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EChERS前处理结合HPLC-MS法检测淀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 被引量:10
1
作者 阴永泼 卞华伟 +5 位作者 李冰 李琳 熊志勇 孙瑞云 蔡琼 陈晓雨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4-290,共7页
建立了淀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的QuEChERS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的检测方法。淀粉类食品样品经过2次正己烷脱脂,水和乙腈涡旋振动提取,采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方式,以甲醇-水(1:9,v/v)为流动相,Venusil C_(18) MP色谱柱分离,质... 建立了淀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的QuEChERS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的检测方法。淀粉类食品样品经过2次正己烷脱脂,水和乙腈涡旋振动提取,采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方式,以甲醇-水(1:9,v/v)为流动相,Venusil C_(18) MP色谱柱分离,质谱电喷雾电离方式,同位素内标标准曲线法,特定质荷比m/z为72和75定量分析丙烯酰胺及内标。结果表明,丙酰酰胺的定性检出限为3.5μg/kg,定量检出限为12μg/kg,线性定量范围(0.01~2.00)μg/mL,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9,加标回收率在90.5%~97.9%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可靠和较低检测限等优点,成功应用于淀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QUECHERS 淀粉基食品
原文传递
不同的热加工条件下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与硫醇类食用香料的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志勇 李冰 +3 位作者 张霞 李琳 彭晓龙 阴永泼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5-270,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的加工条件对食品中硫醇类香气物质与丙烯酰胺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丙烯酰胺与1,2-乙二硫醇、丁硫醇、2-甲基-1-丁硫醇、2-甲基-3-呋喃硫醇在高温高湿体系和高温低湿体系下的反应规律。结果发现,2-甲基-3-呋喃硫醇在高温高湿... 为了探讨不同的加工条件对食品中硫醇类香气物质与丙烯酰胺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丙烯酰胺与1,2-乙二硫醇、丁硫醇、2-甲基-1-丁硫醇、2-甲基-3-呋喃硫醇在高温高湿体系和高温低湿体系下的反应规律。结果发现,2-甲基-3-呋喃硫醇在高温高湿体系下的活性高于丁硫醇和2-甲基-1-丁硫醇,而在高温低湿体系下,2-甲基-3-呋喃硫醇的活性却最弱。p H对2种体系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别,高温高湿体系下,丙烯酰胺的消失率受p H的影响更大。当加入抗氧剂,高温低湿体系中丙烯酰胺的消失率大大降低,而高温高湿体系中的结果却并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的热加工条件下,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与硫醇类香气物质经历了不同的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丙烯酰胺 硫醇 抗氧化剂
原文传递
姜粉及其有效成分对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阴永泼 李冰 +2 位作者 李琳 熊志勇 卞华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0-256,共7页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主要是由天冬酰胺和α-羟基羰基化合物(如葡萄糖等)在高温条件(>120℃)下发生的美拉德反应产生的。研究发现,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葡萄糖/天冬酰胺比例和水分含量对丙烯酰胺的形成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试验...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主要是由天冬酰胺和α-羟基羰基化合物(如葡萄糖等)在高温条件(>120℃)下发生的美拉德反应产生的。研究发现,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葡萄糖/天冬酰胺比例和水分含量对丙烯酰胺的形成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试验范围内丙烯酰胺含量都有一个最大值。在研究姜粉、姜辣素和6-姜酚对高温低湿条件下葡萄糖/天冬酰胺模型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时,发现3种物质可以有效地减少模型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并且,姜粉、姜辣素和6-姜酚的浓度变化和丙烯酰胺抑制率趋势均呈非线性变化,当三者的添加量水平分别为200、0.2、0.02 mg/g时,抑制率达到最大值依次为53.2%、62.8%和23.5%。最后,通过使用丙烯酰胺动力学模型确定了姜粉、姜辣素和6-姜酚对丙烯酰胺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丙烯酰胺的消除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粉 姜辣素 6-姜酚 丙烯酰胺 动力学模型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