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殖民时代荷属东印度群岛影视人类学实践述略
1
作者 阮艳萍 代湘云 《民间文化论坛》 2023年第5期87-97,共11页
印度尼西亚的影视人类学实践及其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于启思的发展过程。自荷兰人进入东印度群岛,这里的语言、文化、社会生活就进入到各种研究和记录之中。作为影视人类学实践的非虚构影像民族志记录就成为一种长期存在并对社会生... 印度尼西亚的影视人类学实践及其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于启思的发展过程。自荷兰人进入东印度群岛,这里的语言、文化、社会生活就进入到各种研究和记录之中。作为影视人类学实践的非虚构影像民族志记录就成为一种长期存在并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的媒介活动。通过对殖民时代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影视人类学实践进行历时性梳理,分析不同记录者在这里进行的影视人类学实践,可以为印尼影视人类学历史研究增加厚度,反思影视人类学“何为”“为何”的现实走向与理论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属东印度 影像记录 影视人类学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遗产保护——以丁村为例的媒介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阮艳萍 王雯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6-24,共9页
随着参与式影像的深入发展和参与式新新媒介的迅速普及,参与式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总体性背景。在这一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关联的文化政治实践都在发生着日渐深刻的变化。参与式民主在丁村生活的部落时代表现得非常明显,是这里... 随着参与式影像的深入发展和参与式新新媒介的迅速普及,参与式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总体性背景。在这一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关联的文化政治实践都在发生着日渐深刻的变化。参与式民主在丁村生活的部落时代表现得非常明显,是这里的主要治理方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关注弱势群体、赋予民间权利、注重全员收益的思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思路的实现方式之一就是发展参与式管理,使文化遗产的利益相关各方都能够通过参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提高自己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影像 参与式媒介 参与式民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新新媒介
下载PDF
丁村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方式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阮艳萍 王雯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2期23-29,共7页
在景观的形成过程中,媒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生产中,真实的遮蔽和文化主体话语权的丧失已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在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中,丁村的情形可以带给我们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媒介生产为丁村作为非物质... 在景观的形成过程中,媒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生产中,真实的遮蔽和文化主体话语权的丧失已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在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中,丁村的情形可以带给我们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媒介生产为丁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提供了新的时代语境和话语空间。丁村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主要包括自上而下的"把关人"掌控式和自下而上的"粉丝"群体参与式两大类别,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当代丁村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空间。"粉丝"群体参与式生产的加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也为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众生存的持久论争提供了一种立脚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媒介生产 媒介景观 意义生产 丁村
下载PDF
媒介即是遗产——数字媒介对文化遗产传承与表述影响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阮艳萍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9-152,共4页
对数字媒介的掌握与娴熟运用是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者不同于民间传承人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数字媒介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便利,它改变了一切——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述方式、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甚至文化遗产观本身。数字媒介带来的自由... 对数字媒介的掌握与娴熟运用是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者不同于民间传承人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数字媒介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便利,它改变了一切——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述方式、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甚至文化遗产观本身。数字媒介带来的自由性、解构性、平等化、多元化和创造性,成为文化遗产当代传承中不可忽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文化遗产传承 自由性 解构性 平等化 多元化
下载PDF
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数字受众 被引量:3
5
