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选择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曹力 尼加提·阿不力米提 +4 位作者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明 张克远 李国庆 李纲 彭理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引流与否的差异。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100例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未引流组和引流组(对照组),每组5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Gross方程推算,对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 目的比较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引流与否的差异。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100例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未引流组和引流组(对照组),每组5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Gross方程推算,对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引流组患者总失血量为(535±295)ml,隐性失血量为(513±290)ml;对照组患者总失血量为(853±331)ml,隐性失血量(689±324)ml;未引流组总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5.4611,P〈0.05)。未引流组患者术后输血量为(112±226)ml,对照组(316±283)ml,未引流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3.9852,P〈0.05)。术后输血人次未引流组为11例,对照组为32例,未引流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校正Х^2=18,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全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不放引流组无论总失血量,还是术后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输血率低。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引流术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初次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 被引量:18
2
作者 穆文博 胥伯勇 +4 位作者 郭文涛 张晓岗 纪保超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明 曹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98-405,共8页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的初次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假体周围感染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62.38±14.56岁(范围26~82岁...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的初次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假体周围感染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62.38±14.56岁(范围26~82岁)。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27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22例。术前23例患者出现窦道。手术失败定义为:因感染复发再次接受手术;窦道迁延不愈、持续渗出,受累关节严重疼痛;因感染导致患者死亡;术后需持续应用抗生素。结果微生物培养阴性18例(36.7%),培养阳性31例(63.3%)。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28.6%(14/4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4%(2/49)、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2%(1/49)、真菌及混合感染培养阳性率2%(1/49)。术后随访(68.34±14.02)个月(范围39~94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膝评分由术前的(38.37±12.39)分提高至(82.26±10.50)分(t=-17.09,P<0.001),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2.19±10.14)分提高至(75.22±11.60)分(t=-12.53,P<0.001);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7.41±8.39)分提高至(86.41±6.07)分(t=-23.38,P<0.001)。6例手术失败,失败率12%(6/49),原因为感染复发再次接受外科手术,失败时间距手术时间(5.75±3.00)个月(范围1.5~10个月)。结论对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的假体周围感染,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可取得较好的早中期疗效,但有一定的手术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相关感染 清创术 抗感染药 局部
原文传递
应用cup-cage技术重建Paprosky ⅢB型髋臼骨缺损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穆文博 胥伯勇 +3 位作者 郭文涛 纪保超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明 曹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93-400,共8页
目的探讨cup-cage技术在伴有严重骨缺损的髋臼侧翻修术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髋关节翻修中采用cup-cage技术重建PaproskyⅢB型髋臼骨缺损16例(16髋),男6例,女10例;年龄40-84岁,平均62.6岁。1例骨盆连续... 目的探讨cup-cage技术在伴有严重骨缺损的髋臼侧翻修术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髋关节翻修中采用cup-cage技术重建PaproskyⅢB型髋臼骨缺损16例(16髋),男6例,女10例;年龄40-84岁,平均62.6岁。1例骨盆连续,15例骨盆不连续。翻修原因为无菌性松动14例,假体周围感染合并假体松动2例。1例既往有2次髋关节翻修史。使用多孔钽金属骨小梁翻修系统(髋臼杯+髋臼加强环)11例,钽金属骨小梁髋臼杯+髋臼重建环2例,R3多孔髋臼外杯+髋臼重建环3例。2例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均行一期翻修术。随访时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疗效,通过X线片观察有无假体松动及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的改变。结果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17min。术中出血600-1500ml,平均900ml。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争36个月,平均18.7个月。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由术前(42.00±12.18)mm减小至术后(22.75±8.44)mm,水平距离由术前(26.81±7.61)mm增加至术后(32.50±6.5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49,P〈0.001;t=-4.786,P〈0.001)。术后患侧旋转中心轻度上移,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8,P=0.003);水平位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5,P=0.023)。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5.63±11.6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5.78±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57,P〈0.001)。1例患者在术后第5天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予以麻醉下闭合复位。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相关并发症。无一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2例因感染行髋关节翻修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复发。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髋臼杯或髋臼加强环)松动及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对Paprosky ⅢB型髋臼骨缺损,尤其是骨盆不连续时,采用cup—cage技术进行翻修,可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恢复髋关节功能,假体初始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再手术 髋臼
原文传递
