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免疫逃逸过程中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季春雅 布沙来木·木哈买 +4 位作者 蒲佳纹 寸云花 王露瑶 付子毅 阮红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20-725,共6页
卵巢癌的肿瘤微环境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免疫细胞,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最终导致卵巢癌的高转移和高复发。手术和铂类-紫杉醇类联合化疗是卵巢癌的一线治疗,但约70%的患者会经历复发,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 卵巢癌的肿瘤微环境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免疫细胞,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最终导致卵巢癌的高转移和高复发。手术和铂类-紫杉醇类联合化疗是卵巢癌的一线治疗,但约70%的患者会经历复发,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自然杀伤(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肿瘤功能的激活主要依赖于表面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信号间的平衡,但是在卵巢癌的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的抗肿瘤功能被显著抑制。本文重点分析了卵巢癌免疫逃逸过程中NK细胞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和相关治疗进展,以寻求解除NK细胞免疫抑制、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免疫逃逸 自然杀伤细胞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产程管理联合胎心监护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中转剖宫产率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葛婕 邹君惠 阮红杰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8期2227-2229,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正常分娩指南》的产程管理联合胎心监护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中转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 目的:探究基于《正常分娩指南》的产程管理联合胎心监护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中转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基于《正常分娩指南》的产程管理联合使用三级胎心率模式监护产程,对照组产妇采用Fred-man产程图管理产程。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助产情况、产妇的母婴结局、中转剖宫产原因。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23.638,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尿潴留率、新生儿肺炎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母体产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36、4.227、4.904、4.386、4.386、3.927,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原因中,观察组产妇潜伏期延长率、活跃期停滞率、第二产程延长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8.107、10.439,P<0.05),两组产妇因胎儿窘迫而剖宫产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分娩产妇给予《正常分娩指南》的产程标准联合胎心监护可改善其分娩结局,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程标准 胎心监护 初产妇 分娩结局 中转剖宫产率
下载PDF
阴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比值对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葛婕 邹君惠 阮红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产妇阴道内定植的大肠埃希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比值(RELC)对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并考察RELC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产科产前检查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孕28~40周时收集阴道拭子标本... 目的:探讨产妇阴道内定植的大肠埃希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比值(RELC)对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并考察RELC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产科产前检查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孕28~40周时收集阴道拭子标本进行大肠埃希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比值测定。观察并记录妊娠结局不良情况(包括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羊水污染、新生儿早发感染),分析RELC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产次、剖宫产史、流产史与RELC无明显相关性(P0.05);患有阴道炎及妊娠糖尿病的产妇RELC明显高于未患有相关疾病的产妇(P<0.05)。各类妊娠不良结局均与REL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产妇阴道RELC与妊娠结局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妊娠结局预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根据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对高比值组的孕妇进行更加细致的监测和管理,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乳酸杆菌 阴道 妊娠结局 相关性
下载PDF
TLR-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MVD和VEGF的关系
4
作者 阮红杰 王素敏 +1 位作者 杨大震 顾小燕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9(TLR-9)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宫颈鳞癌和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TLR-9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微血管并计算MVD,同时采用...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9(TLR-9)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宫颈鳞癌和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TLR-9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微血管并计算MVD,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VE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TLR-9表达诊断宫颈鳞癌的效能。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TLR-9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83.3%(40/48),组织MVD和VEGF水平分别为36.8±7.25和(25.58±3.49)ng/mg,均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5);TLR-9受体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TLR-9受体表达阳性者的MVD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组织TLR-9表达在宫颈鳞癌诊断中的效能较好,其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82.7%和76.1%。结论 TLR-9高表达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并与宫颈鳞癌的微血管新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9 宫颈鳞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宫颈鳞癌中M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阮红杰 吴强 赵铭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55-1457,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为宫颈鳞癌的化学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宫颈鳞癌和1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并对其微血管(CD34标记)计数。结果:宫颈鳞癌组...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为宫颈鳞癌的化学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宫颈鳞癌和1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并对其微血管(CD34标记)计数。