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与社会 被引量:6
1
作者 阿多诺 戴耘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3期93-97,共5页
本文根据阿多诺《美学理论》的英译本转译,内容选自该书第10章“社会”之1、4、节。译文有所删节。
关键词 阿多诺 社会现实 社会性 英译本 自律性 客观性 资产阶级 双重本质 社会事实 经验现实
下载PDF
否定性辩证法第二讲 被引量:1
2
作者 阿多诺 王晓升 《德国哲学》 2013年第1期323-336,共14页
这篇文章是阿多诺在1965年关于否定性的辩证法的演讲的第二讲。在这里,他认为,黑格尔虽然也讲否定,但是在他的否定中包含了肯定。他在后期思想中总是从否定中找出肯定,他的否定之否定最终是肯定。他的辩证法体系在总体上也是肯定的。"... 这篇文章是阿多诺在1965年关于否定性的辩证法的演讲的第二讲。在这里,他认为,黑格尔虽然也讲否定,但是在他的否定中包含了肯定。他在后期思想中总是从否定中找出肯定,他的否定之否定最终是肯定。他的辩证法体系在总体上也是肯定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从总体上表现了这种肯定。实际上在否定性的总体中没有肯定性,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不再可能。否定辩证法的否定就是针对肯定性的,它批判这种肯定性,否定概念与现实的同一性。这种否定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否定 否定辩证法 批判理论
下载PDF
论流行音乐(下) 被引量:25
3
作者 阿多诺 辛普森 李强 《视听界》 2005年第4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流行音乐 普遍意义 休闲时间
下载PDF
怎样看电视 被引量:2
4
作者 阿多诺 曾仲权(译)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3期4-11,共8页
作为加利福利亚州贝弗利山庄计算机(Hacker1)基金会过去几年的研究主任,T·W·阿多诺博士主导了这项初步研究,在这里首次发表。参与这项研究的其他人包括伯尼斯·T·艾杜生2夫人,梅里尔·B·弗伦德博士,和乔治&... 作为加利福利亚州贝弗利山庄计算机(Hacker1)基金会过去几年的研究主任,T·W·阿多诺博士主导了这项初步研究,在这里首次发表。参与这项研究的其他人包括伯尼斯·T·艾杜生2夫人,梅里尔·B·弗伦德博士,和乔治·格伯纳3。阿多诺博士现在已经返回德国,在那里他已经重新获得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职位和法兰克福社会学研究所副主任的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现代大众文化 大众传媒 看电视
下载PDF
作为形式的论说文 被引量:5
5
作者 阿多诺 常培杰 《外国美学》 2016年第2期1-24,共24页
本文译自英译本《文学笔记》(第1卷),英译本的底本是罗尔夫·蒂德曼(RolfTiedemann)主编的德文版《阿多诺全集》(第2卷,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1974)。阿多诺的《文学笔记》共有4卷。他生前出版了前3卷,收录在由苏尔坎普出版... 本文译自英译本《文学笔记》(第1卷),英译本的底本是罗尔夫·蒂德曼(RolfTiedemann)主编的德文版《阿多诺全集》(第2卷,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1974)。阿多诺的《文学笔记》共有4卷。他生前出版了前3卷,收录在由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的'苏尔坎普文库系列'。第4卷虽未出版,但阿多诺生前已基本敲定了目录,只是个别篇章仍在修订之中,目前所见的版本有赖于德文编者的工作。在最早的版本中,《文学笔记》第1卷出版于1958年,为苏尔坎普文库第47卷;第2卷出版于1961年,为文库第71卷;第3卷出版于1965年,为文库第146卷。英译本共两册四卷,所据德文本是作者生前出版的最后版本:1968年出版的第1卷,1965年出版的第2卷,1966年出版的第3卷。《作为形式>的论说文》(The Essay as Form/Der Essay als Form)创作于1954至1958年,在收入德文版《文学笔记》第1卷之前未曾发表。该文是《文学笔记》(第1卷)的起首文章。从该文内容和创作立意看,是阿多诺专门为该书写的导论文章,只是未冠以导论之名。该文虽然重在讨论论说文的形式特征及其哲学美学意蕴,以期在学术领域确立论说文的合法性,但是因为这种确立离不开对既有哲学、美学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反思与批判,因而亦可将此文视为阿多诺哲学、美学和文学批评观念的浓缩版本,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论说文的哲学内涵,主要指其对'同一性'哲学的批判。