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用于胸椎旁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吴黎黎 雷桂玉 +4 位作者 阴阅 奚春花 杜英杰 王敏 王古岩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772-776,共5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用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56例,采用随机...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用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和试验组(TPVB复合全身麻醉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接受喉罩通气的全静脉麻醉,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两组术后首次开始疼痛时间和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患者在麻醉后监护室(post anaesthesia care unit,PACU),术后4 h、8 h、12 h、24 h及48 h静息时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总消耗量、术后24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首次开始疼痛时间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8.44±9.94)h比(0.22±0.09)h、(31.40±16.57)h比(0.70±0.3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PACU,术后4 h、8 h、12 h和24 h静息时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26±0.65)分比(4.45±1.96)分、(0.79±1.36)分比(3.15±1.42)分、(1.00±1.45)分比(2.70±0.92)分、(1.26±1.37)分比(2.75±0.91)分、(1.68±1.42)分比(2.45±0.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总消耗量与术后24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显著少于对照组[(431.83±187.10)μg比(579.45±225.16)μg、(13.62±3.34)μg比(18.08±6.80)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未出现血肿、气胸、全脊麻等穿刺并发症,头晕、PONV情况少于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胸椎旁阻滞能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减少术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 胸椎旁阻滞 乳腺癌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布托啡诺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阴阅 赵国庆 李凯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6期1101-1103,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在寻求医疗救治时有更多的舒适化追求,围术期镇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Butorphanol,国内产品名:诺扬,以下简称布托啡诺)作为新型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在寻求医疗救治时有更多的舒适化追求,围术期镇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Butorphanol,国内产品名:诺扬,以下简称布托啡诺)作为新型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镇痛及复合麻醉,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激动κ受体起到脊髓镇痛作用,在与μ受体激动药共同使用时,可发挥μ受体拮抗作用减轻或抵消μ受体的呼吸抑制等副作用[1]。相较于其他阿片受体激动剂如芬太尼能够减少肠麻痹、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丙泊酚 芬太尼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阴阅 吴黎黎 +2 位作者 雷桂玉 初丽艳 王古岩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0例择期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0例择期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组(30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三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相关指标,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24h的疼痛程度、术后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干扰程度。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PVB组患者疼痛程度最剧烈时的NRS评分、疼痛程度最轻时的NRS评分以及剧烈疼痛时间所占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程度最轻时的NRS评分显著低于SAPB组(P<0.05);SAPB组患者疼痛程度最剧烈时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PVB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干扰床上活动的NRS评分、干扰床下活动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PB组(P<0.05);TPVB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干扰深呼吸或咳嗽的NRS评分与对照组和SAP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PVB组患者术后恶心、嗜睡、头晕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瘙痒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PVB可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效果及对麻醉效能、疼痛的影响
4
作者 金成浩 赵美一 +2 位作者 阴阅 刘强 李兴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剂量将其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剂量将其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20例。三组均给予患者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1μg·kg),小剂量组给予患者0.1μg/(Kg·min)瑞芬太尼,中剂量组给予患者0.3μg/(Kg·min)瑞芬太尼,大剂量组给予患者0.5μg/(Kg·min)瑞芬太尼。记录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检测其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和疼痛。结果:麻醉起效、麻醉诱导拔管时间比较,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均低于小剂量组,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低于大剂量组;三组T2时间段MAP、HR水平低于T0、T1时间段,T1时间段低于T0时间段(P<0.05)。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均低于小剂量组,中剂量组T1、T2时间段低于大剂量组;三组T2时间段MAP、HR水平低于T0、T1时间段,T1时间段低于T0时间段(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均能保障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但中剂量瑞芬太尼的应用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并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不同剂量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 腹腔镜妇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成浩 阴阅 +2 位作者 刘强 赵美一 舒洛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IA)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IA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和B组(丙泊...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IA)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IA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和B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每组40例。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A组T1~T3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术后24 h和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24 h、术后3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发生率较B组低(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将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应用于介入治疗IA患者,可平稳血流动力学,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 七氟醚 瑞芬太尼 麻醉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与胸椎旁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黎黎 奚春花 +6 位作者 阴阅 雷桂玉 王月 杜英杰 魏征 胡春华 王古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2147-2151,共5页