作者 阮艳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4-591,共8页
媒介技术给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了整体性的变化。数字媒介的加入,不仅产生了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数字受众这一分众群体,也让其发生着若干的变化,其接受行为、接受内容、接受规模、接受程度等等,都在媒介的变动中不断显影、定格和变动。
关键词 数字媒介 文化遗产 数字受众
下载PDF
“香草”意象在屈原悲剧意识表现中的置换变形 被引量:3
6
作者 阮艳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8-33,共6页
对“香草”意象的激活和改造是屈原对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卓越贡献。它们从祭祀用品一步步成为屈原悲剧意识的感性意象表达形式的过程 ,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屈原悲剧意识的生成 ,同时这种变形也见证了楚文化传统的一层层的积淀和离析。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古代文艺美学 屈原 悲剧意识 "香草" 意象楚文化 楚辞 感性意象
下载PDF
从精卫、庄子到屈原:楚文化中的悲剧母题 被引量:3
7
作者 阮艳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4-68,共5页
悲剧意识既是屈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 ,也是屈原思想的文化背景之一。它是整个楚文化中一个反复演绎的母题。本文选取了其中历史、神话、观念。
关键词 楚文化 悲剧 屈原
下载PDF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以云南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阮艳萍 《大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18-20,共3页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也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学科特性和过程特点。在慕课理念下思考艺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提出培养过程控制的思路,有助于提高艺术类...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也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学科特性和过程特点。在慕课理念下思考艺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提出培养过程控制的思路,有助于提高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艺术创作教育及其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理念 研究生 培养质量 过程控制
下载PDF
从“第六代”电影寻踪巴赞写实主义美学理想 被引量:1
9
作者 阮艳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写实主义 美学理想 中国电影 新现实主义 巴赞 新写实 第六代导演 生活 作品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洗礼——浅析电影《钢琴课》中一个片段的隐喻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阮艳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44-44,共1页
电影《钢琴课》讲述的不仅仅是动人的爱情故事,它还隐喻着:文明与生命是艺术的两大特质,这两种特质相互比较又相互依存。在文明的积累过程中,高雅、精致而又沉重无比的文明,往往不经意地就压抑了生命本身,甚至让它窒息,失去创造的活力... 电影《钢琴课》讲述的不仅仅是动人的爱情故事,它还隐喻着:文明与生命是艺术的两大特质,这两种特质相互比较又相互依存。在文明的积累过程中,高雅、精致而又沉重无比的文明,往往不经意地就压抑了生命本身,甚至让它窒息,失去创造的活力。审美和艺术只有摆脱这沉重的桎梏,与生命结合携手前进,才能获得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生命 隐喻
下载PDF
DV媒介对创作心态影响之研究——以贾樟柯《任逍遥》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阮艳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3-24,共2页
作为一种方便灵巧、具有平民价格、简便操作等特点的媒介,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DV开始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民间出现了一股DV创作的热潮,优秀之作不断涌现。DV对使用者的创作心态有着独特的影响,这构成了DV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DV媒... 作为一种方便灵巧、具有平民价格、简便操作等特点的媒介,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DV开始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民间出现了一股DV创作的热潮,优秀之作不断涌现。DV对使用者的创作心态有着独特的影响,这构成了DV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DV媒介影响下,贾樟柯《任逍遥》中呈现出的创作心态有着自由性、解构性、多元化、平等化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 创作心态 媒介
下载PDF
从叙事聚焦看《红楼梦》中的心理描写 被引量:1
12
作者 阮艳萍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4-35,共2页
《红楼梦》开创了我国小说中心理描写的新天地,其中叙事聚焦的不自觉运用很值得研究,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情形都有出现,这使《红楼梦》成为一幅立体、巨型的心理写意画卷。
关键词 红楼梦 心理描写 叙事聚焦
下载PDF
文化遗产传承:数字的与传统的
13
作者 阮艳萍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9期32-38,共7页
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和数字传承,既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传承使命的变迁,也面临着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共生处境。在此处境中,如何对待他者与自我的互解与互换,如何处理俯视、仰视与平视的角度,如何实现相互的议程设置,都应该被提到议程上... 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和数字传承,既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传承使命的变迁,也面临着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共生处境。在此处境中,如何对待他者与自我的互解与互换,如何处理俯视、仰视与平视的角度,如何实现相互的议程设置,都应该被提到议程上来。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结论关乎到民族文化遗产本身作为主体的话语权,而这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传承者 传统传承 他者 自我 仰视 俯视 平视
