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的初次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假体周围感染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62.38±14.56岁(范围26~82岁...目的探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的初次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假体周围感染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62.38±14.56岁(范围26~82岁)。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27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22例。术前23例患者出现窦道。手术失败定义为:因感染复发再次接受手术;窦道迁延不愈、持续渗出,受累关节严重疼痛;因感染导致患者死亡;术后需持续应用抗生素。结果微生物培养阴性18例(36.7%),培养阳性31例(63.3%)。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28.6%(14/4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4%(2/49)、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2%(1/49)、真菌及混合感染培养阳性率2%(1/49)。术后随访(68.34±14.02)个月(范围39~94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膝评分由术前的(38.37±12.39)分提高至(82.26±10.50)分(t=-17.09,P<0.001),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2.19±10.14)分提高至(75.22±11.60)分(t=-12.53,P<0.001);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7.41±8.39)分提高至(86.41±6.07)分(t=-23.38,P<0.001)。6例手术失败,失败率12%(6/49),原因为感染复发再次接受外科手术,失败时间距手术时间(5.75±3.00)个月(范围1.5~10个月)。结论对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的假体周围感染,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可取得较好的早中期疗效,但有一定的手术失败率。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观察髋、膝关节置换术(TJA)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趋势,探讨TJA后早期WBC增高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感染。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髋、膝TJA后1个月内未出现假体周...目的通过观察髋、膝关节置换术(TJA)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趋势,探讨TJA后早期WBC增高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感染。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髋、膝TJA后1个月内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PJI)的294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2012年5月至2020年6月行初次髋、膝TJA后1个月内出现PJI的31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回顾性分析这3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5 d检测并记录外周血WBC,比较各时间点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术后早期WBC增高相关的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WBC对早期PJI的预测价值。结果未感染组患者的外周血WBC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术后2 d达到高峰,术后2 d较术前增加(8.08×10^(9)/L±2.33×10^(9)/L),随后开始下降,术后5 d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术后前2 d WBC变化范围为6.24×10^(9)/L~26.32×10^(9)/L。术后前5 d WBC增高的发生率为95.6%(281/294)。与术后WBC增高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前WBC和双侧手术:术前WBC每增加1.00×10^(9)/L,术后WBC平均增加0.98×10^(9)/L[β=0.984,95%可信区间(95%CI):0.821~1.148,P<0.001],行双侧手术患者的术后WBC较单侧平均增加1.03×10^(9)/L(β=1.026,95%CI:0.565~1.486,P<0.001)。WBC绝对差值(术后最大WBC值与基线的绝对差值)预测早期PJI的曲线下面积为0.655(95%CI:0.546~0.764,P<0.05),分析提供的阈值为7.96×10^(9)/L,敏感性为57.5%,特异性为74.2%。结论TJA后WBC增高是一种常见现象,代表了对手术的正常生理反应。术前WBC是术后WBC增高的预测指标。在没有异常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情况下,若术后WBC未偏离其变化范围及趋势,则不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感染。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的初次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假体周围感染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62.38±14.56岁(范围26~82岁)。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27例,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22例。术前23例患者出现窦道。手术失败定义为:因感染复发再次接受手术;窦道迁延不愈、持续渗出,受累关节严重疼痛;因感染导致患者死亡;术后需持续应用抗生素。结果微生物培养阴性18例(36.7%),培养阳性31例(63.3%)。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28.6%(14/4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4%(2/49)、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2%(1/49)、真菌及混合感染培养阳性率2%(1/49)。术后随访(68.34±14.02)个月(范围39~94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膝评分由术前的(38.37±12.39)分提高至(82.26±10.50)分(t=-17.09,P<0.001),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2.19±10.14)分提高至(75.22±11.60)分(t=-12.53,P<0.001);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7.41±8.39)分提高至(86.41±6.07)分(t=-23.38,P<0.001)。6例手术失败,失败率12%(6/49),原因为感染复发再次接受外科手术,失败时间距手术时间(5.75±3.00)个月(范围1.5~10个月)。结论对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的假体周围感染,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可取得较好的早中期疗效,但有一定的手术失败率。
文摘目的通过观察髋、膝关节置换术(TJA)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趋势,探讨TJA后早期WBC增高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感染。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髋、膝TJA后1个月内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PJI)的294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2012年5月至2020年6月行初次髋、膝TJA后1个月内出现PJI的31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回顾性分析这3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5 d检测并记录外周血WBC,比较各时间点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术后早期WBC增高相关的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WBC对早期PJI的预测价值。结果未感染组患者的外周血WBC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术后2 d达到高峰,术后2 d较术前增加(8.08×10^(9)/L±2.33×10^(9)/L),随后开始下降,术后5 d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术后前2 d WBC变化范围为6.24×10^(9)/L~26.32×10^(9)/L。术后前5 d WBC增高的发生率为95.6%(281/294)。与术后WBC增高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前WBC和双侧手术:术前WBC每增加1.00×10^(9)/L,术后WBC平均增加0.98×10^(9)/L[β=0.984,95%可信区间(95%CI):0.821~1.148,P<0.001],行双侧手术患者的术后WBC较单侧平均增加1.03×10^(9)/L(β=1.026,95%CI:0.565~1.486,P<0.001)。WBC绝对差值(术后最大WBC值与基线的绝对差值)预测早期PJI的曲线下面积为0.655(95%CI:0.546~0.764,P<0.05),分析提供的阈值为7.96×10^(9)/L,敏感性为57.5%,特异性为74.2%。结论TJA后WBC增高是一种常见现象,代表了对手术的正常生理反应。术前WBC是术后WBC增高的预测指标。在没有异常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情况下,若术后WBC未偏离其变化范围及趋势,则不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