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在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肱骨结节间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阳 李晓华 阿曼古力.拜哈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骨结节间沟在病程变化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对本院55例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健、患侧肩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横截...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骨结节间沟在病程变化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对本院55例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健、患侧肩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横截面积以及肱骨结节间沟宽度、深度进行测量,并随着临床分期进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健侧与患侧相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厚度、横截面积以及结节间沟的宽度、深度在Ⅰ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Ⅱ期、Ⅲ期时患侧均小于健侧(t>2.055,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骨结节间沟,并检测到二者在形态学上的变化,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高频超声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肱骨结节间沟
下载PDF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2
作者 阿曼古力.拜哈提 崔文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7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方法与效果。方法:脑瘫高危儿90例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小儿进行常规的干预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发育刺激、适宜游戏、感觉训练等。结果:治疗组...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方法与效果。方法:脑瘫高危儿90例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小儿进行常规的干预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发育刺激、适宜游戏、感觉训练等。结果:治疗组的好转率为73.3%,对照组的好转率为35.6%,治疗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干预前的Bayley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后都有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康复有利于促进小儿的早期发育,从而达到同龄儿发育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脑性瘫痪 康复
下载PDF
REM睡眠异常对颅脑外伤后抑郁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阿曼古力.拜哈提 张君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7期301-301,共1页
目的:探讨REM睡眠异常对颅脑外伤后抑郁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颅脑外伤后抑郁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测,确定94例颅脑外伤后抑郁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将106例患者给予常... 目的:探讨REM睡眠异常对颅脑外伤后抑郁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颅脑外伤后抑郁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测,确定94例颅脑外伤后抑郁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将106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和缩短REM睡眠药物治疗为观察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MR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评定。结果:对照组的MMSE、MRI、PSQI评定在治疗后无显著性改变(P>0.05),观察组的MMSE、MRI、PSQI评定在治疗后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REM睡眠异常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颅脑外伤后抑郁的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和抗抑郁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后抑郁 REM(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异常 康复
下载PDF
中风后中医与康复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君梅 阿曼古力.拜哈提 《新疆医学》 2010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关键词 治疗方法 中风后 康复 中医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病 常见病 老年人
下载PDF
583例老年病合并抑郁及焦虑症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张君梅 阿曼古力.拜哈提 王娟 《新疆医学》 2010年第3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焦虑症 临床分析 抑郁 老年病 世界卫生组织 统计资料 精神卫生 精神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