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1),MK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灶的大小及临床分期相关性显著(P=0.045;P=0.002),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MK蛋白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者,二者正相关(P=0.043)。结论:MK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宫颈鳞癌的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宫颈鳞癌化学防治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中期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超声诊断孕期宫腔内局限性隔膜样结构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康泰 徐倩君 +4 位作者 查文 王维英 王咏梅 杨大震 阮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孕期宫腔内局限性分隔结构的声像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回顾性分析155胎宫腔内局限性隔膜样结构的超声表现。结果孕期宫腔内呈条带样、嵴样局限性分隔羊膜腔的结构主要源于宫腔粘连和单纯羊膜粘连皱褶。... 目的探讨孕期宫腔内局限性分隔结构的声像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回顾性分析155胎宫腔内局限性隔膜样结构的超声表现。结果孕期宫腔内呈条带样、嵴样局限性分隔羊膜腔的结构主要源于宫腔粘连和单纯羊膜粘连皱褶。宫腔粘连隔带较粗大,有张力,并可探及静脉为主的血流显像。而单纯羊膜粘连皱褶则以隔膜带纤薄光滑、张力差、无血流显像为主要特征。结论超声鉴别诊断隔膜样结构可补充产前超声检查信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隔膜样结构 宫腔粘连 羊膜皱褶 不全纵隔 轮廓状胎盘
下载PDF
妇产科学课程思政发展现状探讨 被引量:34
7
作者 杨静 钟天鹰 +4 位作者 刘蔚 贾雪梅 阮红杰 戴小婷 童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3期65-69,共5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文章旨在根据目前妇产科学课程思政现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文章旨在根据目前妇产科学课程思政现状,探讨现代医学生思想教育新模式,阐述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渗透到妇产科学教学中,有效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融合,创建妇产科教育教学新局面,同时为建设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队伍、丰富妇产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和构建系统德育体系等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学 课程思政 医学生 临床教师 现状与问题 对策与思考
下载PDF
5 106例剖宫产手术剖宫产率、指征及母儿预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潘维君 方艳梅 阮红杰 《安徽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以及指征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106例剖宫产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33.9%,剖宫产率逐年在增加,1995年为25.78%,2003年为43.8%,2004年为40.91%,前后5年间差异有显著性(P<...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以及指征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106例剖宫产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33.9%,剖宫产率逐年在增加,1995年为25.78%,2003年为43.8%,2004年为40.91%,前后5年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增加显著,两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剖宫产的上升,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且在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切除率及产后出血率较阴道试产后手术组为高。结论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的升高并没有明显降低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并且,择期剖宫产术的母儿预后较临产后手术母儿预后为差。剖宫产率的上升因素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变化最大,因此,剖宫产率的增加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应引起广大社会和专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指征 母儿 预后
下载PDF
血清肌酐、尿素氮及尿酸对妊娠期糖尿病肾功能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飞 阮红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44-134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的检测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肾功能损害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待产分娩的GDM住院患者99例(GDM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孕妇99例为对照组。对Scr、BUN、UA3项指标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的检测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肾功能损害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待产分娩的GDM住院患者99例(GDM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孕妇99例为对照组。对Scr、BUN、UA3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GDM组血清U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组血清BUN和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UA值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UA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是GDM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血肌酐 血尿素氮 血尿酸
下载PDF
提升临床带教能力培训促进教学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10
作者 杨静 刘蔚 +3 位作者 陆勤 戴小婷 徐青 阮红杰 《经济师》 2023年第10期258-260,共3页
全面提升临床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培训,对提高医院临床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更是对医院临床教学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产生深远的战略意义。临床带教能力一方面需要临床教师长期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与改进,另... 全面提升临床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培训,对提高医院临床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更是对医院临床教学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产生深远的战略意义。临床带教能力一方面需要临床教师长期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与改进,另一方面需要对临床教师的带教能力强化培训,通过两方面有效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水平。然而,临床带教能力提升的过程复杂且漫长,有效建设师资队伍也需要一系列完整的体制和制定积极的教学人才培养规划措施才能达到。因此,医学教育中应高度重视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结合医院的教学战略发展目标,加强培训,把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人才培养放在医院教学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临床教师 带教能力培训 问题 对策 教学人才 培养
下载PDF
原发性输卵管绒癌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曹剑 阮红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56,159,共2页