下载PDF
娱乐与研究——文化遗产影视表述与传承中的一种立场显现
14
作者 阮艳萍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10期186-191,共6页
对数字媒介的掌握与娴熟运用是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者不同于民间传承人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数字媒介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便利,它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中带来了立场的异动。娱乐化与研究性的关系是这种异动的一种显现。
关键词 影视媒介 文化遗产传承 娱乐化 研究性
下载PDF
作为传播者的屈原——《离骚》作者的传播学分析
15
作者 阮艳萍 《理论月刊》 200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突兀的高峰,一种早熟的极致。从传播学的角度,能获得这种长期、显著的传播效果,作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特殊地位、社会环境等因素均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传播学 审美需求 自我形象 社会环境 个性结构
下载PDF
微时代 微电影 微文化
16
作者 阮艳萍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14,26,共6页
微时代的到来与微电影的勃兴互为表里。微时代的崭新媒介技术和手段,把我们认识的世界和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变得和从前很不一样,为我们提供一种身体甚至心智之外的"精神"现实。媒介技术不仅成为我们了解和再现社会及其文化的一... 微时代的到来与微电影的勃兴互为表里。微时代的崭新媒介技术和手段,把我们认识的世界和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变得和从前很不一样,为我们提供一种身体甚至心智之外的"精神"现实。媒介技术不仅成为我们了解和再现社会及其文化的一种工具,也成为一个切入点。在这个时代中应运而生的微电影在表达方面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短(碎片叙事)、平(浅表达)、快(敏锐的即兴创作)。这既是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亦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微电影以浓缩的"精微"突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和固定观看模式,以一种新的步态走入我们生活的各种时间形态中,这使电影艺术走下原先高高在上的纯粹的审美神坛,走出影院,以平常的姿态走进了赛博空间,走进大众之间,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也使社会文化的转型在这里写下了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 微时代 微文化 新媒介
下载PDF
民族志电影叙述空间初探——以《北方的纳努克》为例
17
作者 阮艳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9-12,共4页
民族志电影中的叙述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叙述中不可缺少的场景,而且是表现叙述时间、安排作品结构的重要途径。它推动了作品的叙述进程,是叙述中不可忽略的机制。本文把叙述空间的表现方式分为五类:总览、突出、连续线、离散... 民族志电影中的叙述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叙述中不可缺少的场景,而且是表现叙述时间、安排作品结构的重要途径。它推动了作品的叙述进程,是叙述中不可忽略的机制。本文把叙述空间的表现方式分为五类:总览、突出、连续线、离散点和忽略。它们对民族志电影的叙述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北方的纳努克》中,这些不同的表现方式均有显现,对影片的叙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电影 叙述空间 《北方的纳努克》
下载PDF
白话作为媒介——胡适白话文学观及其意义
18
作者 阮艳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6-47,共2页
胡适白话文学观的核心观点有二:一是白话文学是正宗,二是白话文学是为国语的文学.胡氏从讨论、研究和实践上对白话文学观进行了论证,贯穿于其中的是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原则。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了胡氏的白话文学观,无论是作为传播... 胡适白话文学观的核心观点有二:一是白话文学是正宗,二是白话文学是为国语的文学.胡氏从讨论、研究和实践上对白话文学观进行了论证,贯穿于其中的是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原则。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了胡氏的白话文学观,无论是作为传播环节之一,或是仅从媒介性质而言,其社会历史的意义都会更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白话文学观 媒介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数字媒介技术环境下戏剧思维方式转变初探
19
作者 阮艳萍 《艺海》 2009年第7期156-157,共2页
艺术审美活动作为一种通过对符号形式的体验而实现沟通的过程,无论是艺术美,还是自然美、社会美,都要对象化和具体化。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媒介。在传播中,媒介是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介... 艺术审美活动作为一种通过对符号形式的体验而实现沟通的过程,无论是艺术美,还是自然美、社会美,都要对象化和具体化。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媒介。在传播中,媒介是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媒介是传播的工具和中介,但它又远远不只是形式。媒介本身与传播内容同样重要,其意义有时甚至还更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思维方式转变 戏剧 环境 传播内容 符号形式 艺术审美 艺术美
下载PDF
白话·媒介·讯息——传播学视野中的胡适白话文学观
20
作者 阮艳萍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1期73-78,共6页
白话文学是胡适对文学革命的一大贡献。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胡氏的白话文学观,白话无论是作为传播环节之一,或是仅从媒介性质而言,它给中国文学思想史带来的意义都非常深远。
关键词 胡适 白话文学 媒介 文学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