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阴东亮 何延华 +1 位作者 周叶英 刘蕴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金纳多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32例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脑梗死保持降糖药、饮食和运动不变,静滴金纳多70mg/d,疗程15d,治疗前后行胰岛素耐量试验,算葡萄糖利用常数(Kitt)值,测血黏度和红细胞变形指... 目的观察金纳多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32例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脑梗死保持降糖药、饮食和运动不变,静滴金纳多70mg/d,疗程15d,治疗前后行胰岛素耐量试验,算葡萄糖利用常数(Kitt)值,测血黏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DImax)、聚集指数(ALmax)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用金纳多后Kitt值上升,DImax提高(P<0.01);OGTT、血黏度改善(P<0.05),而胰岛素无变化。结论金纳多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红细胞膜弹性和血流状况而提高胰岛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多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胰岛素敏感性
下载PDF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2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阴东亮 杨梅 张庆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1115-1115,共1页
关键词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 Mellervorden-spatz综合征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诊断 HSD
下载PDF
纤溶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阴东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47-48,共2页
将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72 h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加用纤溶酶和杏丁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加用血栓通静滴,疗程均为10 d。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将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72 h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加用纤溶酶和杏丁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加用血栓通静滴,疗程均为10 d。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脑梗死体积有明显差异。提示纤溶酶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翻转课堂与PBL结合在精神病症状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阴东亮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9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与PBL结合在精神病症状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精神病学学生共180名,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与新型教学组,每组90名学生。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新型教学组采用翻转课堂与PB...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与PBL结合在精神病症状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精神病学学生共180名,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与新型教学组,每组90名学生。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新型教学组采用翻转课堂与PBL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新型教学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评分与实践操作评分均要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方面调查,新型教学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要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精神病症状学教学过程当中采用翻转课堂与PBL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还能够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PBL 传统教学 精神病学 教学模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心功能不全合并低钠血症30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阴东亮 杨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并发症 低钠血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对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阴东亮 丁岩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血管开通前后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和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血管开通前后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和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前即刻、术后12、24h,血浆TNF-α、IL-6、IL-10的变化,比较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再灌注前急诊介入组患者TNF-α、IL-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IL-10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12、24h急诊介入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10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P<0.05)。急诊介入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12h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升幅(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后致炎细胞因子较抗炎细胞因子增高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脑梗死家系调查:240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庆华 翟秋菊 +2 位作者 阴东亮 郭鹏 邓红琼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151-151,167,共2页
目的通过对240例脑梗死家系调查,探讨脑血管病与遗传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05/2002-05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0例脑梗死患者。男142例,女98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岁。选择200例同期入院的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男114例... 目的通过对240例脑梗死家系调查,探讨脑血管病与遗传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05/2002-05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0例脑梗死患者。男142例,女98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岁。选择200例同期入院的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男114例,女86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9岁。对每例患者进行家系情况调查,统计一、二级亲属总人数,包括每例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同胞兄妹、子女;二级亲属指祖父母、表兄妹、堂兄妹)有无脑血管病史,凡有偏瘫、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且持续1周以上或发病急骤伴意识障碍者,均作为患者予以登记,分别计算出一、二级亲属脑血管病患病率。结果参加调查4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脑梗死组一级亲属4820人,患病率8.4%,二级亲属2700人,患病率3.4%。一级亲属患病率显著高于二级亲属(P<0.01)。对照组一级亲属4341人,患病率1.3%,二级亲属2654人,患病率1.5%。一、二级亲属间患病率基本一致(P>0.05)。脑梗死组一、二级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风险愈高,在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遗传因素 脑血管病 发病机制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毒鼠强致记忆力障碍1例
8
作者 杨梅 阴东亮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记忆障碍 化学诱导 杀啮齿动物药 副作用
下载PDF
古交市农机局召开春耕备耕培训现场会
9