在阿多诺那里,'同一性'哲学涉及甚广,但主要指柏拉图以来的寻求'本源'(origin)和'第一性'的形而上学传统。这种同一性不仅表现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还体现为思想内容、思想表征的内在同一,亦即符合'矛盾律'。面对复杂的经验现实,同一性哲学借助抽象获致概念,然而抽象过程为了达成概念的同一性,就不得不删除不能为概念统摄的内容。而且,同一性哲学还要求哲学写作必须概念明晰、逻辑严密、去除冗杂。因而,追求同一性必然带来对杂多经验的压制。阿多诺认为,这种趋向不仅体现在观念论哲学传统中,也体现于经验论哲学传统内。论说文作为阿多诺推崇的'非同一性哲学'的表征,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客体经验。它以一种非线性、非压抑、并置互证的方式,将携带了现象要素和真理性内容的诸多概念汇聚在一起,在一种似而不同的意义上实现哲学文体对现实经验的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存。论说文使用概念的方式不是直接定义概念,而是通过文本中概念之间的否定性差异关系来达到。如此,哲学思考和写作既保留了概念,又在避免了概念的压抑特性的同时赋予其精确性。从根本上说,论说文关注的不是普遍而永恒的'理念'(idea),而是具体而特殊的'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y),即无限多样又不断流逝变化、无从把握的'现象'。它具有鲜明的'试验'(Versuch)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易错性'和'暂时性',与自巴门尼德以来的西方哲学宣称的唯有永恒、完满而单一之物才是哲学和理论探讨的对象的观念直接冲突,而这恰恰符合阿多诺的形而上学批判意图。在阿多诺这里,论说文不仅是表征哲学思想的最佳形式,还是一种理想的批评文体。论说文的反体系特征,还表现在它'内在批判'(immanent critique)地使用理论而非'视角主义'地挪用理论。阿多诺明确指出,论说文从一开始就是'超群的批评形式':它深入到批评对象内部,从对象建构自身的原则和逻辑出发,考察其内在逻辑矛盾和蕴含的社会冲突、真理要素,而不是简单地评判对象是否与某种预设的真理观念及其先验条件吻合。这种批评方法亦可称为'内在批判'。它依据事物的本来面貌,与抽象地想象事物的概念体系作对抗,揭示此类想象的虚假性。在此意义上,'内在批判'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批判’'critique of ideology)。论说文在批评实践中往返于文本与历史之间,综合了文本的内部形式要素和外部社会历史要素,因而还是一种'辩证批判’'(dialectic criticism)。论说文作为沟通哲学和艺术的批评文体,在具有哲学理性的同时,也能从艺术的丰富感知与经验出发,保存哲学抽象和概念体系压抑的感性要素。它尝试通过把艺术语言蕴含的真理内容翻译为相对明确的概念,将艺术从无语状态中解救出来。阿多诺十分青睐论说文,其后期文本如《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以及《文学笔记》,都具有鲜明的论说文特征。在他看来,真理的获致与真理的表征密不可分。这既与他坚持'客体优先性'的'非同一性哲学'的基本观念相符,又融汇了他对勋伯格'非调性'音乐的理解。在阿多诺那里,文体形式即思想呈示,形式并不外在于真理,而是真理的一部分。如果不考虑阿多诺是如何将哲学自身作为语言予以反思并发展出相应的文体形态的,那么将不能理解阿多诺。这尤其适用于他的文学、艺术和美学思想。阿多诺的文体选择,并非盲目、不加反思地依从一种小众传统,而是基于他对哲学思想、文学与艺术状况、文化观念和时代精神等的判断作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说文 阿多诺 同一性哲学
原文传递
论音乐的功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阿多诺 梁艳萍 +1 位作者 马卫星 曹俊峰 《外国美学》 2016年第2期25-42,共18页
阿多诺以社会学的视角,对音乐创作的社会环境、传播、接受以及影响进行研究,从音乐专业领域出发,获得对社会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他的音乐美学理论主要集中于对流行音乐的批判与对严肃音乐的肯定,这两个方面深刻体现了阿多诺'否定... 阿多诺以社会学的视角,对音乐创作的社会环境、传播、接受以及影响进行研究,从音乐专业领域出发,获得对社会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他的音乐美学理论主要集中于对流行音乐的批判与对严肃音乐的肯定,这两个方面深刻体现了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即通过艺术否定和批判社会现实。