目的探讨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对比胸椎旁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非劣效应。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全身麻醉下因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2):胸椎... 目的探讨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对比胸椎旁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非劣效应。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全身麻醉下因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2):胸椎旁阻滞组(TPVB组)、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组(联合组)。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以及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的静息疼痛评分(NRS),术后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患者PCIA首次按压时间及按压次数,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血管活性药用量,术中血压、心率、阻滞操作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若联合组与TPVB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总量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下限高于非劣效应界值负值(-3.8)时,即认为联合组非劣效于TPVB组。结果两组患者在PACU以及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NRS评分,PCIA首次按压时间及按压次数,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及术后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与TPVB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总量分别为(15.8±4.7)、(15.2±3.2)μg,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1.478~2.694,其下限高于非劣效性界值负值;TPVB患者诱导后及手术开始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为(63±7)、(70±7)mmHg(1 mmHg=0.133 kPa),显著低于联合组的(77±5)、(79±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VB组和联合组使用血管活性药比率分别为56.3%和18.8%,TPVB使用血管活性药更频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VB组神经阻滞时间为10(9,11)min,联合组为8(6,10)min,联合组操作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具有相对于胸椎旁阻滞的镇痛非劣效应,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操作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镇痛 胸椎旁阻滞 前锯肌阻滞 胸肌Ⅰ型阻滞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Ⅰ型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魏征 雷桂玉 +3 位作者 吴黎黎 奚春花 阴阅 王古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2278-228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Ⅰ型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M(Q1,Q3)]为53(43,6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Ⅰ型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M(Q1,Q3)]为53(43,6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对照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Ⅰ型阻滞复合全身麻醉+PCIA组(联合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时的疼痛强度数字(NRS)评分;首次疼痛时间和术后首次按压自控镇痛装置时间;术中瑞芬太尼总消耗量、术后24 h和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在麻醉恢复室及术后4、8、12、24 h的NRS评分分别为(2.1±1.7)、(1.7±1.5)、(1.5±1.4)、(1.5±1.3)、(1.7±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2.0)、(3.2±1.4)、(2.7±0.9)、(2.8±0.9)、(2.4±0.8)分(均P<0.05);联合组术后36、48 h NRS评分分别为(1.8±1.6)、(1.6±1.2)分,对照组为(2.2±0.9)、(2.1±0.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首次疼痛时间及术后首次按压自控镇痛装置时间分别为(573±174)、(962±313)min,均长于对照组的(13±6)、(135±41)min(均P<0.05)。联合组术中瑞芬太尼总消耗量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分别为(410±129)、(14±4)μg,均少于对照组的(580±225)、(21±11)μg(均P<0.05);联合组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为(29±11)μg,对照组为(36±14)μ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联合组术后头晕发生率为6.7%(1/15),低于对照组的40.0%(6/15)(P=0.031);联合组恶心、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6.7%(1/15)、0,对照组分别为20.0%(3/15)、6.7%(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Ⅰ型阻滞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减少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术后疼痛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神经Ⅰ型阻滞
原文传递
不同眼表保护方法在头颈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眼表保护作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刘颖 雷桂玉 +5 位作者 李思源 吴黎黎 阴阅 奚春花 接英 王古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2446-2451,共6页
目的比较红霉素眼膏联合3M透明膜和维生素A眼用凝胶联合3M透明膜在头颈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眼表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6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头颈部手术的患者120例,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46±... 目的比较红霉素眼膏联合3M透明膜和维生素A眼用凝胶联合3M透明膜在头颈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眼表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6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头颈部手术的患者120例,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46±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红霉素眼膏联合3M透明膜组(简称红霉素眼,n=60)和维生素A眼用凝胶联合3M透明膜组(简称维A眼,n=60)。红霉素眼滴入红霉素眼膏,之后使用3M透明膜粘贴;维A眼滴入维生素A眼用凝胶,之后也使用3M透明膜粘贴;两组患者的对照眼均单纯使用3M透明膜粘贴。对每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麻醉恢复室(PACU)内以及术后1 d进行3次手持裂隙灯检查。主要观察指标为各眼别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干眼症状评估(SANDE)调查问卷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红霉素眼和维A眼在PACU内的CFS评分分别为(0.62±0.16)、(0.13±0.01)分,与诱导前基线指标相比均升高(均P<0.05);且红霉素眼在PACU时的CFS评分高于维A眼(P=0.007)。与诱导前相比,红霉素眼在PACU时的SIt明显增加[(16.0±1.3)比(11.4±4.9)mm,P=0.017],维A眼在PACU时的SIt明显下降[(10.2±3.6)比(12.4±5.5)mm,P=0.046];红霉素眼在PACU时的SIt高于维A眼(P=0.013)。红霉素眼和维A眼在PACU时BUT分别为(6.4±2.5)、(6.8±2.1)s,均低于诱导前(均P<0.05);红霉素眼和维A眼间BUT和SAND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红霉素眼在PACU时不良反应包括黏滞感(66.7%,40/60)、结膜充血(21.7%,13/60)、刺痛(8.3%,5/60)、视物模糊(58.3%,35/60),发生率均高于维A眼的30.0%(18/60)、5.0%(3/60)、0、6.7%(4/60)(均P<0.05)。结论对于全身麻醉下头颈部手术患者,与联合使用红霉素眼膏和3M透明膜相比,术中联合使用维A眼用凝胶和3M透明膜能更好地预防术后眼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头颈部手术 眼保护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 红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