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内蒙古历史文化相关日文实地调查资料概况
1
作者 阿拉腾嘎日嘎 勒套格特夫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2期51-64,共14页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传统农耕以及汉式农耕的融入 被引量:3
2
作者 吉田顺一 包慧娟 阿拉腾嘎日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6-43,共8页
在搜集大量的汉文献资料中记载的有关北方游牧民族的农耕史料的基础上,赴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了详实的实地调查,就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人的传统农耕进行了实证考察。认为蒙古民族的糜子耕种这一传统农耕不同于汉式农耕,有其品种的地理和... 在搜集大量的汉文献资料中记载的有关北方游牧民族的农耕史料的基础上,赴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了详实的实地调查,就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人的传统农耕进行了实证考察。认为蒙古民族的糜子耕种这一传统农耕不同于汉式农耕,有其品种的地理和文化特点。糜子耕种看似简单落后,但它是游牧生产和地理环境的结合物,具有适应干旱少雨环境且保护土壤作用之特点,是有利于干旱生态环境的北方农耕技术。然而,近代以来屡次不断开垦草原、移民人口增多等诸多原因,导致传统农耕的衰退,汉式农耕取而代之。这也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农耕化之后快速沙化的要因之一。考察之后,提出应该研究推广糜子耕种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传统农耕 汉式农耕 蒙古糜子
下载PDF
游牧及其改革 被引量:9
3
作者 吉田顺一 阿拉腾嘎日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7-38,共2页
 笔者根据蒙古高原和欧亚内陆草原游牧人的经验总结出游牧的特征即移动性,保持移动游牧的生产方式的根本条件是共同所有和共同使用牧场。游牧业与养畜业的本质区别决定了游牧改革的走向。如果照搬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适合于养畜业的饲...  笔者根据蒙古高原和欧亚内陆草原游牧人的经验总结出游牧的特征即移动性,保持移动游牧的生产方式的根本条件是共同所有和共同使用牧场。游牧业与养畜业的本质区别决定了游牧改革的走向。如果照搬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适合于养畜业的饲养方法来推进牧业现代化,草原将会被破坏,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 共有共用 保持
下载PDF
新发现《孛尔只斤台吉家谱》考
4
作者 阿拉腾嘎日嘎 钢木仁 乌云达来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退化要因分析
5
作者 阿拉腾嘎日嘎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18年第2期119-125,共7页
下载PDF
论蒙古族生态相关的戒律习俗及其行为
6
作者 阿拉腾嘎日嘎 钢木仁 安格拉木其其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原文传递
图瓦蒙古人的生态环境相关文献资料与传统习俗
7
作者 阿拉腾嘎日嘎 赛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原文传递
20世纪前叶嫩科尔沁历史文化相关资料考
8
作者 阿拉腾嘎日嘎 阿荣 银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 2018年第3期29-33,共5页
原文传递
论内蒙古环境治理经验——以敖汉旗植树造林为例
9
作者 苏和巴特尔 阿拉腾嘎日嘎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2022年第15期16-18,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清末以来的自然灾害、蒙地开垦、军阀战乱、列强殖民等“天灾人祸”导致内蒙古地区沙化严重,生态环境遭重创。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当时的首要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部门及各族群众共同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清末以来的自然灾害、蒙地开垦、军阀战乱、列强殖民等“天灾人祸”导致内蒙古地区沙化严重,生态环境遭重创。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当时的首要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部门及各族群众共同努力,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力图从环境史学的视角,运用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借鉴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内蒙古敖汉旗为例,就其防沙造林先进经验为考察对象,对如何进行防沙造林建设过程及方法、效果进行了考述,阐释了敖汉旗成为绿色“全球500佳”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敖汉生态 环境治理 防沙造林
下载PDF
论喀喇沁蒙古人与汉族文化的交融
10
作者 风景 阿拉腾嘎日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 2021年第2期78-83,共6页
原文传递
浅析科尔沁蒙古人从农过程
11
作者 包岭南 阿拉腾嘎日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 2021年第2期71-77,共7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