急性、迟发性和慢性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历程 李国庆 +3 位作者 胥伯勇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明 曹力 张晓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迟发性及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316例行初次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PJ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70例... 目的探讨急性、迟发性及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316例行初次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PJ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70例,年龄(62.3±14.2)岁(范围:22~89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6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55例。将患者根据术后感染时间分为急性PJI组(65例)、迟发性PJI组(83例)及慢性PJI组(168例)。收集三组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构成比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革兰阳性菌是PJI的主要病原菌(49.7%,157/316),在急性PJI、迟发性PJI、慢性PJI患者中的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3.8%(22/65)、55.4%(46/83)、53.0%(89/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3,P=0.015),两两比较发现急性PJI患者的培养阳性率低于迟发性、慢性PJ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P=0.009;χ^(2)=6.876,P=0.009)。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4.8%,86/15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0.6%,48/157)为主,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革兰阴性菌的培养阳性率为13.9%(44/316),以大肠埃希菌3.8%(12/44)和阴沟肠杆菌2.5%(8/44)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为0~9.09%。急性PJI患者对利福平、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迟发性和慢性PJ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福平:χ^(2)=14.332,P=0.001;环丙沙星:χ^(2)=12.086,P=0.002;红霉素:χ^(2)=9.096,P=0.010);急性PJI患者对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慢性PJ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χ^(2)=10.500,P=0.002;克林霉素:χ^(2)=7.103,P=0.007;四环素:χ^(2)=6.909,P=0.012)。急性PJI患者的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60.0%,明显高于慢性PJI患者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3,P=0.040)。结论革兰阳性菌是PJI的主要病原菌,急性PJI患者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迟发性和慢性PJ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相关感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病原菌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贾鹏 李国庆 +3 位作者 胥伯勇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明 曹力 张晓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6-382,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髋、膝关节置换术(TJA)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趋势,探讨TJA后早期WBC增高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感染。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髋、膝TJA后1个月内未出现假体周... 目的通过观察髋、膝关节置换术(TJA)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趋势,探讨TJA后早期WBC增高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感染。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髋、膝TJA后1个月内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PJI)的294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2012年5月至2020年6月行初次髋、膝TJA后1个月内出现PJI的31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回顾性分析这3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5 d检测并记录外周血WBC,比较各时间点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术后早期WBC增高相关的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WBC对早期PJI的预测价值。结果未感染组患者的外周血WBC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术后2 d达到高峰,术后2 d较术前增加(8.08×10^(9)/L±2.33×10^(9)/L),随后开始下降,术后5 d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术后前2 d WBC变化范围为6.24×10^(9)/L~26.32×10^(9)/L。术后前5 d WBC增高的发生率为95.6%(281/294)。与术后WBC增高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前WBC和双侧手术:术前WBC每增加1.00×10^(9)/L,术后WBC平均增加0.98×10^(9)/L[β=0.984,95%可信区间(95%CI):0.821~1.148,P<0.001],行双侧手术患者的术后WBC较单侧平均增加1.03×10^(9)/L(β=1.026,95%CI:0.565~1.486,P<0.001)。WBC绝对差值(术后最大WBC值与基线的绝对差值)预测早期PJI的曲线下面积为0.655(95%CI:0.546~0.764,P<0.05),分析提供的阈值为7.96×10^(9)/L,敏感性为57.5%,特异性为74.2%。结论TJA后WBC增高是一种常见现象,代表了对手术的正常生理反应。术前WBC是术后WBC增高的预测指标。在没有异常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情况下,若术后WBC未偏离其变化范围及趋势,则不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白细胞 感染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患者两种胫骨平台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焦域 张晓岗 +3 位作者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明 胥伯勇 李国庆 曹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63-1573,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采用多孔钽金属胫骨平台假体(tantalum monoblock tibial component,TMT)以及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行初次TKA...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采用多孔钽金属胫骨平台假体(tantalum monoblock tibial component,TMT)以及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行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48例(392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98膝),女194例(294膝)。年龄≤65岁的122例(183膝)患者中,采用TMT假体52例(75膝,A1组)、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70例(108膝,B1组);>65岁的126例(209膝)患者中,采用TMT假体57例(82膝,A2组)、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69例(127膝,B2组)。记录并比较患者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总失血量、单侧手术时间],疗效评价指标[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影像学观测指标[胫骨假体内翻角(β角)、胫骨假体后倾角(δ角)、股胫角、透亮线发生情况、假体生存率]。结果A1、B1组间以及A2、B2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Kellgren-Lawrence分级及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单侧手术时间较对应B1、B2组缩短(P<0.05)。A1、B1组间以及A2、B2组间Hb及Hct手术前后差值、总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以及A2、B2组间术前膝关节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WOMAC活动及疼痛评分、KSS功能及疼痛评分、VAS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OMAC僵硬评分及ROM手术前后差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以及A2、B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2.7%vs 6.5%,3.7%vs 3.1%)及假体生存率(100%vs 97.2%,100%vs 9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1、B1组间以及A2、B2组间β角、δ角、股胫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X线透亮线评价中,A1、A2组各2膝术后即刻存在假体-骨界面透亮线,随访期间透亮线逐渐被新生骨填充,无新透亮线产生;B1、B2组末次随访时各1膝胫骨平台假体存在假体-骨界面透亮线,暂无透亮线增宽或假体松动现象。结论对于≤65岁患者建议选择TMT假体置换,>65岁患者两类假体均可选择。但不同年龄段患者两类假体置换后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多孔钽金属胫骨平台假体 骨水泥型假体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