可以说,贯穿阿多诺音乐美学思想始终的,与其说是对音乐本身的欣赏,不如说是通过音乐艺术表达其哲学、社会学理念。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集中批判,始于1938年撰写的《论音乐的拜物教性和听力的退化》,他试图借用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揭示美国'文化工业'社会环境中的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广播对听众感知能力的影响。阿多诺发现,'文化工业'中的音乐消费是一种市场化的运作,它严重破坏了传统音乐,并损害了人的意识和精神,使之产生病变。1941年,阿多诺在《论流行音乐》中,从流行音乐的生产机制上对导致这种'病变'的原因作了分析。他认为,由于标准化的生产机制,流行音乐在细节与架构上都趋于同质化,以至于流行音乐的创作成为齿轮化的批量生产,与之相对应的,是伪个性化的音乐创作,以及被消费意识形态牢牢控制的大众。即便是爵士乐的即兴创作,表面看来是一种个性化的音乐表达,实质上其节拍与和弦依然是标准化的产物。同时,流行音乐契合了商业社会中大众对闲暇的需求,即通过容易听懂的流行音乐逃避枯燥的现实,由此使得大众受到标准化音乐与消费意识形态的双重控制。在这个意义上,本来作为自律性艺术的流行音乐却完全服务于呈现总体性的商业社会的目的,体现着商业社会的同一性本质,因而可以说,从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流行音乐本质上是一种他律性的艺术,受其影响的大众自然丧失了反抗总体性社会控制的意识。在《音乐社会学导论》中,阿多诺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研究有关音乐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并对流行音乐进行社会学上的批判,进而思考这一问题:音乐如何抵制'文化工业'所带来的消费逻辑和商业文化?阿多诺极力推崇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不仅从音乐学角度对无调性音乐进行评论,而且从社会学角度发掘这种音乐的社会批判功能。事实上,与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相对,阿多诺还讨论了现代音乐的另一类代表,即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这种音乐看重的恰恰是调性在音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阿多诺指出,调性音乐在功能上符合商业社会的需要,已经沦为娱乐大众的文化商品,而被工业社会所排斥的无调性音乐,作为追求全面控制的工业社会的对立面,恰恰能够实现启蒙原则。阿多诺始终认为,音乐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当音乐受到总体性社会的束缚时,自律性就起到抵抗的作用。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在商品化的生产逻辑下,音乐的自律性显得更加重要,越是自律性的音乐,就越能体现出对他律性的反抗。无调性音乐尽管在审美上表现为对旋律与和声的破坏,呈现出混乱和断片的样式,但这种形式打破了工业化社会中技术理性对个人的控制,以不妥协的先锋姿态抵制商业化的音乐消费实践,可以说,无调性音乐起到了以其极端自律性的美学样式批判和否定现实社会的目的。《音乐社会学导论》是阿多诺1961至196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讲授《音乐社会学》课程的讲义。阿多诺当时还应电台的邀请就音乐的类型、功能、接受,以及歌剧、室内乐、乐队和指挥、流行音乐、现代音乐,包括音乐的民族性、大众性等内容开设讲座,所以这部讲义的大部分曾在北德意志广播电台的音乐讲座节目中播出。这部著作的刊发形式与其教学和广播讲座的特定要求不无关联。实际上,1958年,阿多诺曾应瑞士一家杂志的邀请作了《音乐社会学的诸理念》一文,论文收录于他的文集《音乐的形式》。文章在与音乐的内容难以完全分割的音乐社会学研究层面展开讨论,这一方法也影响到《音乐社会学》一书的写作。德国音乐社会学家阿尔方斯·西伯尔曼曾劝阿多诺将《音乐社会学的诸理念》一文扩展为一本著作,但当时阿多诺因工作无法分身,遂将这一议题搁置下来。在日后的研究中,他发现自己的研究与探索已经超越了20世纪50年代所写论文的思想与观点,难以在其基础上继续进行延伸性研究,因而不得不在新的框架下重新构思音乐社会学的研究议题,于是就有了1961至1962年教学与广播相结合的《音乐社会学导论》的构思与讲座。《音乐社会学导论》分为12章,每章讲述一个专题,本刊此次刊发的是其中的第3章《功能》,主要探讨音乐功能在当今社会所提出的问题。阿多诺认为,仅仅将音乐的功能理解为娱乐是不够的,只有杰出的艺术意识才能品尝音乐中结晶出来的独特价值。