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阮良峰 陈源 +1 位作者 马俭凡 刘浩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的原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2008年5月~2010年2月,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PVP和PKP共86例(104个椎体),发生并发症5例共6个椎体,对其所发生的5例并发症...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的原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2008年5月~2010年2月,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PVP和PKP共86例(104个椎体),发生并发症5例共6个椎体,对其所发生的5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PVP与PKP治疗86例104节椎体病变,其中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5个椎体在术中发生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渗漏;另外1例乳腺癌并多发胸椎转移患者1个椎体术中出现恶心、呕吐且出现轻度肺栓塞,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6/104)。结论:导致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骨质疏松较重,椎体皮质不完整,操作技术不成熟,骨水泥注入时机和注入量欠佳,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监测不理想,骨水泥本身的毒性等。认为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规范手术操作,准确掌握骨水泥注入时机和注入量,术中严密的X线透视监测及心电监护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阮良峰 陈源 +1 位作者 马俭凡 刘浩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架桥式植骨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解剖型钛板治疗48例共56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其中Ⅱ型28足、Ⅲ型21足、Ⅳ型7足),Bor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并测量术前、术后的B...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架桥式植骨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解剖型钛板治疗48例共56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其中Ⅱ型28足、Ⅲ型21足、Ⅳ型7足),Bor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并测量术前、术后的Bohler′s角、Gissane′s角、Peries′s角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Bohler′s角、Gissane′s角、Peries′s角明显恢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总优良率为83.9%(47/56)。结论: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架桥式植骨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 内固定 架桥式植骨 跟骨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阮良峰 陈源 +1 位作者 马俭凡 刘浩宗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709-710,共2页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通过2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分析术后假体脱位发生原因并阐明不同的治疗对策。结果术后发生假体脱位9例(3.8%),其中后脱位8例,前脱位1例,经过处理患者均恢复良好。...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通过2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分析术后假体脱位发生原因并阐明不同的治疗对策。结果术后发生假体脱位9例(3.8%),其中后脱位8例,前脱位1例,经过处理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假体安装位置欠佳、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造成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防治策略为术前局部肌肉锻炼,术中正确安装假体及周围软组织的修复,术后功能锻炼体位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假体脱位 原因 防治策略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阮良峰 陈锦鹏 +1 位作者 马小珍 陈庆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对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8例。研究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内... 目的对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8例。研究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临床及康复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优良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是与骨折内固定术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优势更显著,优良率更高,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恢复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 骨折愈合时间 优良率
下载PDF
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阮良峰 马俭凡 陈源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其中SchartkerⅤ型28例、SchartkerⅥ型35例,术中透视观察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其固定...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其中SchartkerⅤ型28例、SchartkerⅥ型35例,术中透视观察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其固定的牢固程度、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所有病例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关节面均明显恢复,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为76-93分(平均为84分),Rasmussen评分优良率达87.3%。术前术后HSS评分与Rasmussen评分、关节面塌陷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SchartkerⅤ型或SchartkerⅥ型),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入路 锁定钢板 植骨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下载PDF
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阮良峰 谭宏挥 +1 位作者 陈庆华 萧勇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9期68-69,共2页
目的对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4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开复... 目的对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4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对照组的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9.9±11.6)分,高于对照组的(56.6±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行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有明显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直切口微创入路 跟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粉碎性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支架外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分期治疗高能量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阮良峰 马俭凡 陈源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Ⅰ期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高能量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56例,均给予Ⅰ期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X线透视观察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关节... 目的探讨Ⅰ期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高能量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56例,均给予Ⅰ期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X线透视观察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关节面平整程度、内固定牢固程度、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随访6~18个月,56例患者术后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满意,锁定钢板固定牢固,仅1例术后7周胫距关节面出现3.2mm台阶,术后所有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术后1年按Johner-Wruhs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7.5%。术后胫骨远端关节面台阶、胫骨力线成角、下肢缩短等指标较术前显著好转(P<0.01)。结论Ⅰ期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复位满意、并发症少的优势,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锁定钢板 Pilon骨折 Ruedi-AllgowerⅢ型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难愈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阮良峰 黄池分 +2 位作者 谭宏挥 陈锦鹏 杨联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5期38-39,共2页
慢性难愈创面是指在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创面呈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物过程愈合,在导致创面经久难愈,不能达到最终愈合。慢性难愈创面是外科中长期难以解决的治疗难题,往往造成较高的致残率。有些深度难愈... 慢性难愈创面是指在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创面呈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物过程愈合,在导致创面经久难愈,不能达到最终愈合。慢性难愈创面是外科中长期难以解决的治疗难题,往往造成较高的致残率。有些深度难愈创面如合并肌腱、骨、内固定物外露或褥疮、放射性溃疡等的治疗更为困难,其治疗时间长、治疗方案不确定、费用高、疗效差,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创面 放射性溃疡 富血小板血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治疗难题 外在因素 疗效差 病理性
下载PDF
