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呋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建华 阳任峰 +2 位作者 杨迎青 兰波 李湘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89-91,共3页
为明确20%呋虫胺SG(护瑞)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药后2~7 d 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在施用制剂量为60~600 g/hm^2时,其防... 为明确20%呋虫胺SG(护瑞)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药后2~7 d 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在施用制剂量为60~600 g/hm^2时,其防效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60~120 g/hm^2基本相当,优于50%吡蚜酮SG 300~60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300~600 g/hm^2的防效。田间施用20%呋虫胺SG推荐剂量为6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 笼罩试验 防效
下载PDF
短时间高温处理对麦长管蚜的致死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阳任峰 李克斌 +2 位作者 尹姣 杜光青 曹雅忠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4-1599,共6页
为了探索高温防控麦蚜的技术,本实验设置系列短时间高温处理(45℃,30、40、50、60、70、80、90 s;50℃,5、10、15、20、25、30、35、40 s;55℃,5、10、15、20 s;60℃,5、10、15 s;65℃,5、10 s;70℃,5 s),测定了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为了探索高温防控麦蚜的技术,本实验设置系列短时间高温处理(45℃,30、40、50、60、70、80、90 s;50℃,5、10、15、20、25、30、35、40 s;55℃,5、10、15、20 s;60℃,5、10、15 s;65℃,5、10 s;70℃,5 s),测定了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若蚜及成蚜的死亡率。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麦长管蚜的死亡率上升;在相同处理时间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死亡率上升。在45℃条件下,需要近90 s其死亡率才能达到100%;在70℃下,100%死亡率仅需5 s。麦蚜的半致死温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麦蚜的半致死时间随着处理温度的上升而缩短。通过logistics模型分析发现,在相同处理下,若蚜的半致死温度和半致死时间均高于成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高温 死亡率 半致死温度 半致死时间
原文传递
短时间高温对田间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阳任峰 杜光青 +2 位作者 李克斌 尹姣 曹雅忠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1-352,共12页
【目的】了解短时间高温对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的致死效应,为探索其田间使用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采取“对靶”和“非对靶”喷施热风的方法,观测了对叶片和麦穗上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结果】在非对靶55℃高温处理... 【目的】了解短时间高温对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的致死效应,为探索其田间使用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采取“对靶”和“非对靶”喷施热风的方法,观测了对叶片和麦穗上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结果】在非对靶55℃高温处理15s时间,叶片上蚜虫下降率仅达到43%,其防治效果不够理想。但“对靶”热风处理表明,叶片上蚜虫脱落率及脱落后蚜虫的死亡率均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最大脱落率可达80%以上;在65℃下,未脱落的麦蚜第3天后全部死亡。穗部的不同短时间高温处理组合试验表明,在55℃6s及以上高温处理时间组合下的虫口减退率超过90%。产量(千粒重)测定表明,55℃6s、55℃10s、65℃3s与喷施吡虫啉药剂对照相当,即这些处理组合的保产效果明显;65℃6s、75℃3s、85℃3s处理组合虽然蚜虫减退率高,但保产效果不理想。【结论】55℃6~10s的短时高温处理麦长管蚜可产生理想的防治效果和保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高温处理 田间防效 物理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