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究敷和汤的现代临床应用
1
作者 阴倩雅 张婉 +7 位作者 杨鑫杰 李艳彦 赵子苇 窦志芳 罗敏 张强 郜宪明 靳荃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6-70,共5页
通过研究《黄帝内经》与五运六气相关内容等大量文献,探究敷和汤的主治、功用、方义及其临床应用,总结李艳彦教授对此方的临床应用;结果发现,敷和汤是基于五运六气运气理论和五行生克规律而设,针对肝血虚为证候基础,以血虚生风为病机而... 通过研究《黄帝内经》与五运六气相关内容等大量文献,探究敷和汤的主治、功用、方义及其临床应用,总结李艳彦教授对此方的临床应用;结果发现,敷和汤是基于五运六气运气理论和五行生克规律而设,针对肝血虚为证候基础,以血虚生风为病机而立,以酸甘化阴为治法;临床多用于治疗血不养神型不寐、血虚生风型皮肤病、肝木克土型脾胃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理论 敷和汤 不寐病 皮肤病 脾胃病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阳虚寒凝型骨关节炎疼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力威 周文静 +5 位作者 赵子苇 赵乐 靳荃 李艳彦 阴倩雅 罗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骨关节炎(OA)疼痛相关因子的作用。方法:冷固法复制骨关节炎模型后,以黄芪桂枝五物汤(2.91 g/kg,5.85 g/kg,11.7 g/kg)灌胃28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骨关节炎(OA)疼痛相关因子的作用。方法:冷固法复制骨关节炎模型后,以黄芪桂枝五物汤(2.91 g/kg,5.85 g/kg,11.7 g/kg)灌胃28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P物质(SP)、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和大脑匀浆后大脑环氧合酶-2(COX-2)、多巴胺(DA)、神经生长因子(NGF)、5-羟色胺(5-HT)、P物质(SP)含量。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使造模后大鼠毛色柔亮,尾部瘀痕减轻,双下肢活动轻微受限,减少大鼠跛行;黄芪桂枝五物汤给药后使大鼠血清IL-1、IL-6、SP、5-HT、DA水平降低,大脑COX-2、DA、NGF、5-HT、SP水平降低。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骨关节炎痹症疼痛的缓解作用可能与抗炎、减少疼痛因子的产生及神经功能恢复有关,且具有剂量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黄芪桂枝五物汤 疼痛
下载PDF
己亥年运气方白术厚朴汤探析及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敏 李艳彦 +4 位作者 赵子苇 阴倩雅 靳荃 郜宪明 张强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49-52,共4页
基于《黄帝内经》原文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探讨2019天刑之年运气致病的特点以中焦失运为主,主治方白术厚朴汤由白术、厚朴、藿香、青皮、半夏、肉桂各三两,干姜、炙甘草各半两组成,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补泻兼施、上下平调,可通过调理... 基于《黄帝内经》原文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探讨2019天刑之年运气致病的特点以中焦失运为主,主治方白术厚朴汤由白术、厚朴、藿香、青皮、半夏、肉桂各三两,干姜、炙甘草各半两组成,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补泻兼施、上下平调,可通过调理脾胃治疗相关运气因素所致的内伤杂病。从运气角度论治失眠、胁痛两则临床验案,为五运六气理论在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亥 五运六气 白术厚朴汤 以脾论治 验案举隅
下载PDF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之方药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阴倩雅 杨鑫杰 +1 位作者 窦志芳 李艳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9-961,共3页
为研究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组方规律,笔者通过查阅记载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古籍、现代学者论述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文献,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方义进行考证与分析,梳理古代及... 为研究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组方规律,笔者通过查阅记载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古籍、现代学者论述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文献,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的方义进行考证与分析,梳理古代及现代医家对该方方义的主要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新出浅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是桂枝甘草汤的类方;方中桂枝三、甘草二意在救心阳而益心阴;蜀漆非蜀黍之误,与龙骨、牡蛎相配有升降相因,相制为用之功;牡蛎剂量多于龙骨,偏于祛痰逐饮;龙骨、牡蛎与桂枝为阴阳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伤寒论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浅谈发蒙针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婉 阴倩雅 马祖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6-376,共1页
"发蒙针法"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刺节言发蒙,余不得其意。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此刺之大约,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 "发蒙针法"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刺节言发蒙,余不得其意。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此刺之大约,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也。"经文不仅解释了何为"发蒙针法"、其主治病证,而且明确阐释了其具体操作。笔者就"发蒙针法"本义及其机制略谈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蒙针法 耳聋 耳鸣 听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