髌骨针+Polysorb可吸收线缝扎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阮良峰 马俭凡 陈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髌骨针+Polysorb可吸收线缝扎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髌骨针+Polysorb可吸收线缝扎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共计86例,术中透视观察髌骨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其固定的牢固程度、关节面平整程度、愈... 目的探讨髌骨针+Polysorb可吸收线缝扎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髌骨针+Polysorb可吸收线缝扎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共计86例,术中透视观察髌骨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其固定的牢固程度、关节面平整程度、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术中见所有病例的髌骨关节面均明显恢复,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所有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为82~93分,平均为88分,按膝关节疗效判断标准其术后优良率达89.5%。经统计学分析,髌骨关节面恢复情况、HSS评分、疗效判断标准优良率,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针+Polysorb可吸收线缝扎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复位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针 可吸收线 髌骨粉碎性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四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阮良峰 陈锦鹏 +1 位作者 马小珍 陈庆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6期64-64,67,共2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作用。方法:收治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分为VSD组和常规组,各24例。均行骨折复位固定,清创术后在创面覆盖VSD系统,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Ⅱ期... 目的:探讨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作用。方法:收治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分为VSD组和常规组,各24例。均行骨折复位固定,清创术后在创面覆盖VSD系统,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Ⅱ期行创面修复。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比较引流术疼痛程度、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皮肤创口的愈合率VSD组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缓解患者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常规引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中较传统换药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四肢开放性骨折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巧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阮良峰 陈锦鹏 +1 位作者 黄池分 马小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3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分别行常规股骨近...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3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分别行常规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与PFNA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14.22±20.09)mL,手术时长为(71.36±11.35)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16.39±24.18)mL,手术时长为(103.44±12.19)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对照组为13.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用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技巧 疗效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马俭凡 阮良峰 +1 位作者 李泳高 陈庆华 《医学综述》 2014年第7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0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内固定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0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内固定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切开复位组采用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内固定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手术切开复位组(t=4.074、6.001、4.481,P<0.01);术后12个月内固定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手术切开复位组(z=4.682,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骨折 切开复位
下载PDF
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俭凡 阮良峰 +1 位作者 李泳高 陈庆华 《当代医学》 2014年第6期113-113,164,共2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的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其中14例采用传统的I期清创+骨牵引+换药+II期皮瓣修复的方案治...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的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其中14例采用传统的I期清创+骨牵引+换药+II期皮瓣修复的方案治疗。其中15例采用I期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I期植皮的方案或II期植皮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创面血运情况、创面感染率、临床住院总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清创+骨牵引+换药+II期皮瓣修复的方案。结论 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锁定钢板 骨折并皮肤缺损 疗效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减张线的临床康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俭凡 李泳高 +1 位作者 阮良峰 陈庆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第7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加减张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这种重建方法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无相关性。方法: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32例应用关节镜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采用...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加减张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这种重建方法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无相关性。方法: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32例应用关节镜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案,即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方案,试验组采用积极康复方案,术前术后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参照Lysholm临床疗效评分,采取传统康复方案的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术后1年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可以明确重建ACL加减张线方法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减张线方法行ACL重建能恢复关节的稳定性,中远期效果良好,优于以往康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损伤 减张线 关节镜
下载PDF
颈源性头痛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源 刘浩宗 +1 位作者 陈浩波 阮良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5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对颈源性头痛患者应用C1、C2的横突注射方法与小针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B组78例患者应用C1、C2的横突注射方法治疗;A组86例应用C1、C2的... 目的:观察对颈源性头痛患者应用C1、C2的横突注射方法与小针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B组78例患者应用C1、C2的横突注射方法治疗;A组86例应用C1、C2的横突注射方法与小针刀联合治疗。结果:经治疗后的1个月随访,A组患者优良率较B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经3个月及6个月的随访后,A组患者优良率较B组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颈源性头痛患者应用C1、C2的横突注射方法与小针刀联合治疗,不仅安全,而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C2 横突注射 小针刀治疗 颈源性头痛
下载PDF
微创有限接触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
16
作者 陈庆华 马俭凡 +3 位作者 李泳高 阮良峰 罗健波 谭嘉劲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10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方法有限接触钢板(LC-DCP)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对38例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行微创有限接触钢板内固定术,经皮置入螺钉,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通过X线摄片和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检查骨折愈合及... 目的探讨微创方法有限接触钢板(LC-DCP)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对38例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行微创有限接触钢板内固定术,经皮置入螺钉,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通过X线摄片和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检查骨折愈合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8例,时间为6-21个月,平均5.4个月复查线片示骨折愈合,无钢板断裂和螺钉松动。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28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9.5%。结论微创有限接触钢板治疗股骨骨折较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骨折愈合理想。尤其是较交锁髓内钉、锁定钢板费用低,特别适于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微创 有限接触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