作者 阴东亮 《当代农机》 2013年第4期11-11,共1页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工作已经开始。为帮助农户正确、高效地使用农机具,确保今春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关键词 春耕备耕 现场会 农机局 古交市 培训 备耕工作 农业生产 农机具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独特作用
10
作者 阴东亮 顿志平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77,379,共2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比较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腔血液和股动脉血液样品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浓度。实验小鼠诱导颅内动脉瘤并用PF-04217903或DMSO处理,测定小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 目的探讨内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比较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腔血液和股动脉血液样品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浓度。实验小鼠诱导颅内动脉瘤并用PF-04217903或DMSO处理,测定小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收缩压、蛛网膜下出血率及存活率。结果脑动脉瘤血浆样品中HGF平均浓度(776±47)pg/ml显著高于股动脉瘤样品(296±34)pg/ml(P<0.001);c-Met拮抗剂增加了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并降低了小鼠的生存率。结论颅内动脉瘤血浆中HGF显著升高,HGF通过c-Met信号通路减少内皮细胞中的炎症反应并保护颅内动脉瘤免于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 E-选择素 肝细胞生长因子 颅内动脉瘤 VCAM-1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梅 阴东亮 刑林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心房颤动组(101例)和非心房颤动组(53例)血浆幽门螺杆菌抗体(Hp IgG);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心房颤动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心房颤动组(101例)和非心房颤动组(53例)血浆幽门螺杆菌抗体(Hp IgG);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心房颤动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醛固酮(ALD)含量,并测量左心房内径。结果心房颤动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46.5%,47/101)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26.4%,14/53)(P〈0.05);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hs-CRP、ET-1、ALD水平均较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明显升高(P〈0.01),左心房内径亦明显增大(P〈0.01);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性别、心房颤动家族史、饮酒史、肥胖史、高脂血症等无关。结论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房颤动有关,可能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hs-CRP、ET-1水平明显升高,左心房内径亦明显增大,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心房颤动 内皮缩血管肽1 C反应蛋白质 醛固酮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梅 阴东亮 邢林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TNF-α及IL-6检测,...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TNF-α及IL-6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CS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普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肥胖儿童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蕴玲 阴东亮 +4 位作者 刘好田 周叶英 李淑英 程慧玲 周聊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9-753,共5页
目的 研究脂联素在肥胖儿童极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保护性作用,评价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儿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76例肥胖和88名非肥胖年龄9~12岁的儿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收集身高、体重... 目的 研究脂联素在肥胖儿童极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保护性作用,评价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儿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76例肥胖和88名非肥胖年龄9~12岁的儿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收集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血糖等临床资料,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颈动脉血管顺应性(CAC)、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最大的腹膜前脂肪厚度(Pmax).结果 (1)脂联素与肥胖指标、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HOMA-IR、hsCRP、IMT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甘油三酯、空腹血糖、CA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FMD无显著相关性(P〉0.05).(2)以脂联素水平7.060 mg/L为切点,〈7.060 mg/L的儿童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是〉7.060 mg/L的4.43倍.(3)用血清脂联素水平判断代谢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0.714~0.816,P〈0.01).(4)根据血清脂联素水平将肥胖儿童分为高、中、低3组,重度肥胖、内脏脂肪积聚、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低HDL-C、代谢综合征患病率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提高肥胖儿童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助于预防极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脂联素越低的儿童,患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代谢综合征 脂联素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儿童代谢综合征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金华 阴东亮 +4 位作者 刘蕴玲 王蓓 刘好田 程慧玲 周聊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3期7536-7539,共4页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儿童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观察降低体重对血管危险因素及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10~12岁36例代谢综合征儿童,104例肥胖的非代谢综合征儿童和44例体重正常儿童组分别进行身体测量,实验室检...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儿童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观察降低体重对血管危险因素及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10~12岁36例代谢综合征儿童,104例肥胖的非代谢综合征儿童和44例体重正常儿童组分别进行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查生化指标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IL-6,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其中36例代谢综合征儿童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指标变化。结果 (1)三组间比较,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体重指数、血脂、血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和慢性炎症指标(hs-CRP、IL-6、sICA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2)。(2)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增多,慢性炎症指标增高,IMT增厚。(3)代谢综合征儿童生活干预3个月后,体重下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改善,但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IMT=-0.32+0.002腰围+0.003平均血压-0.058HDL-C+0.001HOMA-IR。结论代谢综合征儿童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改变已经发生。合理有效的生活方式的干预,可减少MS儿童血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症 动脉粥样硬化 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