纤芯分配
下载PDF
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雌性黄鳝生长及生殖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符鹏 岳华梅 +3 位作者 阮瑞 叶欢 李忠 李创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9-256,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雌性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性能、体组成、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生殖力的影响。选取二冬龄雌性黄鳝[初始体重(36.41±3.62) g]9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 试验旨在研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雌性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性能、体组成、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生殖力的影响。选取二冬龄雌性黄鳝[初始体重(36.41±3.62) g]9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以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0(对照)、20%、40%、60%、80%和100%的鱼粉制成的6种等氮等能配合饲料,试验周期12周。结果表明:20%磷虾粉替代鱼粉时,雌性黄鳝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替代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20%替代组黄鳝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粗脂肪、粗灰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黄鳝卵巢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表明,当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超过60%时,其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水分含量逐渐升高(P<0.05)。进一步对黄鳝肝脏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显示,当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大于40%时,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100%磷虾粉替代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对各组黄鳝肝脏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替代组黄鳝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补体C4及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磷虾粉替代水平超过60%时, AKP活性逐渐升高,而补体C4及IgM含量逐渐下降。对各组黄鳝的个体生殖力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20%替代组黄鳝的性腺指数、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及血清雌二醇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0%和60%替代组黄鳝的性腺指数显著高于80%及100%替代组。当磷虾粉替代比例超过60%时,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及血清雌二醇含量显著下降;卵子直径随着磷虾粉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综上,当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为20%时,雌性黄鳝的生长性能、卵巢营养成分、肝脏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个体生殖力均不受影响;饲料中高水平的磷虾粉替代鱼粉会对雌性黄鳝的生长及生殖等相关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在雌性黄鳝饲料中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粉 鱼粉 生长性能 生殖性能 黄鳝
下载PDF
中国广电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发展路径及展望——以中国(湖北)网络视听产业园建设为例
19
作者 陈志义 阮瑞 《融媒》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视听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视听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内特色化产业生态链基本形成,公共服务平台作用逐步凸显,梯次协同创新效益初现。以中国(湖北)网络视听产业园建设实践为例,可以梳理出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视听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视听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内特色化产业生态链基本形成,公共服务平台作用逐步凸显,梯次协同创新效益初现。以中国(湖北)网络视听产业园建设实践为例,可以梳理出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积极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园企协同推进共建共享;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智慧”赋能产业园区建设;做好产业规划,以完备的“生态”要素赋能园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视 网络视听 网络视听产业 数字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全媒体生态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培养新论
20
作者 陈志义 姜瑾 阮瑞 《新闻前哨》 2024年第7期67-68,共2页
每一个高品质的广播电视节目,都离不开广播电视编导的科学筹划。全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发生巨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需要站在时代发展和行业变革的洪流中,重新审视和研究广电编导人才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 传播生态 全媒体 广播电视编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