1病例简介患者,女,36岁,因"停经65天,阴道流血淋漓不尽20天"于2009年8月2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阴道内少许血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前位,常大,有压痛;附件双侧有压痛,左侧明显,左侧附件... 1病例简介患者,女,36岁,因"停经65天,阴道流血淋漓不尽20天"于2009年8月2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阴道内少许血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前位,常大,有压痛;附件双侧有压痛,左侧明显,左侧附件区增厚,右侧附件未触及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输卵管绒癌 异位妊娠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露瑶 吕娟 阮红杰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6期111-114,共4页
肿瘤干细胞(CSCs)理论认为肿瘤是异质性细胞群体,存在着一小部分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分裂能力的类干细胞,即CSCs,可以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通过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微环境的保护作用而在肿瘤耐药中发挥作用。细胞周... 肿瘤干细胞(CSCs)理论认为肿瘤是异质性细胞群体,存在着一小部分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分裂能力的类干细胞,即CSCs,可以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通过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微环境的保护作用而在肿瘤耐药中发挥作用。细胞周期阻滞、DNA损伤耐受及DNA损伤修复、药物外排、上皮间质转化(EMT)等CSCs的生物学特性,低氧环境、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慢性炎症等肿瘤微环境的特点,共同维持CSCs的干性特征,抑制化疗药物对CSCs的刺激作用,加大了肿瘤治疗的困难性。由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微环境保护作用,对常规的放化疗并不敏感,常常导致肿瘤治疗后的耐药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肿瘤细胞 细胞周期 DNA损伤 DNA修复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阴道镜结合Reid评分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附100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正兰 阮红杰 +1 位作者 赵铭力 洪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22-1723,共2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结合Reid评分对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2002年10月~2006年10月在本院阴道镜门诊对10040例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者行Reid评分和定点活检送病理。结果:阴道镜结合Reid评分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宫颈癌前... 目的:探讨阴道镜结合Reid评分对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2002年10月~2006年10月在本院阴道镜门诊对10040例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者行Reid评分和定点活检送病理。结果:阴道镜结合Reid评分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符合率79.4%,宫颈癌诊断符合率95.0%;其中病理确诊CINⅠ821例、CINⅡ395例、CINⅢ213例、宫颈浸润癌48例。结论:采用阴道镜结合Reid评分能尽早准确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REID评分 宫颈癌前病变
下载PDF
内源性多肽ECDP2通过AKT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寸云花 布沙来木·木哈买 +2 位作者 王露瑶 付子毅 阮红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057-1064,共8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多肽ECD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质谱检测3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多肽组分,分析ECD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按照氨基酸序列合成E... 目的探讨内源性多肽ECD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质谱检测3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多肽组分,分析ECD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按照氨基酸序列合成ECDP2后,体外实验将子宫内膜癌HEC-1-A和Ishikawa细胞分为NC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作阴性对照)和ECDP2不同浓度处理(1、10、100 ng/L)组,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ECDP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ECDP2对AKT信号通路、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蛋白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的ECDP2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0.0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ECDP2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且呈浓度梯度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ECDP2能显著下调子宫内膜癌细胞中AKT(ser473)磷酸化水平以及OCT4、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P<0.05)。进一步使用AKT激动剂SC79预处理后能部分恢复ECDP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EMT和干性维持的抑制作用。结论内源性多肽ECD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异常低表达,可能在新的稳态系统中通过调控AKT的磷酸化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侵袭、EMT和干细胞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ECDP2 迁移 侵袭 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内源性多肽ECDP4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分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布沙来木·木哈买 寸云花 +3 位作者 季春雅 王露瑶 付子毅 阮红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77-584,共8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多肽ECDP4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共培养体系下对PBMCs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手术切除的3例子宫内膜癌和3例配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使用在线数据库Un... 目的探讨内源性多肽ECDP4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共培养体系下对PBMCs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手术切除的3例子宫内膜癌和3例配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使用在线数据库UniProt、ProteomicsDB、MaxQB、UniProt和The Human Protein Atlas分析多肽ECDP4的前体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建立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和新鲜人PBMCs共培养模型,分为对照组(含5%胎牛血清培养基)和实验组(含5%胎牛血清培养基中加100 ng/L内源性多肽ECDP4),共培养96 h,收集PBMCs。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Cs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CDP4表达量为7.33×10-4±1.13×10-4,而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量为7.30×10^(-5)±8.47×10^(-6)(P=0.001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OVA2是ECDP4的前体蛋白,但其并不是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相较于单纯培养PBMCs,共培养体系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下调(51.31±11.05)%(P<0.001),CD8^(+)T淋巴细胞比例下调(52.98±5.86)%(P<0.001)。相较于对照组,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ECDP4后,CD4^(+)T淋巴细胞比例上调(15.58±2.34)%(P<0.001),Ki-67的比例上调(54.60±24.5)%(P=0.0043),干扰素γ(INF-γ)的比例上调(27.92±17.25)%(P=0.0486);CD8^(+)T淋巴细胞比例上调(20.04±6.70)%(P<0.001),Ki-67的比例上调(26.57±6.42)%(P<0.001),INF-γ比例上调(87.48±40.70)%(P=0.01)。结论多肽ECDP4作为NOVA2的降解产物在子宫内膜癌中显著低表达,其能够增加PBMCs中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促进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同时增加INF-γ的分泌量。内源性多肽ECDP4具有进一步应用于临床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内源性多肽ECDP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共培养