他强调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的自律,探究音乐自律的诞生及其存在,希图以自律对抗他律——社会历史形成的存在之物的观念的意识形态的代替物,即非音乐的社会因素对音乐的异化。在音乐生产领域,当需求成为某种借口时,音乐就难免为了迎合需求而遭遇桎梏,遭遇规诫;反过来,音乐又会成为意识形态的桎梏者与规诫者,承担训育的职责。在阿多诺看来,音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音乐的生产力,即音乐的内在构成技术、再创造者的演奏能力以及机械化再生产的操作方式,可以突破生产关系的束缚,生产出超越性的、具有独特创造性的音乐产品。而生产关系一方面束缚生产力,因为音乐市场拒绝了先进的音乐,并因此妨碍了音乐的进步;另一方面,生产关系也促进了生产力,一定历史时期大规模崛起的阶级阶层,影响音乐机构和音乐趣味,对催生出特定形式的音乐具有重要作用,如理查德·施特劳斯之于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交响诗、主题音乐、歌剧)的当代转型。音乐在历史上曾经为宗教所控制,现在则为流行所控制,但'如果音乐中的生产关系获得了对生产力的优势地位,那种音乐就是意识形态性的'。音乐所引发的快乐并非单纯的个人的快乐,而是一部分人或更多的人的快乐。这些人代表着全社会的声音,而社会既排斥个人又紧密地控制着个人。'事情正在发生的地方,生活正在不断运行的地方,就是发出声音的地方,就是前意识要为之作出反应的音乐的源泉。主体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越是微弱,他们对那种幻觉就越感到幸福,即那种使自己相信所过的是与其他人一样的生活的幻觉。'当追求现代音乐的听众实际上接受的是某种陈旧形式下徒有其表的豪华包装时,那残余的意识形态就会给予人类腐坏的、不负责任的精神内容。但是,这也可以从反面给人们以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社会学 勋伯格 音乐创作 流行音乐 阿多诺 意识形态 无调性音乐
原文传递
瓦莱里、普鲁斯特与博物馆 被引量:3
7
作者 阿多诺 郑弌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5-139,共5页
如何在当代的时空中欣赏一件来自于历史的艺术作品,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棘手的问题,当人们习惯于在博物馆中观看和欣赏那里的各种艺术藏品的时候,很少会意识到欣赏情境对自身感知的影响。对于现代博物馆中艺术品的存在形式和人们... 如何在当代的时空中欣赏一件来自于历史的艺术作品,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棘手的问题,当人们习惯于在博物馆中观看和欣赏那里的各种艺术藏品的时候,很少会意识到欣赏情境对自身感知的影响。对于现代博物馆中艺术品的存在形式和人们观看行为,法国诗人瓦莱利和文学家普鲁斯特的思考非常深邃而富于启发意义,德国学者阿多诺将他们的观点做了梳理和比较,这篇文章现在被翻译成中文,值得一读。现代文学家鲁迅同时也是一位现代美术批评的前驱,他主要借助翻译日本艺术史著作,对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表现主义艺术。做了有力的推介和传播,本期尹成君的文章介绍了鲁迅先生在西方艺术批评译介传播方面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博物馆 普鲁斯特 西方现代艺术 表现主义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藏品 启发意义 美术批评
原文传递
当代小说中叙述者的地位
8
作者 阿多诺 丛子钰(译) 《上海文化》 CSSCI 2020年第7期85-89,共5页
因为需要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长话短说地谈谈小说作为一种形式的当前状况,所以我只能勉强选择问题的一个方面来谈。我想谈的是叙述者的地位问题,如今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悖论:讲故事是不可能的,但小说在形式上仍然需要进行叙事。小说是资产... 因为需要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长话短说地谈谈小说作为一种形式的当前状况,所以我只能勉强选择问题的一个方面来谈。我想谈的是叙述者的地位问题,如今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悖论:讲故事是不可能的,但小说在形式上仍然需要进行叙事。小说是资产阶级时代特有的文学形式,从《堂·吉诃德》祛魅的经验世界开始,小说一直负责对纯存在进行艺术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堂·吉诃德》 叙述者 讲故事 当前状况 资产阶级 叙事 地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