下载PDF
润滑障碍中的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及功能预测
16
作者 刘天娇 张晶晶 +2 位作者 马洁桦 潘连军 阮红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85-1591,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阴道润滑障碍(lubrication disorder,LD)女性阴道上皮组织差异表达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探索LD患者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利用以|Log_(2)FC|≥2且校正后P值<0.05,鉴别LD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 目的:通过构建阴道润滑障碍(lubrication disorder,LD)女性阴道上皮组织差异表达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探索LD患者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利用以|Log_(2)FC|≥2且校正后P值<0.05,鉴别LD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以及mRNA的表达谱,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差异表达lncRNA及差异表达mRNA网络,采用Gene Ontology(GO)和KEGG Pathway分析共表达网络中mRNA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根据|Log_(2)FC|≥2且校正后P值<0.05标准筛选出L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共计499条上调表达的lncRNA、337条下调表达的lncRNA,以及1582条上调表达mRNA、633条下调表达的mRNA。随后,通过其中100个lncRNA与311个mRNA构建了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的共表达网络。最后,共表达网络的功能富集分析表明mRNA主要与心肌相关的疾病和功能有关。结论:L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局部肌肉功能障碍以及cGMP通路等有关,需要相关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润滑障碍 长链非编码RNA 共表达网络
下载PDF
翻转课堂和临床思维训练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恬 阮红杰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0年第11期1524-1526,1533,共4页
目的:根据妇产科学专业的临床教学特点及其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翻转课堂和临床思维训练相互渗透这种新型医学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方法:在本院的妇产科教学中构建并实施这种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教学模式,同时在教... 目的:根据妇产科学专业的临床教学特点及其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翻转课堂和临床思维训练相互渗透这种新型医学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方法:在本院的妇产科教学中构建并实施这种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授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这种新型医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讨论并解答问题,拓展了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并深化了临床理论知识。结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训练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整体思维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临床思维 妇产科学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18
作者 阮红杰 王素敏 胡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7期6637-663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3-01/2009-01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96例休克型异位妊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的一般情况、腹腔内出血、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3-01/2009-01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96例休克型异位妊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的一般情况、腹腔内出血、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在有效抗休克及完善的生命体征监护及麻醉管理下,采用腹腔镜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妊娠 异位/治疗 休克 出血性/治疗
原文传递
子痫前期患者肾功能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飞 马月丽 阮红杰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评价子痫前期孕妇肾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单胎妊娠孕妇833例分为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组(A组,20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B组,215例)、妊娠期高血压组(C组,305例)和正常妊娠组(D组,105例)。检测孕妇24-h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 目的探讨评价子痫前期孕妇肾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单胎妊娠孕妇833例分为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组(A组,20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B组,215例)、妊娠期高血压组(C组,305例)和正常妊娠组(D组,105例)。检测孕妇24-h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依据GFR水平,子痫前期孕妇分为伴肾功能损害(P1)组(GFR<90ml·min-1·1.73m-2)和无肾功能损害(P2)组(GFR≥90ml·min-1·1.73m-2),比较两组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结果与B、C和D组比较,A组24-h的血SCr、BUN和UA升高,GFR降低(P<0.05);与C、D组比较,B组24-h尿蛋白、血SCr、BUN和UA值升高,GFR值降低(P<0.05)。P1组围产儿预后不良率高于P2组(P<0.05)。结论血清UA及GFR测定可作为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尿酸 肾小球滤过率
原文传递
子痫前期患者生化指标改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宫辉 阮红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分析子痫前期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16例子痫前期患者孕妇为研究组和116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孕妇ALT、AST、GGT、AKP、CK、LDH、α-HBDH、TP、ALB、TBIL、DBIL、BU...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分析子痫前期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16例子痫前期患者孕妇为研究组和116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孕妇ALT、AST、GGT、AKP、CK、LDH、α-HBDH、TP、ALB、TBIL、DBIL、BUN、Scr、UA。结果 2组GGT活性和TBIL、DBIL、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ALT、AST、AKP、CK、LDH、α-HBDH活性和Scr、UA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TP、ALB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产后出血、胎盘前置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期正常孕妇相比,子痫前期患者孕妇部分生化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应严密监测子痫前期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和治疗,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生化指标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